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疗数据及诊断检验手册》求取 ⇩

第一节 医用化学元素符号1

第一章处方、医嘱及用药1

第二节 医用缩写词2

一、生理解剖2

二、化验检查3

三、生化血清检验4

四、临床诊断7

五、常用药物及激素类8

六、度量衡类13

第三节 处方、医嘱常用缩写词14

二、老人量16

三、婴儿、小儿量16

(十一)沙门氏菌属感染血清凝集反应16

一、成人量16

第四节 用药剂量16

四、老、幼剂量快速折算法20

五、不同用药途径的剂量21

第五节 液体浓度简易快速换算法21

第二章人体发育23

第—节 分期23

—、发育分期23

二、女性发育24

三、男性青少年发育分期五阶段25

第二节 体型、体重、身长、头围及胸围26

二、体温与脉搏关系32

—、正常人体温32

第三节 体温32

四、体温分类33

三、体温与基础代谢关系33

五、发热分期34

六、体温换算公式34

八、胃内降温法效果35

七、低温疗法对机体的影响35

第三章医用度量衡表示换算符号36

第—节 公制与市制度量衡换算36

一、长度、重量换算36

二、容量、面积与体积换算37

三、市制计量单位37

四、临床常用度量衡名称、单位及符号38

五、中药计量与公制量换算39

六、中药古方量折合今量40

一、常用的物理常数表40

第二节 核医学计量40

二、主要单位换算表41

三、常用放射性核素的半哀期42

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哀期43

五、放射性元素计量43

六、临床常用放射性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简明表43

七、放射性药物用量计算公式50

八、剂量单位及其相互关系50

二、心脏51

第三节 人体脏器超声显象正常值标准51

一、眼51

三、肝脏55

四、胆囊及胆道56

五、胰腺56

六、胃57

七、脾脏57

八、肾脏58

九、子宫58

第四节 医学数据习用单位—法定单位换算便览表59

二、能量代谢60

第—节 食物与营养60

—、热能单位60

第四章营养与疾病的有关数据60

三、热量消耗及体液分布73

四、小儿营养需要量及其算法75

五、三大营养物质76

(—)蛋白质76

(二)脂肪78

(三)碳水化合物82

六、维生素类82

(四)碘84

(三)铁与铜84

(五)锌84

(二)镁84

(一)钙与磷84

七、无机盐类及微量元素84

(六)氟85

(七)人体中微量元素与自然界中含量的比较86

第二节 膳食中营养物质含量及人体需要量86

一、各年龄的热量、营养物质、维生素每日需要量86

二、机体不同情况下各种常见营养物质每日需要量88

三、常用食物主要成分含量89

四、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90

五、我国居民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91

六、美国居民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标准93

第三节 成人营养状况评定的生化指标96

(二)动物性食物成分96

(一)植物性食物成分96

七、食用食物100g(2市两)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含量96

第四节 氨基酸检查97

—、定量检查97

二、氨基酸定性试验108

三、 支/芳比值测定109

第五章中毒有关数据及试验110

第一节 中毒的分级110

一、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110

二、根据毒作用带的物质危险性分级110

第二节 各种重金属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111

第三节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12

一、二氧化硫117

第五节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容许浓度117

二、计算公式117

第四节 农药在环境中的卫生标准117

三、举例117

一、每人每日最高容许摄入量117

三、卫生防护距离分级118

四、我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118

二、飘尘118

第六节 中毒的诊断试验120

一、金属中毒的诊断试验120

(—)铅中毒120

(二)四乙铅中毒123

(三)汞中毒124

(八)铍中毒125

(六)锌中毒125

(九)砷中毒125

(七)镉中毒125

(五)铬中毒125

(四)锰中毒125

二、有害气体中毒126

(一)一氧化碳(CO)中毒126

(二)硫化氢中毒127

三、有机溶剂中毒试验127

(一)急性苯中毒诊断试验127

(二)苯胺中毒试验127

(三)农药(有机磷)中毒试验127

(四)肉毒抗毒素过敏试验127

(六)食油中掺有桐油的检验法128

(五)阿托品中毒时猫眼散瞳试验128

(七)溴甲烷中毒(CH3Br)129

(八)杀虫脒中毒129

(九)磷化锌中毒129

(十)敌鼠中毒129

四、放射病129

(一)急性放射痛照射剂量与类型129

(二)急性放射病早期分度的实验室诊断指标130

(三)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计算及其临床意义130

五、电损伤(触电)131

(—)电对人体危害的数据131

六、急性乙醇(酒精)中毒132

(三)电容与电压组合对人体产生危险的相关数据132

(二)电能量标准计算公式132

第七节 一些毒物化验正常值及中毒时的变化134

第八节 常见中性中毒毒物及致死量139

第六章血清学诊断试验155

第一节 凝集试验155

—、直接凝集试验155

(一)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氏反应,Widals)155

(二)外裴(Weil-Felix)反应(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或变形杆菌交叉反应)157

(三)布氏杆菌病诊断试验159

1.布氏杆菌凝集试验159

2.虑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159

3.试管凝集试验(Wright氏反应)159

(七)自身凝集反应160

(六)血凝集反应160

4.抗人体球蛋白试验(AGT)(Coomb s试验)160

(五)细菌性痢疾血清凝集试验160

(四)凝集溶解试验(简称凝溶试验)160

5.半胱胺酸试验(CAT)160

(八)猪囊虫病间接血凝试验161

(九)肺吸虫病后尾蚴膜试验161

(十)细菌凝集试验161

(十二)炭凝聚试验161

(十三)霍乱的血清凝集试验162

二、间接凝集试验(或被动血凝试验)162

(一)2—巯基乙醇试验(2—MET)162

(二)冷凝集试验162

(三)嗜异性凝集试验(Paul—Bunnel试验)163

(四)间接血凝反应(即被动血凝反应)165

1.土拉伦氏杆菌凝集试验165

2.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165

(五)间接乳胶凝集试验165

(六)伤寒乳胶凝集试验165

(七)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165

(八)血凝抑制试验165

(九)类风湿性关节炎凝集试验(类风湿因子测定,RF)166

(十)免疫粘附血凝试验166

(十一)间接凝集抑制试验166

(十二)华支睾吸虫病微量间接血凝试验166

(十六)鼠疫的被动血凝试验(微量法)167

(十五)旋毛虫皂土絮状试验167

(十三)血吸虫病尾蚴膜试验167

(十四)包虫病间接血凝试验167

(十七)免热病凝集试验168

(十八)微量凝集试验168

(十九)孢子丝菌病乳胶凝集试验与免疫扩散试验168

(二十)钩端螺旋体病间接血凝试验168

(二十一)弓浆虫病(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诊断试验169

(二十二)鼠咬热的诊断试验170

(二十三)阿米巴病的血清学试验170

1.乳胶凝集试验171

(二十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清学检查171

(二十五)黑热病的血清学试验171

(二十四)疟疾的血清学试验171

2.致敏羊红细胞试验172

3.曙红乳凝法172

第二节 沉淀试验172

一、血吸虫环卵膜沉淀试验(皮内试验)172

二、梅毒血清沉淀反应(为絮状沉淀试验)173

三、C反应蛋白(CRP)173

四、环状沉淀试验174

五、旋毛虫沉淀试验(玻片法)174

六、曲菌病沉淀素试验174

七、炭疽沉淀试验(Ascoli试验)174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LO或抗“O”)试验175

