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县志》求取 ⇩

总述1

大事记7

卷一、建置沿革53

一、区域53

(一) 位置·面积53

(二) 四界53

(三) 区域演变54

二、建置55

三、县城59

(一) 县城变迁59

(二) 玉阳镇59

四、区划62

(一) 清代政区62

(二) 民国政区62

(三) 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区划65

(一) 县辖镇74

五、集镇74

(二) 乡辖镇78

卷二、自然环境83

一、地质·地貌83

(一) 地质83

(二) 地貌85

二、气候·物候90

(一) 气候90

(二) 物候97

三、水系98

(一) 地表水98

(二) 地下水102

四、土壤·植被103

(一) 土壤103

(二) 植被106

(一) 土地资源107

五、自然资源107

(二) 矿产资源108

(三) 水资源110

(四) 生物资源111

六、自然灾害114

(一) 水灾114

(二) 旱灾119

(三) 虫灾121

(四) 风灾122

(五) 其他灾害123

卷三、人口125

一、人口的发展125

(一) 明、清时期125

(二) 民国时期125

(三) 新中国建立后126

(二) 城乡人口分布129

(一) 人口密度129

二、人口分布129

(三) 姓氏分布131

三、人口结构133

(一) 民族结构133

(二) 性别结构134

(三) 年龄结构134

(四) 文化结构135

(五) 职业结构136

(六) 家庭结构138

四、计划生育138

卷四、农业143

一、生产关系变革144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144

(二) 土地制度改革146

(三) 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47

(四) 农业合作化148

(五) 人民公社化149

(六)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49

(七) 全民所有制150

二、生产条件152

(一) 耕地152

(二) 劳力152

(三) 农具·机具153

三、农业区划157

(一) 沮西漳东丘陵岗地粮、油、畜、禽、渔区157

(二) 沮漳平原棉、油、禽、菜、桑区158

(三) 西北山地粮、特、牧区158

四、种植业160

(一) 耕作制度160

(二) 粮食161

(三) 棉花167

(四) 油料169

(五) 良种推广171

(六) 土壤肥料173

(七) 植物保护175

五、畜牧业179

(一) 牲畜饲养179

(二) 家禽184

(三) 养蜂184

(四) 疫病防治185

六、特产188

七、渔业190

(一) 资源190

(二) 养殖190

(三) 养殖技术191

八、农村经营管理192

(一) 劳动管理193

(三) 财务管理194

(二) 计划管理194

(四) 物资管理195

(五) 收益分配197

卷五、林业199

一、森林状况201

(一) 森林分布201

(二) 树种资源202

(三) 古大珍稀树木、花卉203

二、山林权属203

(一) 私有山林203

(二) 集体山林203

(三) 国有山林204

三、森林消长204

四、植树造林207

(一) 选种育苗207

(二) 造林208

(三) 育林212

五、森林保护213

(一) 护林防火213

(二) 病虫防治214

(三) 以法治林216

六、森林利用218

(一) 采伐218

(二) 经销219

七、林业机构220

(一) 管理单位220

(二) 事业单位221

卷六、水利223

一、农田水利225

(一) 蓄水工程225

(二) 引水工程234

(三) 机电排灌238

(四) 四大灌区241

二、堤防242

(五) 水土保持242

(一) 民堤243

(二) 民垸244

三、防汛·抗旱246

(一) 组织领导246

(二) 劳力器材246

(三) 抗灾纪实247

四、水利管理248

(一) 机构248

(二) 水费征收248

卷七、工业249

一、燃化253

(一) 煤炭254

(二) 化工257

二、电力263

(一) 电站建设263

(二) 电网建设265

(三) 供电·用电268

三、纺织270

(一) 纺织270

(二) 服装274

四、烟草276

五、机械279

(一) 机械修造279

(二) 船舶修造281

六、建材282

(一) 砖瓦283

(二) 水泥284

(三) 石灰284

(四) 水泥制品284

(五) 陶瓷285

(六) 玻璃285

(八) 刨花板加工286

(七) 石膏·防水油膏286

七、食品·饮料289

(一) 酿酒289

(二) 糖果·糕点291

(三) 肉蛋加工292

八、粮棉油加工293

(一) 大米加工293

(二) 面粉加工294

(三) 棉花加工294

(四) 榨油295

(五) 粮油加工管理296

九、轻工298

(一) 印刷299

(二) 纸制品300

(三) 家具制造300

(四) 工艺美术301

(五) 五金制品302

(六) 猪鬃加工303

(七) 教学仪器制作303

卷八、乡镇企业305

一、所有制307

(一) 集体企业307

(二) 联办企业308

(三) 个体企业308

二、行业309

(一) 工业企业309

(二) 建筑业312

(三) 交通运输业312

(四) 农业企业312

(五) 商业·饮食服务业313

三、管理313

(一) 管理机构313

(三) 企业管理314

(二) 管理体制314

(四) 经济效益315

卷九、交通·邮电317

一、交通317

(一) 公路交通317

(二) 铁路交通332

(三) 水路交通335

(四) 装御搬运339

(五) 民间运输341

(六) 交通管理342

二、邮电345

(一) 邮政347

(二) 电信354

卷十、城乡建设359

一、县城建设359

(一) 市政公用设施359

(二) 园林绿化362

