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求取 ⇩

第1章 意识障碍3

第一节 意识清醒的解剖生理学基础3

一、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3

二、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3

(一)网状结构的解剖生理特点3

上篇 一般症候学3

(二)上行网状激活系4

(三)上行网状抑制系6

一、晕厥7

(一)晕厥的症候7

第二节 意识障碍的临床症候7

三、大脑皮质持续清醒状态的调节7

(二)晕厥的病理生理8

二、昏迷9

(一)昏迷的病理生理9

(二)各种类型昏迷的症候14

(三)昏迷的神经系统检查及临床意义16

六、引起意识障碍的其它病因21

五、外伤伴有持续性意识障碍者21

四、脑膜刺激征并发意识障碍者21

二、抽搐伴有意识障碍者21

三、颅内压增高伴有意识障碍者21

一、偏瘫律有意识障碍者21

第三节 意识障碍的病因判断21

第2章 睡眠障碍22

第一节 睡眠的解剖生理学基础22

一、睡眠的生理学意义22

二、睡眠的分期23

(一)NREM睡眠23

(二)REM睡眠24

(三)觉醒-睡眠周期25

三、睡眠产生的机理26

(一)脑贫血学说26

(二)神经元学说26

(三)Πавлов氏条件反射学说26

(四)内分泌学说27

(五)中枢学说27

(六)脑干网状结构学说27

(七)体液、神经介质学说27

(二)失眠的原因30

(一)临床症候30

第二节 睡眠障碍的临床症候30

一、失眠症30

二、睡眠异常现象32

(一)梦游症32

(二)夜惊、恶梦32

(三)睡眠型癫痫33

(四)说梦话33

(五)夜尿症33

(六)鼾声34

(七)咬牙34

(二)病理生理35

三、发作性嗜睡病35

(一)临床症候35

四、睡眠过度症36

第3章 言语障碍37

第一节 言语发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37

一、言语感受阶段38

(一)解剖学基础38

(二)生理学过程38

二、脑内言语阶段39

(一)解剖学基础39

(二)生理学过程40

(一)解剖学基础41

三、言语表达阶段41

(二)生理学过程42

第二节 言语障碍的检查43

一、检查项目43

(一)言语感受方面43

(二)言语表达方面44

一、构音困难45

(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构音困难45

(一)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构音困难45

第三节 言语障碍的症候45

二、言语障碍程度评定标准45

(三)大脑基底节损害的构音困难46

(四)小脑系统损害的构音困难46

(五)肌肉病变所致的构音困难46

二、失语症46

(一)运动性失语症47

(二)感觉性失语症47

(三)意义性失语症48

(四)命名性失语症48

(七)传导性失语49

(五)失读症和失写症49

(六)失算症49

(八)混合性失语50

第四节 失用症50

一、概述50

二、临床类型和症候51

(一)运动性失用症51

(二)观念性失用症51

一、记忆的概念52

第五节 记忆障碍52

(四)结构性失用症52

(三)观念运动性失用症52

二、记忆的解剖生理学基础53

(一)记忆的分类53

(二)边绿系统与记忆54

三、记忆障碍56

(一)记忆障碍的病理生理56

(二)记忆障碍的症候56

第4章 头颅症候58

第一节 头颅的形状与大小58

(三)颅骨血管瘤59

(二)骨质增生伴有浸润性脑膜瘤59

一、Leyden氏型亚急性共济失调59

一、引起头颅限局性改变的疾患59

(一)骨瘤59

第二节 头颅疾患与症候59

(四)颅骨恶性肿瘤60

(五)多发性骨髓瘤60

二、引起整个头颅变形的疾患60

(一)畸形性骨炎60

(二)狮面症或骨纤维性发育不全60

(三)颅骨狭窄症61

(四)斜头畸形61

(一)Morgagni-Morel氏症候群62

(三)Hand-Schüller-Christian氏症候群62

(二)限局性颅骨疏松症62

(五)巨头畸形62

三、头颅外形无变化的疾患62

(七)脑积水颅畸形62

(六)锁骨颅骨发育障碍62

(四)环枕部畸形63

(一)表情肌与面神经65

第一节 颜面运动障碍65

第5章 颜面症候65

一、颜面肌及其神经支配65

(二)咀嚼肌与三叉神经运动支66

二、面神经麻痹67

(一)中枢性67

(二)周围性68

(三)轻度面神经麻痹(中枢性与周围性)的早期症生71

三、其他面部运动障碍71

(一)肌病颜貌71

(七)面偏侧萎缩症72

一、颜面部感觉的神经分布72

第二节 颜面痛72

(八)偏侧肥大症72

(三)假性球麻痹性颜貌72

(六)麻风病颜貌72

(五)锥体外采系疾患性颜貌72

(四)Hutchinson氏颜貌72

(二)完全性颜面肌麻痹72

(一)三叉神经74

(一)三叉神经痛75

二、颜面部神经痛75

(二)枕大神经75

(三)颜面部交感神经痛77

(二)枕大神经痛77

第三节 其他颜面症候78

一、红状皮肤痣症候群(Linear-Sebaceous症候群)78

二、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Bloom氏症候群)78

三、颜面-手指-生殖器症候群(Aarskog氏症候群)79

四、眼-耳-脊柱发育不全症79

第6章 眼部症候80

(一)眼睑与睑裂81

一、眼睑81

第一节 眼睑与眼球症候81

(二)眼睑的运动82

(三)眼睑症候82

二、眼球位置异常85

(一)眼球突出85

(二)眼球凹陷85

第二节 角膜症候85

(一)虹膜与瞳孔的结构86

一、虹膜与瞳孔的解剖生理86

第三节 瞳孔的症候86

一、角膜感觉障碍86

二、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氏环)86

(二)瞳孔的神经支配87

(三)瞳孔的生理反射89

二、瞳孔变化的症候学90

(一)瞳孔大小的异常90

(二)瞳孔反应障碍93

(三)瞳孔形态的异常95

(四)虹膜舒缩95

(一)视网膜96

(五)死亡前的瞳孔状态96

第四节 视力障碍96

一、中枢视觉通路的解剖生理96

(二)视神经97

(三)视交叉97

(四)视束97

(五)外侧膝状体和视放射98

(六)视觉皮质98

二、各种疾病的视力障碍98

(三)脑血管疾患的视力障碍99

(二)癔病性盲99

(一)皮质性盲99

(四)眼性偏头痛的视力障碍101

(五)脑肿瘤的视力障碍101

(六)多数性硬化症的视力障碍101

(七)遗传性家族性变性疾患的视力障碍102

(八)中毒性疾患引起的视力障碍103

第五节 视野的症候103

一、概述103

(一)正常视野103

(一)暗点104

二、视野改变的临床症候104

(三)影响正常视野的因素104

(二)生理盲点104

(二)偏盲106

(三)向心性视野缩小109

第六节 眼底的症候109

一、眼底的观察109

二、眼底的临床症候110

(一)视乳头水肿110

(二)球后视神经炎的眼底改变112

(三)视神经炎的眼底改变112

(一)视乳头水肿的病因113

(四)视神经萎缩的眼底改变113

三、眼底改变的病因与临床特点113

(四)视神经萎缩114

(二)球后视神经炎114

(三)视神经炎114

(五)眼底先天发育异常115

