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和鉴定》求取 ⇩

第一章聚合物的初步鉴定1

第一节样品的外观特性、来源和用途1

目录1

第二节元素分析2

第三节溶解性试验3

第四节燃烧试验8

第五节干馏热解试验9

第六节聚合物的密度、玻璃化温度和熔点9

第二章聚合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12

第一节溶剂萃取法12

第二节溶解沉淀法14

第三节常压和减压蒸馏法16

一、薄层色谱法18

第四节色谱法18

二、柱色谱法22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24

四、凝胶色谱法25

五、气相色谱法26

六、纸上色解法30

第五节光谱分离法(吸光度减技术)31

第三章红外光谱在聚合物分析和鉴定中的应用35

第一节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35

—、红外光谱的产生和表示35

二、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方式35

四、特征频率37

三、吸收带强度37

五、聚合物红外光谱的特点38

六、最佳光谱图的测绘39

第二节聚合物的一般制样方法40

一、流延(浇铸)薄膜法40

二、热压薄膜法42

三、溴化钾压片法42

四、切片法42

五、其它方法42

第三节基团特征频率43

一、碳氢化合物43

二、含碳氢氧的化合物46

三、含氮的化合物49

四、含氯的化合物51

六无机化合物54

第四节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解析54

一、直接比较法54

三、光谱解析法60

五、含硫、磷、硅的化合物62

四、聚合物光谱解析的注意点63

二、吸收带系统鉴别法64

五、聚合物光谱解析示例64

第五节衰减全反射(ATR)法在聚合物鉴定中的应用66

一、热解(干馏)法68

第六节热解红外光谱法在聚合物鉴定中的应用68

二、控制温度热解法69

三、部分热解法71

第四章聚烯烃72

第一节饱和线性脂肪族聚烯烃72

一、聚乙烯72

(一)聚乙烯72

(二)交联聚乙烯74

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盐)共聚物)75

二、聚丙烯78

(一)聚丙烯78

(四)聚乙烯共混物(聚乙烯聚异丁烯共混物、聚乙烯石蜡共混物)78

(三)乙烯共78

(二)乙烯丙烯共聚物79

(三)聚丙81

烯共混物81

三、聚丁烯81

(一)聚异丁烯81

(二)丁基橡胶82

四、等规聚4—甲基戊烯—182

第二节脂环族聚烯烃83

一、萜烯树脂83

二、环化橡胶83

(一)聚丁二烯84

一、聚丁二烯84

第三节不饱和脂肪族聚烯烃84

(二)丁二烯共聚物(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丁二烯丙烯晴共聚物、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丁二烯甲基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丁二烯的其它共聚物)86

二、聚异戊二烯89

第四节芳香族碳氢聚合物90

一、聚苯乙烯90

(一)聚苯乙烯90

(二)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三元共聚物或共混物、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91

第一节聚氯代烯烃95

一、聚氯乙烯95

(一)聚氯乙烯95

第五章聚卤代烯烃95

二、聚对二甲苯95

(二)氯化聚氯乙烯96

烯的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三元共聚物、氯乙烯乙烯异丁基醚共聚物、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丙烯共聚物)96

(三)氯乙101

(四)聚氯乙烯共混物(聚氯乙烯和乙烯醋酸乙聚酯共聚物的共混物、聚氯乙烯和氯化聚乙烯共混物、聚氯乙聚和丙聚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共混物、聚氯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物)101

二、聚偏二氯乙烯103

(一)聚偏二氯乙烯103

(二)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酸脂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04