第三节 补体结合试验175

二、华氏补体结合试验(梅毒血清补体结合试验)176

(一) 血清华氏反应176

(二) 脑脊液华氏反应177

三、钩端螺旋体病补体结合试验177

四、包囊虫病补体结合试验177

九、布病热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T)178

八、乙型脑炎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178

七、血清凝集溶解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178

六、毒浆虫病诊断试验(弓形体病、弓浆虫病)178

五、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补体结合试验178

十、囊虫病血清补体结合试验179

十一、抗透明质酸酶(抗粘糖酶)试验(奎因法)179

十二、抗链球菌激酶试验(安德生法)179

十三、中和试验179

十四、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血清试验179

十八、非洲锥虫病的血清学试验180

十七、鼠疫补体结合试验180

十六、包虫病补体结合试验180

十五、肺吸虫病的补体结合试验180

十九、回归热补体结合试验及螺旋体溶解试验181

二十、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181

第四节 皮肤试验(皮内试验)181

一、布氏杆菌病皮内试验181

二、包囊虫病皮内试验182

三、肺吸虫病皮内试验182

四、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皮内试验183

五、血吸虫病皮内试验183

六、包虫病(棘球蚴病)皮内试验183

七、旋毛虫病皮内试验184

八、抗原(尘、螨、各种花粉等)皮内试验184

九、肺组织胞浆菌病皮内试验184

十、弓浆虫病(弓形体病)皮内试验185

十二、兔热病皮内试验185

十二、麻风菌素试验185

十三、结核菌素试验186

十五、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87

十六、白喉的皮内试验187

十四、孢子丝菌病皮肤试验187

十七、猩红热的诊断试验189

第五节 新的免疫学检查方法189

一、免疫扩散试验190

二、免疫荧光或荧光抗体技术190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检查191

一、血型鉴定:用平板法或试管法191

四、酶标记免疫吸附试验191

五、免疫电镜检查191

三、放射免疫电泳191

(一)ABO血型检查192

(二)Rh血型检查(盐水法、木瓜酶法)193

二、交叉配血试验193

三、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194

二、血清蛋白结合糖测定(丹佛特氏法)195

一、荧菌球检查195

第七节 特殊的诊断试验195

三、抗X及抗F试验196

四、血清极谱分析196

五、鲎溶解物试验(LimulusLysate test)197

六、用于判定发热性质的诊断试验198

第八节 结核菌素试验法198

一、过敏试验204

(一)血清过敏试验204

第九节 过敏试验与脱敏法204

(二)细胞色素丙过敏试验205

(三)四种常用药物皮肤过敏试验205

二、脱敏方法207

(一)血清脱敏法207

(二)青霉素脱敏法208

(三)胰岛素脱敏法208

(四)链霉素快速脱敏法209

(七)旧结核菌素脱过敏疗法210

三、正常图形210

(五)破伤风血清脱敏法210

(六)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法210

第十节 艾滋病诊断试验212

第一节 免疫概述213

—、免疫细胞213

(一)T细胞(T cell)213

(二)B细胞(B cell)213

(三)K细胞(K cell)213

第七章免疫学检查213

二、免疫反应的六个类型214

第二节 体液免疫检查215

一、体液免疫检查方法215

(一)凝集试验215

(二)沉淀试验216

(三)免疫电泳试验216

(四)补体结合试验217

(五)间接血球凝集试验218

(六)反向血球凝集试验218

(八)免疫粘附血凝试验(IAHA)220

(七)乳胶凝集试验220

(九)细菌玻检凝集试验(简称玻凝)221

(十)微量补体结合法222

(十一)微量滴定法(简称微滴法)222

二、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值224

三、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228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查法234

一、玫瑰花形成试验(E-RFC)234

二、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LTT)237

三、巨噬细胞或白细胞移动抑制试(MIT)239

四、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试管法)242

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皮泡法)243

六、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244

八、双链酶(SK-SD)皮试245

七、结核菌素(OT)试验245

一、人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的测定246

九、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NBT)246

第四节 补体测定246

二、人血清补体C3蛋白含量测定247

第五节 自身抗体的检查250

一、类风湿因子(RF)251

二、抗核抗体251

三、抗线粒体抗体253

四、抗唾腺抗体253

五、抗横纹抗体253

六、抗平滑肌抗体254

七、抗网蛋白抗体254

八、抗血细胞抗体254

九、抗甲状腺抗体255

十、甲状旁腺抗体256

十—、抗胃壁细胞抗体256

十二、抗肾上腺抗体256

第六节 皮肤试验257

—、斑贴试验257

二、划痕试验257

三、皮内试验258

四、被动转移试验(P-K试验)258

五、皮肤窗口技术259

六、嗜碱性细胞脱颗粒试验259

七、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260

八、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261

第八章放射免疫分析262

第—节 基本原理262

第二节 十种放射免疫分析方法262

一、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检测262

(一)放射免疫火箭电泳自显影法262

(二)放射免疫分析法263

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HCG-LH)265

三、人血浆皮质醇测定266

五、人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测定267

四、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测定267

六、血浆胰岛素268

七、血浆肾素活性测定269

八、人血清狄戈辛(Digoxin)测定271

九、乙肝表面抗原(HBsAg)放射免疫自显影检测法271

十、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一磷酸鸟苷(cGMP)测定272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体外检测肿瘤标志274

一、肿瘤标志物275

二、早期诊断275

三、肿瘤标志检测对疗效与预后的监测277

(一)癌胚抗原(CEA)检测277

(二)甾体激素受体测定278

(三)铁蛋白测定278

(四)甲状腺球蛋白测定279

(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279

(六)多胺测定279

(七)CEA、aFP、HCG的联合应用280

(八)淋巴细胞转化率281

(九)血清唾液酸测定281

第四节 32P测定体表肿块282

第九章血液气体和酸碱平衡284

第一节 血液气体分析284

一、血氧284

(一)血氧含量(CaO2)284

(二)血氧饱和度(SO2,或SAT,或SaO2)285

(三)氧分压(PO2,PaO2)286

(四)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290

二、二氧化碳(CO2)291

(一)二氧化碳总量(T-CO2)291

(五)P50(50%血氧饱和度时的氧分压)291

(二)二氧化碳分压(PCO2)292

(三)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295

第二节 酸碱平衡296

—、酸碱的定义296

4.血红蛋白系统297

3.血浆蛋白系统297

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297

1.碳酸氢盐系统297

(—)缓冲系统297

2.磷酸氢盐系统297

(二)肺的调节298

1.中枢性调节作用298

2.化学感受器的调节作用298

3.分泌氨299

(三)肾脏的调节作用299

2.酸化尿299

1.排出H+和碳酸氢钠的再吸收299

4.氢—钾竞争与钠交换300

(四)离子交换的调节(电中性平衡的调节)300

三、酸碱平衡的测定指标300

(一)pH值(动脉血酸碱度)301

(二)标准碳酸盐(SB)305

(三)真实(实际)碳酸碱(AB)305

(四)缓冲碱(BB)306

(五)碱剩余(碱超,BE)307

(六)标准碱剩余(SBE)308

(七)标准碳酸碱(SBC)308

四、酸碱平衡失调的类型及其特点308

五、有机酸及固定酸的测定309

第三节 血中其他气体测定309

—、血氨测定309

二、动脉血CO2含量(Vo1%)310

三、右心导管术的血氧分析310

(—)血氧312

(二)肺性脑病时血氧的改变313

附:酸碱平稀紊乱类型诊断简明表313

第十章呼吸系统检查318

第一节 生理解剖正常数值318

二、呼吸空气量及气体成分321

第二节 呼吸321

一、呼吸频率321

第三节 痰液常规检查322

一、痰液物理检查322

二、显微镜检查325

一、外观及气味326

第四节 胸腔积液、脓胸穿刺液检查326

二、细菌培养327

三、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327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328