第七节 复视与眼外肌麻痹116

一、眼球运动的神经支配与眼外肌的解剖116

(一)神经支配116

(二)眼外肌118

二、复视119

(三)头的左倾与右倾120

(一)头的扭转(面的转向)120

(二)头的前屈、后仰120

三、复视伴有头位置的异常(代偿性头位)120

四、眼外肌麻痹的症候121

(一)外直肌麻痹121

(二)上斜肌麻痹121

(三)受动眼神经支配的眼肌全部麻痹122

(四)上直肌麻痹122

(五)下直肌麻痹122

(六)内直肌麻痹122

(七)下斜肌麻痹123

五、眼外肌麻痹的病因124

(二)脑肿瘤与颅内压增高124

(一)外伤124

(三)血管病变125

(四)感染性疾患125

(五)代谢与中毒性疾患125

(六)先天性与变性性疾患126

(七)反复性眼肌麻痹126

第八节 注视麻痹126

一、侧方注视麻痹126

二、垂直注视麻痹129

四、核间性眼肌麻痹130

五、眼与头的同向偏斜130

(一)偏瘫伴有头、眼共同偏斜130

三、集合运动麻痹130

(二)偏侧抽搐发作伴有头眼共同偏斜131

第九节 眼球震颤132

一、眼球震颤的定义与分类132

(二)观察内容133

二、眼球震颤的临床观察133

(一)观察方法133

(二)前庭系统与眼震134

三、产生眼震的解剖生理学基础134

(一)视觉系统与眼震134

(一)眼原性眼震139

(二)前庭性眼震139

四、眼球震颤的临床症候139

(三)中枢神经系各部病变的眼震特点140

第十节 头颈部损伤与眼的症候142

一、概述142

(一)头部外伤142

(二)鞭击损伤症候群142

(二)瞳孔异常143

(一)视神经萎缩143

二、头颈部损伤时眼的症候143

(三)眼球运动障碍144

三、头颈部外伤的其他症候144

(一)头痛、头沉重感144

(二)眩晕145

(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145

(四)眼球内痛及眼球压迫感145

第7章 耳鼻喉舌咽部症候146

(一)嗅觉的产生和传导146

第一节 嗅觉障碍146

一、嗅觉的解剖生理146

(一)嗅觉丧失148

(二)嗅觉的生理特性148

二、临床分类和症候148

(二)嗅觉过敏149

(三)嗅觉倒错149

(四)幻嗅149

第二节 味觉障碍149

一、味觉的解剖生理149

(一)味觉的感受和传导150

(二)味觉的生理意义151

二、味觉障碍的检查与症候151

(一)味觉的临床检查法151

(二)味觉障碍的症候与定位152

第三节 听觉障碍152

一、听觉的解剖生理152

(一)声音的感受152

(二)听觉冲动的神经传导155

(三)听觉皮质中枢的分析综合156

(一)耳鸣156

二、听觉障碍的症候与病因判断156

(二)过听或听觉过敏157

(三)耳聋158

第四节 前庭症候162

一、“平衡三联”的概念及组成162

二、前庭系统的解剖生理163

(一)内耳前庭器官163

(二)前庭神经及中枢传导器164

(三)前庭皮质代表区165

三、前庭功能试验166

(一)旋转试验166

(二)变温试验166

(四)前庭系统的血液供应166

(三)直流电试验168

四、前庭症候168

(一)眩晕168

(二)平衡障碍168

(二)舌的运动障碍170

(一)舌的感觉障碍170

第五节 舌-咽部症候170

(三)眼震170

一、舌的症候170

二、软腭与咽部症候172

(一)软腭与咽部的感觉障碍172

(二)软腭与咽部的运动障碍173

(二)喉部感觉过敏174

二、喉部运动障碍174

(一)喉部感觉障碍174

一、喉部感觉障碍174

第六节 喉部症候174

(一)喉肌麻痹175

(二)喉肌痉挛175

(三)喉肌阵挛175

第七节 舌肌、软腭、咽、喉联合性损害症候175

一、由于周围神经病变产生的部分麻痹175

二、延髓性部分麻痹179

(一)周围性眩晕的症候181

二、眩晕的临床分类181

一、眩晕的定义181

第8章 眩晕181

第一节 眩晕的定义和分类181

(二)脑干性病变183

第二节 以眩晕为主诉的疾患183

(三)皮质性病变183

(二)中枢性眩晕的症候183

(一)前庭周围性病变183

一、眩晕病因概述183

二、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患184

(一)耳部炎症引起的眩晕184

(二)药物中毒引起的眩晕184

(三)位置性眩晕185

(四)美尼尔(Ménière)氏病186

(五)头部外伤后眩晕188

(六)前庭神经元炎188

(七)流行性眩晕188

(八)多数性硬化188

(九)小脑脑桥角肿瘤189

(十)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肿瘤190

(十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90

(十二)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特殊症候群192

(十三)颈性眩晕193

(十五)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194

(十四)前庭性癫痫(眩晕性癫痫)194

第一节 头痛的解剖生理学基础197

一、头部的致痛结构197

(一)颅外部分197

第9章 头痛197

(二)颅内部分198

二、颅内外结构疼痛的发生199

(一)血管被牵引、伸展或移位199

(二)血管扩张199

(三)脑膜受刺激199

(七)心因性头痛200

三、疼痛的传导200

(四)头颈部肌肉收缩200

(六)放射性头痛200

(五)神经刺激或病损200

第二节 头痛的分类与检查201

一、分类201

二、头痛的检查201

(一)头痛发生的速度201

(二)头痛产生的部位202

(三)头痛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202

(四)头痛的程度202

(八)头痛的治疗效果203

(九)头痛的必要检查203

(五)头痛的性质203

(六)头痛的伴随症状203

(七)头痛诱发、增重与缓解的因素203

第三节 各种类型的头痛症候204

一、偏头痛204

(一)典型偏头痛205

(二)一般性偏头痛206

(三)蔟集性头痛(群发性头痛)206

(四)几种特殊型的偏头痛207

(五)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208

二、下部头痛209

(一)枕神经痛209

(二)Barré氏症候群209

三、肌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209

(一)发生机理209

(二)颞动脉炎210

(一)感染性疾患210

(二)临床症候210

四、炎症性头痛210

(一)脑肿瘤引起的头痛211

五、头部器官及其临近组织病变引起的头痛211

六、牵引性头痛211

(二)腰穿后头痛212

(三)脑血管病引起的头痛212

七、神经官能症性头痛213

第10章 颅内压异常214

第一节 正常颅内压214

二、颅内压的生理调节214

一、颅内压的测定和组成214

(一)脑脊液的调节作用215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作用215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216

