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试题集 中医基础》
作者 | 吴华强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98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370439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7016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2.中医学基本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1
1.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
3.举例说明中医基础理论的哲理性?2
4.如何看待中医理论中对基本概念的不同解释?3
5.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
6.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辩证观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
7.学习中医为什么首先要熟悉阴阳五行学说?7
8.阴阳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内涵?7
9.你对“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是怎样理解的?8
11.何谓“阴平阳秘”?9
12.什么是“阴阳消长”?9
10.什么叫“阴阳互根”?9
13.怎样理解“阳损及阴”与“阴损及阳”?10
14.“阴阳两虚”是不是阴阳平衡?它与“阴平阳秘”是否同一意思?为什么?10
15.你怎样理解阴阳的偏盛偏衰?11
16.如何理解“阴阳离决,精气乃绝”?12
17.何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12
18.以疾病的发展为例来说明阴阳的相互转化。12
19.举例说明阴阳的消长转化。13
20.怎样用阴阳学说来确定治疗原则并指导临床用药?13
21.明·张景岳提出“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道理是什么?在临床上如何应用?15
22.什么是生克制化?15
24.乘和克的一般次序是一样的,为什么一个称“克”,一个叫“乘”呢?16
25.解释五行学说中母子关系及所胜、所不胜关系。16
23.何谓“生、克、乘、侮”?16
26.怎样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17
27.分别举例说明根据相生和相克规律制定的治疗大法。18
2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一理论在临床上是如何应用的?18
29.“益水补土”法则在临床中的内涵是什么?18
30.如何认识和运用“泻南补北”法?19
31.何谓“脏象”?19
32.脏象学说的形成及特点如何?19
33.脏、腑及奇恒之腑三者有何异同?21
36.为什么称“肺主行水”?22
37.为什么说“肺为娇脏”?22
35.“肺朝百脉”的含义是什么?22
34.为什么说“肺为华盖”?22
38.怎样从生理、病理上理解肺主宣发和肃降的作用?23
39.对“诸气皆属于肺”如何理解?23
40.如何理解“喉为肺之门户”?24
41.心主神志与主血脉有何关系?24
42.如何理解“心开窍于舌”?24
43.如何理解中医学中所说的“神”?25
44.什么是“脾统血”?25
45.如何理解“脾气主升”?25
46.如何理解“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26
47.为什么说“脾主肌肉”?26
48.如何理解“肝主疏泄”?27
49.为什么说“肝体阴而用阳”?27
51.如何理解“肝开窍于目”?28
50.肝主疏泄与藏血之间的关系如何?28
52.如何理解“精”的概念?29
53.肾阴、肾阳的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是怎样的?29
54.如何理解“肾主纳气”?29
55.为什么说肾为“水火之脏”?30
56.为什么“肾为先天之本”?30
57.齿和发与肾的关系如何?31
58.如何理解“肾主水”?31
59.中医学对命门是如何理解的?32
60.什么是“脏腑相合”?33
61.何谓“七冲门”?33
64.中医学对“三焦”是如何理解的?34
63.何谓“泌别清浊”?34
62.什么是“胃气”?34
65.“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原理是什么?36
66.对“腑病以通为补”应如何理解?36
67.什么是“元神之府”?37
68.中医学对脑的功能是如何解释的?37
69.脾与胃的关系如何?38
70.肾与肺的关系如何?38
71.试述心与肺之间的关系?39
72.简述心与脾之间的关系。40
73.简述心与肝之间的关系。41
74.肺与脾之间的关系如何?42
76.肝与脾之间的关系如何?43
75.简述肝与肺之间的关系。43
77.脾与肾之间的关系如何?44
78.“乙癸同源”指的是什么?45
79.何谓“心肾相交”?45
80.试述五脏与七窍之间的关系。46
81.如何从脏象学说来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46
82.试述“气”在中医学中的含义。47
83.气的物质性与运动性的关系如何?48
84.怎样理解中医学理论中“气”的物质性?48
85.人体气的产生来源是什么?49
86.人体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哪些?49
87.气在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作用?50
89.元气在人体是如何运行和分布的?51
88.元气在人体是怎样生成的?51
90.宗气在人体是怎样生成和分布运行的?52
91.宗气在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52
92.卫气有哪些重要作用?53
93.营气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53
94.“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与元气的关系是什么?53
95.什么是气化?54
96.何谓气机?54
97.如何分析气在脏腑生理活动中的升降出入?54
98.宗气不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5
99.为什么“营卫”同论?55
102.五脏功能对血的生理各有何重要影响?56
101.血液在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56
100.试述血液的生成来源。56
103.何谓津液?57
104.津液的生理作用是什么?57
105.试述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过程。58
106.气、血、津液与脏腑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58
107.脾与气、血、津液生理上的联系有哪些?59
108.为什么称胸中为“气海”?60
109.脾在津液的输布中起着什么作用?60
110.气与血的关系如何?60
111.怎样理解“气为血帅”?61
112.怎样理解“血为气之母”?61
114.气与津液有什么关系?62
113.为什么说“津血同源?62
115.津与液有何异同?63
116.唾与涎有何异同?63
117.“经络”的含义是什么?63
118.何谓“浮络”,“孙络”,“经筋”,“经别”和“皮部”?何谓“经气”?64