一、支气管镜检查328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29

(一)肺容量330

1.肺活量330

二、检查方法330

一、适应症330

第六节 肺功能试验330

2.潮气量(呼吸气)331

3.补吸气量331

4.补呼气量(储气量)332

5.深吸气量332

6.残余气量及功能残气量332

7.肺总量333

8.肺容量试验333

(二)通气功能333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333

2.最大通气量(MW)334

3.时间肺活量335

4.气速指数335

6.静息通气量储蓄倍数(通气因素)336

5.最大呼气中段流速336

7.通气储量百分比(%)336

9.行走通气量337

10.最高流速337

11.呼气平均流速的各项指标337

8.每平方米体表面积通气量337

12.运动通气功能的指标338

(三)肺泡通气量和气体分布340

1.肺泡通气量340

2.气体分布341

(四)呼吸机械动力(呼吸动力)341

1.肺脏应变性342

2.气道阻力(呼吸器官的非弹性阻力)342

4.呼吸压力343

3.呼吸功343

5.肺循环的压力344

6.肺循环阻力344

7.通气与血流比例的协调(通气与血流在肺内的分布)345

(五)换气功能345

1.重复呼吸法346

2.缺氧试验346

3.弥散功能测定347

5.反映换气功能的一些指标348

4.换气膜的面积通透性和弥散距离348

(六)屏气试验349

(七)分侧肺功能349

1.缺氧与氧耗量增加的数据350

2.缺氧的危害及临床意义350

(八)缺氧与CO2潴留的有关数据350

3.CO2潴留的危害及监床意义351

第七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352

一、脏器功能测定352

(一)133氙(133Xe)肺局部功能测定352

(二)关闭容量测定353

(二)异常图形分析354

(一)正常图形354

二、肺脏扫描354

(三)临床意义355

(四)适应症357

三、肺气溶胶吸入扫描357

(一)正常与异常图形357

(二)临床意义357

(三)适应症358

第八节 其他358

一、吸氧计算法358

二、筒内贮氧量可供吸氧小时计算公式358

(二)肺气肿分级359

(三)通气损害程度分级359

(一)气急的分级359

三、肺功能损害时几种病理改变的分级359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检查360

第—节 生理解剖正常数值360

第二节 受体学说简介361

第三节 物理检查363

—、心脏测量363

二、不同年龄心尖搏动位置365

三、心缩排血量365

四、脉搏365

五、心率366

六、心音366

七、心脏杂音367

八、心律失常367

九、血压368

十、静脉压370

十一、心脏各部位压力的导管检查(右心)371

十二 中心静脉压371

十三、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分级374

十四、微循环374

十五、循环时间测定376

十六、冷压试验376

十七、药物试验379

(一)阿托品试验一379

(二)阿托品试验二379

(三)心房起搏试验379

(四)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379

十八、休克的诊断试验380

(五)心得安试验及钾盐试验380

十九、心脏骤停时碳酸氢钠用量计算381

二十、雷诺氏病的简易试验381

第四节 生化检查382

—、碳酸酐酶活性测定382

二、蛋白结合已糖(超微量法)测定382

三、血清黑藻糖测测定(微量法)382

四、尿中肌红蛋白(Mb)测定382

五、体液容量383

第五节 心电图(EKG)检查383

一、心电图的检查法384

(一)导联384

(二)波形及其临床意义385

二、运动试验390

第六节 空间心向量图检查392

第七节 超声心动图检查394

第八节 希氏束心电图(BHE)检查396

第九节 心音图检查397

第十节 心动描记法(CKG)—心室壁运动失常的无创性检查402

第十一节 左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403

第十二节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404

一、循环血容量测定404

二、131|—三油酸酯试验405

三、心排血量测定405

四、125|—纤维蛋白原测定下肢深部静脉血栓409

五、心肌收缩功能检查410

六、心脏、大血管血池扫描412

七、心肌扫描414

八、心血管y照相动态检查及疾病诊断417

附:心电图诊断索引表及心电图常用数据计算盘422

第十二章血脂类检查425

第一节 血清胆固醇测定425

一、总胆固醇测定425

二、胆固醇酯(ChE)测定427

三、游离胆固醇测定428

第二节 血脂测定428

—、总脂测定428

二、磷脂类(血清或血浆)测定429

三、甘油三酯(TG)(三酸甘油酯)测定430

四、血清β指蛋白肝素测定431

五、未(非)脂化脂肪酸(NCFA)(游离脂肪酸FFA)测定432

六、脂蛋白电泳433

八、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试验437

七、脂蛋白增高或降低的诊断价值437

九、肥胖症试验438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检查439

第一节 食管检查439

—、生理解剖正常数值439

二、诊断检查439

(一)食道钡剂透视及X线拍片439

(二)食管镜(金属食管镜)检查439

(三)食管拉网检查440

(四)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试验441

(—)检查方法443

第二节 胃443

一、生理解剖正常数值443

二、胃液443

(二)物理检查444

(三)化学检查445

三、血清胃泌素测定450

四、蛋白质饮水试验451

五、钙滴注(钙兴奋)试验451

六、胰液泌素试验452

七、血清五肽胃泌素胃酸分泌试验452

八、几种胃肠胰肽类激素血中含量453

九、胃癌的诊断试验453

十、腹腔内炎症的简易诊断试验454

十四、血浆胃蛋白酶原测定455

十二、胃液的生化检测455

十三、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测定455

十一、胃泌素试验(增量组织胺试验)455

十五、血清铝反应456

十六、血清胃壁细胞抗体(PCA)测定456

十七、五项生化互补试验457

十八、24小时尿中多胺测定458

十九、X线钡剂检查458

二十、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458

二十一、放射性核素检查460

二十二、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试验460

(—)生理解剖正常值462

二、大肠462

(二)X线钡餐透视或钡剂灌肠检查462

一、小肠462

(二)全消化道钡餐透视462

(一)放射性核素检查462

第三节 肠462

(三)乙状结肠镜检查463

(四)纤维结肠镜检查463

三、肠道疾病的诊断试验465

(一)13lI—聚乙烯吡咯酮(131I—PVP)试验465

(二)粪脂定性试验465

(三)粪脂排泄定量测定465

(四)肠吸收功能试验466

(六)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467

(五)类癌瘤和类癌综合征诊断试验467

(七)腹泻的诊断试验468

(八)正常胃肠道分泌液中电解质含量468

第四节 肝脏检查469

一、生理解剖正常数值469

二、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标准472

(—)甲型肝炎(A型)472

(二)乙型肝炎(B型)472

(三)丙型肝炎(C型)473

(四)丁型肝炎(D型,δ—肝炎)473

(一)表面抗原—抗体系统474

(五)戊型肝炎(E型)474

三、乙型肝炎的三个抗原抗体系统474

(二)核心抗原—抗体系统477

(三)e抗原—抗体系统481

四、δ抗原—抗体系统484

五、乙型肝炎Dane颗粒抗原和抗体系统485

六、病毒性肝炎检测的新技术486

(一)HBsAg/IgM的检测486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486

(三)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487

(四)白细胞间素488

(五)聚合人白蛋白(DHSA)受体488

(六)血清中肝特异性抗原测定489

(七)HBeAG/抗-HBe的转换489

(一)黄疸指数与胆红质测定490

七、肝功能试验490

(二)蛋白质代射机能试验499

1.血清总蛋白(T)、白蛋白(A)、球蛋白(G)及白蛋白/球蛋白(A/G)测定499

2.血清蛋白纸上电泳500

3.血浆纤维蛋白元(超微量法)502

4.血清粘蛋白(血清糖蛋白)测定502

5.血清甲种胎儿蛋白(AFP)定性试验503

6.甲种胎儿球蛋白(AFP)定量试验503

7.脂蛋白纸上电泳分析505

8.脑磷脂胆固醇聚状试验(CCFT)505

9.去氧胆酸钠聚状试验(DsT)506

10.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507

13.高田—荒二氏试验(TKT)508

12.硫酸锌浊度试验(ZnTT)508

11.麝香草酚絮状试验(TFT)508

14.卢戈氏碘试验(IT)509

15.氨基酸代谢试验510

16.蚁醛试验(醛凝试验,福尔马林试验)511

17.蒸馏水试验(谢氏法)511

18.血清蛋白结合已糖测定512

19.血清蛋白琼脂电泳分析512

20.血清铁蛋白(SF)检测(RIA法)512

21.β2—微球蛋白检测(火箭电泳法)513

22.血清结合胆酸(SCG)放射免疫测定513

(三)碳水化合物(或糖类)代谢试验514

1.半乳糖耐量试验514

24.碱性胚胎蛋白(β-FP)514

23.血清前清蛋白514

2.葡萄糖耐量试验515

3.肾上腺素试验517

(四)解毒功青色试验518

1.马尿酸合成试验518

2.辛可芬氧化试验519

3.血氨及谷氨酸测定519

(五)排泄染料功能试验(BSP试验)520

1.酚四溴酜钠试验(BSP试验)(溴磺肽钠)520

2.玫瑰红(即孟加拉红)试验521

3.刚果红试验521

1.血铁含量测定522

4.百浪多息负荷试验522

(六)合成试验522

5.吲哚氰绿(ICG)试验522

2.血清铜测定523

3.血清乳酸与焦葡萄糖酸含量测定524

4.尿中葡萄糖醛酸测定524

5.尿中亮氨酸,酪氨酸测定524

(七)呼出气体内丙酮测定524

(八)醛固酮(醛酮Ald)测定524

(九)利尿试验524

(十)Vitk试验525

(十一)色氨酸耐量试验(ITT)525

八、超声波检查526

(—)A型超声波检查526

(十二)门静脉高压的诊断试验526

(二)B型超声(线阵实时超声灰阶成像仪)检查531

九、放射性同位素检查532

(一)51Cr—细胞肝脾区体表测定532

(二)肝扫描(198Au)532

(三)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肝血流量535

(四)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肝胆功能536

(五)131I玫瑰红或131I溴磺肽钠排泄试验540

(六)14C黄嘌呤试验541

(七)γ照相检查541

十、肝血流图检查542

一、胃肠道丢失蛋白测定544

第五节 消化系统肝功测定544

二、胃肠道失血量的测定546

三、131I(125I)—玫瑰红(或BSP)排泄试验548

四、 脂肪吸收试验550

第六节 胆道检查552

一、生理解剖正常数值552

二、胆囊检查552

(—)定位法552

(二)十二寸指肠液检查553

(三)胆囊造影557

(四)胆管造影558

(五)A型超声波检查559

(六)B型超声波的声相图检查560

(七)γ照才相检查561

第七节 脾脏检查562

—、生理解剖正常数值562

二、物理检查562

三、机能检查562

(—)肾上腺素试验562

(二)A型超声波检查563

(三)B型超声波检查563

四、放射性同位素检查564

(—)脾脏扫描564

二、胰液检查565

—、正常生理解剖数值565

第八节 胰腺的检查565

(二)脾功能测定565

三、血液生化检查566

(—)胰淀粉酶测定566

(二)血清脂肪酶测定567

(三)血糖测定568

(四)脂肪耐量试验569

(五)胰液素—吗啡试验569

(六)血中酮体测定569

四、尿液检查570

(—)尿糖570

(二)肾性糖尿与糖尿病糖尿的鉴别570

(九)131I—三油酸酯试验570

(八)抗凝血酶试验570

(七)新斯的明试验570

(三)尿淀粉酶571

五、粪便检查571

六、十二指肠液内胰淀粉酶测定572

七、胰腺功能检查573

(—)葡萄糖耐量试验573

(二)饭后2小时血糖测定575

(三)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575

(四)伊克斯统及罗斯氏试验576

(五)胰岛素耐量试验576

(六)葡萄糖+胰岛素耐量试验577

(七)尿糖定性及定量试验578

(八)肾上腺素散瞳试验578

(九)甲苯磺酰丁脲(D860)钠盐试验578

(十二)血浆胰岛素测定579

(十)亮氨酸试验579

(十一)饥饿试验579

(十四)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580

1.Lundh试验580

2.胰泌素—胰酶泌素试验580

(十三)淀粉耐量试验580

3.增量胰泌素试验581

4.粪中糜蛋白酶测定581

(十五)胸腹水穿刺液中淀粉酶测定581

(十六)淀粉酶肌酐清除率581

1.直接胰腺刺激试验582

(十七)血清胰脂酶测定582

(十八)血清正铁血红蛋白测定582

(二十)慢性胰腺炎的诊断试验582

(十九)血钙测定582

2.间接胰腺刺激试验583

3.体液中淀粉酶含量583

4.血液中CCK—PZ含量测定583

(二十—)胰岛素释放试验584

(二十二)C肽测定584

(二十三)肾廓清淀粉酶/肌酐比率测定587

(二)B型超声波检查588

八、超声波检查588

(一)A型超声波588

九、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590

十、放射性同位素检查591

(一)胰腺扫描591

(二)胰岛素释放试验593

(三)γ照相594

第九章 粪常规检查595

—、标准采集595

二、物理检查596

三、生化检查598

四、显微镜检查599

六、电镜检查602

第十节 唾液腺扫描检查602

五、大便培养602

第十—节 美克氏憩室扫描检查604

第十二节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临床应用606

第十四章酶类检测610

第—节 血清酶的测定610

一、血清中酶增高或降低的原因610

二、酸性磷酸酶(ACP,APP)测定611

三、碱性磷酸酶(AKP,ALP)测定:(磷酸苯钠法)611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同功异构酶测定:电泳法614

