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病毒与昆虫病毒病》求取 ⇩

一、病毒的发现1

第一章 导论1

二、病毒的特性2

三、昆虫病毒与其分类学地位5

(一)杆状病毒科6

(二)虹彩病毒科虹彩病毒属8

(三)痘病毒科昆虫痘病毒亚科8

(四)细小病毒科浓核症病毒属8

(五)呼肠孤病毒科质型多角体病毒属9

(六)弹状病毒科西格马病毒属10

(七)微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10

(一)昆虫病毒与蚕、蜂病害的防治12

(二)昆虫病毒作为控制害虫的手段12

四、研究昆虫病毒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2

(三)昆虫病毒作为基础研究的模型13

五、昆虫病毒学发展的主要方向13

(一)研究昆虫病毒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

(二)研究昆虫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过程与细节13

(三)研究昆虫病毒引起虫体感染发病的生理生化学条件13

(四)研究昆虫病毒的生态学与病毒病的流行规律14

第二章 术语与概念15

一、病毒结构15

(一)病毒粒子15

(二)衣壳对称性16

(三)病毒包涵体17

二、常用单位17

(一)长度单位17

(三)测定方法18

(二)质量单位18

(一)化学组成19

三、病毒核酸19

(二)结构类型23

(三)物化性状25

四、病毒增殖26

(一)基因复制26

(二)转录29

(三)翻译30

(四)装配31

五、病毒定量33

(一)LD50测定法33

(一)细胞膜35

(二)线粒体35

六、细胞器35

(二)空斑测定法35

(三)溶酶体37

(四)高尔基体38

(五)核蛋白体38

(六)内质网膜38

(七)细胞核39

七、细胞循环40

(一)有丝分裂40

(二)有丝分裂器40

(三)DNA动态42

(四)细胞分裂同步化42

(一)发现简史44

一、核型多角体病毒概述44

第三章 核型多角体病毒44

(二)宿主范围45

二、核型多角体病的病理学45

(一)外部病征45

(二)潜育期52

(三)细胞病变55

(四)靶的组织56

三、核型多角体的物理性状60

(一)NPB的形状大小60

(二)NPB的超微结构64

(三)NPB的物化特性65

四、核型多角体的化学组成66

(一)NPB的多角体蛋白66

(二)NPB的氨基酸组成70

(三)NPB的多角体核酸71

(四)NPB的其他化学组份72

五、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73

(一)NPV的形状大小73

(二)NPV的超微结构75

(三)NPV的囊膜与病毒束77

六、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化学组成80

(一)NPV的病毒核酸81

(二)NPV的病毒蛋白83

七、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稳定性85

(一)温度与NPV的稳定性86

(二)日光与NPV的稳定性87

(三)紫外线与NPV的稳定性88

(四)pH值与NPV的稳定性89

(五)化学药品与NPV的稳定性90

(六)高等动物的消化作用与NPV的稳定性91

八、中肠核型多角体病毒92

九、异常核型多角体病毒92

(一)沼泽大蚊核型多角体病毒92

(二)蝙蝠蛾核型多角体病毒93

第四章 颗粒体病毒94

一、颗粒体病毒概述94

(一)发现简史94

(二)宿主范围94

二、颗粒体病的病理学96

(一)外部病征96

(二)潜育期97

(三)本病诊断98

(四)侵袭组织99

(五)细胞病变99

三、颗粒体病毒的形态发生100

四、颗粒体的性状101

(一)颗粒体的形状大小102

(二)颗粒体的物理性质102

(三)颗粒体的化学组成102

五、颗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104

(一)GV的形状大小104

(二)GV的超微结构104

六、颗粒体病毒的化学组成105

(一)GV的病毒核酸105

七、颗粒体病毒的稳定性107

(二)GV的病毒蛋白107

一、昆虫虹彩病毒109

(一)沼泽大蚊虹彩病毒109

第五章 其他DNA昆虫病毒109

(二)金龟甲虹彩病毒112

(三)二化螟虹彩病毒114

(四)伊蚊虹彩病毒117

二、昆虫痘病毒118

(一)金龟甲痘病毒118

(二)盐沼灯蛾痘病毒119

(三)地老虎痘病毒122

(四)其他鳞翅目昆虫痘病毒123

(五)摇蚊痘病毒124

(一)大蜡螟浓核症病毒125

三、浓核症病毒125

(二)家蚕小型软化病病毒126

四、印度棕榈独角仙病毒127

五、其他非包涵体DNA病毒128

第六章 质型多角体病毒129

一、质型多角体病毒概述129

(一)发现简史129

(二)宿主范围129

二、质型多角体病的病理学133

(一)外部病征133

(二)潜育期134

(三)侵袭组织135

(四)细胞病变136

(一)CPB的形状大小137

三、质型多角体的性状137

(二)CPB的超微结构139

(三)CPB的溶解特性139