一、颅内压增高的发生机理217

(一)生理调节功能丧失217

(二)脑脊液循环障碍217

(三)脑血液循环障碍217

(四)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218

(一)慢性颅内压增高的症候220

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候220

(二)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症候222

(三)良性颅内压增高的症候222

三、颅内压增高的原因224

第三节 脑疝225

一、概述225

(一)脑疝发生发展规律225

(二)脑疝的分类225

(三)脑疝的病程分期226

(一)小脑幕孔区域的解剖学特点227

二、小脑幕孔疝227

(二)小脑幕孔疝的类型及发生机理228

(三)小脑幕孔疝的临床症候229

(四)关于小脑幕孔疝分类与症候的新看法230

三、枕骨大孔疝231

(一)枕骨大孔区域的解剖学特点231

(二)枕骨大孔疝发生机理231

(三)枕骨大孔疝的临床症候232

四、大脑镰下疝232

二、低颅压的症候233

(二)原发性低颅压233

一、低颅压的病因233

(一)症状性低颅压233

第四节 低颅压症候群233

第11章 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234

第一节 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及延髓神经234

第二节 球麻痹235

一、临床症候235

(一)双侧延髓神经运动功能丧失的症候236

(一)慢性进行性球麻痹237

二、临床分型及病因判断237

(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候237

(二)急性球麻痹238

第三节 假性球麻痹239

一、临床症候240

(一)假性球麻痹的“三主征”240

(二)假性球麻痹的其他症候242

二、临床分型243

(一)皮质、皮质下型243

(三)多数性硬化症244

(二)梅毒244

(四)其他244

(三)脑桥型244

(一)脑血管病244

(二)内囊型244

三、假性球麻痹的病因244

第12章 反射异常246

第一节 概述246

一、反射的定义及分类246

(一)按生理功能分类248

(二)按感受器分类249

(三)按效应器分类249

二、浅层、深层反射的调节249

(一)浅层反射249

(四)按反射弧的通路分类249

(二)深层反射250

三、反射检查的注意事项252

第二节 反射异常的类型253

一、反射减低或丧失253

(一)反射减低或丧失的判断标准253

(二)反射减低或丧失的病因和症候254

(一)反射活跃或亢进的判断标准256

二、反射活跃或亢进256

(二)腱反射亢进的临床表现形式257

(三)腱反射亢进的病因258

三、反射倒错258

四、病理反射259

第三节 常用反射及临床意义259

一、头面部的反射260

(一)浅反射260

(二)深反射261

(三)病理反射262

二、躯干四肢的反射264

(一)浅反射264

(二)深反射266

(三)病理反射271

第13章 瘫痪278

第一节 瘫痪的解剖生理学基础278

第二节 瘫痪的分类280

(一)瘫痪283

(二)姿势反射283

二、锥体束症征的具体表现283

第三节 锥体束损害症征283

(一)运动障碍283

一、概述283

(四)病理性联合运动284

(二)肌张力增高284

(三)姿势的异常284

三、锥体束损害的早期症候285

(一)轻微的运动麻痹285

(二)轻微的肌张力改变287

(三)轻度的反射异常288

(四)轻微的步态异常288

第四节 偏瘫288

(一)意识障碍性偏瘫288

一、偏瘫的临床类型288

(二)弛缓性偏瘫289

(三)痉挛性偏瘫289

(四)极轻的偏瘫290

二、偏瘫病变定位诊断290

(一)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290

(二)内囊性偏瘫291

(三)脑干性偏瘫292

(四)脊髓性偏瘫293

(一)隐袭性进行性偏瘫294

三、偏瘫的病程与病因294

(二)突发性偏瘫294

第五节 截瘫295

一、弛缓性截瘫295

(一)下运动神经元性弛缓性截瘫295

(二)上运动神经元性弛缓性截瘫296

二、痉挛性截瘫297

(一)痉挛性截瘫的症候297

(二)痉挛性截瘫的临床类型297

(三)痉挛性截瘫的病因298

第六节 四肢瘫299

一、双侧大脑或脑干病变所致的症候300

二、颈髓病变所致的症候300

三、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症候300

四、肌肉病变所致的症候300

第七节 单瘫301

一、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丛或神经根)所致的症候301

二、脊髓病变所致的症候301

三、大脑病变所致的症候302

四、癔病性单瘫的症候302

第14章 肌萎缩303

第一节 肌萎缩的病理生理303

一、肌纤维组织结构303

二、肌收缩的生化学变化303

三、骨骼肌的收缩功能304

四、肌萎缩的病理改变305

(一)病史的采集306

二、肌萎缩的检查306

一、定义和分类306

第二节 肌萎缩的分类与检查306

(二)体格检查307

三、肌萎缩的定位诊断与分布类型309

(一)脑部病变引起的肌萎缩309

(二)脊髓疾患引起的肌萎缩309

(三)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萎缩309

(四)肌病引起的肌肉萎缩310

二、肌原性肌萎缩311

(一)肌营养不良症311

一、神经原性肌萎缩311

第三节 肌萎缩的病因311

(二)多发性肌炎312

(三)重症肌无力312

(四)先天性肌强直症与萎缩性肌强直症312

第四节 临床上引起肌萎缩的疾患312

一、急性或亚急性肌萎缩312

(一)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312

(二)脊髓出血或软化312

(一)尺神经麻痹313

二、限局性非进行性肌萎缩313

(四)多发性神经炎313

(三)神经痛性肌萎缩313

(二)正中神经麻痹314

(三)肌皮神经损害314

(四)腕管症候群314

(五)周围神经肿瘤314

(六)臂丛神经压迫314

(七)脊髓灰白质软化314

(八)青年性一侧性上肢肌萎缩症314

(十三)顶叶病变315

(十二)多数性硬化315

(九)肥厚性硬脊膜炎315

(十一)腋神经、胸长神经麻痹315

(十)反射性肌萎缩315

三、进行性四肢远端性肌萎缩316

(一)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316

(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316

(三)颈髓压迫性疾患316

(十四)脑血管病偏瘫316

(四)脊髓空间症317

(五)Charcot-Marie-Tooth氏病317

(六)萎缩性肌强直(Steinert氏病)317

(七)远端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18

(八)脊髓血管畸形318