五、血清淀粉酶(SAl)测定615

六、脂肪酶(SL)测定616

七、转氨酶(GPT)测定(U)616

八、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γ—GTP)测定621

九、血清5′—NT或5′—ND(5′—核苷酸酶)测定624

十、血清亮氨酸氨基多肽酶(LAP)测定625

十—、单胺氧比酶(MAO)测定626

十二、血清醛缩酶(Ald)活性测定627

十三、胆碱酯酶(ChE)测定628

十四、鸟嘌呤酶(GD)测定630

十五、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ASAL)测定631

十六、磷酸肌酸激酶(CPK)测定631

十七、乳酸脱氢酶(LDH)测定633

十八、乳酸脱氢酶的同功异构酶(圆盘电泳法)测定634

十九、a—羟丁酸脱氢酶(HBD)测定636

二十、铜氧化酶测定636

二十三、磷酸己糖异构酶测定637

二十二、1—磷酸果糖醛缩酶测定637

二十一、血清谷胱甘肽酶测定637

二十四、磷酸己糖变位酶测定638

二十五、丙酮酸激酶测定638

二十六、尿素合成鸟氨酸循环中的酶类测定638

二十七、脂酶类测定640

二十八、 三羧循环的酶类测定640

二十九、糖代谢中其他酶类测定641

三十、氧化酶测定642

三十一、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642

三十二、血中过氧化氢酶的测定642

三十五、抗纤溶酶测定643

三十四、葡萄糖醛酸甙酶测定643

三十三、谷氨酸脱氢酶测定643

三十六、血清溶菌酶测定644

三十七、泪液溶菌酶测定644

三十八、δ氨基—酮戊酸脱氢酶(ALA脱氢酶)测定(全血)645

三十九、腺苷脱氨酶(ADA)测定645

四十、甘氨酰脯氨酰—对—硝基苯胺酶(GPN)测定646

四十一、肌肉型醛缩酶(M-ALD)测定646

一、尿液淀粉酶测定(稀释法)647

四十二、a1—抗胰蛋白酶(a,—AT)测定647

四十三、2′—5′寡腺核苷酸合成酶(2′—5′A合成酶)测定647

第二节 尿酶测定647

二、尿液LDH测定648

三、尿溶菌酶测定648

四、尿液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比色法)650

五、鲎溶解物试验(LLT)651

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测定651

七、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测定651

八、乳酸脱氢酶(LDH)测定651

九、尿中碱性磷酸酶(AKP)测定652

十、尿液过氧化酶:GOT、β—葡萄糖醛酸酶测定652

三、肾下垂分度653

四、肾单位653

第—节 生理解剖正常数值653

二、肾脏位置653

—、肾脏重量653

第十五章泌尿系统检查653

五、肾脏再生修复所需时间654

六、肾脏破坏程度与生理功能654

七、膀胱容量655

八、肾脏的内分泌功能655

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658

(二)有机物658

—、 正常尿中的化学成分658

(一)总固体658

九、肾脏细胞数658

(三)有机物659

(五)疾病时尿中不正常成分659

二、尿的物理检查659

(四)正常24小时尿中化学成分含量659

三、尿的化学检查666

(一)尿葡萄糖(即尿糖)试验666

(二)尿酮(丙酮或醋酮)667

(三)尿蛋白试验667

(五)隐血试验(尿血红蛋白测定)670

(四)凝溶蛋白(本周氏蛋白)试验670

(七)尿三胆试验671

(六)尿乙酰乙酸(双醋酸)及β—羟丁酸定性试验671

(八)乳糜尿试验672

(九)重氮反应672

(十)尿液三杯试验672

(十一)三杯尿试验673

(十二)脓反应673

(十三)黑色素尿试验673

(十四)尿癌试验(即尿玫瑰红试验)673

三、尿的化学检查674

(一)无机物检查674

(十五)氯化铵负荷试验674

(二)尿中有机物检查678

四、尿的显微镜检查681

二、甘露醇试验689

第三节 肾功能试验689

—、尿渗透压测定(冰点法)689

三、L试验法690

四、稀释试验690

五、浓缩试验691

六、简化浓缩试验692

七、抗利尿剂浓缩试验(脑垂体后叶素浓缩试验)692

八、每3小时尿比重试验692

九、尿昼夜比重试验(英氏试验)693

十、尿浓缩与稀释功能试验694

十一、酚红排泄试验695

(—)菊粉清除率697

十二、肾小球清除率697

(二)尿素廓清试验(即尿素清除率或脲清除率)698

(三)24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699

(四)肾小球滤过比例(FF)700

(五)肾血流量测定法(用酚红肾清除率测定)700

十三、尿/血浆尿素或肌酐比例测定702

十四、肾功能衰竭指数测定702

十五、尿钠浓度测定702

十六、肾小管重吸收功功能703

十七、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704

十八、选择性蛋白尿检查705

二十二、非蛋白氮测定706

十九、尿盘状蛋白电泳706

二十、红细胞中胍含量测定706

二十一、酸碱平衡试验: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见第九章第一节(三)及第二节〕706

二十三、血尿素氮(血中脲氮)测定707

二十四、血中肌酐测定707

二十五、血中肌酸测定708

二十六、血中尿酸测定708

二十七、血浆蛋白测定709

二十八、血脂测定709

三十、摄取指数710

二十九、肾脏指数(RL)710

第五节 仪器检查711

一、泌尿系疾病的放射线检查711

(一)腹部平片711

(二)肾盂造影711

三十一、净酸分泌(μVH+)试验711

(三)肾动脉造影713

(四)肾周围充气造影713

(五)逆行膀胱造影714

二、肾脏病放射性核素检查714

(一)放射性核素肾图(131I—邻碘马尿酸钠肾图)714

(二)肾扫描:203Hg—新醇聚集试验(又名203Hg—新醇肾图)724

(三)膀胱残余尿量测定725

(四)膀胱尿逆流测定727

(五)肾血浆流量测定727

(六)肾小球滤过率测定729

(七)肾脏γ照相731

三、肾脏超声波检查732

(一)A超检查732

(八)核素肾动脉造影732

(二)B超检查734

第六节 肾活体组织检查734

第七节 肾脏同位素检查737

第十六章血液系统检查741

第—节 生理解剖正常数值741

第二节 血液的物理检查742

第三节 血液中各种细胞检查744

—、血红蛋白744

二、红细胞744

三、红细胞容积(压积)746

四、血液指数746

(—)相对指数计算747

(二)容积指数(容量指数)747

(三)饱和指数748

(四)绝对指数748

1.红细胞平均直径(μm)748

2.红细胞平均厚度749

3.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容量)(MCV)749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Pg)750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g/dl)750

6.网织红细胞计数751

7.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mm/小时末)752

8.血小板计数(BPC)755

9.白细胞及其分类(WBC及DC)756

第四节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法761

—、原理761

二、检查方法761

三、“红斑狼疮现象”寻找法762

三、骨髓液细胞分类检查正常值763

五、骨髓有核细胞计数763

四、骨髓液各成形物正常比例763

—、各年龄骨髓细胞分类计数763

二、骨髓各系统细胞大小及形态特征763

第五节 骨髓细胞检查763

四、白细胞皮内试验763

六、巨核细胞计数(涂片法)772

七、粒细胞系统、有核红细胞比率变化的临床意义772

八、骨髓增生程度772

九、年龄与细胞的关系773

(四)溶菌酶测定774

(三)白细胞凝集素测定774

(五)粒细胞寿命测定774

(二)肾上腺素试验774

十、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试验774

(一)骨髓粒细胞贮备功能测定774

(—)氯化物(Cl-)测定775

第六节 莫斯奇林正常脾象775

第七节 血液中化学成分检查775

一、血清中无机盐(电解质)测定775

(二)血清钠(Na)测定776

(三)血清钾(K)测定777

(四)血清钙(Ca)测定778

(五)血清无机磷(P)测定779

(六)血清镁(Mg)测定780

(二)铜(Cu)测定781

(—)血清锌(Zn)测定781

二、血清中微量元素测定781

(三)铜蓝蛋白测定782

(四)血清铁(Fe测定)783

(五)转运铁蛋白及总铁结合力测定784

(六)去铁敏(Dseferoi)试验(即铁络合物去铁氧胺)785

(七)血清砷(As)测定785

(八)血清锰(Mn)测定786

(九)血清钴(CO)测定786

(十)血清铅(Pb)测定786

(十一)血汞测定786

(十二)血镉测定786

(十九)血清中银(Ag)测定787

(十八)血清镍(Ni)测定787

(十四)血钼测定787

(十五)血碲测定787

(十七)血清硒测定787

(十三)血锡测定787

(十六)血钒测定787

(一)VitA(μmol/L)791

(二)VitB12(Pg/L)791

(三)同位素Vit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791

三、血清中维生素类含量及有关诊断试验791

(四)血清叶酸量测定792

(五)VitC测定792

(六)VitE测定792

(七)VitB1测定(全血)792

(八)VitB6测定792

四、全血中有机化学成分测定793

(—)血清中游离肝素793

(二)高铁血红蛋白793

(三)血中乳酸测定794

(四)血中丙酮酸测定794

(五)氨酸负荷试验(即亚胺甲酰基谷氨酸(FIG/U)排泄试验)794

(六)治疗性诊断试验794

(七)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测定794

第八节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试验795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CPT)795

二、出血时间(BT)测定797

三、阿斯匹灵耐量试验798

四、 人甲皱皮肤微循环检查799

五、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测定800

六、血小板粘附(粘着)性的体外测定(Saleman法)801

七、血小板聚集试验802

八、血小板凝聚试验(简易法)803

九、血块退缩(收缩或回缩)试验—常用方法803

第九节 凝血因子检查804

—、血液凝固时间(CT)测定804

十、血块回缩试验—定量法(Macfarlane氏法)804

十一、血块收缩度测定804

二、再钙化时间(即复钙时间)测定805

三、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奎肯—期法)806

四、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鉴别试验807

五、凝血酶原消耗试验(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CT,或血清剩余凝血酶原时间)808

六、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809

七、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810

十一、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即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定811

八、凝血酶生成试验811

九、凝血酶原测定811

十、凝血酶凝固时间测定811

十二、凝血酶凝结时间测定812

十三、加甲苯胺蓝后凝血酶凝结时间测定813

十四、蝰蛇毒时间测定813

十五、凝血因子的检查814

(一)第Ⅴ因子测定814

(二)第Ⅷ因子的测定814

(五)第Ⅹ因子测定815

(六)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在血清或血浆中含量815

(四)第Ⅸ因子测定815

(三)第Ⅷ因子(PTC)量测定815

(七)第Ⅺ因子测定816

(八)第Ⅻ因子(Hageman因子)测定816

(九)Ⅻ因子(纤维蛋白原稳定因子)测定817

十六、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时间)测定817

十七、游离肝素时间测定817

十八、抗凝物质鉴定试验818

十九、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818

二十、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检查819

(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测定819

(二)简易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试验819

(三)纤维蛋白溶酶原(胞浆素原)测定(酪蛋白分解法)820

(四)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OP)测定821

1.乙醇凝胶试验821

3.稀释3P试验(SDPS)(连续稀释鱼精蛋白试验)822

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822

4.葡萄球菌聚集试验823

5.絮凝试验(乳胶絮凝抑制试验)823

(五)纤维溶解试验824

1.纤维蛋白溶解活力测定824

2.血红块溶解法824

3.血浆凝块溶解法824

4.优球白溶解时间(ELT)824

5.优球蛋白溶解法825

二十一、血清剩余凝血酶原时间测定825

二十二、血清剩余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826

二十三、DIC的检查827

1.实验室诊断标准827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数值828

4.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测定829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症的鉴别829