三、聚氯丁二烯和氯丁二烯共聚物106

四脂肪族聚烯烃的氯化、氯化氢化产物106

(一)氯化聚乙烯106

(二)氯化橡胶107

(三)氯化氢橡胶108

第二节聚氟代烯烃109

一、氟代烯烃均聚物109

(一)聚氟乙烯109

(二)聚偏二氟乙烯110

(三)聚四氟乙烯111

(四)聚三氟氯乙烯111

二、氟代烯烃共聚物112

(一)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112

(二)偏二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113

(三)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113

第一节酯类聚合物的一般光谱特征114

第六章酯类聚合物114

第二节由脂肪族多元羧酸和醇或酚制备的饱和聚酯115

一、聚碳酸脂115

二、由二元羧酸和多元醇制备的饱和脂肪族聚酯116

第三节由芳香酸制备的饱和聚酯118

一由邻苯二甲酸制备的聚酯118

二、由对苯二甲酸制备的聚酯118

(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18

(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20

(三)由对苯二甲酸与1.4-二羟甲基环已烷制备的聚酯121

(四)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双酚A制备的聚酯121

一、由马来酸或富马酸制备的聚酯123

第四节可固化的不饱和聚酯树脂123

三、聚对羟基苯甲酸(聚苯酯)123

二、由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制备的聚酯124

三、由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制备的聚酯124

四、由四氯邻苯二甲酸制备的聚酯124

五、由HET酸制备的聚酯125

第五节聚乙烯醇酯126

一、聚醋酸乙烯酯126

二、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27

(一)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127

(二)醋酸乙烯酯长链脂肪酸酯共聚物127

(三)醋酸乙烯酯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127

一、聚丙烯酸酯128

(四)醋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128

第六节聚丙烯酸酯128

二、丙烯酸酯共聚物130

(一)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130

(二)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130

第七节聚甲基丙烯酸酯131

一、聚甲基丙烯酸酯131

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及它的改性产物132

(一)不饱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32

(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聚物132

(四)环氧树脂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酯133

(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其它树脂的共混物133

(三)醇酸树脂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酯133

(六)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36

第七章醚类聚合物136

第一节醚键在主链上的线性聚醚136

一、聚氧化甲撑(聚甲醛)136

二、聚氧化乙撑(聚乙二醇)137

三、聚氧化丙撑(聚丙二醇)138

四、聚氧化丁撑(聚四氢呋喃或聚丁二醇)139

五、聚氧化烷撑的改性产物139

(一)聚氧化乙撑与醇、酚或羧酸缩合所得到的产物139

(二)聚氧化丙撑的改性产物140

六、聚3.3-二氯甲基环氧丁烷(氯化聚醚)140

七、聚酚氧141

八、聚二甲苯醚(PPO)142

第二节醚键在侧链上的线性聚醚142

一、聚乙烯甲基醚143

二、聚乙烯乙基醚143

三、聚乙烯异丁基醚144

四、聚乙烯正丁基醚144

第三节聚合的缩醛和缩酮145

一、聚乙烯醇缩甲醛145

二、聚乙烯醇缩乙醛146

三、聚乙烯醇缩丁醛147

第四节环氧树脂147

二、由3-氯1.2-环氧丙烷和双酚A缩合的环氧树脂148

一、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和酯148

四、线性酚醛树脂与3-氯1.2-环氧丙烷缩合产物149

三、苯基缩水甘油醚149

五、环氧树脂酯150

六、酸酐固化的环氧树脂的化学降解150

第八章醇、醛、酮、酸、羧酸盐和酸酐聚合物152

第一节聚乙烯醇152

第二节聚合的羧酸和羧酸盐153

一、聚丙烯酸和它的盐153

二、聚甲基丙烯酸和它的盐154

一、聚马来酸酐155

