《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求取 ⇩

目录1

总论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1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1

二、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3

三、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论的界限5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7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13

第三节 党的十三大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16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16

二、确定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依据1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19

一、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贡献22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22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22

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缺陷26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28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前提28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31

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37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38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卓越贡献38

二、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39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贡献40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42

第一节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42

一、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42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必然走向社会主义47

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49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51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及其特点51

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特点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56

一、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规定的客观依据56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性57

三、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61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的探索过程62

一、社会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62

二、从马克思到列宁的初步设想64

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科学概括72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7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75

三、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科学概括的重要意义7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79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7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领域的基本特征8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8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8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性质8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特点8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发展规律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8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涵义8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运行特征9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途径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类矛盾92

一、严格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重要性92

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类矛盾是一门科学94

一、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99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99

二、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101

三、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1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和基本点105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05

二、坚持两个基本点107

三、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109

第三节 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15

第一节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15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115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论断117

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的意义1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发展生产力121

一、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121

二、发展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122

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要求124

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心任务1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标准127

一、生产力标准的含义与依据127

二、生产力标准的基本内容与决定作用129

三、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13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34

第七章 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1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138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38

二、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41

三、坚持改革 深化改革150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150

一、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50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53

三、对外开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155

四、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形式15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性质163

一、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163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16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171

一、计划与市场内在的统一171

二、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173

三、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的现代市场体系175

第三节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177

一、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77

二、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要在思想观念上除旧布新1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185

一、经济效益与时间节约规律185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185

二、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187

三、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192

四、提高经济效益对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意义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速度199

一、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意义199

二、最佳经济增长速度的客观标准200

三、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同国力相适应202

四、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4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207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的经济结构207

一、多层次生产力的结构和发展水平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作用208

二、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结构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并存和共同发展209

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的弊端211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13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214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216

三、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217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219

第三节 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2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225

第一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目标225

一、共同富裕的含义和内容225

二、共同富裕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226

三、共同富裕的途径228

第二节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232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的客观必然性232

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及其作用233

三、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及性质235

第三节 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238

一、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238

二、正确处理国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241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贯彻多种分配原则24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47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47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色247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目标和必要条件251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应遵循的原则253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过程255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5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法制建设257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58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26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6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的提出26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267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26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教育2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建设26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想教育27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纪律教育275

四、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社会关系2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设279

一、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279

二、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81

三、扩大中外文化交流283

四、坚持“双百”方针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284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2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基本特征28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基本特征和方法论问题286

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基本特征必须解决几个认识问题289

三、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基本特征,划清道德建设的两个界限2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原则294

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294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295

三、劳动者利益原则296

四、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关系297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299

一、普遍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299

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299

三、形成和发挥道德舆论的作用300

四、道德理想301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3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条件304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304

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条件306

三、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的主体条件和环境条件3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310

一、自主性和创造性310

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311

三、劳动与享有相统一312

四、丰富的物质生活和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统一313

五、共性和个性相统一3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建设315

一、社会主义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础315

二、主体自觉调控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317

三、正确处理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则320

第十六章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322

第一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党的建设322

一、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322

二、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326

第二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329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用党的基本路线统一全党的思想32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331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334

第三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334

二、加强党的组织纪律观念的修养和锻炼337

三、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339

第四节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搞好党的作风建设341

一、执政党的党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341

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抓好党风建设343

三、走出一条依靠改革和制度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343

第十七章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346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涵义346

一、“一国两制”的提出346

二、“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349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对马列主义的运用和贡献351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51

二、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运用和发展355

三、对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的运用和发展357

四、以民族和人民利益为准则359

一、“一国两制”最广泛地扩大了统一战线 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和巩固民族长期团结361

第三节 “一国两制”是我国的既定国策361

二、“一国两制”将有力保障港、澳、台的繁荣和稳定 促进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362

三、“一国两制”的构想有利于保持国际局势的稳定362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3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目标364

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364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目标3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370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370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任务375

一、加强同第?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375

二、发展同各国共产党以及其他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378

第十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82

第一节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法382

一、以客观现实之道还治客观现实之身382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的主要环节3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90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390

二、矛盾分析的方法391

三、比较的方法393

四、抓主要环节的方法396

五、群众路线的方法397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展望4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在斗争中前进400

一、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400

二、社会主义在当代遇到的新课题402

三、社会主义必然在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405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409

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09

二、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一定会实现共产主义的412

附录一 苏联东欧国家的体制改革415

附录二 当代社会主义流派评介432

19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祯彦等主编 1988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