5.DIC时各种凝血试验结果830

6.诊断DIC的新试验830

7.13个凝血因子正常值含量及临床意义830

第十节 溶血性疾病的诊断试验830

—、黄疸指数及胆红素测定834

二、尿三胆检查834

三、粪胆原测定835

五、红细胞寿命检查法836

四、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氏试验)836

六、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Sanforol氏法)837

(一)温(孵)育后红细胞脆性试验838

(二)红细胞机械脆性试验839

七、溶血试验839

(一)自体(自身)溶血试验839

(二)冷溶血试验(杜—赖氏试验)840

(三)红细胞热溶血试验841

(四)简易酸溶血试验841

(五)酸溶血试验841

(六)蔗糖溶血试验842

(七)冷凝集试验842

八、溶血性疾病的诊断试验843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845

九、红细胞滚动试验845

十、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检查845

(二)变性珠蛋白(Heinz)小体检查847

十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848

十二、胰蛋白酶试验849

十三、珠蛋白异常的检查850

(一)不稳定血红蛋白检查850

(二)血红蛋白包涵体生成试验851

(三)镰状红细胞贫血的鉴定试验851

1.血红蛋白S胶—溶试验851

1.抗碱血红蛋白〔血红蛋白F(碱变性试验)〕测定852

(四)胎儿血红蛋白测定852

2.红细胞镰变试验852

2.血红蛋白F洗脱试验(酸洗脱法)853

(五)血红蛋白溶解度测定853

(六)血红蛋白C试验854

(七)血红蛋白电泳(淀粉胶法)854

(八)血红蛋白种间杂交试验855

(九)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查856

(十)血液结合素试验856

十四、异常血红素的检查856

(一)高铁血红蛋白与硫氧血红蛋白检查856

(二)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的检查857

(三)尿液卟啉的检查857

(四)尿中卟胆原定性测定857

(五)尿液粪卟啉定性试验858

十七、血小板凝集试验859

十五、血浆铁、总铁结合量测定859

(六)粪卟啉检测859

十六、嗜异性凝集试验(Paul—Bunnel氏试验)859

十八、白细胞凝集试验860

十九、白细胞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861

二十、接嗜碱细胞脱粒试验861

二十一、硝基四氮唑蓝(NBT)试验862

二十二、溶菌酶测定862

二十三、凝溶蛋白检查862

二十四、血浆蛋白电泳863

二十五、染色体的检查863

第十一节 血细胞形态的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864

一、去氧核糖核酸(DNA)染色法(Feulgen氏反应)864

二、核糖核酸(RNA)染色法(甲绿—派若宁染色法)865

三、糖元(PAS)染色法(过碘酸—碱性复红反应)866

四、脂类染色法867

五、过氧化酶染色法868

六、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法869

七、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869

八、铁染色法870

九、蛋白结合硫氢基染色法(Barrnett氏与Seligeman氏DDD法)871

十、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甲?反应法)871

十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染色法(红细胞G—6—PD洗脱染色法)872

十二、酸性磷酸酶染色法(硫化钴染色法)873

十三、非特异性酯酶测定(醋酸萘酚染色法)874

十四、血细胞胆碱酯酶测定874

十五、丙酮酸激酶(PK)测定875

十六、其他检查875

(—)热盐水溶解试验875

(二)尿液水解试验875

(三)点彩红细胞计数875

一、血容量测定876

(一)红细胞容量(RCM)的测定:用51Cr测定876

第十二节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876

(五)冷溶血(PL)试验876

(四)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876

(二)血浆容量测定:用131I—HSA(232I标记的人体血清白蛋白)877

(三)全血容量(铬标记红细胞法)877

二、红细胞寿命的测定877

三、红细胞破坏部位的测定(51Cr红细胞肝脾区体表测定)878

第十七章内分泌腺系统880

第一节 下丘脑—垂体功能试验880

—、生理解剖正常值880

二、下丘脑垂体功能试验881

(一)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RH)兴奋试验881

(1)血浆ACTH浓度测定882

(2)血清TSH浓度测定882

1.垂体前叶激素测定882

(二)垂体各种激素测定882

(3)血浆FSH(卵泡刺激素—促卵泡成熟激素)及LH(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浓度测定883

(4)血浆GH(生长激素)浓度测定884

2.垂体后叶激素测定885

(1)正常人血浆血管加压素(AVP)885

(2)血浆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测定(放射免疫法)885

(5)血浆PRL(泌乳激素)浓度测定885

(3)渗透压测定886

(4)禁水合并加压素试验886

3.下丘脑—垂体功能试验886

(1)刺激兴奋试验886

①胰岛素低血糖刺激试验886

②左旋多巴刺激试验887

③TRH刺激试验887

⑦精氨酸试验888

④联合试验888

⑥胰升血糖素试验888

⑤间接测定888

⑧赖氨酸血管加压素试验(LVP)889

⑨长效ACTH试验889

⑩TSH试验889

(2)抑制试验890

三、下丘脑—垂体疾病时的诊断试验890

(—)下丘脑综合征890

(二)下丘脑—垂体闭经诊断试验890

(三)前(腺)脑垂体机能减退症诊断891

1.垂体性侏儒诊断试验891

2.成人腺脑垂体机能减退诊断试验892

(四)前(腺)脑垂体机能亢进症的诊断试验895

1.巨人症(Cigantiso)和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诊断试验895

(五)后(神经)脑垂体机能减退症—尿崩症(Diabetesinslpdus)诊断试验896

(1)禁水试验(水剥夺试验)896

(2)垂体后叶激素尿液浓缩试验897

(3)烟草素(烟碱)刺激试验897

(4)尿崩症简易试验898

(5)高渗盐水试验899

(6)垂体后叶加压素试验900

(7)测定血浆与尿中抗利尿激素水平(放射免疫法)900

(六)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900

四、垂体破坏程度与临床表现901

Ⅰ、肾上腺皮质902

一、生理解剖正常数据902

二、成人24小时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平均分泌量、血浓度及尿中排泄量902

第二节 肾上腺功能检查902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903

(一)24小时尿中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测定903

1.24小时尿中17—羟类固醇(17—OHCS)测定903

2.24小时尿17—生酮类固醇(17—KGS)〔尿总17羟皮质类固醇(17生酮法)〕测定904

3.24小时尿17—酮类固醇(17—KS)测定905

4.尿11去氧17羟和11氧17羟类固醇测定907

6.24小时尿中醛固酮排出量908

5.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908

2.血浆11羟皮质类固醇(11—OHCS)909

(二)血浆中皮质激素代谢产物的测定909

1.血浆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测定909

3.醛固酮测定(Minick—Conn法)910

4.肾素—血管紧张素(血浆肾素活性)测定911

5.总皮质醇测定(放射免疫法最敏感)912

6.睾丸酮与睾丸酮类似物测定913

7.孕酮测定(用竞争性蛋白质结合分析法)913

8.ACTH测定(RIA法)913

9.皮质醇、脱氢皮质雄酮等分泌率测定(用放射示踪激素稀释法)914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即鉴定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914