(三) 城市雕塑363

(四) 房屋建设363

二、乡镇建设364

(一) 农房建设364

(二) 乡镇规划365

(三) 集镇建设365

三、建筑370

(一) 队伍370

(二) 设备372

(三) 设计373

(四) 施工管理374

(五) 成果374

四、房地产管理375

(一) 私房改造375

(二) 公房管理376

(一) 环境污染377

五、环境保护377

(三) 房屋普查377

(二) 防治与保护379

(三) 环境管理379

卷十一、商业381

一、市场382

(一) 集市商户382

(二) 商业网点384

(三) 集市贸易385

二、经营体制385

(一) 私营商业385

(二) 国营商业387

(三) 集体商业389

(四) 个体商业389

三、商品购销391

(一) 农产品购销391

(二)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402

(三) 工业生产资料购销403

(四) 土特产购销408

(五) 副食品购销408

(六) 日用工业品购销409

(七) 医药411

四、饮食服务412

五、对外贸易413

(一) 出口413

(二) 引进415

六、经营管理415

(一) 管理体制改革415

(二) 经营方式416

(三) 经济效益417

卷十二、工商·物价管理421

一、市场管理421

(一) 管理组织421

(二) 集贸市场422

(三) 企业登记424

(四) 商标注册426

(五) 经济合同管理426

二、物价管理427

(一) 管理机构427

(二) 价格调整428

(三) 交换比价430

(四) 物价检查430

三、计量管理435

(一) 度量衡演变435

(二) 计量管理436

卷十三、财政·税务437

一、晚清时期的财政税务437

(一) 财政收入437

(二) 财政支出438

(一) 财政收入439

二、民国时期的财政税务439

(二) 财政支出442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财政税务442

(一) 收入442

(二) 支出451

(三) 收支平衡453

(四) 管理455

(五) 审计460

卷十四、金融461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货币与信用462

(一) 货币462

(二) 民间信用464

(三) 银行466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金融466

(一) 机构466

(二) 货币流通469

(三) 存款472

(四) 贷款476

(五)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485

(六) 结算489

(七) 保险业务490

(八) 信用合作社业务493

卷十五、政党·社团497

一、国民党当阳地方组织497

二、共产党当阳地方组织498

(一) 早期党的组织499

(二) 新中国建立后的党组织503

(三) 纪律检查511

(四) 宣传教育513

(五) 统战工作514

(六) 党史资料征集515

(七) 党员状况515

(八) 党的中心工作517

(一) 工人组织521

三、社会团体521

(二) 农民组织524

(三) 青少年组织527

(四) 妇女组织530

(五) 工商业组织533

卷十六、政权537

一、晚清时期的县政权537

二、民国时期的当阳地方政权537

(一) 参议会537

(二) 县政府539

(三) 基层行政组织540

(四) 人民民主政权541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当阳地方政权543

(一) 人民代表大会543

(二) 人民政府549

(三) 人民法院564

(四) 人民检察院567

卷十七、政协569

一、历届会议569

(一) 第一届委员会569

(二) 第二届委员会570

二、历届政协常务委员会571

(一) 领导人员更迭571

(二) 政协工作机构572

三、工作纪略572

(一) 学习宣传572

(二) 协商监督573

(三) 办理提案573

(四) 咨询服务573

(五) 征集文史资料574

(六) 祖国统一联谊工作574

(一) 审判577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司法577

卷十八、司法577

(二) 警察578

(三) 革命根据地的司法579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司法579

(一) 公安579

(二) 检察584

(三) 审判586

(四) 司法行政591

卷十九、民政·劳动·人事593

一、民政593

(一) 优抚593

(二) 安置598

(三) 革命根据地建设600

(四) 社会救济601

(五) 社会福利603

(六) 生产救灾607

(七) 婚姻登记610

(八) 殉葬改革611

二 劳动·人事612

(一) 人事612

(二) 劳动614

卷二十、军事619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军事619

(一) 军事机构619

(二) 驻军619

(三) 地方武装620

(四) 人民武装621

(五) 征兵623

(六) 战事623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军事628

(一) 军事机构628

(四) 兵役631

(三) 人民武装631

(二) 驻军631

(五) 民兵632

(六) 人民防空636

卷二十一、教育637

一、晚清时期的教育639

(一) 私塾·书院·学宫639

(二) 学堂641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642

(一) 县政府所辖教育642

(二) 苏区和抗日民主政府所办教育648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教育649