(九)麻风性肌萎缩318

四、四肢近端肢带型肌萎缩319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319

(二)多发性肌炎319

(三)糖尿病性肌萎缩320

(四)激素性肌病320

(五)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氏病320

(六)Guillain-Barré氏症候群的假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型320

第一节 不随意运动发生机理321

第15章 不随意运动321

第二节 舞蹈、手足徐动322

一、舞蹈病症候群322

(一)舞蹈病的特点322

(二)舞蹈运动的伴随症状323

(三)舞蹈病的临床类型323

二、手足徐动症326

(一)手足徐动的一般症候326

(二)手足徐动症的病因326

(二)运动性震颤327

(一)静止性震颤327

一、震颤的种类327

第三节 震颤327

(三)姿势性震颤328

(四)回跳性震颤328

(五)震动性震颤328

二、引起震颤的疾患328

(一)Parkinson氏症候群328

(二)肝豆状核变性329

(三)肝性脑病329

(四)小脑疾患329

(九)特发性震颤330

(八)药物中毒性震颤330

(五)脑干病变330

(七)麻痹性痴呆330

(六)多数性硬化症330

第四节 肌阵挛、肌纤维颤动与肌束震颤331

一、肌阵挛331

(一)肌阵挛的种类与症候331

(二)肌阵挛的病因332

二、肌纤维颤动与肌束震颤332

第五节 异常运动333

一、抽搐333

(一)面肌抽搐333

(一)书写痉挛的临床症候334

(二)书写痉挛的临床类型334

(二)咽喉肌抽搐334

二、书写痉挛334

(四)Gilles de la Tourette氏病334

(三)其它部位抽搐334

三、痉挛性斜颈335

(一)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症候335

(二)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类型335

(二)Mc Ardle氏症候群336

四、痛性痉挛336

(三)痉挛性斜颈的鉴别诊断336

(一)神经性肌强直症336

第16章 肌张力异常337

第一节 肌张力的产生及调节337

一、肌张力的产生337

(一)γ-袢的传入部分337

(二)γ-袢的传出部分338

(三)γ-袢的功能338

一、静止性肌张力异常339

第二节 肌张力异常的类型与检查339

二、肌张力的中枢调节339

(一)肌肉形态学的改变340

(二)肌肉硬度的变化340

(三)肢体动幅的改变340

二、姿势性(体位性)肌张力异常342

(一)四肢姿势性肌张力异常342

(二)躯干姿势性肌张力异常342

(二)神经原性疾患343

(一)肌原性疾患343

第三节 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症候343

三、运动性肌张力异常343

一、肌张力减低343

二、肌张力增高344

(一)锥体束病变344

(二)锥体外系疾患344

(三)小脑疾患346

(四)脑干疾患346

(五)周围神经疾患346

(六)肌原性病变346

(七)其他347

(一)深层感觉障碍348

(二)Romberg氏征348

第17章 共济失调348

一、临床症候348

第一节 深层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348

(三)步态异常349

(四)四肢的共济失调349

(五)躯干的共济失调349

二、深层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的定位349

(一)周围神经病变349

(五)顶叶病变350

(二)后根病变350

(三)后索病变350

(四)丘脑病变350

三、引起深层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的疾患351

(一)脊髓痨351

(二)联合硬化症351

(三)恶性肿瘤伴有的神经症候351

(四)Friedreich氏病351

第二节 小脑型共济失调352

一、概述352

(七)丘脑病变、顶叶病变352

(六)多发性神经炎352

(五)脊髓肿瘤352

二、临床症候353

(一)静止(站立、坐位)平衡障碍353

(二)步态异常353

(三)四肢症候354

(八)小脑症候356

(七)眼震356

(六)肌张力障碍356

(四)书写障碍356

(五)言语障碍356

二、颞叶、顶叶性共济失调358

第四节 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358

一、站立平衡失调358

第三节 大脑型共济失调358

一、额叶共济失调358

二、步行障碍359

三、上肢指向偏斜359

第五节 几种特殊型的共济失调症359

第六节 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360

二、脊髓痨型急性共济失调症360

三、多发神经炎型急性共济失调症360

第18章 步态异常362

第一节 步态的观察方法362

一、概述362

二、步态的观察362

(一)动力学分析362

(二)肌电图分析363

三、痉挛性截瘫步态364

二、老年性脑性截瘫步态364

第二节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步态异常364

一、脑性偏瘫(痉挛性偏瘫)步态364

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步态366

五、Parkinson氏症候群的步态366

六、小舞蹈病的步态366

七、小脑病变的步态366

八、Friedreich氏共济失调症的步态367

九、脊髓痨型共济失调步态367

十二、脊髓性间歇性跛行症的步态368

十一、弛缓性截瘫步态368

十、前庭迷路病变的步态368

十三、腓总神经麻痹的步态369

十四、Charcot-Marie-Tooth氏病的步态369

十五、肥厚性间质性神经炎步态369

十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步态369

十七、臂中肌麻痹步态370

十八、癔病性步态370

一、感觉的分类372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372

第19章 感觉障碍372

二、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373

三、感觉的传导376

(一)触觉及压觉的传导束377

(二)痛觉、温度觉的传导束378

(三)本体感觉的传导束378

第二节 主观感觉障碍378

(一)神经痛(周围神经痛)379

二、自发痛379

一、感觉异常379

(二)脊髓痛384

(三)丘脑痛385

(四)脑桥痛、延髓痛385

三、断肢痛与肢幻觉386

第三节 客观感觉障碍386

一、感觉障碍的性质386

(一)感觉丧失386

(七)对位感觉387

(六)疼痛共感387

二、感觉障碍的临床检查387

(一)感觉检查注意事项387

(四)感觉过度387

(五)感觉倒错387

(三)感觉过敏387

(二)感觉减低387

