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 1949-1995 上》求取 ⇩

目 录1

⊙上 卷⊙1

第一编1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开端(1949年10月—1957年5月)1

第一章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起点1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法制建设的任务1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1

(二)法制建设的任务4

二、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的历史回顾5

(一)革命根据地的宪政建设5

(二)革命根据地的其他立法9

(三)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13

三、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六法全书》的决定16

四、人民政协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颁布20

(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0

(二)《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22

(一)中央国家机关24

五、建国初期的国家机关及其组织法规24

(二)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的设置及其职权30

(三)地方各级政权机关38

(四)基层政权机关的没置及其职权51

第二章 土地改革法的颁行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变革55

一、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5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59

(一)土地改革的总方针62

(二)对农村各阶级的政策63

(三)土地的分配原则67

(四)特殊土地问题的处理69

(五)土地改革的执行机关69

三、与《土地改革法》相关的其他法规70

(一)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70

(二)城市郊区的土地改革71

(三)农民协会的组织及其在土改中的作用73

(四)土地改革中的人民法庭74

四、土地改革运动及其伟大成就75

一、建国初期的社会治安状况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大措施80

第三章 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刑事法律制度的初步发展80

二、《惩治反革命条例》及其相关法规89

(一)《惩治反革命条例》的颁行及其主要内容89

(二)没收反革命罪犯财产的规定92

(三)对反革命分子的管制93

三、各地的镇反运动及其成就95

四、其他刑事法规和实施概况98

(一)惩治毒犯的刑事规定及其实施状况99

(二)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财产的规定及其实施状况101

(三)对罪犯实行劳动改造的规定及其实施状况105

(四)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就业的规定及其实施状况109

(五)对日本侵略战犯的处置110

五、对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刑法起草工作的开始112

六、刑事诉讼制度114

(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114

(二)关于刑事逮捕与拘留的规定117

(三)关于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经验总结118

一、旧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一般状况123

第四章 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性变革123

二、《婚姻法》的制定经过127

三、《婚姻法》的结构和基本内容130

(一)《婚姻法》的基本原则130

(二)《婚姻法》的基本内容132

四、《婚姻法》的实施145

(一)对《婚姻法》实施情况的检查145

(二)贯彻《婚姻法》运动的开展及其成就148

(一)“三反”运动的动因及其内容151

一、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动因及其内容151

第五章 “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及有关法规的颁行151

(二)“五反”运动的动因及其内容156

二、关于惩治贪污的法律规定162

(一)处理贪污分子的基本方针163

(二)对贪污罪犯的刑事追究164

(三)对贪污赃款赃物的追缴和处置167

三、“五反”运动中工商户分类处理标准169

(一)工商户的分类169

(二)对工商户的处理171

一、制定《选举法》的历史背景和经过176

第六章 人民共和国的选举法和第一部宪法176

二、《选举法》的基本内容179

(一)代表的产生方法和选民资格179

(二)代表名额182

(三)少数民族的选举185

三、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86

(一)选举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186

(二)选民登记和代表候选人的提出187

(三)选举程序187

四、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和通过191

五、宪法的基本原则、结构和内容195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95

(二)宪法的结构和基本内容198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国家机关设置的变化201

(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01

(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207

(一)建国初期的审判机关211

一、审判机关的设置及其职权211

第七章 司法机关和相关制度的建设211

(二)《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的颁行和审判组织体系的统一217

(三)土改、镇反、“三反”、“五反”运动中的审判组织和审判工作218

(四)司法改革运动的开展和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的召开221

(五)1954年宪法颁布后的审判机关224

二、检察机关的设置及其职权230

(一)建国初期的检察机关230

(二)1954年宪法颁布后的检察机关237

(三)各级检察机关的职权245

三、司法行政管理机关和有关司法制度250

(一)中央和地方的司法行政管理机关250

(二)律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57

(三)人民调解制度在城乡的推广262

第八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律问题271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271

(一)总路线的提出271

(二)总路线的法律化274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概况275

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关法律规定275

(二)农业合作化的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277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关法律规定280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概况280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282

