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 系统与电路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求取 ⇩

目录第一章 引论1.1 可靠性工程是质量控制技术的历史发展1

1.2 可靠性工程的特点1

1.3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任务和内容2

1.4 寿命周期费用3

第二章 产品研制的可靠性管理2.1 可靠性管理的基本要求6

2.2 方案论证阶段的可靠性管理7

2.3 工程设计阶段的可靠性管理8

2.4 试制生产阶段的可靠性管理8

2.5 批生产阶段的可靠性管理9

2.6 可靠性组织11

第三章 可靠性基础数学3.1 集合的基本概念13

3.1.1 集合的表示方法13

3.1.2 集合间的关系13

3.2 布尔代数14

3.3.1 事件与概率15

3.3 概率基础15

3.3.2 事件间的关系16

3.3.3 事件的频率与概率17

3.3.4 排列与组合17

3.3.5 古典概率模型与概率的性质18

3.3.6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20

3.4 随机变理及其分布函数22

3.4.1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22

3.4.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23

3.4.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26

3.4.4 二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27

3.4.5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28

3.5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31

3.5.1 数学期望31

3.5.2 方差32

3.6.2 拉普拉斯变换34

3.6.1 卷积34

3.5.3 切比雪夫不等式34

3.6 卷积与积分变换34

3.6.3 Laplace-Stieltjes变换35

3.7 回归分析36

3.7.1 一元线性回归36

3.7.2 化曲线为直线回归37

3.7.3 多元线性回归39

3.8 矩阵代数40

3.9 马尔柯夫随机过程42

3.9.1 状态的随机转移及其转移概率42

3.9.2 系统瞬时状态概率的求解45

3.9.3 系统稳态概率的求解48

3.9.4 转移到吸收状态的平均步数或平均时间50

第四章 可靠性与维修性函数4.1 可靠性函数53

4.1.1 可靠度函数53

4.1.3 失效密度函数54

4.1.2 累积失效概率54

4.1.4 失效率函数55

4.1.5 平均寿命与等效平均寿命56

4.1.6 常用寿命分布函数58

4.2 寿命为负指数分布的性质59

4.2.1 无记忆性59

4.2.2 复杂产品的寿命60

4.3 维修性函数63

4.3.1 维修度函数63

4.3.2 维修密度函数63

4.3.3 修复率函数63

4.3.4 平均修复时间64

4.3.5 常用的维修性函数64

4.4.1 瞬态有效度和平均有效度65

4.4.2 稳态有效度和固有有效度65

4.4 有效度函数65

4.4.3 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停机时间66

4.4.4 平均失效频率与平均循环周期67

4.4.5 平均失效次数和平均修复次数67

4.4.6 有规定时间要求的有效度68

4.4.7 失效率、修复率或停机率均为常数时的有效性函数69

第五章 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的数学模型与分析5.1 不计维修的串并联系统70

