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跨国传播与民族文化》
作者 | 钟大年等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44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04755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3559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绪论1
第一章 作为文化的电视19
一 电视与科技发展20
(一)电视科技的发明20
(二)电视科技的革新22
(三)电视科技的现代挑战29
(一)电视的传播特点33
二 电视与文化传播33
(二)电视文化的传播特点35
三 电视的文化批评39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39
(二)电视“教养理论”对电视文化的批评42
(三)英国批判学派的“符号”理论52
第二章 为了传播的文化55
一 文化的进化56
(一)文化的概念56
(二)文化的继承——延续与隔绝58
(三)文化的变迁——消失和移入62
二 文化概念的扩张66
(一)大众文化的走向66
(二)信息时代的文化68
(三)娱乐文化对艺术的影响71
(四)现代文化的意识76
(五)现代文化的特点81
(一)文化产业85
三 文化输出与输入85
(二)文化输出与商品输出88
(三)电视媒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91
第三章 从影响力看大众传播95
一 关于大众媒介影响力的几种认识96
二 作为一种生态环境存在的传播媒介102
三 构造化的传播106
四 传播与文化休克114
第四章 国际传播与文化影响120
(一)国际传播的定义与功能121
一 国际传播的发展121
(二)国际广播的历史122
(三)国际电视传播的发展125
(四)关于“世界传播新秩序”的论争128
(五)国际影视文化的传播不平衡132
二 国际交流与民族文化135
(一)交流的社会文化意义137
(二)跨文化交流:文化的多元化140
(一)电视跨国传播的生存环境147
三 电视传播的跨国关系147
(二)加拿大与美国的传播关系151
(三)美国与欧洲的传播关系163
(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传播关系168
第五章 跨国传播与中国电视178
一 中国电视的对外交往178
(一)艰难的开拓179
(二)曲折的十年182
(三)恢复和发展183
二 境外电视的管理策略189
(一)中国电视所面对的国际环境190
(二)卫星电视的管理策略200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视与文化205
(一)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轨迹206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电视文化的若干构想214
附件:222
一 世界各国及地区电视一览表222
二 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外国卫星传送电视节目228
管理办法228
三 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232
四 广播电影电视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加强亚洲一号卫星接收设施管理工作的通知234
五 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引进海外电视剧的234
审查标准234
六 关于广播电视地方外事工作的几项暂行规定237
七 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同国外广播电视台240
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通知240
八 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海关总署关于241
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制片管理工作的通知241
后记243
1998《电视跨国传播与民族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钟大年等主编 1998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电视转播文集
- 1991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
- 电视传播
- 民国75.12 华视出版社
-
- 传统文化与民族自信
- 1998 上海:文汇出版社
-
- 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 跨世纪的新视野
- 1998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
- 民族与文化
- 1989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 跨文化传播学 东方的视角
- 199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电视传播的艺术
- 1988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 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
- 199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 实用电视传播学
- 199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电视符号与电视文化
- 1994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 电视时代 中国电视新闻传播
- 199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 200年美国传播现象透视
- 1998 北京:新华出版社
-
- 卫星电视传播
- 1997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