四、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关法律规定286

(一)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概况286

(二)有关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律规定287

(一)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289

第九章 民事法规和民事诉讼制度289

一、主要民事法规及其基本内容289

(二)有关著作权、发明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的法律规定292

(三)有关债权债务的法律规定292

(四)关于继承的法律规定303

二、民事诉讼制度308

(一)民事案件的受理情况308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规定310

(一)基本情况318

一、失业救济和就业安排318

第十章 劳动法规的制定和施行318

(二)对失业工人的救济319

(三)对失业知识分子的安排322

(四)对失业技术员工的安排323

二、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324

(一)废除封建把头制度324

(二)国营、公营企业中的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327

(三)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协商会议329

(一)劳动保护立法和执法概述330

三、劳动保护330

(二)技术安全334

(三)安全卫生336

四、劳动保险337

(一)《劳动保险条例》的制定337

(二)劳动保险适用的范围339

(三)劳动保险金的征集和使用339

(四)劳动保险待遇340

(五)劳动保险的执行与监督以及《条例》的实施情况344

五、企业内部的劳动规则347

(一)企业行政和职的基本职责348

(二)职工的录用、调动和辞退348

(三)工作时间349

(四)纪律处分350

六、集体合同制度和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351

(一)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352

(二)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354

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356

第十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化356

二、政务院关于民族事务的若干规定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初步成就360

(一)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和匾联361

(二)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份享有民族平等权利362

(三)积极开展民族贸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364

(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36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制定和颁行368

(一)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制定经过368

(二)《实施纲要》的结构和主要内容368

(一)西藏的和平解放373

四、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建立373

(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的成立376

五、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取得的伟大成就377

(一)“慎重稳进”的方针和有关法律规定377

(二)民族自治政权建设的发展379

(三)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380

第十二章 军事法的初步形成382

一、建国初期的军事领导体制382

(一)国防领导体制382

(二)武装力量领导体制384

二、《兵役法》的颁行及其内容385

(一)《兵役法》的颁行385

(二)兵员的征集386

(三)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389

(四)现役军人和预备役军人的权利和义务390

三、《军官服役条例》和军衔制度391

(一)军官的种类392

(二)现役军官的补充392

(四)现役派遣军官393

(三)军官职务的任免393

(六)预备役军官394

(五)现役军官转入预备役和退役394

(七)军衔制度395

四、对军人、民兵和民工的抚恤398

(一)对军人的死亡抚恤400

(二)对军人的伤残抚恤400

(三)对民兵和民工的抚恤40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状况403

(一)反右斗争与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403

第一章 国家机构的设置变化及其职能403

第二编社会主义法制的曲折发展(1957年6月—1966年4月)403

(二)“大跃进”与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406

(三)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错误及其影响409

(四)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413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变化414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任务414

(二)反右斗争扩大化对政协工作的冲击415

(三)缓和阶级关系方针的实行及政协为克服暂时困难而努力416

(四)政协工作的新发展419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及其变化421

(一)国务院各部委的增设与精简421

(二)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422

(三)纵横交错的负责制度423

(四)由乡到人民公社的变化424

(五)解散西藏地方政府427

(一)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变化及其职能428

四、司法机构的设置变化及其实施状况428

(二)地方各级司法机构的设置变化及其职能432

第二章 “左”倾错误与宪法的实施437

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决策437

(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与“民主集中制”437

(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向国家法律转化的程序性过程439

二、反右斗争与宪法原则及法学理论的批判441

(一)“一元化”领导与多党合作441

(二)国家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关系442

(一)宪法理论与现实的矛盾444

三、宪法的初步破坏444

(二)宪法的不可操作性及其影响446

(三)程序性规定与实质性规定的关系447

第三章 民商事、经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49

一、民事法规的制定449

(一)民法草案的草拟449

(二)民事关系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52

二、农业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58

(一)《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458

(二)二年困难时期的农业法规462

(三)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业法规464

三、工业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68

(一)改进工业管理体制469

(二)对国营工业企业和城乡手工业的政策调整470

四、商业法规的制定与实施472

(一)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的商业法规473

(二)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商业法规474

一、刑法草案的拟定与修订477

(一)1957年刑法草案(初稿)和1963年刑法草案(修正稿)的拟定477

第四章 刑事法规的制订与实施47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初稿)〈刑法草案22稿〉概述482

