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求取 ⇩

绪言1

第一篇 经络俞穴1

第一章 经穴总论1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知识1

一、经络的概念1

二、经络的主要内容3

三、经络的生理6

四、经络的病变6

五、经络在诊断治疗上的作用8

六、经络研究的概况8

第二节 俞穴和取法10

一、俞穴的意义10

二、取穴方法11

第二章 经穴各论18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19

一、肺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大肠经的联系19

二、肺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20

三、肺经俞穴20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24

一、大肠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胃经的联系24

二、大肠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26

三、大肠经俞穴26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33

一、胃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脾经的联系33

二、胃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34

三、胃经俞穴35

一、脾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心经的联系47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47

二、脾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48

三、脾经俞穴49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55

一、心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小肠经的联系55

二、心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56

三、心经俞穴56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59

一、小肠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膀胱经的联系59

二、小肠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61

三、小肠经俞穴都是61

一、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肾经的联系67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67

二、膀胱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68

三、膀胱经俞穴69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87

一、肾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心包经的联系87

二、肾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88

三、肾经俞穴88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96

一、心包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三焦经的联系96

二、心包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97

三、心包经俞穴97

一、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及其胆经的联系101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101

二、三焦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102

三、三焦经俞穴102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109

一、胆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肝经的联系109

二、胆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111

三、胆经俞穴111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124

一、肝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与肺经的联系124

二、肝经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125

三、肝经俞穴125

一、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其与任脉的联系130

第十三节 督脉130

二、督脉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131

三、督脉俞穴132

第十四节 任脉139

一、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其与督脉的联系139

二、任脉的生理、病变和主治提要140

三、任脉俞穴140

第十五节 经外穴147

一、头部穴147

二、腹部穴151

三、背腰部穴152

四、上肢穴154

五、下肢穴157

第十六节 经穴归纳图160

第二篇 治疗167

第一章 总论167

第一节 选穴167

一、循经取穴167

二、辨病证涉及的经络168

三、阿是穴170

第二节 配穴171

一、慢性病配穴171

二、俞募配穴172

三、原络配穴173

四、同名经配穴174

五、八脉交会配穴175

第三节 治疗原则176

一、补法176

二、泻法176

三、平补平泻法177

第二章 治疗各论178

第一节 痛证178

一、头痛178

二、面痛(三叉神经痛)180

三、喉痛181

四、牙痛182

五、胸胁痛183

六、胃痛184

七、腹痛186

八、胆道痛证187

九、阑尾炎188

十、腰痛188

十一、痹证190

附:肩、肘、膝软组织病192

第二节 内、儿科病192

一、消化不良192

二、腹泻193

三、便秘194

四、呕吐194

五、胃下垂196

六、面神经麻痹196

七、面肌痉挛197

八、癫狂(精神分裂证)198

九、癇征199

十、癔病200

十一、神经官能症201

十二、脑血管意外202

十三、感冒203

十四、咳嗽204

十五、气喘205

个六、呃逆206

个七、高血压207

十八、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207

十九、风湿性心脏病209

二十、遗尿210

二一、尿潴留211

二二、痢疾211

二三、疟疾212

二四、百日咳213

二五、脱肛214

二六、休克215

二七、中暑216

二八、晕车、晕船216

二九、小儿麻痹后遗症217

三十、疳积218

第三节 妇产科病219

一、月经不调219

二、月经期腹痛220

三、崩漏221

四、经闭222

五、带证223

六、子宫脱垂223

七、产妇乳汁少224

八、胎位不正225

第四节 外科病225

一、疔疮225

二、痄腮226

三、风疹、湿疹226

四、痔疮227

六、瘰疬228

五、落枕228

七、破伤风229

八、顽癣229

九、尊麻疹230

十、农业皮肤病230

十一、甲状腺肿大231

十二、乳腺炎232

第五节 五官科病232

一、火眼232

二、视神经萎缩233

三、青光眼234

四、斜视235

五、麦粒肿236

六、流泪237

七、近视237

八、耳鸣、耳聋238

九、聋哑239

十、中耳炎、外听道炎240

十一、鼻渊241

第三篇 针灸方法242

第一章 针法242

第一节 毫针242

一、针具242

二、毫针练习法243

三、针前准备243

四、进针法245

五、得气和行针候气248

六、补泻基本方法249

七、出针251

八、注意事项252

九、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252

第二节 三棱针(刺络、刺血)疗法254

第三节 皮肤针疗法256

第四节 皮内针疗法257

第五节 温针疗法259

第六节 火针疗法259

第七节 指针疗法261

第二章 灸法263

第一节 艾条灸264

第二节 艾炷灸265

第三节 其它灸法266

第四节 拔罐疗法268

第五节 刮痧疗法(附:扯痧)270

第三章 针法的发展272

第一节 针刺麻醉272

第二节 耳针疗法274

第三节 水针疗法284

附:俞穴注射疗法286

第四节 电针疗法286

第五节 头针疗法288

第六节 赤医针疗法292

1981《针灸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成都中医学院 198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针灸学(1957 PDF版)
针灸学
1957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针灸学(1980.05 PDF版)
针灸学
1980.05
针灸学(1975.07 PDF版)
针灸学
1975.07 上海人民出版社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1979 PDF版)
针灸学
1979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1984 PDF版)
针灸学
1984
针灸学(2020 PDF版)
针灸学
202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学(1979 PDF版)
针灸学
1979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针灸学(1997 PDF版)
针灸学
199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学(1979 PDF版)
针灸学
197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