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监察大典 思想卷》求取 ⇩

目录2

第一编 先秦(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监察思想2

一、论监察本质2

(一)论舆论监督2

(二)论言谏与国家兴亡3

(三)论广泛纳谏的作用7

(四)论利害与监督8

二、论监察职能11

(一)论以法监督11

(二)论责权划分与监督13

(三)论决策监督15

三、论建议采纳16

(一)论言谏的作用16

(二)论君主纳谏自戒18

(三)论君主纳谏方法20

(四)论直谏与技巧23

(五)论进谏的艰难25

四、论监督检查28

(一)论匡规君主过失28

(二)论宫吏监督31

(三)论考察百官的权术32

五、论为政清廉33

(一)论奉公守职33

(二)论君臣为天下长虑34

六、论选任人才35

(一)论选任忠臣直士35

(二)论健全选人才制度37

七、论表彰惩戒39

(一)论循名责实以为赏罚39

(二)论以公心行赏罚41

八、论品格风尚42

(一)论忠诚公直42

(二)论坚持道义43

附:论述人简介47

韩非《管子》墨子50

第二编 秦汉监察思想50

晏子倚相秦穆公商鞅50

一、论监察本质50

(一)论监察性质50

《吕氏春秋》邵公医和孟子周公卻叔虎荀子50

士燮孔子白公子张丕郑50

舜禹皋陶士季50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61

(二)论监察特点61

二、论监察职能77

(一)论监察权限77

(二)论监察责任82

(二)论监察体制86

三、论建议采纳90

(一)论进谏90

(三)论纳谏97

(三)论识量105

四、论监督检查108

(一)论纠劾108

(二)论执法112

五、论为政清廉116

(一)论清正守职116

(二)论廉洁奉公121

六、论选任人才123

(一)论原则123

(二)论标准127

(三)论方法133

七、论表彰惩戒138

(一)论性质与原则138

(二)论目的与作用143

(三)论标准与方法150

八、论品格风尚157

(一)论个人品格157

(二)论职业道德159

(三)论交往风尚164

附:论述人简介166

贾山袁著袁安晁错176

胶西王端陶青息夫躬徐干176

班超桓谭贾谊贾逵176

涓勋高彪高赐诸葛丰176

黄琬曹鸾萧望之龚遂176

胡建钟离意皇甫规班固176

郑昌郑璩和海赵王彭祖176

辛庆忌定陶傅太后周举176

陈蕃陈崇岑宏谷永176

李淑李斯陈忠陈雅176

梅福崔寔第五伦梁统176

彭宣董仲舒鲁丕谢弼176

番忠傅燮虞翊路粹176

路温舒臧旻鲍宣窦武176

蔡邕翟方进繁延寿薛宜176

霍谞戴长乐魏相176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监察思想176

一、论监察本质176

(一)论监察性质和特点176

卢植冯绲严廷年匡衡176

秦始皇汉武帝汉元帝汉成帝176

汉哀帝丁仪马严马融176

于定国王吉王莽王生176

王充王禁王符王尊176

王章王嘉元王皇后韦玄成176

韦彪方赏孔僖公乘兴176

公孙弘田仁平当弘恭176

东方朔主父偃左雄史丹176

杜业杜乔杜诗李寻176

仲长统毕由刘恺刘般176

刘陶刘瑜刘焉刘长176

阳球朱博朱穆朱浮176

应奉牢修张磐张禹176

张酶张芝张敞张衡176

张均张纲张苍张皓176

何敞陆贾杨伦杨修176

杨秉杨敞杜延年杜林176

(二)论监察目的及作用184

二、论监察职能187

(一)论监察权限187

(二)论监察责任192

(三)论监察体制195

三、论建议采纳201

(一)论进谏201

(二)论纳谏206

四、论监督检查218

(一)论纠劾218

(二)论执法231

五、论为政清廉237

(一)论清正守职237

(二)论廉洁奉公239

六、论选任人才242

(一)论选任原则242

(二)论选任标准248