(三)刑法草案33稿概述500

二、刑事政策与刑事法规的适用515

(一)“反右”运动中的刑法适用515

(二)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521

(三)“五反运动”中的刑法适用526

(四)“四清”运动中的刑法适用529

(五)特赦战争罪犯和刑事罪犯533

第五章 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37

一、土地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38

(一)国务院对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法规的修改538

(二)有关地方征用土地的问题540

(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审批权限的适当下放540

二、财政、金融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41

(一)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行政法规541

(二)关于工商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行政法规542

(三)关于银行及货币和外汇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542

三、工商税务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44

(四)公债条例的颁行544

(一)工商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45

(二)税务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45

四、海关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50

(一)海关对进出国境旅客行李物品的监管规定550

(二)对铁路进出国境列车和所载货物、行李、包裹的监管550

(三)海关对进出国境汽车及所载货物的监管551

(四)海关对进出口邮递物品的监管552

五、农业、林业、水利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52

(一)农业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53

(二)林业、水利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54

(三)矿产资源及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56

六、公安、交通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56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颁布的有关法规557

(二)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发布的重要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559

七、军事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60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有关法规561

(二)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军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562

(一)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法规564

八、科学技术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64

(二)关于改进档案资料工作的规定565

(三)关于科学仪器、化学试剂管理的法规565

(四)《发明奖励条例》的颁布与实施567

(五)《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的颁布与实施567

九、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行政法规的制定实施568

(一)教育、文化方面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68

(二)文物保护方面的行政法规571

(三)体育运动方面的行政法规573

(四)卫生防疫保健方面的行政法规573

十、劳动、人事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75

(一)国务院关于工龄年限计算及工人、职员请假、退休等问题的规定576

(二)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任免奖惩的规定578

十一、民族、华侨事务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579

(一)关于更改僮族及僮族自治地方名称的规定579

(二)关于优待华侨投资的规定580

(1966年5月一1976年10月)581

社会主义法制的全面破坏581

第一章 概述581

一、“文化大革命”十年581

⊙下 卷⊙581

目 录581

第三编581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影响法制的诸因素585

(一)毛泽东关于法制问题的看法和主张585

(二)运动的冲击587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法制的基本特点588

(一)立法工作陷于停顿,司法依据混乱588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588

(二)司法系统遭到破坏,工作质量降低589

(三)司法职能被扭曲,结构失调590

(四)刑事司法混乱,冤假错案大量发生590

第二章 国家体制591

一、领导体制591

(一)中央领导体制592

(二)地方领导体制596

(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人大”系统的瘫痪600

(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00

二、“人大”系统600

三、政府系统603

(一)国务院603

(二)地方政府605

第三章公、检、法机关及相关组织607

一、公、检、法机关607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公、检、法机关607

(二)1967年—1970年的剧烈动荡609

(三)1971年后的相对恢复615

(一)领导机构617

二、非司法机关的领导机构和专案组617

(二)专案组618

三、民兵和“群众专政”组织619

(一)民兵组织619

(二)“群众专政”组织621

第四章 宪法及有关规定623

一、1954年宪法的命运623

二、“文化大革命”前期关于权力机构的若干规定628

(一)起草和制定630

三、1975年宪法630

(二)主要特点632

第五章 刑事司法及治安管理636

一、基本政策636

二、相对正常阶段638

(一)工作依据638

(二)主要情况640

三、严重混乱阶段644

(一)政策规定645

(二)主要情况664

四、相对恢复阶段676

(一)政策规定677

(二)主要情况679

第六章 民事司法和经济社会管理682

一、民事司法682

(一)民事政策682

(二)司法情况684

(一)经济管理方面686

二、经济社会管理法规及规范性文件686

(二)环境资源保护和文化卫生体育方面687

(三)涉外事务方面688

第四编社会主义法制的恢复与发展(1976年10月—1995年12月)690

第一章概述690

一、历史性的转折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提出691

(一)僵化的思想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691

(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局面693

(一)纠正冤、假、错案与对法制问题的反思697

二、从纠正“无法无天”的局面到依法治国697

(二)从依法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到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703