(二)浅层感觉种类与检查方法388

(三)深层感觉种类与检查方法389

三、感觉障碍的临床类型390

(一)偏侧感觉障碍390

(二)交叉性偏侧感觉障碍391

(三)两侧对称性感觉障碍395

(四)限局性感觉障碍398

(五)多发性单神经炎型感觉障碍404

(六)分离性感觉障碍404

(七)癔病性感觉障碍405

第20章 神经骨关节症候406

第一节 基本症候特点与病因406

一、神经骨关节病的基本症候特点406

(一)大脑病变407

(二)脊髓病变407

二、神经骨关节病的常见病因407

(三)周围神经病变408

第二节 脊柱的症候408

一、脑部疾患的症候408

二、脊髓疾患的症候409

三、周围神经疾患的症候409

四、肌肉疾患的症候409

五、腰椎椎管狭窄症候群409

(一)手的皮肤特点410

一、手的解剖特点410

第三节 手的症候410

(二)手的骨骼和关节411

(三)手的肌肉与腱411

(四)手的神经支配413

(五)手指功能的调节414

二、手的临床检查418

(一)手的姿势418

(二)手的皮肤419

(三)手的感觉419

(四)手的运动419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手部症候422

(一)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的手征423

(二)肌张力异常引起的手征426

(三)肌萎缩引起的手征428

(四)锥体外系疾病引起的手征430

(五)其它手征432

第四节 足的症候435

一、足的解剖特点435

(一)足的骨骼和关节435

(二)足弓436

(三)足的肌肉437

(二)望诊与触诊检查439

(三)肌力与感觉检查439

二、足的临床检查439

(一)病史439

三、足畸形的发生机理440

四、足畸形的临床症候440

(一)锤状趾(鹫趾或爪趾)440

(二)扁平足440

(三)尖足(马蹄足)441

(四)踵足(钩足)441

(一)肌病442

五、引起足畸形的病因442

(二)周围神经病变442

(六)外翻足442

(五)内翻足442

(七)高弓足442

(三)脊髓病变445

(四)脑部病变446

第21章 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447

第一节 排尿障碍447

一、排尿的解剖生理学基础447

(一)膀胱的神经支配447

(二)膀胱肌的功能448

(一)分类449

(三)膀胱充盈与排空的生理过程449

二、神经原性排尿障碍449

(二)病史与症候45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454

三、引起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病因455

(一)脑部病变455

(二)脊髓病变455

(三)周围神经病变455

三、排便障碍的病因456

二、排便障碍的类型456

一、排便的解剖生理学基础456

第二节 排便障碍456

一、性功能的解剖生理学基础457

二、性功能障碍的病因与症候458

(一)性功能减低或丧失458

(二)性功能亢进458

第22章 神经皮肤症候459

第一节 先天性遗传发育性疾患459

一、Von Rcklinghansen氏病459

(二)神经系统症候460

二、结节性硬化症(Bourneville氏病)460

(一)皮肤症候460

(一)皮肤症候461

(二)神经系统症候461

三、皮肤血管瘤-神经系统症候群461

(一)Sturge-Weber氏病(大脑三叉神经血管瘤)462

(二)皮肤脊髓血管瘤(皮肤血管瘤伴有脊部血管畸形Klippel-Trenauney-Weber症候群)462

(三)家族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Rendu-Wecer氏病)462

四、伸舌样痴呆(Down氏症候群)463

(六)遗传性营养不良性类脂质沉着病463

(五)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Louis-Bar症候群)463

(四)Von Hippel-Lindau氏病463

六、色素失调症(Block-Sulzberger氏症候群)464

(二)神经系统症候464

(一)皮肤症候464

七、恶性疹(Dego氏病)464

(一)皮肤症候464

(二)神经系统症候464

(二)神经系统症候464

(一)皮肤症候464

五、Patau氏症候群464

(二)神经系统症候464

(一)皮肤症候464

八、黄色瘤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氏病)465

(一)皮肤症候465

(二)神经系统症候465

(三)眼部症候465

九、假性弹性黄色瘤病(Pseudoxanthoma clasticum)465

(一)皮肤症候465

(二)神经系统症候465

十二、脂肪蛋白沉积病(Urbach-Wiethe氏病)466

(一)皮肤症候466

(二)神经系统症候466

(一)皮肤症候466

(二)神经系统症候466

十三、神经--鱼鳞癣病(Neuro-icht-hyosis)466

(三)眼部症状与其它466

十一、毛囊角化症(Darier氏病)466

(二)神经系统症候466

(一)皮肤症候466

十、Ehlers-Danlos氏症候群466

第三节 性功能障碍467

(一)红皮症性鱼鳞癣467

(二)Rud症候群467

(三)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神经病(Refsum氏病)467

十四、Melkersson-Rosenthal症候群467

(一)皮肤症候467

(二)神经系统症候467

第二节 感染性或可能由于感染而引起的神经皮肤疾患468

一、麻风468

(一)皮肤症候468

(一)皮肤症候469

三、Behcet氏病469

(二)神经系统症候469

(一)皮肤症候469

二、Vogt-Koyanagi-Harads氏病469

(二)神经系统症候469

(二)神经系统症候470

四、皮肌炎470

(一)皮肤症候470

(二)肌肉症候470

(二)神经系统症候471

(一)皮肤症候471

一、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系统性红斑性狼疮)471

第三节 胶原病、血管炎、过敏性疾患471

二、结节性动脉周围炎472

(一)皮肤症候472

(二)神经系统症候472

(五)腓总神经473

(四)正中神经473

(三)尺神经473

(二)颈皮神经473

二、末梢神经粗大时触诊部位473

(一)耳大神经473

第四节 末梢神经粗大473

(二)神经系统症候473

(一)皮肤症候473

三、血管性水肿(Quincke氏水肿)473

一、末梢神经粗大的判定473

(二)末梢神经损伤474

(三)限局性炎症性粗大474

(四)神经痛同时伴有神经粗大474

(一)末梢神经肿瘤474

三、末梢神经粗大的病因474

(六)胫神经474

下篇 局部症候学477

第23章 大脑症候477

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477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477

