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社会科学的前沿 社会学的探究》
作者 | 何维凌,黄晓京著 编者 |
---|---|
出版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0 |
出版时间 | 198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3118·30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2837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总论:什么是社会学1
1·1 引言1
1·2 社会学的渊薮2
1·3 社会现象和社会学的选择7
1·4 选择的结果--社会学研究对象或素材的特征17
第二章 社会学洞察25
2·1 什么是社会学洞察25
2·2 社会学洞察的三原则28
2·3 社会学洞察中的四特征37
2·4 社会学范式小议44
第三章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结构51
3·1 寻求社会学学科地位和结构的逻辑主线52
3·2 无知和有知,已知和未知57
3·3 知识体系-科学体系-社会科学体系中的社会学64
3·4 社会学学科体系的结构73
第四章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82
4·1 研究方法概述--广义方法和狭义方法82
4·2 社会学通行的研究设计一览89
4·3 当前社会学通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简介94
4·4 尺度、信度、效度和限度99
4·5 异军突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105
第五章 西方社会学之林113
5·1 社会学的古典传统--唯科学倾向和整体观点115
5·2 独立的专门化社会学120
5·3 形形色色的现代社会学理论124
5·4 “人本”的社会学--符号相互作用论139
5·5 西方社会学理论之林的启示143
第六章 微观社会学147
6·1 微观与宏观--两个尺度的“统”与“分”147
6·2 微观关系及其结构特征的描述151
6·3 微观社会过程中的“有序”与“无序”156
6·4 微观社会机制--选择与调节163
6·5 简短的结语168
第七章 宏观社会学169
7·1 宏观社会现象与宏观社会学169
7·2 宏观社会的微观动因--宏观变项的微诠释173
7·3 宏观社会系统概观--结构和功能分析178
7·4 社会分层185
7·5 社会流动190
7·6 社会控制与调节:稳定性、超稳定性与宏观决策194
第八章 演化社会学205
8·1 社会变迁的社会学综述205
8·2 社会的演化--无序和有序,简单与复杂217
8·3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过程--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机制225
8·4 社会系统的演化全程及社会演化动力学方程简介234
第九章 中国社会学:回顾与展望241
9·1 社会学“中国化”--两大选择241
9·2 早期中国社会学(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五·四运动)246
9·3 第二期中国社会学(五·四前后--三十年代)251
9·4 第三期中国社会学(三十年代中--一九四九年)255
9·5 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学:现状与未来262
后记268
1987《通往社会科学的前沿 社会学的探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维凌,黄晓京著 1987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费孝通社会学文集 社会学的探索
- 198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科学的社会功能
- 1982
-
- 社会科検証学習の探究
- 1974.02 明治図書
-
- 科学的社会主義研究
- 1976.07 新日本出版社
-
- 社会学的探索
- 1984.06 天津人民出版社
-
- 続?科学的社会主義研究
- 1979 新日本出版社
-
- 科学的社会价值
- 1998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学校心理教育全书 上
- 1998 九州图书出版社
-
- 科学的社会功能
- 1982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1999
- 199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1998
- 199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