三、这一时期法制建设的概况719

(一)中央政法委员会与全国政法工作会议719

(二)立法概况720

(三)法学研究的大发展724

(四)法制宣传与法制观念的变革726

(五)社会治安工作综合治理方针的提出72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29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29

一、立法机构729

第二章 立法机构与立法制度729

(三)国务院730

(四)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730

(五)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731

二、立法程序731

(一)宪法修改程序731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731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程序732

(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733

(五)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734

三、法律形式734

(一)宪法735

(二)法律736

(三)行政法规736

(四)地方法规737

第三章宪法739

一、现行宪法的制定颁布过程739

(一)“七八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739

(二)“七八宪法”的历史地位与评价740

(三)“八二宪法”的修改与制定过程741

(四)现行宪法的历史地位与评价742

(五)1982年以后对宪法的局部修改743

二、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744

(一)国家性质744

(二)政党制度746

(三)政权组织形式748

(四)国家结构形式750

(五)经济制度752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754

(七)中央国家机关756

(八)地方国家机关758

(九)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761

第四章 司法制度764

一、审判制度的发展766

(一)审判机关组织系统的扩大完善766

(二)人民法院的职能及主要人员的构成768

(三)审判制度与审判原则771

(一)检察机关组织系统的健全775

二、检察制度的发展775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780

三、侦察制度的沿革785

四、仲裁制度的确立786

(一)仲裁制度的沿革786

(二)仲裁机构787

(三)仲裁原则789

(四)仲裁制度790

(五)仲裁程序、申请撤销裁决、裁决的执行791

(一)重建司法行政机关的准备792

五、司法行政工作的恢复与开展792

(二)司法机关的重建793

(三)律师制度的全面发展799

(四)公证制度的全面发展802

(五)劳改、劳教制度的发展805

(六)调解制度的发展810

第五章 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与实施812

一、《刑法》的颁布813

(一)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制定813

(二)刑法的主要内容823

(三)刑法修正案834

(四)我国刑法的特点838

二、《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和修改844

(一)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844

(二)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849

三、两法的实施863

(一)概况863

(二)“林、江”两案审判865

(三)“严打”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868

(四)依法严惩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罪犯873

(五)司法解释的颁布876

第六章 民法及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实施879

一、民法的发展概况879

(一)历史背景879

(二)逐步形成的民法体系880

(三)民事立法与市场经济882

二、民法的制定与颁布883

(一)民法通则883

(二)有关合同的主要法律895

(三)公司法899

(四)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907

(五)关于证券制度的法律规定914

(六)婚姻家庭法、继承法923

三、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与颁布929

(一)民事诉讼法929

(二)仲裁法936

(三)企业破产法945

(一)《民法通则》的实施949

四、民法及民事诉讼法的实施949

(二)《经济合同法》的实施950

(三)《经济合同仲裁条例》的实施953

(四)《技术合同法》的实施957

(五)《商标法》的实施959

(六)《专利法》的实施964

(七)《著作权法》的实施969

(八)《婚姻家庭法》的实施974

(九)《民事诉讼法》的施行975

一、概论——国家体制与行政法的发展977

第七章 行政法的发展977

二、复杂而有序的行政立法982

(一)行政机关组织法982

(二)公务员法986

(三)行政机关编制法993

(四)行政程序法994

(五)行政诉讼法1004

(六)行政赔偿责任制度1009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立法的需求1016

一、市场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的发展1016

第八章 经济法的颁布与实施1016

(二)经济法体系在国的初步建立1019

二、内容庞杂的经济立法(上)1023

(一)计划与统计法1023

(二)企业法1027

(三)财政法1032

(四)税法1036

(五)金融法1040

(一)工商管理法1047

三、内容庞杂的经济立法(下)1047

(二)农林管理法1057

第九章 涉外经济法规的颁布与实施1068

一、中国涉外经济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1068

(一)中国涉外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1068

(二)中国涉外经济法体系的初步形成1069

二、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法1071

(一)对外贸易法1071

(二)涉外经济合同法1075

(三)涉外技术转让法1076

三、涉外投资与金融法1078

(一)涉外投资法1078

(二)涉外金融法1081

四、海商法1084

(一)中国海运业的发展1084

(二)《海商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行1085

(三)《海商法》的特点1087

五、涉外税法1088

(一)涉外企业与个人所得税法的制订1089

(二)工商统一税的改革1090

(三)中国复关与关税的改革1091

(四)双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1093

六、海关及商检、检疫法制的改革1095

(一)海关法制的恢复1095

(二)《海关法》及其配套法规1097

(三)商品检验法1099

(四)检疫制度的改革1100

七、涉外经济争议的解决1102

(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1103

(二)海事仲裁1105

(三)涉外调解1107

(四)中国加入《1958年纽约公约》1109

第十章 民族法的颁布与实施1111

一、1979年以前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成就1111

(一)民族平等原则的确立1112

(二)民族问题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13

(三)民族政策与民族法1114

二、1979年以后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发展1115

(一)1982年《宪法》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1116