(一) 幼儿教育649

(二) 小学教育651

(三) 中学教育657

(四) 职业教育662

(五) 成人教育665

(六) 教学研究669

(七) 教师671

(八) 教育经费676

(九) 勤工俭学678

卷二十二、科技681

一、科技组织681

(一) 科研机构681

(二) 学术团体683

二、科技队伍684

三、科技普及685

(一) 科普宣传685

(二) 科技情报686

(三) 科技培训686

(四) 科技引进686

(五) 科技推广687

(一) 获奖项目688

四、科技成果688

(六) 地震群测群防688

(二) 科技论文690

卷二十三、文化691

一、群众文化691

(一) 机构691

(二) 队伍692

(三) 活动693

二、艺术695

(一) 戏剧695

(二) 曲艺697

(三) 音乐·舞蹈698

(四) 美术·摄影700

(五) 文学创作701

三、电影701

四、图书704

(一) 发行704

(二) 馆藏705

五、档案706

(一) 机构及设施706

(三) 阅览706

(二) 馆藏707

(三) 利用708

六、广播708

七、电视710

八、报刊710

卷二十四 文物胜迹713

一、古遗址·古墓葬713

二、古建筑717

三、文物718

四、管理机构719

卷二十五 卫生721

一、卫生事业机构722

(一) 卫生运动725

二、卫生防疫725

(二) 流行病防治730

三、血吸虫病防治734

(一) 疫情734

(二) 防治735

四、医疗738

(一) 医疗保健制度738

(二) 医疗业务740

(三) 社会医疗活动742

五、妇幼保健743

(一) 接生743

(二) 妇女保健744

(三) 儿童保健744

(四) 节育技术指导745

六、药政、药检745

(三) 医药市场管理746

(二) 药品质量管理746

(一) 药品管理746

(四) 药品检验747

卷二十六、体育749

一、体育机构、设施749

(一) 体育运动委员会749

(二) 业余体育学校750

(三) 老年人体育协会751

(四) 体育设施751

二、学校体育753

(一) 中、小学体育753

(二) 幼儿体育754

(三) 学校体育竞赛754

(四) 体育教师培训755

三、群众体育755

(一) 农民体育755

(三) 洪庙抗日国术队756

(二) 职工体育756

四、体育竞赛活动757

(一) 县办体育竞赛757

(二) 承办省、地体育竞赛757

(三) 参加外地体育竞赛758

五、人才输送759

(一) 高等体育院校759

(三) 出席全省运动会760

(二) 出席全国运动会760

卷二十七、民俗·人民生活767

一、民间风俗767

(一) 生产习俗767

(二) 生活习俗769

(三) 岁时节令772

(四) 人际关系773

(五) 婚嫁·丧葬774

(一) 农村人民生活776

二、人民生活776

(二) 城镇职工生活778

卷二十八、方言781

一、语音781

二、地方词语783

三、语法特点787

四、谚语·歇后语790

(一) 谚语790

(二) 歇后语792

卷二十九、宗教795

一、佛教795

(一) 寺庙797

(二) 佛事活动799

(三) 佛教文物800

二、道教800

(一) 天主教传布802

三、天主教802

(二) 教务活动803

(三) 神职人员803

四、基督教804

(一) 基督教传入804

(二) 区堂分布804

(三) 教务活动805

卷三十、人物807

一、文件辑录851

附录851

二、当阳市乡、镇、办事处基本情况统计表852

三、文献辑存853

(一) 旧志序文选853

(二) 历史文献855

(三) 诗文选870

四、“慈广大桥”碑文875

编后记881

1992《当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湖北省当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2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汝阳县志(1995 PDF版)
汝阳县志
199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当阳县林业志(1987 PDF版)
当阳县林业志
1987
沙市( PDF版)
沙市
绥阳县志·绥阳志(1986 PDF版)
绥阳县志·绥阳志
1986
湖北省当阳县地名志(1982 PDF版)
湖北省当阳县地名志
1982
当涂县志(1996 PDF版)
当涂县志
1996 北京:中华书局
资阳县志(1993 PDF版)
资阳县志
1993 成都:巴蜀书社
沔阳县志(1989 PDF版)
沔阳县志
198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庆阳县志(1993 PDF版)
庆阳县志
199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泗阳县志(1995 PDF版)
泗阳县志
1995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松阳县志(1996 PDF版)
松阳县志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长阳县志(1992 PDF版)
长阳县志
1992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德阳县志(1994 PDF版)
德阳县志
199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南阳县志(1990 PDF版)
南阳县志
199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建阳县志(1994 PDF版)
建阳县志
1994 北京市:群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