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法思想讲稿》求取 ⇩

壹、先秦诸子之兴起1

贰、道家思想之渊源13

一、道与道术13

二、道家一词之起源14

三、司马谈论道家要指15

四、汉书艺文志论道家15

五、庄子论关尹老聃之道术16

叁、老子其人及老子书19

一、姓名字号及里居19

二、仕宦及退隐20

三、老子与老莱子及太史儋21

四、老子之学行与师承22

五、老子与孔子之关系26

六、老子年寿及其后代28

七、老子书古本及早期流传29

肆、老子思想概论35

一、道之涵义35

(一)道为天地万物之主宰35

(二)道永恒存在36

(三)道不可名状36

(四)道运行不已36

(五)道为实有38

(六)道法自然38

(七)道为德之本39

二、人生问题39

(一)修身41

1.去私41

2.重啬42

3.知足43

4.守和43

(二)处世44

1.守愚44

2.不争44

3.和光45

4.重信45

三、政治问题46

(一)愚民48

(二)爱民49

(三)戒盗夸50

(四)去文饰51

(五)理想国51

四、结语53

伍、庄子其人及庄子书57

一、名字及居邑57

二、家境及仕宦58

三、妻与子59

四、师友及弟子59

五、情感与品德61

六、生卒年63

七、庄子书古本64

陆、庄子思想之渊源67

一、庄子与老子67

(一)论道67

(二)论常69

(三)论反70

(四)论明73

(五)论和75

二、庄子与孔子77

(一)扬孔77

(二)抑孔78

(三)扬孔之原因79

1.实尊孔子79

2.借重孔子80

(四)抑孔之原因81

1.不执著81

2.去圣迹82

三、庄子与杨朱83

(一)为我与忘我84

(二)齐生死与外生死84

(三)众说与自说86

(四)庄周非杨朱87

四、庄子天下篇述庄周道术渊源87

柒、庄子思想概论91

一、内圣修养91

(一)心斋功夫91

(二)坐忘境界92

二、养生问题94

(一)明循环96

(二)遣悦恶97

(三)顺大化97

(四)外生死98

三、齐物观98

(一)齐物论篇名正读98

(二)齐物论大义101

1.阐明忘我101

2.破除对待102

3.体验物化103

(三)以论名篇问题103

(四)齐物论与先秦诸子104

四、处世态度108

(一)庄子所处的时代108

(二)人间世篇论处世之道109

1.事君之道109

2.避乱之道110

(三)庄子的处世之道111

1.顺人保己111

2.不谴是非112

捌、老、庄思想之比较115

一、道的问题116

(一)有迹与无迹117

(二)有根与无根117

(三)有物与非物117

二、有无问题118

(一)明有无与破有无118

(二)重无与遣无无119

三、言意问题120

(一)言与不言120

(二)得意忘言121

(三)意与超意121

四、生死问题122

(一)存生与外生122

(二)重生死与外生死123

五、内圣外王问题124

(一)老子偏重外王125

(二)庄子偏重内圣125

玖、老、庄思想之影响127

一、政治127

西汉黄老之治127

二、学术129

(一)战国诸子129

(二)两汉诸子132

(三)魏晋三玄136

(四)宋明理学139

三、文学140

(一)两汉辞赋140

(二)晋、宋诗141

(三)唐、宋小说与诗赋142

(四)明、清诗文与小说144

拾、老、庄思想之评价147

拾壹、附论管子、关尹子及列子151

一、管子与道家151

(一)管子书151

(二)管子与道家152

1.管子与老子153

2.管子与庄子153

二、关尹子与道家156

(一)关尹子书156

(二)关尹子与道家157

1.关尹子与老子157

2.庄子与关尹子158

三、列子与道家161

(一)列子书161

(二)列子与道家162

1.列子与老子163

2.庄子与列子164

拾贰、法家思想之渊源167

一、法与法家167

二、庄子论法家思想之渊源168

三、淮南子论法家思想之产生169

四、汉书艺文志论法家思想之渊源170

五、司马迁论法家之学本于黄、老171

拾叁、法家三派重势之慎到173

一、慎到其人及慎子书173

二、慎到生卒年175

三、慎子之学176

(一)道家177

1.重因循177

2.任自然179

3.明无事179

4.反忠孝180

5.齐物理181

6.去知私182

(二)名家183

1.名家三派183

2.尹文与慎到184

(三)儒家186

1.重德礼187

2.为国轻君188

(四)法家188

1.重法188

2.重势190

拾肆、法家三派重术之申不害193

一、申不害其人及申子书193

二、申不害生卒年194

三、申不害之学195

(一)本黄、老195

(二)主刑名197

(三)重术兼重势重法199

(四)术与因200

(五)法与正202

拾伍、法家三派重法之商鞅205

一、商鞅其人及商君书206

二、商鞅之师承207

(一)师尸佼207

(二)师李悝208

三、商鞅生卒年208

四、商鞅之学209

(一)重法210

(二)重农、兵211

(三)与道、儒、名、墨之关系213

1.似道而反道213

应时变法213

阴谋权诈213

反辩慧214

反忠孝215

反微妙216

2.近儒而非儒217

立信217

重礼教218

反儒家所重218

3.合墨家之重法219

4.同名家之定分220

五、商鞅之成败222

拾陆、集法家大成之韩非227

一、韩非生平227

(一)出身及师承227

(二)著述228

(三)遭遇231

(四)生卒年232

二、韩非之学231

(一)出儒与反儒232

1.阐性恶233

2.法后王234

3.礼与法235

4.反儒236

反仁义237

反德厚238

反尧舜汤武238

(二)本道与反道238

1.韩非与黄老239

2.韩非与庄子240

3.反道245

反微妙245

反恍惚恬淡246

反慈246

反知足247

(三)本刑名248

1.泛说刑名学249

2.韩非之刑名学250

(四)韩非与法家三派254

1.韩非与慎到254

2.韩非与申不害及商鞅258

(五)韩非之政论261

拾柒、法家总论269

附论法家相关人物275

管仲、子产、吴起、李悝、李斯等275

拾捌、法家之影响279

一、政治方面280

二、学术方面281

三、文学方面281

拾玖、附论管子与法家283

一、重势284

二、重术285

三、重法286

后记289

附录291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293

史记商君列传301

群书治要卷三十七慎子309

群书治要卷三十六申子317

慎子佚篇义证319

申子大体篇义证337

黄老考349

1992《先秦道法思想讲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叔岷撰 1992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