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学》求取 ⇩

第一章 脾胃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

一、秦汉时代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1

(一)《内经》奠定了脾胄学说的理论基础1

(二)《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临床证治基础6

二、隋唐宋代推进了脾胃学说的发展8

(一)五脏分证说的发展使脾胃学说趋于系统化、专科化8

(二)方药学的发展使脾胃病治疗愈加丰富和系统化9

三、金元时期脾胃学说的系统建立10

(一)张子和善用攻下,发展仲景降胃之治10

(二)李东垣独树一帜,系统建立脾胃学说11

四、明清时期脾胃学说的发展与完善14

(一)李中梓“脾为后天之本”论14

(二)张景岳“调五脏可以安脾胃”论14

(三)薛立斋“脾统血”论15

(四)绮石“阳虚三夺统于脾”论15

(五)陈实功“堵疮全赖脾土”论16

(六)万密斋小儿“脾常不足”论16

(七)吴澄重养脾阴论16

(八)叶天士重养胃阴论17

五、脾胃学说的研究近况17

(一)理论研究方面17

(二)临床研究方面19

(三)实验研究方面19

第二章 脾胃学说的主要内容21

一、脾胃的解剖21

(一)脾的解剖21

(二)胃的解削23

(三)脾胃的经络23

二、脾胃的生理功能24

(一)脾的生理功能25

(二)胃的生理功能28

(三)脾与胃的关系29

三、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31

(一)脾胃与肺31

(二)脾胃与心32

(三)脾胃与肝33

(四)脾胃与肾35

(五)脾胃与大小肠36

四、脾胃病的病因病理37

(一)脾胃病的病因37

(二)脾胃病病理变化特点41

(三)脾胃病常见病候43

五、脾胃病的治疗方法51

(一)治脾法51

(二)治胃法61

(三)从其他脏腑调治脾胃70

第三章 脾胃学说的应用76

一、本于脾胃的生命观76

(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77

(二)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79

二、源于脾胃的病理观80

(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81

(二)转趋预后,凭于脾胃89

三、重视脾胃的辨证观92

(一)望神色,审胃气92

(二)听声音,审胃气94

(三)问饮食、二便,审胃气94

(四)切脉搏,审胃气95

四、基于脾胃的治疗观96

(一)虚证注意健脾96

(二)实证注意降胃97

(三)治病勿伤胃气98

(四)病瘥继培后天102

五、脾胃学说在各科临床上的应用102

(一)脾胃学说在老年医学上的应用102

(二)脾胃学说在妇科上的应用110

(三)脾胃学说在儿科上的应用118

(四)脾胃学说在五官科上的应用123

(五)脾胃学说在外科上的应用139

第四章 常见脾胃病治疗144

一、胃脘痛144

二、腹痛172

三、吐血193

四、呕吐216

五、反胃238

六、呃逆253

七、吐酸271

八、泄泻285

九、痢疾310

十、便血343

十一、臌胀366

十二、噎膈390

十三、霍乱408

十四、湿阻425

十五、便秘436

十六、痞满452

十七、肠痈468

附一:近年关于中医脾本质的研究概况484

附二:脾胃病治疗研究概况495

附三:方剂514

1989《脾胃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其飞,吴以岭主编 1989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晋江地区中药炮制(1980 PDF版)
晋江地区中药炮制
1980 晋江地区医药研究所;晋江地区医药分公司
脾胃论 注释(1976 PDF版)
脾胃论 注释
1976
和胃健脾功( PDF版)
和胃健脾功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
东垣十书  脾胃论( PDF版)
东垣十书 脾胃论
肇经堂校刊
脾胃论  卷下( PDF版)
脾胃论 卷下
脾胃论  卷中( PDF版)
脾胃论 卷中
脾胃论卷上( PDF版)
脾胃论卷上
脾胃论  上中( PDF版)
脾胃论 上中
健胃补脾食谱(1998 PDF版)
健胃补脾食谱
1998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中国传统脾胃病学(1995 PDF版)
中国传统脾胃病学
1995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脾胃与针灸学术研究(1999 PDF版)
脾胃与针灸学术研究
1999 深圳:海天出版社
科学认识史论(1995 PDF版)
科学认识史论
1995 南京市:江苏人民出版社
脾胃病效方300首(1998 PDF版)
脾胃病效方300首
1998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脾胃学说大师李东垣(1990 PDF版)
脾胃学说大师李东垣
1990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药学(1982 PDF版)
中药学
198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