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创造论 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纲要》
作者 | 章韶华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5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431362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2430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观?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提出的课题3
一 有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不是注重人的主义4
二 有一种思潮:社会主义是用社会压制人的主义5
三 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热点”看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的重要性8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现实提出的课题10
一 自然科学已普遍渗入人类的本性11
二 社会科学已直接指向人类的本性13
三 空前活跃的人类学15
四 从现代科学的“热点”看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的重要性16
第三节 人类发展的现实提出的课题18
一 人类与生俱来的三大问题19
二 人类发展的三个时代21
三 从人类现时代的“热点”看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的重要意义26
第二章 一个博大精深的人类观体系31
第一节 人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31
一 在浩瀚的著述背后32
二 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上写着五个大字:解放全人类36
三 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有没有一个可以称为人类观的理论体系?40
第二节 一个“需要--创造论”的人类观体系44
一 辩证唯物论: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类观原则44
二 “需要--创造论”的人类观体系48
第三章 “人类”的规定58
第一节 “人类”指什么?58
第二节 “人类”是什么?61
一 人类不是“动物”61
二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63
三 人类是“超动物类存在物”64
第四章 人类的产生69
第一节 人类产生的历史线索69
一 古猿进化到人类的必然性69
二 人类进化的基本标志71
三 人类进化的基本阶段73
四 人类进化的内在线索79
第二节 人类产生的实质80
一 人类是物质世界演化出的一种全新质的物质形态80
二 人类的产生使世界一分为二82
三 人类产生的实质在于实现了物质世界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83
第五章 人类的生存87
第一节 社会--人类生存的形式87
一 社会的特征87
二 社会的三种基本形式89
第二节 生产--人类生存的内容92
一 生产的特征92
二 生产的三种基本形式93
一 自觉发展的特征95
第三节 自觉发展--人类生存的性质95
二 自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式96
第六章 人类的活动101
第一节 人类活动的机制101
一 人类活动的根据和条件102
二 人类活动的类型103
三 人类活动的一般机制103
四 人类活动的整体机制104
五 人类活动的深层机制105
一 滋生需要的土壤106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根源:需要106
二 需要的含义108
三 需要的类型110
四 需要的作用111
第三节 人类活动的实质:创造112
一 创造的含义113
二 创造的类型114
三 创造的作用116
第四节 人类活动的中介:调节117
一 调节的含义118
二 调节的类型119
三 调节的作用120
第五节 人类在活动中的深层结构122
第七章 人类的本质125
第一节 人类本质的含义125
一 本质与本性、本能、本我的区别125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本质”的思想128
一 “目的性劳动”--人类的功能本质129
第二节 作为系统的人类的本质129
二 “肉体--工具”--人类的结构本质130
第三节 作为过程的人类的本质132
一 “利益性类群--共生性社会”是人类的历史本质132
二 “知情意一真善美”是人类的趋向本质134
第四节 人类的“最高本质”136
一 马克思关于“人类最高本质”的思想137
二 “需要-创造”是人类的最高本质137
第八章 人类发展的规律141
第一节 人类发展规律概论142
一 人类发展规律的分类问题142
二 人类发展规律的分层问题142
三 人类发展规律的类别与层次之间的关系问题143
第二节 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类发展的规律143
一 社会整体现象层面的规律--决定论规律144
(一) 社会整体现象层面的规律的作用对象和特点144
(二) 决定论规律145
(三) 决定论层面的总规律149
(一) 概率论规律的作用对象和特点151
二 人类个体活动层面的规律--概率论规律151
(二) 概率论规律152
(三) 概率论层面的总规律155
三 人类性质层面的规律--物性论规律156
(一) 物性论规律的作用对象和特点157
(二) 物性论规律157
(三) 物性论层面的总规律159
一 决定论层面的规律160
第三节 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类的发展规律160
二 概率论层面的规律161
三 物性论层面的规律162
第四节 “三大规律层”之间的内在联系164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164
二 从辩证唯物主义看三大“规律层”之间的内在联系165
三 作为社会存在物的发展规律与作为自然存在物的发展规律之间的辩证唯物主义关系171
第一节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思想?175
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类发展方向的论述175
第九章 人类发展的方向175
二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类发展方向的思想177
第二节 人类发展方向的内在方面和外在方面179
一 关于“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的含义180
二 关于“社会自觉协调的发展”的含义184
三 关于“人类自主创造本性的确立”的含义188
四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发展方向的论证189
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的“共产主义”究竟指什么?191
第三节 共产主义--人类发展的方向191
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规定192
第四节 研究人类发展方向的意义197
一 检验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197
二 改变人类现状的指针202
三 人生道路上的路标204
论文、短论及附录214
一 作者“一套六部”著作(已出版的)其它四部的目录214
(一)《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书的目录214
(二)《走出哲学的误区》(上)一书的目录218
(三)《走出哲学王国后的沉思》一书的目录221
(四)《人类的第二次宣言》(第一、二卷)一书的目录223
二《深化改革呼唤着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234
三《论十大的观念的转变》261
四《论“人类”观念的转变》281
五《谈谈马克思的人生观》(两则)290
(一)《卓越的才能来自惊人的毅力》290
(二)《惊人的毅力来自伟大的理想》291
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94
(一)《十年动乱与封建主义》302
七 封建主义批判(三则)302
(二)《话说“老子”》308
(三)《从“颂屁”说起》310
八 《只要你能扼住命运的喉咙……》312
九 《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记共产党员章韶华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事迹》 《河南日报》记者 魏振宇315
十 《青年学者章韶华一年出四部专著》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景瑞323
十一 《应当繁荣学术理论研究》 北京大学教授 黄楠森324
十二 《记一次学术著作出版座谈会》 《哲学动态》杂志社记者 任俊明326
十三 《主体学研究》一书的目录329
1992《需要 创造论 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纲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章韶华 1992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纲要
- 1989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讲授纲要
- 重庆师范学院出版社
-
- 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
- 197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纲要
- 1991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学习纲要
-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纲要
- 1989 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学习提要
- 1985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临床血液学及细胞学图谱 导论及图谱说明部分
- 196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 1986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学习纲要
- 1995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的发生是哲学中伟大的革命变革
- 1951 上海:中华书局
-
- 需要-创造论 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研究
- 1992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提纲 修订稿
- 1984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教务处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 1988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 1983 北京: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