二、大脑皮质的内部结构479

三、大脑的血液供应482

(一)颈内动脉系482

(二)椎-基底动脉系485

(三)脑底动脉环486

(四)大脑的静脉回流486

(一)额叶底面的解剖生理491

一、额叶底面症候491

第二节 额叶症候491

(二)额叶底面病变症候492

(三)额叶底面病变的原因493

二、额极症候494

(一)额极部的解剖生理494

(二)额极病变症候496

(三)额极病变的原因497

三、额叶背侧部症候498

(一)额叶背侧部的解剖生理498

(二)额叶背侧部症候500

(一)额叶外侧部解剖生理503

(三)额叶背侧部病变的原因503

四、额叶外侧部症候503

(二)额叶外侧部症候(优势半球)504

(三)额叶外侧部病变的原因504

第三节 顶叶症候505

一、顶叶的解剖生理505

(一)外形505

(二)顶叶的神经纤维联系506

(三)顶叶的血液供应506

(一)感觉障碍507

二、顶叶病变的症候507

(四)顶叶的生理507

(二)体象障碍508

(三)失结构症508

(四)Gerstmann氏症候群508

(八)发作性症候509

三、顶叶病变的原因509

(九)视觉与眼球运动障碍509

(一)外伤509

(七)前庭症状与共济失调509

(六)顶叶病变的肌萎缩509

(五)运动障碍509

(二)肿瘤510

(三)血管性病变510

第四节 颞叶症候510

一、颞叶的解剖生理510

(一)外形510

(二)颞叶的神经联系510

(三)颞叶在中颅窝与附近结构的关系511

(四)颞叶的血液供应511

(五)颞叶生理511

(二)非发作性症候512

(一)颞叶癫痫512

二、颞叶病变症候512

三、颞叶病变的原因513

(一)脑血管疾患513

(二)外伤514

(三)肿瘤514

(一)外形515

(二)神经联系515

(三)血液供应515

一、大脑后部的解剖生理515

第五节 大脑后部症候515

(四)生理516

二、大脑后部病变症候516

(一)中枢性偏盲516

(二)认别功能障碍516

(三)视觉发作516

三、大脑后部病变的原因517

(一)外伤517

(二)脑血管病517

(三)肿瘤517

(一)纹状体518

第六节 大脑中心部症候518

一、大脑中心部的解剖生理518

(二)杏仁核519

(三)屏状核519

(四)内囊519

(五)大脑中心部的血液供应520

二、大脑中心部的生理521

三、大脑中心部病变的症候521

(一)运动症候521

(二)内囊症候523

(三)胼胝体病变症候524

(四)大脑中心部缺血性症候525

四、大脑中心部病变的原因526

第24章 间脑症候527

第一节 丘脑527

一、丘脑的解剖生理527

(一)丘脑的外形527

(二)内部结构和功能528

(三)丘脑的血液供应531

(一)丘脑症候群532

二、丘脑病变症候532

(二)红核丘脑症候群533

(三)丘脑内侧症候群533

三、丘脑病变的原因533

(一)血管性病变533

(二)占位性病变534

(一)外形535

(二)内部结构和功能535

一、丘脑下部的解剖生理535

第二节 丘脑下部535

二、丘脑下部病变症候--间脑症候群540

(一)内分泌与代谢障碍540

(二)植物神经症状545

(三)神经系统体征548

第25章 小脑症候549

第一节 小脑的解剖生理549

一、小脑的解剖549

(一)小脑和内部核团549

(二)小脑的纤维联系550

(三)小脑的血液供应552

二、小脑的生理553

第二节 小脑症候554

一、小脑病变的主要症候554

(一)共济失调554

(二)肌张力减低554

(三)其它症候554

二、小脑症候的鉴别诊断555

(一)与脊髓痨性共济失调鉴别555

(二)与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鉴别555

一、外伤556

第三节 小脑病病的原因556

(三)与大脑性共济失调鉴别556

二、血管病变557

(一)小脑出血557

(二)小脑血栓形成557

(三)脑干的血管病变557

(四)小脑与后颅窝肿瘤557

(五)小脑脓肿与其他炎症性疾患558

(六)变性病与脱髓鞘疾患559

(七)中毒与代谢性疾患560

(一)外形561

一、脑干的解剖561

第26章 脑干症候561

第一节 脑干的解剖生理561

(二)内部结构562

(三)脑干的血液供应566

二、脑干的生理567

(一)中脑的生理要点567

一、确定病变是否位于脑干568

二、确定脑干病变水平(纵定位)568

第二节 脑干病变的定位原则568

(二)脑桥、延髓的生理要点568

三、确定脑干病变的范围(横定位)569

四、脑干病变的某些特殊症征569

五、病变在脑干内、外的鉴别569

第三节 脑干病变症候群569

一、中脑病变症候群569

(一)大脑脚底症候群(Weber氏症候群)569

(二)中脑红核症候群(Benedikt氏症候群)570

(七)Parinaud氏症候群571

(五)Nothnagel氏症候群571

(六)四迭体症候群571

(三)红核下部症候群(Claude氏症候群)571

(四)红核上部症候群571

(八)大脑导水管症候群572

(九)内侧纵束症候群(核间性眼肌麻痹)572

(十)与中脑网状结构有关的症候群(中脑幻觉)573

二、脑桥病变症候群573

(一)脑桥腹正中症候群573

(二)脑桥外侧症候群(Millard-Gubler氏症候群)573

(四)脑桥被盖部症候群(Raymond-Cestan氏症候群)574

(五)小脑上动脉症候群574

(三)脑桥内侧症候群(Foville氏症候群)574

三、延髓病变症候群576

(一)延髓旁正中症候群(延髓前部症候群)576

(二)延髓外侧症候群(Wallenberg氏症候群)576

(三)延髓背外侧症候群576

(四)Jackson氏症候群576

