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催化裂化数据手册》
作者 | 熊国卿等译 编者 |
---|---|
出版 | 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38 |
出版时间 | 197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1881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前言、定义、计算所需数据1
第1节 前言(1957年版)1
第2节 催化裂化所用符号1
第3节 转化率的定义2
第4节 计算所需数据3
第5节 裂化技术委员会的现行决定标准和建议9
第二章转化率与各操作条件的关系14
第1节 各操作条件之相互关系14
第2节 相对活性因数(A)(3A催化剂)18
第3节 剂油此-空速因数(B)22
第4节 平均油分压24
第5节 汽提蒸汽有效因数(SE)(仅适用于下行式装置)25
第6节 压力因数(P)、水合因数(H)和温度因数(T)26
第7节 进料性质因数(F)(暂行方法)28
第8节 油浆因数(S)与再生催化剂碳含量因数(R)30
第9节 反应床层绕速度(基于空反应器)之估计32
第10节 反应器效率因数(V)34
第11节 热转化率35
第三章回炼催化裂化诸产品的产率37
第1节 回炼裂化操作计算说明(暂行方法)37
第2节 裂化循环进料所得循环柴油的产率42
第3节 终切割点650°F以上循环进料的芳烃指数43
第4节 进料芳烃指数校正(暂行方法)44
第5节 轻循环柴油的芳烃指数44
第6节 转化率对循环进料芳烃指数和环烷烃指数的影响45
第7节 反应温度对循环进料芳烃指数的影响46
第8节 循环进料的裂化性能46
第9节 回炼油数量的推算48
第1节 总说明49
第四章气态烃产率49
第2节 氢气产率51
第3节 甲烷产率56
第4节 乙烯产率61
第5节 乙烷产率65
第6节 丙烯产率70
第7节 丙烷产率74
第8节 总丁烯馏分产率78
第9节 异丁烷产率82
第10节 正丁烷产率87
第11节 戊烯馏分产率90
第12节 戊烷馏分产率95
第13节 硫化氢产率98
第1节 总说明100
第五章碳的产率100
第2节 进料因数(F)103
第3节 校正430转化率因数(C2)105
第4节 进料20%点因数(FT)与20+转化率因数(C1)107
第5节 反应温度因数(T)和油分压因数(P)110
第6节 剂油此-再生催化剂含碳量因数(R)112
第7节 产碳-反应器水蒸汽因数(W)113
第8节 塔底回炼油因数(S)114
第9节 反应效率因数(V)115
第10节 附加碳(Fc)116
第11节 可汽提碳117
第12节 催化碳中的当量氢(3A催化剂)118
第13节 从待生催化剂上汽提油120
第14节 催化汽提碳的估计122
第1节 C5—430°F汽油的产率123
第六章液体产品的产率和性质123
第2节 C5—430°F汽油的挥发度127
第3节 C5—430°F汽油的雷特蒸汽压130
第4节 C5—430°F汽油的挥发度——5%、90%点温度131
第5节 C5—430°F汽油的净CFR研究法调合辛烷值132
第6节 ASTM辛烷值(净的或加铅的ASTM-CFRR辛烷值评价)136
第7节 车用汽油的受铅性(CFRR辛烷值)137
第8节 研究法调合指数与CFRR辛烷值和受铅性因数的关系138
第9节 C5—430°F汽油的比重140
第10节 C5—350°F汽油的产率(埃索超级汽油)142
第11节 C5—350°F汽油的性质(挨索超级汽油)(挥发度、雷特蒸汽压、研究法调合辛烷值、受铅性等)144
第12节 总循环柴油的API比重146
第13节 >650°F循环柴油的产率148
第14节 >650°F循环柴油的API比重150
第15节 >650°F循环柴油的平均沸点152
第16节 >700°、>800°和> 950°F循环柴油的产率153
第17节 >650°F循环柴油的粘度和倾点154
第七章进料性质156
第1节 API比重、平均沸点和柴油 指数的关系156
第2节 比色散—汞钠光比色散与氢光比色散的关系157
第3节 直馏油比色散157
第4节 分子量与100°F赛氏粘度的关系158
第5节 分子量与210°F赛氏粘度的关系159
第6节 分子量与122°F赛氏粘度的关系159
第7节 特殊进料的校正因数160
第8节 由粘度和此重估计芳烃指数及环烷烃指数的方法160
第9节 各种不同温度下的原油组成163
第10节 芳烃指数、环烷烃指数与柴油指数的关系164
第11节 芳烃指数、环烷烃指数、API此重扣沸点的关系(暂行方法)165
第1节 相对活性因数(A)(3A催化剂)167
第八章催化剂性质167
第2节 相对活性因数(A)(11号催化剂)170
第3节 相对活性因数(A)(3E催化剂)171
第4节 相对活性和%D+L与KOH法及芳烃吸附法的关系(3A催化剂)173
第5节 各种新旧方法测出的催化剂活性(3A催化剂)174
第6节 各种新旧方法测出的催化剂活性(3A催化剂)175
第7节 催化剂活性的推持(3A催化剂)176
第8节 产碳因数的基础177
第9节 3A催化剂产碳因数的估算179
第10节 产气因数的基础182
第11节 3A催化剂产气因数的估算184
第2节 进料性质186
第4节 裂化热186
第3节 转化率和催化剂的性质186
第1节 补充资料讨论186
第九章 补充数据和资料186
第十章碳燃烧速率218
第1节 依据218
第2节 说明218
第3节 注意事项219
第4节 举例219
第十一章蒸馏关系222
第1节 蒸馏关系讨论222
第2节 根据ASTM蒸馏推算15/5蒸馏(简法)228
第3节 柴油中汽油的含量和粗汽油中柴油的含量的估计231
第4节 根据ASTM蒸馏推算15/5蒸馏(详细方法)233
第5节 10毫米与760毫米汞桂的压力下蒸馏温度的关系235
第6节 根据15/5蒸馏推算ASTM蒸馏237
1973《石油催化裂化数据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熊国卿等译 1973 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石油化工催化剂基础知识
- 1995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 石油化工设计数据手册 下册
- 1988年10月第1版 石油工业出版社
-
- 催化重整与催化裂化 第3篇 产品分离
- 1974
-
- 催化剂产品手册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分公司
-
- 催化裂化装置技术问答
- 1993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 催化裂化工艺设计
- 1983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 刘诗白选集
- 1996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 电化学数据手册
- 1985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石油化工厂设备检修手册 第1分册 基础数据
- 1992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 石油化工过程催化作用
- 1995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 国外催化裂化技术问答
- 1976 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
- 流化催化裂化
- 1989.08 烃加工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