(—)血糖测定914

(二)嗜酸细胞计数914

(三)皮质素水试验(水负荷试验)914

(四)皮质素试验916

(五)ACTH兴奋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试验)〕916

(六)罗—开—鲍三氏水试验(饮水试验,凯普勒水试验)919

(七)地塞米松(氟美松)抑制试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心抑制试验)921

(八)甲吡酮(双吡啶异丙酮)试验(SU4885或Metopirone试验)923

(九)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特殊试验925

1.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925

2.高盐抑制试验925

3.安体舒通试验(螺旋内酯治疗试验)925

7.氨苯喋啶试验926

8.血浆肾素活性测定926

6.唾液中钠钾比率测定926

5.限钠试验926

4.钾负荷试验926

Ⅱ、肾上腺髓质927

—、生理解剖正常数据927

二、肾上腺髓质功能试验928

(一)药理学试验928

1.阵发性高血压诊断试验(激发试验)928

(1)组织胺试验928

(2)乙酰甲胆碱试验929

(3)溴化四乙铵试验929

(4)胰升血糖试验929

(5)酪胺试验929

2.持久性高血压或阵发性高血压诊断试验930

(2)苄胺唑啉试验(Regitine试验)930

(1)936F—即苯二氧六环(Benzoditxane)试验930

(3)二苯胺试验931

3.持久性高血压诊断试验931

(1)阿米妥钠镇静试验931

(2)体位与冷压结合试验931

(二)化学测定932

1.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即尿邻苯二酚胺)测定932

2.血中儿茶酚胺测定(血浆邻苯二酚胺)933

3.24小时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即儿茶酚胺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测定)933