七、论奖励惩戒253

(一)论奖惩原则253

(二)论奖励256

(三)论惩戒259

(一)论个人品格264

八、论品格风尚264

(二)论职业道德267

附:论述人简介272

(一)论监察原则284

一、论监察本质284

魏文帝吴主孙权魏明帝晋武帝284

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晋兖帝284

宋武帝宋文帝宋孝武帝宋前废帝284

宋明帝宋后废帝齐武帝梁武帝284

陈武帝陈宣帝陈后主284

北魏文成帝魏献文帝284

魏教文帝魏宣武帝北齐文宣帝284

北齐武成帝北周武帝卫觊284

卫臻王昶王豹王敦284

王淮之王昙首孔琳之孔默之284

孔稚圭元晖元子思文立284

石虎石崇乐逊申钟284

田益宗江统刘劭刘毅284

刘颂刘易刘娥刘虞284

刘曜刘休刘隗刘斌284

刘损刘孝仪刘琨刘?284

任防任城王澄许荣纪瞻284

汝南王亮秃发利鹿孤杜恕284

杜预卒雄沈冲沈约284

肖宝夤何曾宋轨宋游道284

陆逊陆玩陆徽张茂284

张雕张普惠李冲李重284

李胤李彪步骘河间王颙284

苻洪苻健苻坚孟达284

孟康宗敞宗元饶范宁284

范晔姜虯骆统封裕284

姚苌钟繇郭祚闻人奭284

荀赤松高柔高恭之高尚隆284

夏侯玄顾和顾悦之桓范284

诸葛恪诸葛诞袁彖徐陵284

崔祖思庚纯庚冰庚羲284

庚亮董寻傅咸温峤284

温子升蒋济傅嘏谢庄284

程晓韩显宗韩子熙游肇284

源怀褚?熊远裴子野284

潘岳颜骏薛综284

第四编 隋唐五代监察思想284

Ⅰ 隋代监察思想284

(二)论监察目的及作用286

二、论监察职能288

(一)论进谏289

三、论建议采纳289

(二)论纳谏290

(二)论执法291

(一)论纠劾291

四、论监督检查291

(一)论清正守职292

五、论为政清廉292

(二)论选任原则293

(一)论选任标准293

(二)论廉洁奉公293

六、论选任人才293

(一)论惩戒295

七、论表彰惩戒295

(二)论奖赏296

(二)论职业品格297

(一)论交往风尚297

八、论品格风尚297

(一)论监察性质299

一、论监察本质299

Ⅱ 唐代监察思想299

(二)论监察目的301

(三)论监察作用304

(一)论监察体制306

二、论监察职能306

(二)论监察权限310

(三)论监察职责311

(一)论求谏314

三、论建议采纳314

(二)论进谏316

(三)论纳谏319

(四)论识量327

(五)论言谏方法333

(一)论君臣监戒336

四、论监督检查336

(二)论教戒太子诸王340

(三)论规谏太子344

(四)论自律351

(五)论纠劾352

(六)论依法监察354

(一)论廉正兴国357

五、论为政清廉357

(二)论仁义兴邦360

(三)论俭约恤民361

(四)论奢纵贪鄙363

(五)论纵乐误国366

(一)论择官原则370

六、论选任人才370

(二)论择官方法377

(三)论培养人才378

(一)论褒赐380

七、论表彰惩戒380

(二)论告诫385

(三)论明德慎罚387

(一)论诚信392

八、论品格风尚392

(二)论公平394

(四)论慎所好403

(三)论仁义403

(五)论慎言语404

(六)论杜谗邪405

(八)论慎终408

(七)论悔过408

(九)论人品413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416

(一)论监察性质416

1五代监察思想416

一、论监察本质416

(三)论监察特点418

二、论监察职能419

(一)论监察体制420

三、论建议采纳422

(二)论监察职责422

(一)论进谏423

(一)论监督纠劾425

四、论监督检查425

(二)论纳谏425

(二)论执法检查428

五、论为政清廉429

(一)论选任方法431

六、论选任人才431

(二)论选任标准432

(一)论表彰434