二、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155

第三节酸酐的聚合物和共聚物155

第四节醛酮树脂156

一、乙醛树脂156

二、丙酮甲醛树脂156

三、丁酮甲醛树脂157

四、环已酮甲醛树脂157

五、苯乙酮甲醛树脂158

第九章酚醛树脂159

第一节酚醛树脂的结构特征与红外吸收光谱的关系159

一、苯环取代类型159

二、桥键162

三、取代基的性质162

一、线性苯酚甲醛树脂163

第二节线性酚醛树脂及其固化产物163

三、线性酚醛树脂模塑化合物164

二、线性甲酚甲醛树脂164

第三节甲阶酚醛树脂及其固化产物165

一甲阶苯酚甲醛树脂165

二、甲阶甲酚甲醛树脂166

三甲阶间苯二酚甲醛树脂166

第四节烷基酚和苯基苯酚甲醛树脂167

一烷基酚甲醛树脂167

二对苯基苯酚甲醛树脂168

第五节醚化的和增塑的酚醛树脂168

一醚化的甲阶酚醛树脂168

(一)脂肪酸或油改性的酚醛树脂169

二增塑的酚醛树脂169

(二)松香改性的酚醛树脂170

(三)聚酯改性的酚醛树脂170

第六节萜酚树脂171

第十章含氮聚合物172

第一节聚胺、聚亚胺(胺基在主链上)及其同系物(胺基在侧链上)172

一、聚乙烯亚胺(聚氮丙啶)172

二聚胺172

三、聚2—乙烯基吡啶172

四、聚N—乙烯基咔唑173

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74

一、苯胺甲醛树脂174

第二节氨基树脂174

(一)未改性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75

(二)烷氧基化(特别是丁氧基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75

三、脲醛树脂176

(一)未改性的脲醛树脂176

(二)烷氧基化脲醛树脂177

第三节酰胺基在主链上的聚酰胺178

一、概述178

四聚酰胺的红外光谱179

(一)脂肪族聚酰胺的红外光谱179

三、制样方法179

二、聚酰胺的结晶结构179

(二)聚酰胺胺的红外光谱182

(三)芳香族聚酰胺的红外光谱183

五、聚酰胺的水解183

第四节酰胺基在侧链上的聚酰胺184

一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酰胺184

二聚乙烯吡咯烷酮185

(一)聚乙烯吡咯烷酮185

(二)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86

第五节聚脲187

第六节聚酰亚胺187

一、聚酰亚胺187

三、聚酰亚胺和聚酰胺酰亚胺的水解190

二、聚酰胺酰亚胺190

一、合成聚氨基甲酸酯的原料——异氰酸酯191

第七节聚氨基甲酸酯191

二、二聚异氰酸酯、“掩蔽”异氰酸酯、带有游离异氰酸酯的聚氨基甲酸酯192

三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193

四、芳香族脂肪族聚氨基甲酸酯193

五、聚酯型聚氨基甲酸酯和聚醚型聚氨基甲酸酯194

六聚氨基甲酸酯的水解195

一、聚丙烯腈196

(一)聚丙烯腈196

第八节含腈基的聚合物196

(二)丙烯腈共聚物197

二、聚甲基丙烯腈198

三、聚α-氰基丙烯酸酯198

第十一章含硅聚合物199

第一节硅油及其制品的分析199

一、纯硅油200

二、共聚合硅油202

三、硅酯202

糊状磨光剂203

(二)乳化型磨光剂203

五、化妆品203

四、磨光剂203

(一)溶剂型磨光剂203

第二节硅树脂的分析204

一、硅树脂和涂料204

二、皮革、织物或纸张处理剂206

第三节硅橡胶的分析206

一、未硫化的硅橡胶207

二、硫化硅橡胶208

第十二章含硫聚合物210

第一节含有SO2基团但不含氮的聚合物210

一、聚砜210

(一)脂肪族聚砜210

制备的聚砜210

(四)聚二苯醚砜211

(二)双酚A和4.4′-二羟基二苯砜211

(三)聚苯乙烯砜211

二、木质素磺酸212

三、氯磺化聚乙烯212

第二节聚硫醚类213

一聚硫橡胶213

二、聚苯硫醚214

第三节含氮和硫的聚合物215

一、硫脲甲醛树脂215

二、对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215

一、天然树脂217

(一)松香217

第十三章天然产物217

第一节天然树脂及其改性产物217

(二)虫胶218

二、天然树脂的改性产物219

(一)歧化松香219

(二)马来树脂220

(三)酚类树脂改性的天然树脂221

第二节多肽221

一、多肽的红外光谱特性221

二、丝222

三、羊毛222

五、明胶223

四、酪肮及其塑料223

第三节纤维素224

一、天然纤维素224

二、纤维素酯225

(一)醋酸纤维素酯225

(二)三丙酸纤维素酯227

(三)三丁酸纤维素酯227

(四)醋酸丁酸纤维素酯227

(五)硝酸纤维素酯229

三、纤维素醚和其它纤维素衍生物229

(一)甲基纤维素230

(二)乙基纤维素230

(三)、羟乙基和烷基羟乙基纤维素231

(四)羧甲基纤维素232

(五)苄基纤维素和其它纤维素醚233

第四节工业石油沥青和木沥青234

一、地沥青和石油沥青234

二、煤焦油木沥青234

三、褐煤沥青235

第十四章增塑剂236

第一节芳香酸酯237

一、邻苯二甲酸酯237

(一)邻苯二甲酸二烷酯237

(二)邻苯二甲酸环烷酯239

