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晚年的创造性探索 “人类学笔记”研究》
作者 | 鲁越等著 编者 |
---|---|
出版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4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502000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1065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马克思晚年面临的挑战13
一、资本主义的“繁荣”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困境”13
二、东方社会的历史嬗变及其选择25
三、人类社会原生结构中“沉积层”的发掘33
四、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新课题42
第二章走向人类学的理论动机48
一、动机之一:探索东方社会48
二、动机之二:探索史前社会和“亚细亚生产方式”55
三、从经济学到人类学:社会分析方法的重要转折64
四、走向人类学的道路70
第三章“人类学笔记”与社会结构理论77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正题77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反题90
三、“人类学笔记”对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98
四、两种生产理论对于“猴体”解剖的普遍意义110
第四章“人类学笔记”与社会形态理论117
一、社会形态理论:技术形态·经济形态·所有制形态117
二、“亚细亚道路”和东方社会的“封建化”问题127
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和现实条件135
四、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道路145
第五章“人类学笔记”与恩格斯的史前社会理论153
一、“执行遗言”:写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53
二、“人类学笔记”和恩格斯史前社会分期的方法论原则159
三、“人类学笔记”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165
四、“人类学笔记”和恩格斯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思想171
五、东方社会和史前社会比较:解决“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182
六、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论191
第六章“人类学笔记”与西方现代人类学202
一、西方研究晚年马克思的人本学背景202
二、“哲学人类学”和“经验人类学”驳议208
三、“人类学笔记”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建设222
第七章当代社会主义的“启示录”237
一、对一个历史争论的当代思考237
二、十月革命和新经济政策:两种历史选择248
三、传统体制和传统社会结构分析262
四、社会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革275
1992《马克思晚年的创造性探索 “人类学笔记”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鲁越等著 199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西方“马克思学”研究
- 1995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
- 1983.02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1985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马克思哲学美学思想研究
- 1983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 199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人类创造思维的奥秘 创造哲学概论
- 1999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 科学创造性思维探索
- 1996 长沙:湖南出版社
-
- 马克思经济学说研究
- 1992 沈阳:沈阳出版社
-
- 探索者道路的探索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
- 1985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 1996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
- 198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 第15辑 特辑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译文集
- 1993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论西方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
- 198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人的哲学初探
-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