(五)Avellis氏症候群576

(六)Babinski-Nageotte氏症候群577

第27章 脊髓症候578

第一节 脊髓的解剖生理578

一、脊髓的外形578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579

(一)灰质580

(二)白质580

三、脊髓不同节段结构的差异581

四、脊髓的血液供应582

(一)动脉供应582

(二)静脉回流583

五、脊髓的生理583

(一)灰质病变症候584

二、脊髓部分病损症候584

一、概述584

第二节 脊髓病变的症候584

(二)白质病变症候587

第三节 脊髓横贯性病变的症候588

一、脊髓完全性横贯病变588

二、脊髓不完全横贯性病变590

(一)早期症候590

(二)脊髓休克后的症候590

三、脊髓完全性和不全性横贯损害的鉴别591

四、Brown-Séquard氏症候群(脊髓半横切症候群)591

(一)典型的Brown-Séquard氏症候群591

(二)不典型的Brown-Séquard氏症候群592

第四节 脊髓不同节段病变的症候593

一、颈髓593

(一)上颈髓(C1~4)病主593

(二)中部颈髓(C5~7)病变594

(三)下部颈髓(C8~T1)病变594

二、胸髓594

(一)上部胸髓(T2~4)病变594

(二)中部胸髓(T5~8)病变594

(二)圆锥病变(S3~5)595

(一)腰髓病变595

三、腰、骶髓病变595

(三)下部胸髓(T9~12)病变595

第五节 脊髓压迫性病变症候596

一、脊髓压迫性病变的症征596

(一)神经根期症状596

(二)脊髓部分受压期597

(三)脊髓横贯性损害期598

二、脊髓压迫病变的定位598

(一)延髓与上颈髓598

(二)脊髓肿瘤与视乳头水肿599

三、脊髓压迫性病变几种罕见的症征599

(一)急性“卒中性”脊髓横贯发作599

(三)胸髓599

(二)中、下颈髓599

(四)腰骶599

(三)脊髓压迫性病变与颅神经麻痹600

(四)腿震600

四、脊髓髓内、外压迫性病变的鉴别600

二、脊髓血管病的症候601

(一)脊髓动脉供血不全601

一、概述601

第六节 脊髓血管病症候601

(二)脊髓动脉血栓形成602

(三)椎管内出血602

三、脊髓血管病的病因602

第28章 颅神经症候603

第一节 颅神经的解剖生理603

一、概述603

二、颅神经的解剖生理605

(一)动眼神经605

(三)外展神经607

(四)舌咽神经607

(二)滑车神经607

(五)迷走神经608

(六)副神经609

(七)舌下神经609

第二节 颅神经麻痹症候609

一、单发颅神经麻痹609

(一)动眼神经麻痹609

(四)舌咽神经麻痹610

(六)副神经麻痹610

(五)迷走神经麻痹610

(三)外展神经麻痹610

(二)滑车神经麻痹610

(七)舌下神经麻痹611

二、多数颅神经麻痹症候(颅底病变症候群)611

(一)眶上裂症候群611

(二)眶尖症候群612

(三)海绵窦症候群612

(四)颞骨岩尖症候群(Gradenigo-Lannois氏症候群)613

(五)三叉神经半月节症候群(Raeder氏症候群)614

(六)小脑脑桥角症候群614

(七)颈静脉孔症候群(Vernet氏症候群)615

(九)尾组颅神经联合损害症候群616

(八)颈静脉球体瘤616

(十)枕骨大孔症候群618

第29章 脊神经症候620

第一节 脊神经病损症候概述620

一、运动麻痹620

二、感觉障碍621

(一)刺激症状621

(二)感觉缺失症状621

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621

(一)颈神经的走行与支配622

一、颈神经与颈丛的解剖生理622

第二节 颈神经与颈丛病变的症候622

(二)颈丛的组成与支配623

二、颈神经与颈丛病损的症征624

(一)颈神经病损的症征624

(二)颈丛病损的症征624

附:颈丛所支配的肌肉与功能检查、临床症候表625

第三节 臂丛病变的症候627

一、臂丛的解剖生理627

二、臂丛病损症征628

(一)臂丛各部病损症征628

(二)臂丛各周围分支病损症征630

附:臂丛所支配的肌肉与功能检查、临床症候表637

第四节 胸神经病变的症候652

一、胸神经的解剖生理652

二、胸神经病损症征652

(一)运动麻痹652

(二)感觉障碍653

第五节 腰丛病变的症候653

一、腰神经与腰丛的解剖生理653

二、腰神经与腰丛病损的症征655

(一)运动麻痹655

附:腰丛所支配的肌肉与功能检查及临床症候表656

(二)感觉障碍656

第六节 骶神经与骶从病变的症候660

一、骶神经与骶丛的解剖生理660

二、骶神经与骶丛病损症征662

附:骶丛所支配的肌肉与功能检查表663

第七节 阴部神经丛与尾丛病变的症候673

一、阴部神经丛的解剖生理673

二、尾丛的解剖673

三、阴部神经丛与尾丛病损症征674

一、交感神经系统675

第一节 植物性神经的解剖生理675

第30章 植物性神经系统疾病症候675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677

三、植物性神经的功能677

四、传出神经的介质和受体679

五、植物性神经中枢680

(三)皮肤与毛发、指甲改变681

(一)眼心反射(Aschner氏眼球压迫试验)681

二、植物神经反射681

(四)胃肠功能681

(二)排汗与腺体分泌681

(一)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测量681

一、一般检查681

第二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检查法681

(二)颈动脉窦压迫试验(Czermak-Hering氏试验)682