(二)调整民族关系的基本法1118

(三)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121

(四)其他法律规定1124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颁布实施1125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主要内容1127

(二)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特点1130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情况1133

一、地方立法权的重新确立1137

第十一章 地方性法规的颁布与实施1137

二、我国地方立法的特征和地位1141

(一)特征1141

(二)地位1142

(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原则1144

三、地方法制建设的成就1148

(一)概况1148

(二)经济特区立法1153

(三)地方立法举要1162

第十二章 新时期军事法制建设1165

一、军事法制建设的恢复1165

二、1978年至1987年军事立法的发展1167

(一)《宪法》的有关规定1167

(二)兵役法1168

(三)军事人事法规1172

(四)军事指挥法规1172

(五)军队政治工作法规1172

(六)军事后勤法规1173

(七)军人薪金1174

(八)军事经济1174

(九)国防法规1174

(十)军事刑法1175

三、1987年以后军事立法的发展1175

四、军事司法机构的设立及运行1179

(一)军事政法机关1179

(二)法律咨询机构1179

五、军事法学研究的发展1180

(一)军事法学科的建立1180

(三)中央军委法制局1180

(二)全军法制工作会议的召开1181

(三)关于《国防法》的讨论1181

第十三章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1183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1183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法制建设1183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法制工作的加强1185

(三)法律举要1191

(一)科技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1194

二、科技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1194

(二)法律举要——《科技进步法》的制定与实施1200

三、文化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120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文化法律建设的简要回顾1202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法制建设的发展1203

四、卫生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1220

五、体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1228

第十四章 环境法的形成、发展与完善1233

一、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23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1235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1237

四、环境法的实施1242

(一)《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实施1242

(二)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及演变1243

(三)环境行政执法1244

(四)环境执法的舆论监督1245

(五)环境执法检查1245

第十五章 劳动、民政法律法规的颁布及实施124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1249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1258

(一)调整上岗前劳动关系的法规1259

(二)调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双方关系的法规1263

(三)劳动保护法规1267

三、劳动法的实施1270

四、民政法规的发展1273

(一)基层政权建设1273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277

(三)民政行政管理1279

主要参考书目1280

后记1293

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 1949-1995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韩延龙主编 1998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4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994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949-1995)  第6卷(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949-1995) 第6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949-1995)  第5卷(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949-1995) 第5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949-1995)  第3卷(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949-1995) 第3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949-1995)  第4卷(1996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949-1995) 第4卷
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66(1989年03月第1版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66
1989年03月第1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营口管理站教研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1949-1995  下(1998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1949-1995 下
1998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池北偶谈  下(1982 PDF版)
池北偶谈 下
1982 北京:中华书局
沈阳文史资料  第2辑(1982 PDF版)
沈阳文史资料 第2辑
1982 政协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66(1988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66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史(1999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史
199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6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6 北京:法律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99(1999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99
1999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