(四)CPB的化学组成140

(五)CPB的染色行为141

四、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141

(一)CPV的形状大小141

(二)CPV的超微结构142

五、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化学143

(一)CPV的病毒核酸143

(二)CPV的病毒蛋白144

(三)CPV的转录酶145

六、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稳定性148

(二)摇蚊质型多角体病毒149

七、异常质型多角体病毒149

(一)库蚊质型多角体病毒149

第七章 家蚕空头性软化病病毒150

一、空头性软化病病毒的发现简史150

二、空头性软化病的外部病征151

三、空头性软化病的病理变化152

(一)病毒侵袭部位152

(二)细胞病变153

(三)中肠病变153

四、空头性软化病病毒的性状154

(一)FV的形状大小154

(二)FV的化学组成154

(三)FV的血缘关系154

(三)化学药品与FV的稳定性155

(二)日光与FV的稳定性155

五、空头性软化病病毒的稳定性155

(一)高温与FV的稳定性155

(四)其他条件与FV的稳定性156

六、空头性软化病病毒的感染发病规律156

(一)群体饲养与FV的混育感染156

(二)饲育温度与FV的感染发病157

(三)影响FV潜育期的诸因素157

(四)双重感染与FV的并发症159

(五)蚕体生理状态与对FV的感受性161

(六)空头性软化病的化学治疗162

(一)生物学检查法163

(二)组织化学诊断法163

七、空头性软化病的诊断方法163

(三)鼷鼠红血球凝集反应法164

(四)血清学检查法(沉淀反应法)164

(五)萤光抗体法166

第八章 其他RNA昆虫病毒168

一、蜜蜂急性麻痹病病毒168

(一)蜜蜂急性麻痹病的病征病变168

(二)蜜蜂急性麻痹病病毒的分离提纯169

(三)蜜蜂急性麻痹病病毒的性状169

二、蜜蜂慢性麻痹病病毒171

(一)蜜蜂慢性麻痹病的病征病变171

(二)蜜蜂慢性麻痹病病毒的分离提纯171

三、蜜蜂囊雏病病毒172

(一)蜜蜂囊雏病的病征病变172

(三)蜜蜂慢性麻痹病病毒的性状172

(二)蜜蜂囊雏病病毒的分离提纯173

(三)蜜蜂囊雏病病毒的性状174

四、野田村病毒174

(一)野田村病毒的性状175

(二)野田村病毒的病原性175

五、感染蜜蜂的其他病毒176

(一)阿肯色蜜蜂病毒176

(二)蜜蜂X病毒176

(三)缓慢麻痹病病毒176

六、西格马病毒176

七、果蝇C病毒177

一、昆虫病毒的经口感染178

第九章 昆虫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178

二、昆虫病毒的创伤感染179

三、昆虫病毒的经卵感染180

四、昆虫病毒的交叉感染182

(一)杆状病毒的交叉感染182

(二)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交叉感染184

(三)其他昆虫病毒的交叉感染186

五、昆虫病毒的混合感染186

六、昆虫病毒的干扰现象189

七、昆虫病毒的传播方式189

第十章 昆虫病毒的潜伏性感染问题191

一、有关潜伏性感染的定义与概念191

二、昆虫潜伏性病毒感染的现象192

(一)温度对核型多角体病的诱发作用193

三、核型多角体病的诱发193

(二)辐射对核型多角体病的诱发作用195

(三)化学药物对核型多角体病的诱发作用195

(四)微生物对核型多角体病的诱发作用196

四、质型多角体病的诱发197

五、昆虫病毒病的诱发机理问题198

第十一章 昆虫生理状态与其对病毒的感受性201

一、昆虫遗传基础与其对病毒的感受性201

二、昆虫发育阶段与其对病毒的感受性203

三、昆虫保护温度与其对病毒的感受性204

四、昆虫饲料质量与其对病毒的感受性205

五、昆虫病毒病的诱发机理与微量病毒感染206

(一)激原作用与中肠含磷化物代谢211

六、蚕体抗病机理211

(二)激原作用与胃液pH值变化213

(三)激原作用与肠壁碱性磷酸酶活性213

(四)消化液的病毒灭活作用215

(五)围食膜的防卫功能216

(六)两类抗病性——侵染抵抗性与发病抵抗性217

(七)生理修复与自然治愈217

第十二章 昆虫病毒的增殖220

一、昆虫病毒增殖的概念220

二、昆虫病毒的入侵221

(一)NPV的入侵222

(二)CPV的入侵223

(三)其他昆虫病毒的入侵224

(一)NPV增殖的特征曲线225

三、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生物学225

(二)若干生理生态条件与NPV的增殖226

(三)病毒增殖与病程发展227

四、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形态学228

(一)病毒发生基质的形成228

(二)病毒粒子的形态发生228

(三)多角体蛋白结晶的成长229

五、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生化学230

六、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233

