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思想史》求取 ⇩

序 丁伟志1

序 李泽厚1

自序1

绪论4

《黄老》帛书的思想和时代21

一、《黄老》帛书和《老子》思想的关系22

二、帛书关于道、天、理的思想23

三、辩证法思想30

四、刑德思想35

五、刑名法术思想39

六、黄老刑名(法)是一个思想体系41

七、帛书产生的年代45

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及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52

一、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52

二、汉初黄老思想对陆贾、贾谊的影响60

三、韩婴、董仲舒思想中的黄老影响65

四、黄老影响不能夸大71

五、《论六家要旨》对黄老思想的赞誉74

六、黄老思想的退位80

汉初儒家思想的复起及其儒法融合的特点82

一、陆贾“仁义为本”的思想82

二、贾谊的礼治思想91

三、贾谊对黄老无为思想的批判95

四、贾谊融合儒法的思想特点100

五、贾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及其矛盾104

六、韩婴的儒家思想106

七、汉初儒家思想的特征和历史地位111

汉代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其与哲学的相互影响114

一、秦汉自然科学成果114

二、天人相应、天人一体的基本观念119

三、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信息思想124

四、系统观念和辩证法思想133

五、哲学与自然科学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138

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146

一、“天论”及其特点和矛盾147

二、目的论思想剖析157

三、天人感应思想的矛盾及其积极意义167

四、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理性因素176

五、形而上学体系和局部的辩证法思想182

六、人性论思想分析187

七、伦理思想的特点191

八、社会政治思想199

九、《公羊春秋》学的基本精神208

十、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212

《淮南子》的思想特点及其政治上的消极倾向215

一、天人对立的消极思想216

二、宇宙图式及自然论思想221

三、人性和人的价值观227

四、认识论230

五、辩证法思想及其对祸福转化的矛盾态度235

六、社会政治思想的特点242

七、《修务训》的儒家思想及其意义250

八、神仙方术思想及思辨因素255

九、《淮南子》思想的评价265

《史记》在历史观方面的杰出贡献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269

一、《史记》与史学传统及孔子《春秋》270

二、究天人之际273

三、通古今之变277

四、人性论的历史观280

五、《史记》与时代精神285

《盐铁论》所反映的汉代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和孟子思想的崛起293

一、法家思想在武帝时期的实际统治293

二、孟子思想的崛起298

三、汉代思想的两次转折304

四、双方代表的社会阶级利益及“文学”社会政治批评兴起的条件311

宣成时期今文经学统治地位的确立319

一、阴阳灾异和经学之士的兴起320

二、石渠阁会议与《谷梁春秋》的兴起325

三、礼教向社会的扩大和深入330

四、孟喜、京房易学的灾异思想332

五、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的灾异思想336

六、儒学确立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背景337

谶纬在哀平时期的泛滥及其思想意义342

一、谶纬和政治342

二、谶纬和宗教347

三、谶纬的元气思想和宇宙生成论351

四、“八卦为体”的新观念355

五、谶纬对象数思想的发展357

六、“河图”、“洛书”数图释义362

七、名词定义与象数模式367

八、社会理想371

九、谶纬的评价375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和思想特点377

一、《河上注》非葛洪所作377

二、《河上注》是汉代作品381

三、《河上注》出于西汉388

四、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394

《道德指归》的自然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398

一、《指归》的自然思想400

二、生成论与本体论405

三、经验论和思辨因素409

四、社会政治思想415

五、《指归》版本的几个问题419

扬雄思想的成功、失败及其经验教训423

一、《法言》的理性精神424

二、《太玄》对《周易》的模仿及其失败433

三、《法言》、《太玄》的经验教训441

四、扬雄思想在汉代和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445

一、白虎观会议的召开和《白虎通》的产生449

《白虎通》与两汉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449

二、《白虎通》的学术性质455

三、关于“三纲”的思想459

四、哲学范畴及其特点462

五、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470

六、白虎观会议的历史命运474

王充思想剖析477

一、元气自然论剖析478

二、“实知”“知实”的理性精神484

三、无神论的经验教训490

四、命定论的逻辑推演499

五、黄老自然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矛盾505

六、“定贤”辩论的时代和思想意义508

七、王充哲学提出的两个问题513

八、寒门细族的知识分子代表的典型意义519

九、王充哲学的历史地位523

一、关于《太平经》成书的情况526

《太平经》的思想特点及其与道教的关系526

二、神道理论531

三、神学体系的内在矛盾536

四、社会政治思想538

五、谶纬向宗教的转化542

六、《太平经》与方士化的儒生547

七、黄老道与《老子想尔注》553

八、《太平经》何以成为道教经典557

汉末经学的衰落与党锢之祸559

一、皇权与士族的矛盾560

二、皇权与宦官564

三、士族反宦官外戚的斗争567

四、党锢之祸与经学的没落571

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及其与魏晋思想的联系577

一、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577

二、崔蹇的社会批判思想584

三、仲长统的社会批判思想588

四、“本末”、“名实”与魏晋思想593

虞翻、郑玄与两汉经学哲学的终结597

一、虞翻易学的经验主义实质598

二、郑玄《易》注的理性因素603

三、引《老》注《易》的开始609

四、儒道互补与汉末风尚611

后记614

附录一 论《吕氏春秋》的儒家思想倾向及其与《淮南子》基本倾向的区别617

附录二 《月令》图式和董仲舒的目的论及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638

附录三 也谈《老子河上公章句》之时代及其与《抱朴子》之关系660

1987《汉代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金春峰著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汉代文学思想史(1990 PDF版)
汉代文学思想史
1990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两汉思想史  3( PDF版)
两汉思想史 3
两汉思想史  2( PDF版)
两汉思想史 2
两汉思想史  1( PDF版)
两汉思想史 1
思想史 前近代(1979.08 PDF版)
思想史 前近代
1979.08 校倉書房
思想史 近現代(1983.10 PDF版)
思想史 近現代
1983.10 校倉書房
明代思想史(1940 PDF版)
明代思想史
1940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1951 PDF版)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1951 平明出版社
宋代史学思想史(1992 PDF版)
宋代史学思想史
1992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秦汉思想史(1994 PDF版)
中国秦汉思想史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  明清部分(1990 PDF版)
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 明清部分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明代思想史(1992 PDF版)
明代思想史
1992 济南:齐鲁书社
中国思想通史  第2卷  两汉思想(1957 PDF版)
中国思想通史 第2卷 两汉思想
1957 北京:人民出版社
汉代思想史(1987 PDF版)
汉代思想史
198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两汉思想史(1989 PDF版)
两汉思想史
198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