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播》求取 ⇩

目录5

自序5

第1章 世界电视发展概况28

第1节 研究阶段(1873~1939)28

第2节 开发阶段(1939~1960)30

第3节 成熟阶段(1961~1986)34

3.1 技术分歧34

3.2 设备革新34

3.3 卫星电视35

3.4 有线电视36

第4节 未来展望39

4.1 直播卫星(DBS)39

4.2 「溢播」与「偷看」问题41

4.3 电传视讯(Videotex)44

第5节 结论49

第2章 我国电视发展概况51

第1节 电视的孕育(1948~1962)51

第2节 电视的诞生53

2.1 教育电视台(1962~1971)53

2.2 台湾电视公司(1962)56

2.3 中国电视公司(1969)58

2.4 中华电视台(1971)61

第3节 「公共电视」(1984)65

3.1 公视的成立65

3.2 公视的节目66

3.3 公视的未来68

4.1 卫星电台的建立69

第4节 卫星电视(1969)69

4.2 卫星电台的使用71

第5节 未来展望73

5.1 直播卫星(DBS)73

5.2 有线电视(CATV)75

5.3 电传视讯(Videotex)80

第6节 结论84

6.1 成绩84

6.2 原因85

6.3 希望86

第3章 电视台的组织与经营目标89

第1节 电视工作人员的「专」与「通」89

2.1 设台法规90

第2节 电视台的设立与类型90

2.2 经营制度91

第3节 电视台的决策、管理与研究部门93

3.1 董事会93

3.2 总经理93

3.3 行政部(室)95

3.4 财务部97

3.5 专员室(安全室)98

3.6 研究部99

第4节 电视台的生产与销售部门101

4.1 节目部101

4.2 新闻部102

4.3 教学部103

4.4 工程部104

4.5 业务部106

第5节 结论108

第4章 电视原理与技术标准113

第1节 发明过程113

第2节 电视原理115

2.1 黑白电视115

2.2 彩色电视116

第3节 技术标准121

3.1 电视频道121

3.2 电视扫描线125

3.3 电视彩色127

第4节 标准分歧128

第5节 各国电视技术标准131

第5章 电视制作的场地与设备138

第1节 电视摄影场138

1.1 摄影场的形状与面积138

1.2 摄影场的设备与运作142

第2节 副控室145

2.1 副控室的设备与工作人员145

2.2 副控室的组合形式148

第3节 录影室151

3.1 录影室的功能151

3.2 录影室的设备152

第4节 主控室155

4.1 主控室的功能155

4.2 主控室的工作人员156

4.3 主控室的设备157

第5节 发射台(站)160

5.1 地点160

5.2 法规160

第6节 结论162

第6章 电视节目的制播与品管165

第1节 企划作业阶段165

1.1 拟订企划指导方针165

1.2 撰稿与审查165

第2节 录制作业阶段167

2.1 录制前准备工作167

2.2 进棚录影168

3.1 宣传工作170

第3节 宣传与推销作业阶段170

3.2 推销工作171

第4节 播出作业阶段171

4.1 节目管理组工作171

4.2 电影组工作172

4.3 主控组工作172

第5节 品质管制作业阶段173

5.1 播前检验173

5.2 播后检讨173

第6节 结论176

第7章 节目制作人制度与节目分类183

第1节 制作人制度183

1.1 「内制」185

1.3 「外制外包」186

1.4 「内制外包」186

1.2 「外制」186

1.5 「委制」或「委内制」187

1.6 「外制与外包」制度的评价187

第2节 节目的分类188

2.1 按制作与播映技术分类188

2.2 节目内容与型态分类189

2.3 按特定对象分类192

2.4 「公共电视节目」193

第3节 结论193

第8章 电视戏剧节目195

第1节 电视戏剧的定义和类型195

1.1 定义195

1.2 类型196

第2节 电视戏剧的特性与制作规范198

2.1 特性198

2.2 审查200

2.3 制作规范203

第3节 电视戏剧的编写过程205

3.1 主题思想205

3.2 故事大纲207

3.3 分集、分场大纲209

3.4 人物性格211

3.5 对话剧本213

第4节 电视戏剧的录制过程216

4.1 准备阶段216

4.2 录制阶段216

4.3 播出阶段217

第5节 结论218

第9章 电视平剧节目220

第1节 平剧的背景220

1.1 名称220

1.2 内容221

1.3 适应电视萤光幕221

第2节 布景、道具、灯光222

2.1 平剧偏重象征222

2.2 电视偏重写实223

第3节 音乐和效果225

3.1 乐队也可上镜头225

4.1 冷场难忍226

第4节 冷场和重复226

3.2 平剧节奏太慢226