七、论表彰惩戒434

(二)论职业道德436

(一)论个人品格436

(二)论惩戒436

八、论品格风尚436

(三)论礼仪437

附:论述人简介439

(一)论肃整纲纪448

一、论监察本质448

杨坚杨广李世民长孙皇后448

李治李显李旦李隆基448

李亨李豫李适李纯448

李恒李昂李炎李漼448

李儇李晔搂温李存勗448

石敬瑭刘承祐柴荣于志宁448

于遘马周元结元寿448

王义王珪王琳王朴448

牛希济孔颖达长孙无忌乐运448

冯道龙敏卢程卢灿448

卢文纪白居易吕梦奇危全讽448

刘行本刘知几刘仁轨刘洎448

江文蔚刘赞杜如晦杜正伦448

张玄素张允张昭杨昭俭448

张玄素张允张昭杨昭俭448

李白药李大亮李德裕李峤448

李同李琪何泽何妥448

谷那律吴兢陈子昂陈致雍448

宋齐邱宋务光狄仁杰周知微448

孟知祥郎茂房彦谦房玄龄448

赵凤赵砺赵延义独孤及448

柳宗元柳泽柳或段徊448

姚班姚思廉贾崇贾元448

郭崇韬徐惠萧瑀萧希甫448

常准崔沂康澄敬翔448

褚遂良蒲禹卿窦俨虞世南448

颜真卿薛冲薛延戴?448

魏徨魏逅448

第五编 宋代监察思想448

二论重托权任456

(一)论设官定员462

二、论监察职能462

(二)论授职尽责467

(一)论广开言路471

三、论建议采纳471

(二)论进谏直言475

(三)论纳谏求治479

(一)论举善劾奸482

四、论监督检查482

(二)论察考职事486

(三)论慎刑释冤489

(一)论抑贪尚廉493

五、论为政清廉493

(二)论惩处赃罪495

(一)论台官选择498

六、论选任人才498

(二)论唯贤是举502

(一)论奖励朝臣505

七、论表彰惩戒505

(二)论戒饬示禁510

八、论品格风尚512

(一)论节操自律512

(二)论刚直公正515

附:论述人简介517

(一)论肃整纲纪528

一、论监察本质528

赵匡胤赵匡义赵恒赵祯528

赵曙赵顼赵煦赵信528

赵桓赵构赵奋赵扩528

文天祥王安中王安石司马光528

冯山石介田况包拯528

田锡叶适孙升安尧臣528

邢恕刘挚刘安世刘随528

朱熹杨万里张方平吕公著528

李纲余应求李鸣复陈亮528

苏洵苏轼李焘陆游528

陈彭年李新苏辙陈豪528

范仲淹欧阳修欧阳彻范纯仁528

宗泽范宗尹范镇赵元镇528

胡安国胡寅胡铨徐铉528

秦观真德秀龚夬曹勋528

章惇曾巩彭龟年韩维528

富弼游酢程颐蔡裹魏了翁528

第六编 辽金元监察思想528

(二)论重托权任529

(三)论执法施教532

(一)论设官定员533

二、论监察职能533

(二)论授职尽责536

(一)论进谏直言538

三、论建议采纳538

(二)论纳谏求治541

(三)论卓识远虑542

(一)论举善劾奸544

四、论监督检查544

(二)论察考职事547

(三)论慎刑释冤552

(一)论抑贪尚廉554

五、论为政清廉554

(二)论惩处赃罪556

(一)论台官择选558

六、论选任人才558

(二)论唯贤是举561

(一)论奖惩朝臣564

七、论表彰惩戒564

(二)论戒饬示禁567

(一)论节操自律570

八、论品格风尚570

(二)论临危不惧573

(二)论刚直公正573

附:论述人简介577

(一)论监察性质586

一、论监察本质586

耶律璟耶律隆绪耶律宗真耶律洪基586

完颜亶完颜亮完颜雍完颜璟586

完颜珣忽必烈铁穆耳海山586

爱育黎拔力八达马祖常王恽586

王磐叶李术虎高琪许古586

刘宣刘秉忠刘祁许衡586

陈天祥张行信张炜彻里586

李英陈规陈祜陈思谦586

张圭张养浩李谦李愈586

完颜守贞完颜纲完颜素兰完颜裹586

张德辉耶律楚材尚文相威586

胡祗通高汝砺徒单克宁徒单镒586

贾铉粱肃崔?董文用586

塔思不花程寀程辉揭傒斯586

廉希宪586

第七编 明代监察思想586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592

(一)论监察体制597