119.经络有哪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64
120.经和络有什么区别?64
121.十二经脉如何命名?有何规律可循?65
122.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怎样的?65
123.十二经脉在躯干和四肢部位的分布大致如何?66
12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有何特点?66
126.任、督、冲、带四条经脉的主支循行路线大体是怎样的?67
125.分别叙述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功能。67
127.举例说明经络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68
128.为什么说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9
129.目前对经络实质的研究主要有哪些说法?69
130.中医学认为疾病是如何发生的?70
131.疾病发生的各种复杂表现决定于哪些因素?70
132.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方法是怎样的?71
133.试述你对“三因学说”的认识。71
134.“正气”是什么?72
135.什么是“审证求因”?72
137.六淫致病有什么特点?73
138.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73
136.何谓“六淫”?73
139.为什么说风性开泄?74
140.为什么说寒性凝滞?74
141.为什么说寒主收引?74
142.暑邪致病有何特点?75
143.为什么说湿性重浊?75
144.外湿与内湿的区别何在?有何联系?75
145.湿性粘滞表现在哪些方面?76
146.对“无湿不成泄”这句话如何理解?76
147.为什么说燥易伤肺?76
148.内燥与外燥有何不同?77
149.火与热有何异同?77
152.实火与虚火产生的机理分别是怎样的?78
151.为什么说“气有余便是火”?78
150.火邪生风、动血的致病特点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78
153.疫疠所指是什么?其致病有什么特点?79
154.什么是“七情”?什么是“七情致病”?79
155.什么叫“五志化火”?79
156.七情致病与脏腑之间有何关系?80
157.常见的情志病证主要有哪些?81
158.饮食失宜是怎样导致疾病发生的?81
159.何谓“痰饮”?82
160.痰与饮有何区别?82
161.为什么说“百病多由痰作崇”?82
164.瘀血证的临床表现有哪几个特征?83
163.什么叫“瘀血”?83
162.痰饮形成的机理是怎样的?83
165.引起瘀血的因素有哪些?84
166.“病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84
167.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有何密切关系?85
168.试述“邪气盛则实”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85
169.扼要叙述“精气夺则虚”的病理机转及其临床特征。85
170.正胜邪退病理变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86
171.试述邪胜正衰的病理变化。86
172.为什么说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86
173.如何分析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87
174.试述阳盛则热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87
177.如何理解阴虚生热的病理机转?88
176.怎样理解阳虚生寒的病理变化?88
175.简述阴盛则寒的病理机转及其临床特征。88
178.怎样理解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89
179.举例说明阴损及阳与阳损及阴的病理变化。89
180.产生阴阳格拒病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90
181.气机升降失常主要产生哪些病理变化?90
182.为什么说脾胃升降是整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90
183.“气逆为实”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91
184.中医学“治未病”的含义是什么?91
185.治则与治法有何不同?91
186.试述治病求本的重要意义。92
187.试述“寒因寒用”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92
190.“塞因塞用”在临床上应如何运用?93
189.“通因通用”主要适用于什么病证?93
188.“热因热用”的临床适应证是什么?93
191.“标本”的概念是什么?94
192.什么是“正治”和“反治”?94
193.为什么要“急则治其标”?94
194.为什么临床中常常应用标本同治的法则?95
195.如何理解扶正与祛邪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存联系?95
196.扶正与祛邪的具体治法包括哪些?96
197.为什么说调整阴阳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法则?96
198.如何掌握调整阴阳治则在阴阳偏衰病变中的应用?96
199.什么叫“因时制宜”?97
200.试述“因地制宜”的治疗特点。97
201.“因人制宜”的内涵有哪些方面?98
1991《中医考试题集 中医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华强主编 1991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医基础理论题解
- 1986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指南
- 湖南中医学院
-
- 中医医案学基础
- 1996
-
- 西医学习中医试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 1971
-
- 中医基础
-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基础医学试题集
-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中医诊疗基础应试题解
- 1993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医学基础考试参考书
- 1994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中医学基础应试题解
- 1993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中医基础试题精选
- 1996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基础
- 1978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中医基础学考试参考书
- 1996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 基础医学试题选编
-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