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技术手册 中 第13篇 蒸汽动力》求取 ⇩

第1章锅炉1

1·1 锅炉的种类和结构1

1·1·1 锅炉的概要和分类1

1·1·2 圆筒锅炉1

I·1·3 自然循环水管锅炉3

1·1·4 强制循环式水管锅炉6

1·1·5 直流锅炉8

1·1·6 特种锅炉11

1·2 炉膛和受热面的计算16

1·3 锅炉的水循环19

1·3·1 蒸发管内的汽液双相流体19

1·3·2 自然循环锅炉19

1·3·3 强制循环锅炉21

1·3·4 直流锅炉22

1·4 锅炉燃烧装置及炉膛22

1·4·1 手工加煤及机械加煤燃烧22

1·4·2 煤粉燃烧23

1·4·3 油的燃烧27

1·4·4 气体燃烧32

1·4·5 炉膛结构及材料34

1·4·6 灰处理装置35

1·5 过热器、再热器及过热汽温调节35

1·5·1 过热器性能35

1·5·2 过热器种类36

1·5·3 过热器设计37

1·5·5 过热汽温调节方法38

1·5·4 过热器的材料及结构38

1·5·6 再热器39

1·5·7 减温器调节过热汽温39

1·6 省煤器39

1·6·1 省煤器的作用39

1·6·2 省煤器种类39

1·6·3 省煤器设计40

1·6·4 省煤器结构40

1·6·5 运行及其他41

1·7 空气预热器41

1·7·1 空气预热器的作用41

1·7·2 空气预热器种类41

1·7·3 空气预热器的设计41

1·7·4 空气预热器的结构42

1·7·5 运行及其他43

1·8 锅炉强度43

1·8·1 一般介绍43

1·8·2 锅炉结构强度44

1·8·3 接缝44

1·8·4 锅筒46

1·8·5 集箱47

1·8·6 孔的种类48

1·8·7 孔的补强48

1·8·8 补强的有效范围49

1·8·9 加强板的厚度和强度50

1·8·10 管孔排强度50

1·8·11 管类50

5·1·6 抽汽式汽轮机的经济性51

1·8·13 水压试验52

1·8·12 锅炉焊接工作52

1·9 锅炉试验和性能53

1·9·1 锅炉性能试验53

1·9·2 锅炉的燃烧性能54

1·9·3 锅炉的蒸发特性55

1·9·4 锅炉的热损失55

1·9·5 锅炉效率57

1·9·6 锅炉的热平衡57

1·10 锅炉附件58

1·10·1 安全阀58

1·10·3 吹灰器59

1·10·4 蒸汽清洗装置59

1·10·2 水位表59

1·10·5 其他附件60

1·11 通风、烟道、烟囱及通风机60

1·11·1 通风60

1·11·2 通风力与通风阻力61

1·11·3 烟道63

1·11·4 烟囱的容量63

1·11·5 烟囱的形状和构造63

1·11·6 风机64

1·12 除尘装置64

1·12·1 除尘装置概要64

1·12·2 离心式除尘装置65

1·12·3 电气除尘装置66

1·12·4 排烟脱硫装置68

1·12·5 排烟性能的测定71

1·13 给水处理73

1·13·1 水-蒸汽系统的故障73

1·13·2 锅水预处理73

1·13·3 锅内处理77

1·13·4 水质管理和化学冲洗80

1·14·1 锅炉的控制原理82

1·14 锅炉的自动控制82

1·14·3 基本控制回路83

1·14·2 仪表用记号83

1·14·5 锅筒锅炉的自动控制85

1·14·4 锅炉的负荷控制85

1·14·6 直流锅炉的自动控制87

1·14·7 自动燃烧器88

1·15 锅炉的运行与故障88

1·15·1 锅炉运行88

1·15·2 锅炉故障91

1·16 有关锅炉的法规和规范91

1·16·1 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规则91

1·16·2 关于发电用火力设备的技术标准91

1·16·3 船舶动力机械规定91

1·16·4 矿山保安法规91

1·16·5 其它法规91

第2章蒸汽机92

2·1·1 蒸汽机的结构92

2·1 蒸汽机的结构和型式92

1·16·6 有关锅炉的日本工业标准92

2·1·2 蒸汽机的型式93

2·2 蒸汽机的性能94

2·3 蒸汽机的设计95

第3章汽轮机96

3·1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96

3·1·1 级96

3·1·2 分类97

3·2 蒸汽在喷嘴及叶栅中的流动及其作用97

3·2·1 蒸汽在喷嘴中的流动97

3·2·2 蒸汽在动叶栅中的流动及其作用98

3·3 汽轮机的各种损失及汽轮机的效率99

3·3·1 概述99

3·3·2 喷嘴损失100

3·3·3 叶片损失100

3·3·5 轮周效率101

3·3·4 余速损失101

3·3·8 叶轮的旋转鼓风损失102

3·3·6 湿汽损失102

3·3·7 内部漏汽损失102

3·3·9 内效率及重热系数103

3·3·10 机械效率,有效效率及实际热效率103