(三)太阳神经丛反射(上腹部反射)682

(四)体位变换试验682

(五)立毛反射683

(六)排汗功能检查683

(七)皮肤划纹反射683

(八)内肝皮肤反射(Head氏过敏区)684

(二)毛果云香硷试验685

(一)肾上腺素试验685

三、药物试验685

(九)皮肤温度检查685

(三)阿托品试验686

(四)瞳孔的药物试验686

第三节 植物性神经疾患症候686

一、循环障碍686

(一)血压增高687

(二)低血压687

(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689

(二)排汗减少或无汗症690

(一)排汗增多690

二、排汗异常690

三、营养障碍691

(一)褥疮691

(二)足底溃疡691

四、其他可能与植物神经系统障碍有关的疾病691

(一)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症691

(二)面偏侧萎缩症692

(三)面偏侧肥大症或偏身肥大症692

五、植物神经功能失调693

(一)脑膜炎694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694

三、颈强直常见的病因694

(三)颅内压增高694

第31章 颈强直和脑膜刺激征694

一、颈强直产生的机理694

第一节 颈强直694

二、颈强直的检查694

(四)广泛脑部病变695

(五)颈椎疾患695

(六)破伤风695

(七)Parkinson氏症候群695

(二)呕吐696

(四)Kernig氏征与Lasègue氏征696

(三)颈强直696

一、脑膜刺激征的临床表现696

(一)头痛696

第二节 脑膜刺激征696

(五)Brudzinski氏征697

(六)感觉过敏与继发神经系统其他症状697

二、判断脑膜刺激征时注意事项697

第一节 脑脊液的解剖生理698

一、脑脊液的产生,循环与再吸收698

第32章 脑脊液变化698

(一)脑脊液的产生699

(二)脑脊液的循环与再吸收700

二、脑脊液的功能700

第二节 脑脊液的检查与症候700

一、压力700

(一)初压701

(二)终压701

(三)Queckenstcdt氏试验(压颈试验)701

(四)脑脊液压力异常的原因702

二、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与症候703

(一)外观703

(二)细胞704

(三)蛋白704

(四)蛋白电泳705

(五)免疫球蛋白706

(六)糖707

(七)氯化物708

(八)胶金反应708

(九)同位素吸碘试验709

1979《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笑中,焦守恕编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1980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症候学( PDF版)
神经症候学
神经系统疾病理疗(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理疗
神经系统疾病进展(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进展
内科疾病的神经系统损害( PDF版)
内科疾病的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疗法(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疗法
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学(1995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学
1995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神经系统疾病问答(1982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问答
1982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鉴别诊断(1977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鉴别诊断
1977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辨治(1993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辨治
1993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1979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学(1983 PDF版)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学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1981 PDF版)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漫谈神经系统疾病(1998 PDF版)
漫谈神经系统疾病
199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1975 PDF版)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197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