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求取 ⇩

针灸学的发展概况1

上篇经络、输穴3

第一章经络3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3

一、十二经脉4

二、奇经八脉4

三、十五络5

四、十二经别5

五、十二经筋5

六、-十二皮部5

第二节 十四经体表循行分布概况5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5

第四节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7

一、诊断方面7

二、治疗方面7

第二章输穴8

第一节 输穴的分类8

一、十四经输穴8

二、经外穴8

三、阿是穴8

第二节 输穴的主治作用9

第三节 输穴的体表定位9

一、解剖标志定位法10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10

三、简便定位法12

第四节 常用输穴12

一、十二经脉和输穴12

(一)手太阴肺经12

1.中府12

2.尺泽13

3.孔最13

4.列缺13

5.经渠14

6.太渊14

7.鱼际14

8.少商14

(二)手厥阴心包经15

1.天池15

2.曲泽16

3.郄门16

4.间使16

5.内关16

6.大陵16

7.劳宫17

8.中冲17

(三)手少阴心经17

1.极泉18

2.少海18

3.灵道18

4.通里18

5.阴郄18

6.神门19

7.少府19

8.少冲19

(四)手阳明大肠经20

1.商阳21

2.二间21

3.三间21

4.合谷21

5.阳溪21

6.偏历21

7.温溜22

8.曲池22

9.肩髃22

10.扶突22

11.迎香23

(五)手少阳三焦经24

1.关冲25

2.液门25

3.中渚25

4.阳池25

5.外关25

6.支沟25

7.会宗26

8.天井26

9.翳风26

10.耳门26

11.丝竹空26

(六)手太阳小肠经28

1.少泽28

2.前谷28

3.后溪28

4.腕骨28

5.阳谷29

6.养老29

7.支正29

8.小海29

9.肩贞30

10.听宫30

(七)足阳明胃经31

1.承泣32

2.四白32

3.地仑32

4.颊车32

5.下关32

6.头维32

7.乳根33

8.梁门33

9.天枢33

10.气冲33

11.髀关33

12.伏兔33

13.梁丘33

14.犊鼻34

15.足三里34

16.上巨虚34

17.下巨虚35

18.丰隆35

19.解溪35

20.冲阳55

21.陷谷35

22.内庭35

23.厉兑36

(八)足少阳胆经37

1.瞳子髎39

2.听会39

3.风池39

4.肩井39

5.日月40

6.京门40

7.带脉40

8.环跳40

9.风市40

10.阳陵泉41

11.阳交41

12.外丘41

13.光明41

14.阳辅41

15.悬钟(绝骨)42

16.丘墟42

17.足临注42

18.侠溪42

19.足窍阴42

(九)足太阳膀胱经45

1.睛明45

2.攒竹45

3.天柱46

4.大杼46

5.风门46

6.肺俞46

7.厥阴俞47

8.心俞47

9.膈俞47

10.肝俞47

11.胆俞47

12.脾俞48

13.胃俞48

14.三焦俞48

15.肾俞48

16.大肠俞48

17.小肠俞49

18.膀胱俞49

19.次髎49

20.膏肓俞49

21.志室49

22.秩边49

23.殷门50

24.委阳50

25.委中50

26.承山50

27.飞扬50

28.昆仑50

29.申脉51

30.金门51

31.京骨51

32.束骨51

33.通谷51

34.至阴51

(十)足太阴脾经54

1.隐白55

2.大都55

3.太白55

4.公孙55

5.商丘56

6.三阴交56

7.地机56

8.阴陵泉56

9.血海56

10.大横56

11.大包57

(十一)足厥阴肝经58

1.大敦58

2.行间58

3.太冲58

4.中封58

5.蠡沟59

6.中都59

7.曲泉59

8.章门59

9.期门60

(十二)足少阴肾经61

1.涌泉61

2.然谷61

3.太溪62

4.大钟62

5.水泉62

6.照海62

7.复溜62

8.交信62

9.筑宾63

10.阴谷66

11.俞府63

二、任脉和输穴65

1.会阴65

2.中极65

3.关元66

4.石门66

5.气海66

6.神阙66

7.中脘66

8.巨阙66

9.鸠尾67

10.膻中67

11.天突67

12.廉泉67

13.承浆67

三、督脉和输穴69

1.长强69

2.腰阳关69

3.命门70

4.至阳70

5.身柱70

6.大椎70

7.哑门70

8.风府71

9.百会71

10.上星71

11.素髎71

12.水沟72

四、经外奇穴和新穴73

1.印堂73

2.太阳73

3.四神聪73

4.球后74

5.金津、玉液74

6.强音74

7.牵正穴74

8.翳明74

9.定喘75

10.腰奇76

11.夹脊76

12.十宣76

13.四缝76

14.八邪76

15.手背腰痛点77

16.泽前77

17.抬肩77

18.百虫窝78

19.膝眼78

20.八风78

21.胆囊穴78

22.阑尾穴78

23.落零五78

五、特定穴及其应用78

(一)五?穴78

(二)原穴、络穴80

(三)俞穴、募穴80

(四)郄穴80

(五)八会穴81

(六)八脉交会穴81

(七)下合穴82

(八)交会穴82

附 针灸输穴图83

中篇针灸法89

第一章毫针刺法89

第一节 基本知识89

一、毫针的规格89

二、针刺练习89

三、针刺前的准备工作90

第二节 操作方法91

一、进针法91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92

三、行针与得气93