Ⅲ、肾上腺扫描检查934

一、原理934

二、正常图形935

三、异常图形及临床意义935

四、适应症936

五、注意事项936

三、血浆血清素(5-HT、5-羟色胺)测定937

Ⅳ、放射免疫分析检查937

—、人血浆皮质醇测定937

二、血浆肾素活性的测定937

第三节 甲状腺检查938

—、生理解剖正常数据938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940

(一)基于甲状腺激素对组织的试验940

1.基础代谢率(BMR)测定940

2.反射松弛时间942

4.甲状腺机能亢进诊断指数943

3.血清胆固醇测定943

(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测定944

1.血清蛋白结合碘(正丁醇提取碘,PBI)化学方法测定944

2.丁醇提取碘(BEL)测定945

3.甲状腺素(碘)树脂柱吸收法946

4.血清甲状腺素测定946

5.总甲状腺素测定946

6.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946

7.131I或125I—T3树脂摄取试(RT3U)946

8.125I—T3树脂摄取试验(T3RU)947

9.血浆结合125I—T3比值树脂测定法948

10.131I或“125I—T3红细胞摄取试验(ET3U)950

11.碘化酪氨酸脱碘试验951

12.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952

13.T3放射免疫测定953

14.血清总甲状腺素(总T4)(HTT4)测定954

15.T4放射免疫测定法956

16.T4竞争性蛋白结合测定957

17.放射性血浆蛋白结合碘(PB131I或PB125I)试验957

18.丁醇提取131I(BE131I或BE125lI)试验959

(三)基于甲状腺聚碘功能的试验959

1.甲状腺摄(吸)碘试验959

2.早期甲状腺吸131I率试验969

3.甲状腺显象(甲状腺扫描或闪烁照相,或γ照相)972

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抑制试验974

(四)根据垂体与甲状腺轴设计的试验974

2.血清甲状腺激素(T4)抑制试验976

3.碘化钾抑制试验979

4.甲状腺吸131I机能抑制试验979

5.甲状腺吸131I刺激试验979

6.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放射性免疫法)980

7.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981

8.促甲状腺激素(TSH)刺激试验(TSH兴奋试验)(一)983

9.促甲状腺素(TSH)兴奋试验(二)984

(1)外源性TSH兴奋试验985

(2)内源性TSH兴奋试验986

10.有效甲状腺素比值(ETR)测定987

11.尿中排131I率试验988

12.尿中甲状腺素竞争蛋白结合分析法989

13.甲状腺对血浆131I清除率试验990

14.红细胞131I与血浆131I比率试验991

15.唾液聚131I率试验992

(五)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测定993

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树脂摄取率993

2.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力(TBA)测定994

3.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法及其改良法994

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测定995

5.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测定997

(六)放射性同位素有关试验999

1.快速甲状腺吸131I描记测定999

2.测定颈部放射性131I的甲状腺机能试验999

(七)高(过)氯酸盐排泌试验(过氯酸钾或硫氰化钾释放试验)999

(八)经鞣酸处理的红细胞对甲状腺球蛋白的凝集性抗体滴定价测定1001

(十一)尿肌酸、肌酐测定1002

(九)骨龄测定1002

(十)血清铜、铁测定1002

(十二)甲状腺激素结合试验(THBT)或125I—T3试验1003

(十三)游离甲状腺激素(FT4、FT3)浓度测定1003

(十四)抗甲状腺抗体(自身免疫抗体)测定1004

(十五)五胃酶素试验1005

第四节  甲状旁腺功能检查1005

一、生理解剖正常数据1005

二、甲状旁腺功能检查1006

(一)血钙测定1006

(二)血钙减少试验1007

(三)人工促成血钙减少试验1007

(四)丰氏双氢速变固醇试验1007

(五)钙耐量试验(钙负荷试验)1008

(六)尿钙测定1008

(八)过度换气试验1010

(七)尿钙、磷排泄试验1010

(九)磷的测定1011

1.血磷测定(无机磷)1011

2.尿磷测定1012

(1)忌磷试验1012

(2)肾小管对磷重吸收率(TRP%)1012

(3)磷廓清率(磷廓清试验,CP)1013

(4)爱—贺氏(Ellsworth—Howard)试验1014

(十)静脉钙负荷试验(Howard试验)1015

(十一)钙快速滴注抑制试验1015

(十三)甲状旁腺危象1016

(十四)高血钙可的松试验1016

(十二)皮质醇抑制试验1016

第十八章生殖系统1017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有关检查及诊断试验1017

一、精液检查1017

二、血浆睾酮测定1019

三、前列腺液检查1020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有关检查及诊断试验1021

一、子宫阴道检查1021

二、尿中孕二醇测定1022

三、早期(3个月以内)妊娠诊断试验1022

五、围产期的计算1026

六、翻身试验(Cant氏法或ROT试验)1026

四、预产期计算1026

七、各种内分泌激素测定1027

(一)人胎盘激素及其功能测定1027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1027

2.血中胎盘泌乳素(humanplacentdllactogen HPL)1031

3.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或pappc,现多称为PSB1G)1034

4.雌激素1036

5.孕激素1040

6.皮质醇测定1041

9.血浆游离雌三醇(E3)测定1042

7. 随意尿的雌激素/肌酐(E/C)比值测定1042

8.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测定1042

10.甲胎蛋白测定(AFP,aFP)1044

(二)动力学试验1046

1.催产素刺激试验(OCT)1046

2.去氢异雄酮负荷试验1046

八、有关酶的测定1048

(一)抗热碱性磷酸酶(妊娠血清耐热性碱性磷酸酶,HsAP)1048

(二)催产素酶(又称胱氨酸胺肽酶,CAP)测定1049

(一)有关孕期保健统计1050

(二)有关分娩处理统计1050

(三)组氨酶(即二氨氧化酶,DAO)测定1050

九、妊娠保健统计1050

(三)有关产褥期统计1051

(四)围产期保健统计1052

(五)妇女保健统计1055

(六)计划生育的统计指标1056

十、其他1058

(一)孕周计算法1058

(二)胎儿、胎盘含水量及羊水量1058

(三)胎儿尿量1058

第三节 子宫内胎儿发育的诊断指标1058

一、判断胎儿成熟程度1058

二、胎儿先天畸形的宫内诊断试验1060

三、胎儿宫内储备力的判断试验1061

第四节 胎盘的同位素检查1065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1067

第一节生理解剖正常值1067

第二节 一般检查1070

第三节 物理检查1071

一、颅神经1071

二、运动系统1075

三、感觉系统检查1079

四、反射检查1081

五、失语症及失用症1086

六、植物神经检查1088

(二)小脑延髓池穿刺法1090

(一)腰椎穿刺法1090

第四节 穿刺检查1090

一、穿刺方法1090

(三)脑室穿刺1091

(四)眶顶穿刺1093

(五)前囱穿刺1093

二、脑脊液检查1094

(一)物理检查1094

1.脑脊液形成及循环1094

2.脑脊液总量1094

3.脑脊液的功能1095

4.脑脊液压力1096

5.脑脊液外观1105

(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1112

1.正常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值1112

2.脑脊液中细胞数改变的临床意义1113

3.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1118

(三)脑脊液生化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122

1.蛋白质检查1122

2.葡萄糖含量变化1141

3.氯化物(氯化钠)改变1145

4.脑脊液梅毒血清学试验1147

5.脑脊液中电解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148

6.脑脊液中重金属含量及其临床意义1150

7.脑脊液中各种有机物含量1151

8.脑脊液中脂类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157

9.脑脊液中维生素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160