(一)CPV增殖的生物学233

(二)CPV增殖的形态学234

(三)CPV增殖的生化学236

七、家蚕空头性软化病病毒的增殖238

八、颗粒体病毒的增殖240

九、昆虫痘病毒的增殖241

十、昆虫虹彩病毒的增殖242

第十三章 病毒增殖与宿主昆虫的物质代谢245

一、病毒增殖与虫体能量代谢245

二、病毒增殖与虫体磷代谢247

三、病毒增殖与虫体DNA代谢249

四、病毒增殖与虫体RNA代谢250

五、病毒增殖与虫体蛋白质代谢253

六、病毒增殖与肠壁磷酸酶活性257

七、病毒增殖与肠壁细胞核糖核酸酶活性259

八、病毒增殖与虫体其他生理生化学变化260

九、病毒增殖的抑制260

(一)干扰现象260

(二)高温抑制261

(三)激素影响263

(四)化学治疗264

第十四章 昆虫病毒的感染性核酸266

一、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及其感染性266

(一)家蚕NPV-DNA的提取266

(二)家蚕NPV-DNA的生物活性267

(三)家蚕NPV-DNA的理化特性269

二、核型多角体病蚕体内RNA的感染性问题271

(一)核型多角体病蚕体内RNA的提取271

(二)核型多角体病蚕体内RNA的感染性273

(三)核型多角体病蚕体内病毒特异性RNA及其性状274

三、质型多角体病毒RNA及其感染性276

(二)家蚕CPV-RNA的感染性277

(一)家蚕CPV-RNA的提取277

四、其他昆虫病毒的感染性核酸278

第十五章 昆虫病毒的遗传与变异280

一、基因表达方式与感染性核酸280

二、基因突变与病毒小种281

三、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突变与小种281

四、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突变与小种283

(一)家蚕CPV核包涵体小种283

(二)家蚕CPV核包涵体小种新的突变系285

(三)家蚕CPV的突变系与可能的进化线索286

五、其他昆虫病毒的突变与小种287

六、昆虫病毒的血清学关系288

第十六章 昆虫与其他动植物病毒的关系291

一、动物病毒与其昆虫介体291

二、昆虫传播动物病毒的生物学292

三、植物病毒与其昆虫介体293

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生物学296

(一)机械携带296

(二)非持久性病毒或口针媒介病毒296

(三)半持久性病毒或循环型病毒296

(四)增殖型病毒297

(五)经卵传递299

五、动植物病毒对介体昆虫的影响301

(一)动物病毒对介体昆虫的影响301

(二)植物病毒增殖与介体昆虫细胞学变化301

(三)植物病毒对介体昆虫可能的损害作用302

第十七章 昆虫病毒的组织培养303

一、组织培养术的发展及其在昆虫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303

二、昆虫组织培养的技术与培养基304

(一)基本操作技术305

(二)培养基的改进306

三、昆虫细胞系的建立309

四、昆虫病毒对细胞培养的接种方法313

(一)病虫血液接种313

(二)组织培养基接种313

(三)提纯的病毒接种314

五、昆虫病毒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发育314

(一)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体外发育314

(二)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体外发育315

(三)昆虫痘病毒的体外发育316

(四)其他昆虫病毒的体外发育316

(二)培养基317

(一)温度317

六、影响昆虫病毒体外发育的生理生态条件317

(三)细胞的感受性318

七、体外进行昆虫病毒的定量318

(一)50%终点滴定法318

(二)空斑测定法319

第十八章 昆虫病毒的鉴定与病毒病的诊断320

一、昆虫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原则320

二、昆虫病毒病的组织化学检验法320

(一)核型多角体的染色法321

(二)质型多角体的染色法322

(三)家蚕FV病蚕中肠圆筒细胞内球形包涵体的染色法324

(四)用焦宁-甲基绿染色以区分两类多角体324

(五)颗粒体的染色法325

(六)孚尔根反应326

(七)用天蓝B染色以区分两类核酸327

三、昆虫病毒的分离与纯化328

(一)杆状病毒的分离提纯328

(二)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提纯329

(三)昆虫痘病毒的分离提纯331

(四)家蚕FV的分离提纯332

(五)家蚕DNV的分离提纯333

(六)虹彩病毒的分离提纯334

四、昆虫病毒的鉴定与性状记述334

(一)感病组织的准备335

(二)病毒的分离提纯335

(三)感染性测定336

(四)电子显微镜检查336

(六)病毒核酸的分析337

(五)浮密度测定及沉降速度分析337

(七)病毒蛋白与多角体蛋白的分析339

五、超速离心术339

(一)差速离心339

(二)密度梯度离心340

六、电子显微镜技术342

