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震学概论》求取 ⇩

目录1

前言1

导论1

第1章 震级和烈度11

1.1 震级11

1.1.1 震级的定义和种类11

1.1.2 震级饱和与矩震级12

1.1.3 震级-频度关系14

1.1.4 最大可信震级和上限震级16

1.1.5 特征震级16

1.1.6 震级与破裂尺度关系18

1.2.3 工程上常遇的烈度概念21

1.2.2 烈度的物理指标赋值21

1.2.1 地震烈度概念和地震烈度表21

1.2 地震烈度21

1.2.4 烈度在工程抗震中的作用23

1.2.5 宏观烈度的地质效应23

1.2.6 震中烈度-震级经验关系25

1.2.7 烈度复核26

1.2.8 烈度区划27

1.3 震级烈度影响场28

1.3.1 我国烈度衰减区域特征研究概况28

1.3.2 烈度衰减方程的建立30

第2章 地震动37

2.1 地震动及其特征参数37

2.1.1 地震动幅值37

2.1.2 地震动谱43

2.1.3 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振幅谱51

2.1.4 地震动持续时间55

2.1.5 地震动区划63

2.2 地震动地质效应64

2.2.1 地震动的震源效应64

2.2.2 地震动的路径效应65

2.2.3 地震动的土质效应66

2.3 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69

2.3.1 相关变量和独立变量69

2.3.2 衰减形式和曲线图式70

2.3.3 近场和近源地震动衰减的研究72

2.3.4 地震动衰减公式的比较75

2.3.5 地震动-烈度衰减关系转换77

2.4 地震动合成与模拟84

2.4.1 比例法85

2.4.2 拟合目标谱法90

2.4.3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法94

2.4.4 近场地面运动模拟97

2.4.5 不同方法评估102

2.5 地震动的测量103

2.5.1 测量仪器103

2.5.2 强震观测105

2.5.3 强震观测资料106

2.5.4 数字强震仪106

2.5.5 强震记录在工程地震中作用和应用108

第3章 地震活动性研究110

3.1 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基本资料110

3.1.1 地震历史记载110

3.1.2 地震编目资料可信度评价111

3.2.2 地震活动频度不均一性112

3.2.1 地震平面分布不均一性112

3.2 地震活动空间不均一性特点研究112

3.2.3 地震活动度不均一性113

3.2.4 地震活动深度分布不均一性113

3.3 地震活动时序特征113

3.3.1 强震的活动期113

3.3.2 地震活动的应变积累和释放过程114

3.3.3 地震活动期最大熵谱分析116

3.4 地震活动性趋势分析主要统计方法118

3.4.1 地震活动性趋势分析概念118

3.4.2 地震活动趋势极值统计分析118

3.4.3 地震活动趋势线性预测121

3.4.4 地震活动趋势马尔科大模型分析123

3.5.1 地震活动的重复性124

3.5 地震活动的重复、迁移和填空124

3.5.2 地震活动的迁移性126

3.5.3 强震活动的填空性126

3.6 震源机制和地震构造应力场127

3.6.1 震源机制127

3.6.2 地震应力场分析128

3.6.3 震源物理参数131

3.6.4 震源参数在构造应力和应力场方面实际应用132

第4章 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研究138

4.1 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概念138

4.1.1 地震区、带138

4.1.2 地震危险区和潜在震源138

4.2 地震成因机制和地震区、带划分139

4.2.1 地震主要成因类型139

4.2.2 地震的分布140

4.2.3 构造地震成因的全球环境和成因分类142

4.2.4 中国地震宏观成因环境和地震区、带划分147

4.3 中国强震发生地质条件150

4.3.1 深部构造和地球物理条件151

4.3.2 强震与深大断裂152

4.3.3 强震和活动断裂152

4.3.4 强震与断陷盆地153

4.3.5 不同级别强震标志154

4.4 潜在震源勾画159

4.4.1 潜在震源勾画基本要点159

4.4.2 潜在震源空间尺度及边界确定160

4.5 潜在震源类型164

4.5.1 一般震源模型164

4.5.2 断层破裂模型所考虑震源模型164

4.6.1 震级上限的确定165

4.6 潜在震源特征参数及其确定的基本方法165

4.6.2 b值的确定169

4.6.3 年平均发生率v170

第5章 地震危险性估算173

5.1 地震危险性估算确定性方法174

5.1.1 构造地震法174

5.1.2 历史地震法174

5.1.3 简单统计法175

5.1.4 场地影响烈度统计分析176

5.2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177

5.2.1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本思路177

5.2.2 康奈尔模型179

5.2.3 断层破裂模型182

5.2.4 椭圆衰减公式188

5.2.5 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191

5.2.6 贝叶斯技术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194

5.2.7 地震活动时空不均一性在概率分析中的考虑198

5.2.8 场地概率地震危险性表示方法201

第6章 场地特征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205

6.1 基岩地震动205

6.1.1 基岩地震动和地震基岩概念205

6.1.2 场地基岩地震动输入确定时地震强度背景的考虑207

6.1.3 平均场地条件下地震动时程到基岩地震动时程演绎208

6.2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单元及其划分209

6.2.1 场地地质单元的定义和划分目的210

6.2.2 场地地质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10

6.2.3 典型场地地质单元的划分212

6.3.1 波速在场地动力学特性评价中的作用223

6.3 场地波速223

6.3.2 地震波的基本类型和特征226

6.3.3 岩石和土层中波速情况227

6.3.4 场地平均波速平均剪切模量231

6.4 场地自振周期特征232

6.4.1 场地自振周期概念232

6.4.2 场地自振周期估算方法233

6.5 场地土层刚度和阻尼系数235

6.6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236

6.6.1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流程236

6.6.2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方法238

6.6.3 根据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确定场地标准反应谱260