10.脑脊液中酶的检查1161

11.囊虫病的有关试验1169

12.脑脊液的真菌检查1171

13.细菌性脑膜炎的快速诊断试验1172

三、腰椎穿刺检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177

(一)预防脑疝1177

(二)腰穿后头痛的防治1177

(三)脊髓疾患穿刺时应注意事项1178

(四)各种化验脑脊液需用量1179

(五)脑脊液标本腰穿后应立即送检1179

(六)含血脑脊液的原因分析1179

(七)腰穿引起人工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1180

第五节 造影检查1180

一、脑血管造影1180

二、气脑造影1182

三、脑室造影1184

四、脊髓造影1185

五、上矢状窦造影1186

第六节 诊断试验1187

一、手神经功能简单的新的检查方法1187

二、角膜下颏反射1187

三、脑死亡的简易试验—阿托品试验1187

四、交感神经紧张症及副交感神经紧张症的药物试验1188

(一)肾上腺素试验1188

(二)匹罗卡品试验1189

(三)阿托品试验1189

五、诊断神经衰弱的五种有意义的客观检查法1190

六、乙酰胆碱皮内试验诊断MBD(脑功能轻微失调)(主要观察10~11岁儿童)1191

七、同位素吸收试验1193

八、过氧化酶(联苯胺)试验1193

九、单胺检查1193

十、多胺检查1194

第七节 脑电图检查1195

一、脑电发生1195

二、常见脑波频率与波幅1195

三、波幅标准1196

四、波型1196

五、正常脑电图1196

六、异常脑电图1197

一、原理1198

第八节 脑电阻图(脑血流图)1198

二、脑电阻圈正常值1199

三、临床意义1200

第九节 脑超声波检查1200

一、仪器1200

二、原理1200

三、适应症1201

四、操作方法1201

五、正常波型1201

六、病理波型1202

七、脑超声波检查计算法1202

二、正常图型1203

甲.脑扫描检查1203

一、原理1203

第十节 神经系统核素检查1203

三、异常图形1204

四、临床意义1207

五、误诊原因分析1207

六、适应症1208

七、注意事项1208

乙.脑池和脑室扫描1208

一、原理1208

二、检查方法1209

三、正常图形1209

四、异常图形及临床意义1209

一、原理1210

二、检查方法1210

五、适应症1210

丙.脊髓蛛网膜下腔扫描1210

六、注意事项1210

四、异常图形及其临床意义1211

五、适应症1211

第十一节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脑扫描(简称CT)1211

一、诊断原理1211

二、临床应用1212

(一)正常图象1212

(二)异常的图象1212

三、X线体层脑扫描与气脑和脑血管造影及同位素脑扫描的对比1214

四、CT的临床评价1215

五、CT的应用范围1216

六、CT的优点1219

七、CT的缺点及存在的问题1219

第十二节 肌电图检查1219

一、检查方法1220

二、肌电图的形成原理1220

三、正常肌电图:可呈干扰型1220

四、肌电图检查的适应症1220

(二)收缩时活动1221

(四)其他1221

(三)最大收缩时活动类型1221

(一)自发性活动1221

五、不同类型肌电活动的临床意义1221

六、肌电位测定1222

第十三节 皮肤感觉时值测定1222

第二十章五官科有关数据1223

第一节 视觉器官—眼1223

一、眼眶有关数值(mm)1223

二、眼睑解剖数值(mm)1223

三、泪器解剖数值1224

四、角膜1225

五、眼球1227

六、巩膜1227

七、前房1227

八、瞳孔(mm)1228

九、晶状体(mm)1231

十、睫状体(mm)1232

十一、脉络膜1232

十二、玻璃体1232

十三、视网膜1232

十四、眼球各部与角膜缘的最短距离(mm)1234

十五、眼睑1234

十六、结膜1235

十七、眼外肌长、宽(mm)1235

十八、各种年龄的最大调节力与近点距离1235

十九、视力检查1236

二十、视野1236

二十一、眼压(Pn,kPa)1238

二十二、眼压试验方法1240

(一)眼压差值(kPa)1240

(二)眼压变动检查1240

(三)眼球压迫试验1240

(四)各种负荷试验(或激发试验)1241

(五)前房角镜检查1244

(六)闭角性青光眼前房检查标准1245

二十三、眼动脉压(视网膜中央动脉压)1245

二十四、视网膜眼底病变分级1246

第二节 耳鼻咽喉科的医用数据及试验1246

一、 常用生理解剖数据1246

(一)鼻1246

(三)耳1247

(二)喉1247

二、听力的计算单位及正常值1248

(一)听力的定义1248

(二)声压级的计算公式1248

(三)听力级(单位:分贝)1249

(四)正常听力标准1249

(五)听力损伤程度的分级1250

三、听力检查法1250

(一)语言检查法1250

(二)秒表检查法1251

(三)音叉检查法1251

(四)听力计检查法1255

(五)婴幼儿听力检查法1260

(六)伪聋检查法1261

(七)前庭机能检查法1264

1.自发症状检查法1264

2.诱发症状检查法1268

(1)半规管机能检查法1268

①旋转试验1268

②冷热试验1269

③痿管试验1271

(2)耳石器机能检查法1272

(3)前庭神经检查法(直流电试验)1273

(4)头位性眼震检查法1274

(5)前庭外器官的机能检查法1276

第一节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指标1277

第二十一章医学统计有关计算指标1277

第二节 差错事故率的计算1278

第三节 卫生工作常用的相对数指标1278

一、人口的统计指标1278

二、疾病统计指标1279

三、医院统计指标1280

四、动态指标1282

五、住院天数计算表1282

第四节 医用统计处理计算摄要1283

一、U检验1283

二、卡方检验(X2,Chi-Spuare test)1285

(一)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1285

(二)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的比较1288

三、X2检验应注意事项1293

四、相当于机率0.05与0.01的X2值表1294

第二十二章附表1295

第一节 标本采集1295

一、血液标本采集1295

二、粪、尿标本采集1302

第二节 临床常用穿刺技术便查表1305

第三节 正常与疾病时脑脊液变化表1314

参考文献1317

第四节传染病预防接种表1330

第五节 计划免疫程序表1356

第六节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离期、接触者观察期一览表1362

第七节 104种注射液物理化学配伍禁忌表1370

1990《常用医疗数据及诊断检验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光汉,石广礼等编著 1990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临床生化检验诊断手册(1991 PDF版)
临床生化检验诊断手册
1991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检验诊断手册( PDF版)
临床检验诊断手册
物理学中的群论方法  上(1985 PDF版)
物理学中的群论方法 上
1985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医学法定计量单位及诊断学数据手册(1992 PDF版)
医学法定计量单位及诊断学数据手册
1992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临床检验及医疗诊断数据(1994 PDF版)
临床检验及医疗诊断数据
1994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袖珍常用医学数据手册(1996 PDF版)
袖珍常用医学数据手册
1996 北京:金盾出版社
医林正印(1987 PDF版)
医林正印
1987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科临床常用诊疗数据公式(1983 PDF版)
儿科临床常用诊疗数据公式
1983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常用医疗数据及诊断试验(1975 PDF版)
常用医疗数据及诊断试验
1975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医学常用数据手册(1988 PDF版)
医学常用数据手册
1988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医师检验师临床实验诊断手册(1986 PDF版)
医师检验师临床实验诊断手册
1986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临床常用医疗数据手册(1998 PDF版)
临床常用医疗数据手册
1998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用常见病诊疗手册(1994 PDF版)
实用常见病诊疗手册
1994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1999 PDF版)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科常用诊疗手册(1992 PDF版)
儿科常用诊疗手册
1992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