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学引论》求取 ⇩

目录1

第三版序言…………………………………………………………iii第一章绪言1

1.1简史1

1.2 1911年以来的发展2

1.3本书的计划4

第二章弹性理论6

2.1应力分析6

2.2应变分析11

2.3完全弹性17

2.4非各向同性物质29

2.5由时间影响引起的与完全弹性的偏离30

2.6有限应变理论38

第三章振动与波40

3.1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40

3.2多于一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43

3.3平面波50

3.4波动方程63

3.5二维波动方程64

3.6射线理论和绕射66

第四章弹性体波69

4.1 p波和S波69

4.2初始条件的计入71

4.3地震以后的地面运动形式73

4.4重力变化的影响75

4.5非完全弹性的影响77

4.6热力学条件78

4.7有限应变理论79

第五章弹性面波81

5.1沿两个均匀完全弹性介质平面界面上的表面波81

5.2瑞雷(Rayleigh)波85

5.3乐夫(Love)波86

5.4有一表面层存在时的瑞雷波89

5.5有两个和三个表面层存在时的表面波90

5.6地震表面波91

5.9长周期地震波93

5.7 Lg和Rg波93

5.8地震面波的衰减93

第六章弹性波的反射和折射94

6.1反射和折射定律94

6.2两种介质的一般方程95

6.3 SH波入射的情况96

6.4 p波对自由平面边界的入射98

6.5 SV波对自由平面边界的入射99

6.6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100

6.7频散波的折射101

第七章球状成层地球模型的地震射线103

7.1地震射线的参数p103

7.2对给定射线族p,△,T之间的关系104

7.3相应于某指定的v随r变化的形式,△,T关系间的特点107

7.4由(T,△)关系推导p和S的速度分布112

7.5特殊的速度分布115

8.1出射波波前单位面积上的能量119

振幅119

第八章球状成层地球模型中地震波引起的表面运动的119

8.2能量和振幅的关系121

8.3由给定振幅的入射波引起的表面运动122

8.4振幅随△的变化123

8.5通过介质传送时能量的损耗125

8.6发生反射或改变类型的波127

8.7与走时曲线上的尖点相对应的振幅128

8.8地震面波的振幅129

9.1水平分向地震仪130

第九章地震仪原理130

9.2垂直分向地震仪132

9.3指示器方程134

9.4地震仪的阻尼134

9.5指示器方程的解135

9.6由给定的地震图推断地动实际形式138

9.7位移计和加速计139

9.8研究近震和远震的地震仪139

9.9其他类型的地震仪140

第十章走时表的制定144

10.1地震参数144

10.2震中距离和由震中到观测台方位角的计算145

10.3地震图的特征146

10.4主p震相走时表理论的发展147

10.5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55

10.6非p(体波)震相走时表的演变155

10.7地球扁率的影响161

10.8面波的走时163

10.9数值结果164

第十一章地震观测台170

11.1在观测台内170

11.2国际地震组织175

11.3现代趋势177

第十二章地震学和地球上层179

12.1近震的走时理论179

12.2关于地壳构造的早期证据186

12.3 p和S波方面的较新证据190

12.4pP和sS震相的利用192

12.5面波研究的利用192

12.6海洋和大陆地区的地壳构造194

12.7地壳上层的物理性质196

12.8莫孔(Mohole)计划198

第十三章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的深处200

13.1地球内的间断面200

13.2 P和S速度分布205

13.3地幔和地核的状态207

13.4地球的密度变化208

13.5地球模型A213

13.6地球模型B218

13.7地球中等密度面的扁率221

13.8k—p假设的其他含义222

13.9地球内部组成问题226

14.1一般理论背景231

第十四章地球的长周期振动231

14.2特殊振型234

14.3某些数值结果237

14.4地球振动和面波239

14.5地球振动的观测240

14.6在地球内部构造问题上的应用244

第十五章地震的发生246

15.1地震释放的能量246

15.2地震的震级250

15.3地震的成因252

15.4震源区的大小253

15.5震源深度254

15.6世界的地震分布256

15.7震源附近的情况259

15.8前震、余震和有关现象264

15.9周期性、相关性和预告266

16.1简史269

第十六章地震学与核爆炸269

16.2核爆炸的震源状况273

16.3应用于地球内部的研究275

16.4核爆炸的侦察277

第十七章地球以外的震学281

17.1月震学281

17.2金星288

17.3火星289

17.4其他行星290

18.1地震的影响291

第十八章其他课题291

18.2宏观地震资料292

18.3由地震引起的海洋扰动295

18.4海底地震仪297

18.5脉动298

18.6地震勘探300

18.7模型地震学302

18.8抗震结构的设计303

参考文献304

1965《地震学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澳)布伦(K.E.Bullen)著;朱传镇译 196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地震地质论文集(1986 PDF版)
地震地质论文集
1986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地电异常与地震前兆引论( PDF版)
地电异常与地震前兆引论
岩土力学·地震工程·水库地震(论文集)(1995年10月第1版 PDF版)
岩土力学·地震工程·水库地震(论文集)
1995年10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地震学(1954.12 PDF版)
地震学
1954.12 内田老鶴圃
地震地层学(1980年06月 PDF版)
地震地层学
1980年06月 石油工业出版社
国际地震论文专辑  地震震级研究(1984 PDF版)
国际地震论文专辑 地震震级研究
1984
矿山地震学引论(1998 PDF版)
矿山地震学引论
1998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工程学导论(1992 PDF版)
地震工程学导论
1992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地磁学(1994 PDF版)
地震地磁学
1994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地质学(1982 PDF版)
地震地质学
1982 北京:地质出版社
工程地震学概论(1993 PDF版)
工程地震学概论
1993 北京:地震出版社
大地形变测量规范  一、水准测量(1983 PDF版)
大地形变测量规范 一、水准测量
1983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流体地质学概论(1981 PDF版)
地震流体地质学概论
1981 北京:地震出版社
中国大地震研究  1(1988 PDF版)
中国大地震研究 1
1988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生物学概论(1993 PDF版)
地震生物学概论
1993 北京:地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