二、论监察职能597

(二)论监察权责605

(三)论执法监察609

(一)论进谏611

三、论建议采纳611

(二)论纳谏620

(三)论识量625

(一)论访查考察631

四、论监督检查631

(二)论核实举刺635

(三)论执法公直638

(四)论自查自律642

(一)论廉洁约己646

五、论为政清廉646

(三)论大官守法647

(二)论正己正人647

(一)论任贤退不肖649

六、论选任人才649

(二)论严其黜陟651

(三)论慎择人657

(五)论举荐不当664

(四)论“唯才是使664

(一)论旌赏廉能666

七、论表彰奖励666

(二)论惩戒奸邪667

(三)论从公询访670

(四)论滥赏滥刑之弊674

(五)论立禁约,振国法675

(一)论存大体,勿沽名677

八、论品格风尚677

(二)论公直无私679

(四)论敦厚谦逊681

(三)论忠于职守681

(六)论“刚”与“柔”684

(五)论知廉耻,绝邪人684

附:论述人简介685

(一)论监察性质693

一、论监察本质693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693

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祐樘693

朱厚熜朱翊钧朱由校朱由检693

马经纶万镗王廷相王邦直693

毛伯温方征王祎毛宪693

叶向高叶伯巨叶春及史孟麟693

卢象升左鼎丘橓孙丕扬693

刘玉吕坤刘珝刘概693

孙?许赞杨埼陈于陛693

邹元标张元祯陈以勤张纯693

吴时来李时勉李贤张居正693

何孟春李永勋况钟余珊693

李宾李梦阳杨爵周洪谟693

范景文胡世宁钟羽正赵贞吉693

骆问礼姜洪赵南星唐顺之693

高拱浦鋐桂萼高攀龙693

曹于忭章纶黄宗羲商辂693

戚继光章溢彭时霍韬693

蹇义魏见贞魏时亮693

第八编 清代监察思想693

(二)论监察的目的和作用697

(三)论监察特点699

()论监察职责700

二、论监察职能700

(四)论监察的历史发展700

(二)论监察体制704

(三)论制约708

(四)论纠参709

(五)论清末监察制度改革711

(一)论纳谏717

三、论建议采纳717

(二)论进谏724

(三)论识量734

(四)论清不谏言改革738

(一)论督察740

四、论监督检查740

(二)论执法744

(三)论自察750

(四)论举劾751

(一)论廉洁勤政756

五、论为政清廉756

(一)论举贤荐能759

六、论选任人才759

(二)论严惩贪官759

(二)论慎选言官767

(三)论任贤去邪769

(四)论考核774

七、论表彰惩诫776

(一)论奖惩原则776

(二)论奖励776

(三)论惩戒776

八、论品质风格784

(一)论为吏之道784

(二)论忠于职守786

(三)论名节品格787

(四)论直言无私788

附:论述人简介790

黄机康有为曾国藩管同795

胡礼垣荣庆洪秀全洪亮吉795

姜?英施维翰姚鼎倭仁歼795

郭琇徐继畲郭嵩焘秦蕙田795

郑观应周祖培李振宜洪仁795

谭嗣同魏象枢魏源魏裔介795

第九编 中华民国时期监察思想795

Ⅰ 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监察思想795

一、论监察本质795

(一)论监察性质795

李森先杨雍建范文程林则徐795

张玉书陈宏谋何启陆润庠795

刚毅祁隽藻张之洞吴廷栋795

朱之弼刘光第刘锡鸿朱琦795

王韬田从典卢坤冯桂芬795

同治光绪慈禧太后795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795

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795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799