3·3·11 帕森斯数103

3·4 汽轮机的性能及试验103

3·4·1 汽轮机的一般性能103

3·4·2 汽轮机的试验106

3·5 汽轮机主要尺寸的计算107

3·5·1 多级单列速度级冲动式(佐利式)汽轮机107

3·5·2 柯蒂斯汽轮机109

3·5·3 反动式汽轮机109

3·6 各种汽轮机109

3·6·1 凝汽式汽轮机109

3·6·2 背压式汽轮机112

3·6·4 其他型式的汽轮机113

3·6·3 抽汽式汽轮机113

3·7 汽轮机的组成部分114

3·7·1 汽轮机的汽缸114

3·7·2 喷嘴115

3·7·3 动叶片116

3·7·4 隔板119

3·7·5 汽轮机叶轮120

3·7·6 汽轮机轮鼓121

3·7·7 水滴分离装置121

3·7·8 汽轮机的主轴122

3·7·9 汽封122

3·7·10 轴承124

3·7·11 联轴器124

3·8 调节保安系统125

3·8·1 机械液压式调节保安系统125

3·8·2 电液式调节保安系统129

3·9·1 使用131

3·8·3 危急装置及各种保安装置131

3·9 汽轮机的使用及故障131

第4章凝汽装置(包括船用)134

4·1 凝汽器的种类和构造134

4·1·1 凝汽器的种类134

4·1·2 凝汽器的结构和材料134

3·9·2 故障134

4·2 凝汽器的设计136

4·2·1 凝汽器的基本计算136

4·2·2 冷却水温度136

4·2·5 设计上应给定或假定的条件137

4·2·4 真空度137

4·2·3 应带走的热量137

4·2·6 凝汽器内冷却水的阻力138

4·2·7 冷却管隔板数138

4·3 凝汽器的特性139

4·3·1 凝汽器要求的性能139

4·3·2 凝汽器真空降低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139

4·4 空气抽气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140

4·4·1 空气抽气器140

4·4·2 循环水泵142

4·4·3 凝结水泵142

4·5 给水系统143

4·5·1 补给水143

4·5·2 给水装置143

4·5·3 给水加热器144

4·5·4 除氧器146

4·6·1 凝汽器的使用147

4·6·2 凝汽器的故障147

4·5·5 蒸发器147

4·6 凝汽器的使用和故障147

第5章蒸汽动力厂148

5·1 蒸汽动力厂的循环和热经济性148

5·1·1 概况148

5·1·2 朗肯循环148

5·1·3 回热循环149

5·1·4 再热-回热循环149

5·1·5 背压式汽轮机的经济性151

5·2·2 建设地点152

5·2·4 原动机152

5·2·3 动力使用的目的和负荷152

5·2·1 设计要点152

5·2 蒸汽动力厂的设计152

5·2·5 燃料和燃烧设备153

5·2·6 原动机和锅炉的单位容量153

5·2·7 提高蒸汽参数和经济性153

5·2·8 国内外的蒸汽动力厂153

5·2·9 动力厂的热效率154

5·2·10 动力成本156

5·3 计算机控制158

5·3·1 采用计算机控制及其目的158

5·3·2 引入计算机的经过158

5·3·3 控制等级和种类158

5·3·4 控制方式158

5·3·5 计算机控制的实例158

5·4·1 防止大气污染措施159

5·4 防止公害措施159

5·3·6 今后的方向159

5·4·2 温水排放的措施161

5·4·3 排水处理161

5·4·4 噪声措施162

5·5 管道163

5·5·1 管道方式163

5·5·2 管径和管内流体的流动速度163

5·5·3 压力损失163

5·5·5 水管164

5·6·2 热的多元利用164

5·5·4 蒸汽管164

5·5·6 其他的管道165

5·5·7 管子材料和壁厚165

5·6 热的有效利用165

5·6·1 排烟和排气的废热利用165

5·6·3 蓄热器167

5·7 联合循环168

5·7·1 一般情况168

5·7·2 蒸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169

5·7·3 双流体循环170

5·8 地热利用动力厂171

5·8·1 热源171

5·8·2 地热蒸汽171

5·8·3 基本热循环171

5·8·4 基本设计172

5·8·5 国内外利用地热的动力厂172

5·9 冷却塔173

5·9·1 湿式冷却塔173

5·9·2 干式冷却塔174

5·9·3 空冷凝汽器175

1984《机械技术手册 中 第13篇 蒸汽动力》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本机械学会编 198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