(一)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342

(二)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344

(三)超薄切片344

(四)支持膜349

(五)负染色351

七、血清学技术351

(一)微量琼脂免疫扩散法352

(二)家蚕浓核症病毒的血清学鉴定353

(三)美国棉铃虫NPV感染的早期诊断354

(四)家蚕CPV免疫对流电泳法355

(五)家蚕CPV反向间接血凝法356

(六)大蜡螟血细胞内CIV酶联抗体检出法357

第十九章 昆虫病毒与害虫的生物防治358

一、引言358

(一)昆虫病毒——害虫生物防治的有力手段358

(二)当前重点研究、利用的昆虫病毒363

二、昆虫病毒制剂的生产364

(一)人工饲料365

(二)工业生产369

(三)质量检验371

(一)机械喷布372

三、昆虫病毒制剂的大田应用372

(二)病虫释放373

(三)与农药结合使用373

(四)与其他病原微生物结合使用373

(五)大田应用的实际效果374

四、决定大田病毒防治效果的诸因素375

(一)病毒的毒力375

(二)病毒的剂量376

(三)施用时期与次数379

(四)潜育期379

(五)害虫习性380

(六)病毒的后效作用381

五、昆虫病毒的宿主特异性问题383

(一)对昆虫体内感染的特异性383

(二)对组织培养体外感染的特异性384

六、昆虫病毒应用的安全问题385

(一)昆虫病毒对脊椎动物无病原性385

(二)昆虫病毒对人体安全的实验证据386

(三)安全使用问题上需要注意考虑的事项386

七、害虫病毒防治的试验程序387

(一)病毒的发现与鉴定387

(二)安全试验与小规模的田间试验387

(三)大规模生产示范试验388

第二十章 家蚕病毒性病害的防治389

一、消灭病毒源,切断病毒感染途径389

(一)病毒的来源与传播的途径390

(二)蚕室、蚕具消毒390

(四)蚕体蚕座消毒391

(三)卵面消毒391

(五)病蚕隔离淘汰393

(六)清洁卫生制度394

(七)?沙处理395

(八)防除桑树害虫395

二、选育抗病品种,提高抗病性395

(一)抗FV品种选育396

(二)抗CPV品种选育397

(三)诱发抵抗性选育397

三、增强蚕儿体质,降低蚕体对病毒的感受性398

(一)合理催青保护398

(二)加强饲养管理399

(四)杀灭有害细菌400

(三)防止农药微量中毒400

四、抑制病毒增殖,降低感染发病率402

(一)5-氟尿嘧啶对FV感染发病的抑制效果402

(二)萘啶酮酸对FV,NPV感染发病的抑制效果403

(三)果糖噁嗪对CPV发病的抑制效果405

(四)β-丙内酯对NPV发病的抑制效果405

(五)利用干扰现象抑制蚕病的发生407

(六)利用高温抑制蚕病的发生409

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409

参考文献411

索引450

(一)内容索引450

(二)学名索引461

1982《昆虫病毒与昆虫病毒病》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吕鸿声著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昆虫病毒病名录(1991 PDF版)
昆虫病毒病名录
199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昆虫病理学( PDF版)
昆虫病理学
昆虫病理学(1982年5月第1版 PDF版)
昆虫病理学
1982年5月第1版
空( PDF版)
虫媒病毒及虫媒病毒病(1995年11月第1版 PDF版)
虫媒病毒及虫媒病毒病
1995年11月第1版 云南科技出版社
昆虫与病理学( PDF版)
昆虫与病理学
中国计量学院
病毒研究集刊  第1集  昆虫病毒研究专辑(1984 PDF版)
病毒研究集刊 第1集 昆虫病毒研究专辑
198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昆虫病理学(1982 PDF版)
昆虫病理学
1982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哺乳动物分类名录(1992 PDF版)
哺乳动物分类名录
1992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昆虫生物化学(1988 PDF版)
昆虫生物化学
1988 北京:科学出版社
病毒、寄生虫与癌(1985 PDF版)
病毒、寄生虫与癌
1985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虫媒病毒与虫媒病毒病(1995 PDF版)
虫媒病毒与虫媒病毒病
1995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昆虫病毒与昆虫病毒病(1982 PDF版)
昆虫病毒与昆虫病毒病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杀虫药剂的分子毒理学(1987 PDF版)
杀虫药剂的分子毒理学
1987 北京:农业出版社
昆虫病毒图谱(1987 PDF版)
昆虫病毒图谱
1987 北京: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