(三)论监察特点803

二、论监察职能805

(一)论监察体制805

(二)论监察工作程序830

(三)论监察权限831

三、论建议采纳841

(一)论批评建议的目的和作用883

(二)论接受批评建议的态度、方法883

四、论监督检查884

(一)论依法监察886

(二)论运用监察权力893

五、论为政清廉901

(一)论官员廉洁自律901

(二)论监察官为政清廉913

六、论选任人才914

(一)论择官标准914

(二)论择官原则918

(三)论择官方法924

七、论表彰惩戒925

(一)论官员的表彰925

(二)论官员的惩戒926

八、论品格风尚929

(一)论官员品格929

(二)论职业道德风尚932

附:论述人简介934

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937

根据地监察思想937

傅斯年蔡元培937

一、论监察本质937

(一)论监察性质937

胡汉民高一涵章太炎黄绍竑937

张继但焘宋教仁张维翰937

甘乃光邵元冲李宗黄杨度937

孙中山蒋中正于右任王宠惠937

(二)论监督监察的作用940

二、论监察职能942

(一)论监察体制942

(二)论监督监察机关任务943

三、论建议采纳946

(一)论批评与自我批评946

(二)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949

四、论监督检查952

(一)论监督952

(二)论检举纠察与弹劾954

五、论为政清廉957

(一)论党风党纪与廉政958

(二)论反对腐败与官僚主义958

六、论表彰惩戒963

(一)严肃法纪963

(二)论惩处966

附:论述人简介967

一、论监察本质970

第十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思想970

(一)论监督监察的性质970

何叔衡项英970

(二)论监督监察的作用975

(三)论监督监察的特点983

二、论监督监察职能987

(一)论监督监察机关权力与手段987

(二)论监督监察机关的任务991

(三)论监督监察制度建设1001

(四)论监督监察机制与运行程序1005

三、论建议采纳1014

(一)论批评与自我批评1014

(二)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与方法1017

(三)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和作用1023

四、论监督检查1026

(一)论检查审查1026

(二)论党纪监察1028

(三)论检举、控告、弹劾1030

(四)论罢免、撤换1031

(五)论自查自律1032

五、论为政清廉1033

(一)论党风廉政建设1033

(二)论反对官僚主义1041

(三)论反对腐败的现象1047

六、论选任人才1054

(一)论选择任用干部1054

(二)论培养训练监察干部1055

七、论表彰惩戒1056

(一)论严肃法纪1057

(二)论惩戒的目的1062

八、论品格风尚1062

(一)论遵纪守法1066

(二)论廉洁奉公1067

(三)论秉公执法1070

附:论述人简介1074

附:台湾监察思想1080

谭平山刘景范钱瑛尉健行1080

一、论监察本质1080

(一)论监察性质1080

胡耀邦江泽民李鹏乔石1080

董必武邓小平陈云彭真1080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1080

(二)论监察目的和作用1082

(三)论监察特点1084

二、论监察职能1086

(一)论机构设置1086

(二)论机制运转程序1090

(三)论机构隶属关系1090

三、论监督检查1091

四、论为政清廉1092

五、论选任人才1092

六、论表彰惩戒1093

七、论品格风尚1094

(一)论官员品格1095

(二)论职业道德风尚1096

附:论述人简介1097

1994《中华监察大典 思想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彭勃主编 1994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把握历史趋势的伟人  上(1992 PDF版)
把握历史趋势的伟人 上
1992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华思想大辞典(1991 PDF版)
中华思想大辞典
1991
实用岩层控制  (上册)(1980 PDF版)
实用岩层控制 (上册)
1980
ソフィスト(1976.10 PDF版)
ソフィスト
1976.10 講談社
中华大字典  中华大字典检字(1935 PDF版)
中华大字典 中华大字典检字
1935
煤炭工业法规汇编  1984-1988补编  上( PDF版)
煤炭工业法规汇编 1984-1988补编 上
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  第3卷( PDF版)
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 第3卷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  第2卷( PDF版)
中华监察执纪执法大典 第2卷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纪检干部手册(1988 PDF版)
纪检干部手册
1988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监察制度(1988 PDF版)
中国监察制度
1988 北京:中华书局
行政监察大辞典(1991 PDF版)
行政监察大辞典
1991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中华监察大典  人物卷(1994 PDF版)
中华监察大典 人物卷
1994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现代地理学辞典(1990 PDF版)
现代地理学辞典
1990 北京:商务印书馆
思想家大辞典(1934 PDF版)
思想家大辞典
1934 上海世界书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监督与监察(1991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监督与监察
1991 北京:红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