(三)邻苯二甲酸不饱和醇酯240

(四)邻苯二甲酸芳香酯241

(五)邻苯二甲酸二烷氧酯241

(六)邻苯二甲酸羟基乙酸烷酯242

二、间苯二甲酸酯242

三、苯甲酸酯242

四、偏苯三甲酸酯243

第二节脂肪族二元酸酯243

第三节聚酯245

第四节脂肪酸酯245

第五节环氧脂肪酸酯246

四、聚乙烯烷基醚247

三、二元醇的烷基醚247

二、聚丙二醇247

第六节多元醇和醚247

一、聚乙二醇247

第七节磷酸酯248

一、磷酸三烷酯248

二、磷酸芳香酯249

三、硫代磷酸烷酯250

第八节磺酸衍生物250

一、磺酰胺250

二、磺酸酯251

第九节碳氢化合物251

一、石蜡和石蜡油251

三、环烷烃矿物油252

二、聚异丁烯252

四、芳香油253

第十节氯化碳氢化合物253

一、氯化石蜡253

二、氯化联苯和氯化聚苯253

第十五章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255

第一节抗氧剂255

一、酚类抗氧剂255

二、胺类抗氧剂257

第二节光稳定剂260

一、苯酮衍生物261

二、水扬酸酯262

三、氰基取代的苯基丙烯酸衍生物263

四、苯并三唑衍生物264

第三节热稳定剂265

一、无机盐稳定剂266

二、有机酸盐稳定剂267

三、有机锡稳定剂268

四、环氧化合物270

五、含磷化合物270

第十六章填料272

第一节概述272

一无定形二氧化硅273

二、石英273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中常用无机填料的鉴定273

三、玻璃纤维、玻璃粉、玻璃布274

四、高岭土274

五、云母275

六、石棉275

七、水合硅酸镁276

八、碳酸钙276

九、硫酸盐277

十二氧化钛278

十一、三氧化二锑278

十二、其它含氧化合物279

附录波长与波数关系换算表281

参考文献286

1989《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和鉴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正熙编著 1989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1975 PDF版)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
1975 北京:科学出版社
红外光谱法( PDF版)
红外光谱法
光谱分析( PDF版)
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与新技术( PDF版)
红外光谱分析与新技术
第四届光谱分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4册  红外光谱、分光光度分析(1990 PDF版)
第四届光谱分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4册 红外光谱、分光光度分析
1990
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下(1982 PDF版)
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下
1982
矿石和金属的极谱分析和光谱分析(1959 PDF版)
矿石和金属的极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1959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有机化合物光谱和化学鉴定(1988 PDF版)
有机化合物光谱和化学鉴定
1988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鉴定(1992 PDF版)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鉴定
199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红外光谱法(1977 PDF版)
红外光谱法
1977 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无机和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1986 PDF版)
无机和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
1986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红外光谱(1987 PDF版)
红外光谱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聚合物的光降解,  光氧化和光稳定(1986 PDF版)
聚合物的光降解, 光氧化和光稳定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1995 PDF版)
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  第2版(1982 PDF版)
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 第2版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