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生理学 下》求取 ⇩

第十五章 营养因素与癌2

第一节 热能2

第二节 脂肪2

第三节 胆固醇5

第四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7

第五节 糖类7

第六节 食物纤维8

第七节 维生素9

第八节 微量元素12

第九节 其它饮食因素16

第十六章 遗传与疾病22

第一节 遗传性疾病概述22

一、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22

二、遗传性疾病的概念23

三、遗传异质性24

四、遗传病的发病率25

第二节 染色体畸变25

一、人类染色体25

二、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病26

三、脆性X染色体及脆性位点35

第三节 基因突变及单基因病36

一、基因突变36

二、遗传易感性37

三、分子病40

第四节 遗传病的防治原则40

一、产前诊断41

二、治疗原则41

第一节 概述47

第十七章 补体与疾病47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第一前端反应49

一、固有成分49

二、第一前端反应的激活及反应顺序52

三、第一前端反应的调节53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第二前端反应54

一、固有成分55

二、调节因子57

三、补体第二途径的反应顺序及阳性反馈环路58

第四节 末端效应序列--攻膜复合体60

二、攻膜复合体的组装61

一、攻膜复合体的组成61

三、攻膜复合体致膜损伤的机制62

四、攻膜复合体的调控63

第五节 过敏毒素65

一、过敏毒素的产生65

二、过敏毒素的结构与化学性质65

三、过敏毒素的功能66

第六节 补体的功能67

一、抗感染作用68

二、补体受体的功能及免疫性趋化与粘附作用70

三、免疫诱导与免疫调节作用73

四、补体与免疫复合物77

第七节 补体与疾病78

一、补体与炎症79

二、补体与结缔组织病82

三、补体与内分泌疾病86

四、补体与神经肌肉疾病88

五、补体与血液病89

六、补体与肾脏疾患92

七、补体与肺损伤95

八、补体与内毒素休克97

九、补体与其它疾病98

第十八章 应激101

第一节 绪言101

第二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102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103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106

三、其它腺垂体激素111

四、胰岛的激素112

六、组织激素和细胞因子115

五、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15

第三节 应激时物质代谢的变化117

一、能源物质的代谢117

二、急性期蛋白的变化117

第四节 应激时细胞转录功能的变化119

一、热休克反应的特点119

二、热休克反应的生物学意义120

第五节 应激和疾病121

一、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121

二、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128

第一节 概述134

第十九章 水肿134

第二节 细胞外液容量与水肿形成135

一、细胞外液容量及其生理调节135

二、细胞外液容量增多与全身水肿形成140

第三节 循环动力学变化与水肿形成150

一、静脉阻塞性水肿150

二、心性水肿151

三、血液动力性肺水肿152

四、肝性水肿153

五、淋巴水肿155

第四节 低蛋白血症与全身水肿形成156

一、肾病性水肿157

二、肝性水肿158

三、营养性水肿159

第五节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与水肿形成160

一、炎症性水肿160

二、通透性肺水肿162

三、血管神经性水肿163

四、血管源性脑水肿163

一、决定水肿分布的主要因素165

第六节 水肿表现特点及其原理165

二、决定凹陷体征出现的因素166

第二十章 休克168

第一节 休克的分类和发生机理168

一、全血量减少168

二、血管容量增加169

三、心泵功能障碍171

第二节 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172

一、休克时微循环的时相变化172

二、休克时血液细胞流变学变化177

第三节 参与休克发病学的某些体液因子182

一、儿茶酚胺182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83

三、组胺183

四、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产物184

五、溶酶体酶--心肌抵制因子系统184

六、前列腺素和白三烯185

七、内啡肽185

一、组织细胞的损害186

第四节 休克时细胞和器官功能的变化186

二、脑中枢抑制187

三、心力衰竭188

四、肾功能不全189

五、呼吸功能不全190

第五节 休克病人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监测190

一、血压和心率191

二、中心静脉压192

三、肺动脉楔入压192

五、动脉血气分析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193

四、心输出量193

六、尿量194

七、血中乳酸盐含量194

第六节 休克的处理原则195

一、补充血容量195

二、纠正酸中毒196

三、莨菪类药物的应用196

四、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197

五、细胞功能损害的防治197

一、关于ARDS机制研究问题198

附节:成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某些研究进展198

二、关于ARDS的防治问题200

第二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204

第一节 绪言204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变化205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206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理208

一、脂蛋白208

二、血小板与前列腺素217

三、动脉壁细胞成分219

四、动脉壁基质223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226

一、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研究的成就226

二、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研究的成就227

三、动脉粥样硬化消退发生的可能机制228

第二十二章 缺血性心脏病231

第一节 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塞的发病学231

一、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231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和机制233