6.6.4 对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几点启示264

6.7.1 场地类别考虑的基础265

6.7.2 GBJ11-89场地类别划分265

6.7 场地类别265

6.7.3 远源场地和近源场地266

6.8 场地抗震地段267

6.9 场地抗震设防的地震动参数267

6.9.1 地震作用267

6.9.2 场地设防地震动参数269

第7章 地震地质灾害及其工程评价272

7.1 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272

7.2 断层工程地震评价275

7.2.1 断层工程地震评价的主要内容275

7.2.2 关于活断层的概念276

7.2.3 工程活断层的概念278

7.2.4 关于发震断层的概念282

7.2.5 活断层和发震断层的鉴定方法284

7.2.6 发震断层的强度与复发周期估计286

7.2.7 地震断层分类和定名289

7.2.8 断层地表断错危险性评价293

7.2.9 活断层工程对策297

7.3 场地液化及其危害评价298

7.3.1 场地“可液化地层”及其影响因素299

7.3.2 可液化地层的液化判别303

7.3.3 液化指数310

7.3.4 液化等级划分311

7.3.5 关于液化危险性概率估计312

7.4 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315

7.4.1 斜坡破坏主要类型及特征315

7.4.2 滑坡分类317

7.4.3 关于滑坡体的定名318

7.4.4 斜坡地震破坏318

7.4.5 岩体结构和斜坡效应321

8.1 城市震害和工程地震329

第8章 城市工程地震研究329

8.2 中国城市工程地震研究332

8.2.1 城市工程地震研究概况332

8.2.2 城市工程地震研究主要内容334

8.3 城市地震小区划和设防区划335

8.3.1 场地类别划分335

8.3.2 城市地震动区划340

8.3.3 城市地震地质灾害预测和区划342

8.3.4 城市场地抗震条件评价和分区344

8.3.5 城市综合小区划图编制347

8.3.6 城市场地地震区划图系349

9.1 水利水电工程地震研究的基本要点352

9.1.1 水工规范所涉及到工程地震问题352

第9章 水利水电工程地震研究352

9.1.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涉及到的工程地震353

9.1.3 当今水工设计原则所涉及的地震动353

9.2 坝址区基本烈度复核354

9.2.1 坝址区基本烈度复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54

9.2.2 坝址区基本烈度复核的原则和方法355

9.2.3 大柳树坝址基本烈度综合评定355

9.3 坝址区地震危险性评价357

9.3.1 坝址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基本任务357

9.3.2 坝址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基本思路和方法358

9.3.3 金沙江溪落渡坝址地震危险性评价359

9.4 水库诱发地震376

9.4.1 水库地震特点376

9.4.2 中国水库诱发地震概况和特点377

9.4.4 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379

9.4.3 水库诱发地震基本成因环境379

10.1 核设施工程地震基本要求381

10.1.1 核电对设计地震动要求381

第10章 核电和火电设施工程地震研究381

10.1.2 核电厂厂址选择对地震方面安全规定382

10.1.3 核动力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有关工程地震方面规定383

10.1.4 核电厂址地震查勘384

10.1.5 地区和厂址的筛选中地震地质因子387

10.2 核电厂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390

10.2.1 初步调查的基本要求390

10.2.2 地震设计基准的资料、调查及其方法390

10.2.3 厂区的潜在地表断裂397

10.2.4 地震引起的波浪398

10.2.5 地震地质灾害400

10.3.2 核电工程地震动时程试验性研究主要技术途径402

10.3 核电人工时程研究402

10.3.1 现行核电人工时程合成的主要方法402

10.3.3 核电人工时程合成中某些讨论和建议403

10.4 火电厂工程地震研究404

10.4.1 火电厂工程地质勘探所涉及到工程地震问题404

10.4.2 火电厂工程地震稳定性评价404

参考文献413

附录A 主要地震烈度表420

附录B 地震动参数与烈度关系426

附录C 现有的一些地震动衰减关系427

附录D S波速、深度经验关系资料443

附录E 关于活断层概念资料446

附录F 国内外有关核电设计谱资料表450

1993《工程地震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蒋溥,戴丽思著 1993 北京:地震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工程地震学(1987 PDF版)
工程地震学
1987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工程概论(1985 PDF版)
地震工程概论
1985
岩土力学·地震工程·水库地震(论文集)(1995年10月第1版 PDF版)
岩土力学·地震工程·水库地震(论文集)
1995年10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工程地震论文集(1995 PDF版)
工程地震论文集
1995
工程隔震概论(1996 PDF版)
工程隔震概论
1996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工程论文集(1982 PDF版)
地震工程论文集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震工程学导论(1992 PDF版)
地震工程学导论
1992 北京:地震出版社
工程地震(1996 PDF版)
工程地震
1996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地震序列概论(1990 PDF版)
地震序列概论
199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震工程学原理(1986 PDF版)
地震工程学原理
198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地震工程地质导论(1983 PDF版)
地震工程地质导论
1983 北京:地震出版社
论地震工程研究  1982(1988 PDF版)
论地震工程研究 1982
1988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流体地质学概论(1981 PDF版)
地震流体地质学概论
1981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震工程学(1978 PDF版)
地震工程学
1978 北京市:地质出版社
地震生物学概论(1993 PDF版)
地震生物学概论
1993 北京:地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