四、针刺补泻95

五、留针和起针96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及针刺注意事项96

一、异常情况的处理96

二、注意事项97

第二章灸法98

第一节 基本知识98

第二节 操作99

一、方法99

二、注意事项101

第三节 灸法的作用及其适应症101

第三章其他针法101

第一节 三棱针络刺法101

一、针具101

二、操作方法101

三、注意事项102

四、适应症102

第二节 皮肤针刺法102

一、针具102

二、操作方法103

三、注意事项103

四、适应症104

第三节 皮内针刺法104

一、针具104

二、操作方法104

三、注意事项104

四、适应症105

第四节 耳针疗法105

一、针具105

二、耳廓表面的解剖名称105

三、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106

四、耳针的穴位和分布107

五、操作方法108

六、注意事项109

下篇针灸治疗111

第一章治疗概述111

第一节 针灸施治原则111

第二节 针灸取穴基本原则112

一、局部、邻近取穴112

二、远隔(道)取穴112

三、特定穴及其应用112

四、经验取穴112

第二章常见病症治疗113

第一节 内科病症113

一、感冒113

二、咳嗽113

三、哮喘114

四、心悸115

附:怔忡115

五、不寐116

附:健忘117

六、癫狂癎117

七、中风117

八、昏厥18

九、休克119

十、中暑119

十一、脘痛120

十二、呕吐121

附:呃逆121

十三、泄泻121

十四、癃闭122

十五、头痛123

十六、胁肋痛123

十七、痹证124

十八、腰痛125

第二节 其他各科病症125

一、月经不调125

二、痛经126

三、疳积127

四、遗尿127

五、风疹127

六、肠痈128

七、急性胆道疾患128

八、扭挫伤129

附:落枕129

九、耳鸣、耳聋129

十、目赤肿痛130

十一、鼻渊130

十二、齿痛131

十三、咽喉肿痛132

附:喉蛾132

附篇133

第一节针灸研究资料综述133

一、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133

(一)对经络现象的观察研究133

(二)以神经系统为基础的研究134

(三)经络与神经——体液关系的研究136

(四)经络与生物电关系的研究137

(五)其他的一些设想138

二、针灸的作用及其原理139

(一)针刺的止痛作用139

(二)针灸的防御作用140

(三)针灸的调整作用141

(四)与针灸作用有关的几个问题146

第二节临床治疗经验摘要148

一、针刺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148

二、针刺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49

三、电针加服硫酸镁治疗胆管结石149

四、针刺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12例的临床和初步实验观察150

五、电针治疗胃下垂176例疗效观察150

六、针刺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期)临床观察151

七、脊髓腔电针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治疗作用151

八、针刺驱治儿童肠道蛔虫1279例疗效观察152

九、针刺治疗宫颈糜烂152

十、灸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初步探讨153

十一、针刺治疗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403例疗效观察153

十二、针刺抗炎154

十三、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研究154

十四、艾炷直接灸百会穴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155

第三节针灸歌赋节选156

一、《百症赋》①156

二、《通玄指要赋》①157

三、《玉龙歌》①157

四、《行针指要歌》①160

五、四总穴歌160

六、回阳九针歌160

七、千金十穴歌160

八、马丹阳十二穴治杂病歌161

九、孙思邈十三穴歌161

1980.05《针灸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针灸学(1957 PDF版)
针灸学
1957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针灸学(1980.05 PDF版)
针灸学
1980.05
针灸学(1975.07 PDF版)
针灸学
1975.07 上海人民出版社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1979 PDF版)
针灸学
1979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 PDF版)
针灸学
针灸学(1984 PDF版)
针灸学
1984
针灸学(2020 PDF版)
针灸学
202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学(1979 PDF版)
针灸学
1979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针灸学(1997 PDF版)
针灸学
199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针灸学(1979 PDF版)
针灸学
197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