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哲学新探》

Enter Your Email
求助资料链接 (必填)
输入提取邮箱(必填)

导论1

哲学的本质1

(一)最抽象、最普遍意义上的哲学2

1.知“物规律”2

2.知“心规律”3

3.思维规律的科学5

(二)有关人自身的哲学12

1.社会历史观13

2.伦理一道德观14

3.人学原理16

(三)哲学的总体性17

二 思维的阶级属性与阶级分析方法21

(一)思维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中的阶级属性23

1.社会存在规律23

2.社会伦理制度25

3.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26

(二)思维在思维与存在相矛盾中的阶级属性29

1.人的身一心需要的现实表现:自然本性29

2.个人利己心的社会表现31

3.人类社会中的性与非性的斗争34

(三)人性的否定之否定与阶级属性的总体性及其阶级分析方法36

三 儒家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42

第一章中国的哲学传统47

一 远古以来中国的社会伦理制度的道德传统48

(一)从远古到周朝的封建领主制48

(二)周朝以后的封建中央集权制54

(三)中国古代道德传统的基本特点62

二 中国人的天道观念66

(一)原始的天道观念70

(二)人格化的神道观念72

(三)唯物主义天道观念76

三 中国哲学的原理81

(一)天人关系——中国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83

(二)两种最高统一性的对立统一87

(三)人道即天道94

1.天道原理98

2.心物关系原理109

3.天人合一原理114

第二章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119

一 孔子与先秦的时代精神120

(一)大一统与先秦的时代精神121

(二)古籍典章与先秦的时代精神125

(三)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伟大创举130

二 孔子与老子138

(一)二者的师承关系139

(二)老子的哲学思想146

(三)从老子到孔子160

三 儒道对立的实质167

第三章孔子的哲学思想体系169

一 孔子哲学思想的出发点170

二 人心作为理性的明德之性173

(一)“温故知新”与“吾道一以贯之”的思维原则173

(二)“绘事后素”的思维本质176

(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178

1.“明德”释义178

2.人应自明其“明德之性”181

3.致知格物185

三 在人道即天道中的天之道与人之道的相对区分188

(一)明德之性作为诚的等级190

(二)“生而知之者”释义192

(三)“生而知之者”与“明德之性”的关系195

(一)天道在自然中的物质属性:孔子的物质观200

(二)天道在自然中的精神属性:孔子的鬼神观206

(三)天道在自然中的神明德性:孔子的自然动力观211

五 人学原理214

(一)忠恕之道215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16

(三)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18

(四)仁者爱人219

1.克己复礼为仁221

2.中庸之道226

3.仁道在道德实践中的现实表现228

六 天人合一229

第四章子思子的中和之道与诚的哲学234

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236

(一)绝对之性与绝对的循性之道239

(二)相对之性和相对的循性之道240

(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规律系统241

二 中和之道242

(二)“发”与“未发”的区别与联系244

(三)中与和的对立统一——中和之道的实现246

三 至诚之道250

(一)自诚明谓之性251

(二)自明诚谓之教257

(三)自明诚与自诚明的对立统一:诚则明,明则诚259

四 合外内之道261

(一)合外于内为一道264

(二)合内于外为一道266

(三)合外内之道的总体性267

五 天人合一与中和之道268

第五章孟子的知性而知天的性善论思想体系272

一 性善论的真理性276

(一)驳人性不善不恶论277

1.性的实质277

2.人性的实质283

3.人性的对立物——非性之恶的实质288

(二)驳人性亦善亦恶论294

(三)驳人性本恶的性恶论296

(四)人性善恶问题的基本前提296

(一)孟子与告子之争299

二 孟子的性善之辩299

1.孟子与告子相争的出发点300

2.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无善恶两种观点的争辩304

3.孟子对告子的“仁内义外论”的批驳309

(二)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论证312

1.基本论证的前提312

2.善端是人性所固有的必然表现,因而人性无有不善314

3.社会伦理与个人伦理的统一320

(三)孟子论人的非性之恶325

三 人性机能系统的逻辑结构层次330

(一)理性与自然本性331

1.理性作为理性对自然本性的固有关系332

2.自然本性作为自然本性对理性的固有关系335

3.理性与自然本性的统一338

(二)道二:仁与不仁而已340

1.道的同一律344

2.道的矛盾律345

3.道的排中律346

(三)实践理性统辖理论理性的统一性:道在其界限内的逻辑结构347

1.在孟子所谓道中的实践理性348

