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稿》
作者 | 巴人著 编者 |
---|---|
出版 | 新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99 |
出版时间 | 195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690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次1
第一篇 文学的社会基础9
第一章 文学是怎样产生的13
一 关于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15
二 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22
三 原始的文学艺术的形态及其功用33
第二章 基础与上层建筑、文学的关系45
一 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47
二 社会变革时期的基础与上层建筑54
三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58
第三章 文学与其他社会观念形态的关系63
一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65
二 自然科学与文学71
三 哲学与文学74
四 文学艺术与政治法律79
五 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发展情况83
第二篇 文学的本质87
第一章 工人阶级的美学观点89
第二章 文学的现实本质101
一 现实的客观性与法则性103
二 反对对现实的客观主义态度108
三 反对对现实的主观主义的歪曲117
四 现实的革命发展性质130
第三章 文学的思想性141
一 文学的阶级性145
甲 文学为阶级斗争服务150
乙 统治阶级对待文学艺术的态度157
丙 文学艺术领域内的阶级斗争162
二 新文学在中国革命斗争中成长167
甲 新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69
乙 新文学的发展及其斗争176
三 文学的人民性199
甲 人民性的社会基础203
乙 人民性的历史内容211
丙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民性218
丁 现实主义与人民性225
戊 人民性与民族特点232
四 过渡阶段的文学任务241
甲 人民文学的领导思想问题247
乙 新的任务与实现新任务254
第四章 文学的艺术本质265
一 文学是语言艺术265
甲 语言的一般特点267
乙 文学语言的特质272
丙 语言的学习与中国语言的特质287
二 文学的形象性303
甲 理论文中的形象性306
乙 历史的具体性与艺术的形象性313
丙 形象与现实的关联320
三 文学的典型性325
甲 典型人物的阶级性与个性的关系331
乙 现实的(历史的)典型与艺术的典型336
丙 典型的人物与典型的环境343
第三篇 文学的创造353
第一章 创作的准备355
一 认定方向355
二 吸取源泉361
甲 向工农兵学习363
乙 与工农兵的创作相汇合366
三 思想改造370
甲 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征374
乙 当前文艺工作中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几种表现379
四 生活实践385
甲 实践的本质意义388
乙 主观精神不能代替实践392
丙 实践是不断的继续过程395
第二章 创作的实践400
一 巨大的劳动400
二 主题与题材407
甲 主题是组织题材的中心力量409
乙 主题思想与政策观点414
三 组织题材421
甲 研究矛盾422
乙 通过人,还是通过事件436
丙 「谋篇」的方法443
四 创造人物458
甲 从古典作品考察人物的产生460
乙 「模特儿」与「真人真事」462
丙 创造人物的一般要点467
丁 描写人物的手法481
附录 鲁迅是怎样创造人物的493
五 概念化、公式化与类型化500
甲 概念化的实例502
乙 公式化的表现507
丙 创作方法上的缺点512
丁 类型化种种521
六 积极的典型与新英雄526
甲 创造新英雄形象要和群众生活在一起529
乙 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实例534
七 形象的对立、对照与补充545
甲 两段论证545
乙 再论对现实矛盾的掌握551
丙 一个对照形象的实例560
八 肖像与环境的描写563
甲 肖像的描写564
乙 环境的描写571
九 故事与结构582
甲 写作计划的必要583
乙 写作时应注意相互矛盾的要求586
丙 结构中的发端、开展与结局596
第四篇 文学的形态611
第一章 文学的种类及其形式613
一 文学的一般形态616
诗——散文——小说——戏剧644
二 民族形式644
三 中国文学的民族形式及其发展657
甲 初期封建社会的文学形式658
乙 专制封建国家之确立与衰落时期的文学形式664
丙 地主阶级经济复兴与城市经济兴盛时期的文学形式676
丁 专制封建主义日趋崩溃时期的文学形式692
第二章 文学的风格及其流派706
一 文学的风格710
甲 语言的风格710
乙 作品的风格719
1.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关系720
2.一时代的作品风格724
丙 新风格的创造733
二 文学的流派及其方法743
甲 古典主义745
乙 浪漫主义750
丙 批判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755
丁 印象主义762
戊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现实主义767
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质770
后记787
1954《文学论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巴人著 1954 新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
- 1984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文学论稿 下册
- 1959
-
- 民族文学论稿
- 1984年07月第1版 广西民族出版社
-
- 文学概论 下 初稿
- 1959
-
- 文学概论 上 初稿
- 1959
-
- 文学概论 初稿
- 辽宁教育学院函授部
-
- 文学论稿 下
- 1954 新文艺出版社
-
- 文学论稿 下
- 1959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中国帝王谋略
- 1992 深圳:海天出版社
-
- 文学论稿 上
- 1959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建安文学论稿
- 1986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六朝文学论稿
- 1986 长沙:岳麓书社
-
- 文艺心理学论稿
- 198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