5.1.1 串联系统70

5.1.2 并联系统72

5.1.3 复合系统74

5.1.4 表决冗余系统77

5.1.5 旁待冗余系统78

5.1.6 非独立冗余系统84

5.1.7 顺序表决系统88

5.2 不计维修的复杂系统89

5.2.1 状态枚举法89

5.2.2 路经枚举法91

5.2.3 割集分析法97

5.2.4 贝叶斯分析法99

5.3 开关型三状态系统103

5.4 权联系统108

5.4.1 组合权联系统108

5.4.2 单元权联系统109

5.5 马尔柯夫模型的可修系统110

5.5.1 可修串联系统110

5.5.2 可修并联系统113

5.5.3 串并联复合可修系统117

5.5.4 可修表决系统119

5.5.5 可修旁待冗余系统122

5.5.6 两单元冗余系统效能的比较125

5.5.7 可修权联系统126

5.5.8 可修复杂冗余系统126

5.6.1 更新过程130

5.6 非马尔柯夫模型的可修系统130

5.6.2 补充状态法136

5.6.3 补充变量法139

5.6.4 马氏更新过程法145

第六章 系统可靠性设计6.1 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的论证和确定155

6.2 性能与可靠性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裕量设计156

6.2.1 性能指标的裕量设计157

6.2.2 可靠性指标的裕量设计157

6.2.3 可靠性指标与性能指标间的相互关系158

6.3 技术方案的可靠性论证159

6.4 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162

6.4.1 建立可靠性框图程序162

6.4.2 建立系统状态转移图程序163

6.5 选择性能与可靠性兼容体制164

6.5.1 相控阵体制165

6.5.2 频率分集制169

6.6.1 依靠软件功能减少硬设备170

6.6 系统的简化设计170

6.6.2 基本单元电路的简化组合设计171

6.6.3 采用新技术和新器件172

6.6.4 压缩电源品种与数量172

6.6.5 优选与采用标准组件172

6.7 系统的冗余设计173

6.7.1 整体冗余和单元冗余173

6.7.2 并联冗余与旁待冗余174

6.7.3 冗余与脱机维修175

6.7.4 多单元冗余系统最优布局设计176

6.8 采取允许参数漂移的稳定性方案179

6.9 功能转换冗余设计181

6.10 计及系统性能退化设计183

6.11 改进复杂系统的灵敏度分析187

第七章 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的分配7.1 代数分配法197

7.1.1 功能单元组合代数分配法198

7.1.2 比例组合代数分配法199

7.2 均匀分配法201

7.3 工程加权分配法202

7.4 顺序分配法204

7.5 约束条件分配法206

7.5.1 串联系统单元约束条件分配法206

7.5.2 非串联系统单元约束条件分配法209

7.5.3 串联系统多元约束条件分配法209

7.6 应力变动分配法214

7.7 单个约束条件冗余单元分配法214

7.8 动态规划分配法217

7.8.1 动态规划分配法是冗余组合枚举法的化简217

7.8.2 动态规划分配法的基本算法217

7.8.3 动态规划分析法的计算机程序220

7.9.1 串联系统的直接寻查法224

7.9 直接寻查分配法224

7.9.2 非串联系统直接寻查分配法227

7.10 平均修复时间加权分配法227

7.11 串联系统稳态有效度分配法229

7.11.1 稳态有效度的均匀分配法229

7.11.2 稳态有效度的系数分配法230

7.12 并联系统稳态有效度分配法232

7.13 表决系统稳态有效度分配法233

7.13.1 (k/n)表决系统稳态有效度的分配233

7.13.2 (n-1/n)表决系统稳态有效度的分配234

7.14 复杂系统稳态有效度分配234

第八章 可靠性与维修性预测8.1 可靠性预测的基本概念239

8.1.1 可靠性预测的必要性239

8.1.2 可靠性预测的分类和主要预测方法239

8.1.3 预测方法的局限性240

8.2 编制可靠性预计手册是预计方法的基础240

8.3.1 元器件总数预测法241

8.3 元器件计数预测法241

8.3.2 有源器件计数预测法242

8.3.3 元器件系数预测法242

8.3.4 元器件分类计数预测法243

8.3.5 元器件数量类比估计法247

8.4 相关性能参数预测法247

8.4.1 系统复杂性与性能参数间的相关性247

8.4.2 系统内元器件总数的区间估计252

8.4.3 性能参数预测方法的修正252

8.4.4 性能参数预测计算程序253

8.4.5 相关性能参数预测法的计算机程序254

8.5 元器件应力分析预测法257

8.5.1 应力分析预测程序257

8.5.2 元器件失效率预测注意事项258

8.5.3 元器件电应力的计算机辅助分析258

8.6.1 路集分析求上、下限的近似预测法264

8.6 复杂系统可靠度预测264

8.6.2 割集分析求上、下限的近似预测法266

8.6.3 计算复杂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机程序267

8.7 性能参数稳定性预测269

8.7.1 最坏情况分析法270

8.7.2 阶矩法271

8.7.3 伴随网络求解网络参数灵敏度274

8.7.5 性能参数偏差的试验预测法287

8.7.4 蒙特-卡洛法287

8.8 结构可靠性的应力-强度预测法289

8.8.1 传统的结构强度应力分析289

8.8.2 概率强度应力分析290

8.9 可修系统的维修性预测293

8.9.1 线性回预测法294

8.9.2 加权因子预测法294

8.9.3 时间分解预测法295

8.9.5 系统维修性参数的预测297

8.9.4 预防维修平均时间的预测297

第九章 电路结构可靠性设计9.1 元器件的选择与使用准则301

9.1.1 不要片面选择高性能元器件301

9.1.2 少用高失效率元器件301

9.1.3 元器件选用准则302