第二节 缺血性心脏病时能量代谢的改变238

一、心肌缺血、缺氧时能量代谢的改变239

二、决定心肌缺血时代谢改变的主要因素243

三、防治心肌缺血性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245

第三节 缺血性心脏病的心功能改变247

一、决定和影响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因素247

二、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代偿机制254

三、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处理原则256

第四节 心源性休克258

一、心源性休克的概念和临床表现258

二、心源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机理258

三、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261

四、心源性休克的处理262

第五节 心肌缺血时心肌结构的改变及其机械并发症265

一、心肌结构改变的性质265

二、心肌病变的分布和演变规律266

三、心肌不可逆损害发生的机制268

四、心肌细胞损害时酶及其它内容物的释放271

五、机械性并发症272

第六节 缺血性心脏病时心电生理改变--心律失常274

一、心律失常的表现形式和发生率274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和机制275

三、心律失常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及对预后估计的临床意义279

四、心律失常的防治原则280

第七节 心绞痛282

一、心绞痛的病因282

二、心绞痛的病理生理282

三、心绞痛的症状和体征284

四、心绞痛的分型284

五、心绞痛的防治285

一、冠心病猝死的发病机理286

第八节 冠心病猝死286

二、冠心病猝死的病理生理287

三、冠心病猝死的临床表现288

四、冠心病猝死的抢救和预防288

第九节 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原则289

一、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289

二、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原则292

第二十三章 再灌流损害296

第一节 再灌流综合征296

一、缺血缺氧后损伤是否主要发生在再灌流时296

二、再灌流综合征的发生机制297

三、再灌流综合征的临床意义300

第二节 心肌再灌流性损害301

一、再灌流性超微结构的损害301

二、再灌流对心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302

三、再灌流对心电生理的影响--再灌流性心律失常303

四、再灌流性损伤的防治306

第二十四章 缺氧309

第一节 氧的摄取、运输和利用309

一、肺通气309

二、肺内气体交换311

三、氧的运输312

四、组织细胞对氧的摄取与利用313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及其特点315

一、缺氧性缺氧(乏氧性、呼吸性缺氧)315

二、血液性缺氧317

三、循环性缺氧318

四、组织中毒性缺氧318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319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319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320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323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324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325

第四节 影响机体耐受缺氧的因素326

一、年龄326

二、机体的代谢和机能状态326

三、个体或群体差异326

四、适应性运动326

一、氧疗的指征327

第六节 氧疗327

第五节 缺氧的治疗原则327

二、控制性氧疗328

三、氧疗的生理作用329

四、氧疗的毒副作用329

第二十五章 黄疸331

第一节 胆红素的生成及代谢331

一、胆红素的正常来源331

二、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333

三、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334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障碍337

一、以非酯型胆红素增多为主的黄疸339

二、以酯型胆红素增多为主的黄疸342

三、特殊类型的黄疸350

四、黄疸对机体的影响352

五、黄疸的治疗措施353

第二十六章 血液稀释的病理生理及其临床应用357

第一节 血液稀释概论357

一、血液稀释的概念357

二、血液稀释的分类357

四、常用稀释液358

三、血液稀释度及其表示方法358

五、稀释方法、稀释度的选择和血液稀释的恢复过程362

第二节 血液稀释机体的病理生理学改变363

一、血液流变学的改变363

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366

三、急性贫血对机体的影响369

四、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改变372

第三节 血液稀释的临床应用372

一、血液稀释在心脏外科手术的应用373

二、血液稀释在其它外科手术的应用377

三、血液稀释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379

四、血液稀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80

五、血液稀释在红细胞增多症的应用383

六、血液稀释治疗高血压383

七、血液稀释治疗冠心病384

八、血液稀释治疗某些急慢性肺疾患385

九、血液稀释治疗肺原性心脏病387

十、血液稀释治疗外周血管阻塞性疾病387

十一、血液稀释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387

十二、血液稀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88

第二十七章 贫血392

第一节 贫血概述392

一、贫血的病因和分类392

二、贫血的病理生理393

三、贫血的临床表现394

四、贫血的诊断原则394

五、贫血的治疗原则395

第二节 骨髓功能衰竭的贫血396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396

一、正常的铁代谢399

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399

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399

二、缺铁的原因401

三、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402

四、治疗原则403

第四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03

一、叶酸的缺乏403

二、维生素B12的缺乏404

三、DNA合成减少产生的病理生理改变406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407

四、治疗原则407

一、溶血的病理生理408

二、溶血的实验室发现和诊断408

第六节 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409

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409

二、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411

第七节 红细胞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411

一、红细胞酶的代谢411

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414

三、丙酮酸激酶缺乏416

一、异常血红蛋白417

第八节 血红蛋白病417

二、海洋性贫血420

第九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423

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24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病理生理表现424

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诊断和治疗原则425

第十节 免疫溶血性贫血425

一、免疫溶血性贫血的分类425

二、抗原、抗体及溶血机制426

三、免疫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类型427

第十一节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430

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430

二、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431

三、行军性血红蛋白尿432

第十二节 继发性贫血432

一、慢性炎症和感染的贫血432

二、肾功能衰竭的贫血433

三、肝病的贫血434

四、恶性肿瘤的贫血434

1990《临床病理生理学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楚杰,卢兴等主编 1990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内分泌生理学(1984 PDF版)
内分泌生理学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病理学手册( PDF版)
临床病理学手册
生理学与临床( PDF版)
生理学与临床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讲义  2( PDF版)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讲义 2
临床药理  下(1980 PDF版)
临床药理 下
1980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生理学(1994 PDF版)
临床生理学
1994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消化病理生理学(1995 PDF版)
临床消化病理生理学
1995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内科临床生理学(1980 PDF版)
内科临床生理学
1980 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
临床生理学(1998 PDF版)
临床生理学
1998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商业票据业务实务手册(1997 PDF版)
商业票据业务实务手册
199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临床药理学  下(1986 PDF版)
临床药理学 下
198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神经病理学  上(1987 PDF版)
临床神经病理学 上
198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下(1984 PDF版)
病理生理学 下
198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神经生理学(1984 PDF版)
临床神经生理学
198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病理生理学  上(1990 PDF版)
临床病理生理学 上
1990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