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历程 儒家价值体系的历史衍化及其现代转换》
作者 | 杨国荣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92 |
出版时间 | 199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0801729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2474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导言1
第一章 儒家价值体系的奠基13
一 天人之辩与仁道原则13
二 为人二由己和天命的预设19
三 修己以安人:自我实现及其逻辑归宿24
四 义以为上与孔颜之乐29
五 “大德不踰闲”的历史涵义35
六 作为价值目标的理想人格39
七 超越有限:存在的意义及其他51
第二章 从孔子到孟子57
一 仁道原则的展开57
二 力与命的内在紧张61
三 独善其身和兼善天下66
四 恒心的根据与惟义所在70
五 从执中而权到君子反经74
六 内圣的走向78
第三章 演进中的折变89
一 天人之际:从相分到互动89
二 制天命而用之:自由理想的扩展95
三 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99
四 义的外部确证及其工具化103
五 从以权应变到以道壹人108
六 全而粹与化性起伪112
第四章 价值本体的建构及其内化124
一 《易传》:价值本体的建构124
二 价值本体的双重内化134
三 止于至善与修身为本142
第五章 正统的形成148
一 神学形式下的人文取向148
二 德威交融:仁道原则与暴力原则的沟通155
三 从兼容到独断:权威主义原则的确立161
四 认同传统与面向往古166
五 义与我的合一:个体的普遍化171
六 道义与功利的二难176
七 从仁且智到性三品:人格理想的展开181
第六章 援道入儒的价值观意蕴187
一 名教与自然:天人之辩的历史延续187
二 自性的确认与玄同彼我207
三 逍遥的理想与天命的抑制219
第七章 衍化与整合233
一 仁道原则的重建与超越234
二 天理主宰下的自我权能244
三 群己之辩的二重变奏256
四 从义与利的对峙到理与欲的紧张268
五 天理的权威化与良知准则论279
六 醇儒境界289
第八章 明清之际:历史的反省与自我转换305
一 经纬天地:逸出内圣之境306
二 经学的实证化与理性的工具意义313
三 化“天之天”为“人之天”323
四 造命与循理326
五 理欲统一:存在与本质的双重确认331
六 我的自立与群体认同338
第九章 儒家价值体系在近代的历史命运346
一 权威的失落:传统与近代化的紧张346
二 返本开新:新儒家的选择及其双重意向357
第十章 走向现代368
一 现代化的历史需要与儒家价值观369
二 儒家价值体系与合理性的重建376
后记391
1994《善的历程 儒家价值体系的历史衍化及其现代转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国荣著 199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关于历史评价及其他
- 195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 1992
-
- 价值工程及其应用
- 广东省科研管理研究会
-
- 历史性的转折
- 1974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
- 1992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价值工程及其在煤矿的应用
- 1987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 东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1996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
- 199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1994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道家思想的历史转折
- 1997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
- 1996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 现代与现代主义 西方文化思潮的历史转型
- 1995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
- 1997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 历史与价值的张力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 199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