9.1.4 元器件的正确使用304

9.2 元器件负荷减额设计309

9.3 电路的简化设计315

9.3.1 电路集成化315

9.3.2 数字逻辑电路的简化317

9.3.3 模拟电路的简化318

9.4 故障软化设计320

9.5 抗暂态效应设计324

9.5.1 暂态效应引起的失效现象324

9.5.2 暂态效应的检查方法324

9.5.3 半导体器件瞬态过载抑制方法325

9.6 减少接触故障的可靠性设计327

9.7 潜在通路分析328

9.8 电路接口的可靠性设计332

9.9 故障安全设计336

第十章 系统维修性设计10.1 维修性指标的确定339

10.2 故障诊断设计341

10.2.1 故障诊断的一般要求341

10.2.2 故障诊断的分级341

10.2.3 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343

10.2.4 检测点设置原则344

10.2.5 检测点的优化设计345

10.3 结构维修性设计349

10.3.1 更换单元模块化349

10.3.2 设备内外结构的可达性349

10.3.3 备件储备351

10.4 维修体制的选择352

10.5 预防维修周期设计353

10.5.1 更新型预防维修周期354

10.5.2 固定型预防维修周期356

10.5.3 自动监视装置的测试周期359

第十一章 失效模式、效应与危害度分析11.1 表格分析法362

11.2 失效树因果分析法367

11.2.1 失效树分析的主要步骤367

11.2.2 失效树中的符号说明368

11.2.3 失效树因果分析法实例370

11.3 矩阵分析法370

11.3.1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矩阵370

11.3.2 失效模式与效应关系矩阵374

11.4 失效模式对并联冗余系统的影响376

11.4.1 串联连接结构方式的并联冗余单元最佳数376

11.4.2 并联连接结构方式的并联冗余单元最佳数377

11.4.3 计及单元应力改变的最佳冗余数378

11.5 致命度分析379

附录附录A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预计简编手册382

一、微电子器件383

二、分立半导体器件386

三、电阻器392

四、电容器(纸/塑、陶瓷、玻璃、云母、钽电解和铝电解)394

五、电感器的失效率397

六、旋转电气装置(电动机、鼓风机.低速低负载电机和计时器)398

七、继电器的失效率399

八、开关的失效率399

九、接插件的失效率400

十、导线、印制板、焊点402

十一、电真空器件403

十、其它403

附录B 回归系数标准方差-协方差的P矩阵405

附录C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关于无人值守雷达研究报告中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方案论证408

1986《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 系统与电路结构的分析和设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定浩编著 198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电子机械可靠性与维修性(1990 PDF版)
电子机械可靠性与维修性
1990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PDF版)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PDF版)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和控制(1981年04月第1版 PDF版)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和控制
1981年04月第1版
电子可靠性工程  系统设备的可靠性理论与实践(1987 PDF版)
电子可靠性工程 系统设备的可靠性理论与实践
1987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1989 PDF版)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989
电子设备与系统可靠性设计(1984 PDF版)
电子设备与系统可靠性设计
1984 肖端庄编著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1989 PDF版)
结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989
系统可靠性与风险分析( PDF版)
系统可靠性与风险分析
可靠性工程与机械维修(1983 PDF版)
可靠性工程与机械维修
1983
矿业工程可靠性分析与设计(1997 PDF版)
矿业工程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1997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可靠性与维修性(1987 PDF版)
可靠性与维修性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估计(1990 PDF版)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与估计
199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1995 PDF版)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995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可靠性与维修工程(1992 PDF版)
可靠性与维修工程
1992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