4.2 重复嫌烦227

第5节 剧本和字幕228

5.1 剧本228

5.2 字幕229

第6节 台视的试验229

第7节 其他的试验231

7.1 中视的「国剧大展」231

7.2 「电视歌仔戏」的创新232

7.3 其他研究改革233

第8节 外国人看平剧234

第9节 结论235

第1节 综艺节目的类型239

1.1 棚内制作239

第10章 电视综艺节目239

1.2 棚外制作240

1.3 有无观众参加240

1.4 纯歌舞240

1.5 一人节目241

1.6 大杂烩型241

第2节 综艺节目的流弊244

2.1 模仿、雷同244

2.2 到处打歌244

第3节 流弊的原因246

3.1 模仿问题246

3.2 打歌问题247

4.2 奖励创新248

4.3 求真求实248

4.1 培养人才248

第4节 综艺节目发展的方向248

4.4 勿滥耍特技249

4.5 制作规范250

第5节 结论251

第11章 电视新闻节目252

第1节 电视新闻的特性与制作规范252

1.1 特性252

1.2 重要性253

1.3 制作规范254

第2节 电视新闻的来源255

2.1 国内新闻255

2.2 国外新闻257

2.3 新闻资料室260

3.1 制作261

第3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报261

3.2 播报263

第4节 电视新闻报导的重复问题265

4.1 重复的状况265

4.2 重复的原因266

4.3 重复的处理267

第5节 其他新闻类的节目268

5.1 新闻分析评论268

5.2 新闻访问和座谈269

5.3 新闻深度报导节目269

5.4 现场实况转播节目270

5.5 国外卫星转播节目271

6.1 「亚新社」的沿革273

第6节 亚太地区通讯社问题273

6.2 困难问题274

6.3 前途展望276

第7节 结论277

第12章 电视妇女家庭节目280

第1节 妇女家庭节目的时段、内容和类型280

1.1 时段280

1.2 内容281

1.3 类型281

第2节 妇女家庭节目的主持人281

第3节 妇女家庭节目的制作规范282

第4节 模范节目「今天」283

4.1 简史283

1986《电视传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钜昌 1986 华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卫星电视传播(1997 PDF版)
卫星电视传播
1997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传播与政治( PDF版)
电视传播与政治
电视传播(民国75.12 PDF版)
电视传播
民国75.12 华视出版社
延庆广播电视( PDF版)
延庆广播电视
丹东广播电视( PDF版)
丹东广播电视
丹东广播电视学会
广播电视辞典(1999 PDF版)
广播电视辞典
1999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1999 PDF版)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
1999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播电视语言(1998 PDF版)
广播电视语言
1998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广播电视概论(1997 PDF版)
广播电视概论
1997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电视传播的艺术(1988 PDF版)
电视传播的艺术
1988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世界广播电视(1999 PDF版)
世界广播电视
1999 重庆:重庆出版社
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1998 PDF版)
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
1998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广播电视宣传概论(1978 PDF版)
广播电视宣传概论
1978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采教研室
实用电视传播学(1990 PDF版)
实用电视传播学
199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电视时代  中国电视新闻传播(1997 PDF版)
电视时代 中国电视新闻传播
199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