A 实践理性与人的社会关系系统349

B 实践理性的道德原理351

C 实践理性的存心养性之道357

2.在孟于所谓道中的理论理性359

3.在孟子所谓道中的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的相互关系360

(四)实践理性逻辑上居先而统辖理论理性的人类认识规律363

(五)忠恕之道与人性机能系统的结构层次366

四 知性而知天的最高哲学原理369

(一)知性而知天的基本理论前提373

(二)尽心、知性与知天377

1.知性而知天与立命于天377

2.天命与命运380

3.“求在我”与“求不在我”的辩证关系382

(三)孟子的养人浩然之气的养气原理385

1.气与气的生理基础386

2.志与气的关系388

3.养气的基本原则392

第六章荀子的天人之分的性恶论思想体系396

一 天道观400

二 天人关系406

(一)“明于天人之分”的理论407

1.天职不是人职407

2.人职不是天职410

3.最为缺乏人性理想性的保守结论413

4.荀子与老庄419

(二)在“明午天人之分”理论中的天人关系421

1.人类社会的起源423

2.礼义的起源424

3.礼义的实质427

(三)天人之分的道德原理430

三 理论理性的认识规律437

(一)理论理性的心理结构438

(二)理论理性的逻辑结构441

(三)理论理性的心理—逻辑结构443

四 性恶论446

(一)荀子哲学思想的意识前提446

(二)荀子哲学思想的基本矛盾449

(三)在天人之分绝对化中的性论450

第七章先秦儒家哲学的发展:自汉唐到宋明的中国哲学统观458

一 汉唐哲学发展的一般必然性461

二 在汉唐哲学中的人性观念471

(一)孟子性善论的道家化473

(二)在孟、荀之间的折中派478

(三)向孟子性善论的回归485

三 在汉唐哲学中的天道观念491

(一)义理之天在汉唐哲学中的发展492

(二)阴阳之天在汉唐哲学中的发展496

(三)自然之天在汉唐哲学中的发展498

(四)向秀、郭象的“崇有论”500

四 佛学中道宗、禅宗的性本一体观503

五 韩愈、李翱的道统论510

六 宇宙—心性—人性观的哲学系统513

(一)唯物主义的宇宙—心性—人性观的哲学系统513

1.宇宙观514

2.心性观528

3.人性观539

(二)唯心主义的宇宙—心性—人性观的哲学系统550

(三)“灭人欲而存天理”的仁道人学原理555

(四)超验辩证法557

后记562

1990《先秦儒家哲学新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邹化政著 1990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Enter Your Email
求助资料链接 (必填)
输入提取邮箱(必填)

高度相关资料

墨家哲学新探(1943 PDF版)
墨家哲学新探
1943 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先秦儒学(1991 PDF版)
先秦儒学
1991
儒家哲学( PDF版)
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 PDF版)
儒家哲学
古代儒家哲学批判  论语新探(1950 PDF版)
古代儒家哲学批判 论语新探
1950 北京:中华书局
先秦哲学史论(1992 PDF版)
先秦哲学史论
1992 重庆:重庆出版社
先秦文学探新(1990 PDF版)
先秦文学探新
199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先秦儒学论集(1992 PDF版)
先秦儒学论集
1992 北京:文津出版社
先秦史新探(1988 PDF版)
先秦史新探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先秦儒家仁学文化研究(1998 PDF版)
先秦儒家仁学文化研究
1998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先秦儒学(1991 PDF版)
先秦儒学
1991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先秦两汉儒家教育(1987 PDF版)
先秦两汉儒家教育
1987 济南:齐鲁书社
新儒家哲学十八讲(1993 PDF版)
新儒家哲学十八讲
1993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先秦哲人与哲学(1995 PDF版)
先秦哲人与哲学
1995 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
儒家哲学(1936 PDF版)
儒家哲学
1936 上海:中华书局

访客求助条款:还望您仔细阅读以下条款,继续浏览或使用服务表示其均得到您的认可:



➊️ 条款:请支持正版图书。肯定和感激作者及出版商的社会贡献,以及国Jia在「教育公平」上作出的努力。

➋️️ 条款:向博主支付任何费用都意味着在访客的主观意识下雇佣博主,形成博主受雇于访客的劳务关系。

➌ 条款:严禁恶意雇佣博主处理违法、有伤民族感情、有违优良传统、安全法规之内容,雇方需承担相关后果。

➍ 条款:博主会对受雇之资料内容进行安全审查,故而请不要求助或发布任何不法内容,此类求助直接退款。

➎ 条款:通常2小时内完成求助,深夜的求助最迟第二天12点前,个别特别疑难的会提前告知在24小时内完成。

➏ 条款:若包含多册(如上、下册)每次求助仅受理一册,除非原本一本就包含上下册内容,而非分多本发行。

➐ 条款:因资料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质量风险,求助者需明了并自行承担。

➑ 条款:雇佣博主为您从事资料处理服务是收费的,其设定参照了北京市 最低工资标准 时薪来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