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求取 ⇩

张岱年教授给主编的信(摘录)1

第一章 中国传统(古代)伦理思想的诞生1

第一节 西周伦理思想的产生与殷周之际1

的社会变革1

目录1

3

第二节 西周“有孝有德”的伦理思想6

绪论7

一、 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7

二、“修德配命”和对道德作用的自觉11

三、“敬德保民”的“德治主义”雏型14

伦理思想特点19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19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19

第二节 春秋时期伦理思想的新旧更替23

一、宗法道德规范的演化和发展23

二、“德”概念的发展和道德作用的不同认识29

三、“义利之辨”的发端33

第三节 孔子的“仁学”伦理思想37

一、“爱人”——“忠恕”的“仁爱”原则38

二、“仁”“礼”统一的社会伦理模式44

三、“仁、智”统一、“仁者安仁”的理想人格47

四、学、思结合的修养方法52

第四节 墨子的“兼爱”说和功利主义思想57

一、与“交别”相对立的“兼爱”原则58

二、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63

三、“合其志功而观”的道德评价原则67

第五节 《老子》的“无为”道德观69

一、“道常无为”及其伦理学意义70

二、“大道废,有仁义”的道德蜕化论71

三、“复归于朴”的道德理想76

四、“无为”作为一种处世之方78

第六节 杨朱和杨朱学派的“贵己”、“重生”说81

一、“贵己”、“重生”的人生理想81

二、“重生”和“全生之道”84

三、“贵己” “重生”的思想实质和历史意义85

第七节 孟子的仁义之道和性善论89

一、“人伦”说与“仁义”之道90

二、以仁政“得民心”的道德作用论96

三、“去利怀义”的义利观和道德价值观99

四、“性善论”和道德本原说102

五、存心养性、反身内省的道德修养论105

第八节 庄子的人生论和自由观109

一、 愤懑世俗桎梏人生的批判精神111

二、“逍遥游”——超世“游心”的自由意境113

三、顺世安命的处世方法122

四、所谓“庄子精神”127

一、对墨子“兼爱”说的发展129

第九节 后期墨家对墨子伦理思想的发展129

二、对墨子功利主义思想的发展132

三、对墨子志、功统一观的发展135

第十节 荀子的性恶论和礼义学说138

一、“性恶论”和“性伪之分”说138

二、“礼论”——论道德起源和道德作用142

三、“以义制利”和“荣辱之分”的义利观及147

道德价值观147

四、“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论152

第十一节 《中庸》《易传》《大学》159

《礼运》《孝经》的伦理思想159

一、《中庸》论“中庸”和“诚”160

二、《易传》的“天道”与“人道”合一的165

“宇宙伦理模式”165

三、《大学》的“大学之道”169

四、《礼运》的“大同”、“小康”说174

五、《孝经》论“孝”道177

第十二节 韩非的“自为”人性论和以法代德的180

非道德主义思想180

一、人皆“自为”、人各“利异”的人性论181

二、以法代德、“不务德而务法”的非道德主义184

三、公私相背、去私行公的公私观192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伦理思想196

第一节 独尊儒术和两汉伦理思想的特点196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与神学伦理思想202

一、“天人合类”与“道之大原”203

二、道德宿命论与“经”、“权”之说207

三、“三纲五常”——封建伦理纲常体系的建立210

四、人性论与“成性”、“防欲”的教化思想214

五、义利“两养”与“正义不谋利”的义利观219

第三节 王充的性、命论和对道德神化的否定221

一、对道德神化的否定223

二、“禀气”成性和人性“异化”225

三、驳“福善祸淫”及“性与命异”说229

第四章 魏晋时期的伦理思想235

第一节 名教危机与“玄学”伦理思想的产生235

和特点235

一、“名教本于自然”的道德本体论243

第二节 王弼对“名教”的玄学论证243

二、有性有情、以性统情的人性论247

三、“慎终除微”的“自保”之术249

第三节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伦理思想252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252

二、“意足”为乐的人生理想255

第四节 《列子·杨朱》篇的享乐主义人生观258

一、生当行乐的人生理想258

二、纵欲主义的“养生”论260

第五节 裴?的“崇有论”及其对“贵无论”伦理262

思想的批判262

一、“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263

二、对纵欲主义养生论的批判265

第六节 郭象“名教即自然”的伦理思想267

一、名教即“天理自然”267

二、“性各有分”、“各安其分”的性命说和人生论270

第五章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伦理思想273

第一节 佛、道两教的兴盛及儒、佛、道伦理273

思想的斗争与合流273

第二节 道教的教义与戒律278

一、道教的产生和演变279

二、《太平经》中反映的早期道教的道德观念281

三、以葛洪为代表的道教的教义与戒律283

第三节 《颜氏家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286

一、家教的重要性287

二、家教的方法288

第四节 佛教的宗教伦理思想(一)292

——宗教善恶观和善恶轮回报应说292

一、宗教善恶观292

二、善恶的轮回报应说299

第五节 佛教的宗教伦理思想(二)301

——“佛性”说和宗教人生观301

一、“佛性”说301

二、出世主义的宗教人生观305

311

一、“抵排异端,攘斥佛老”311

第六节 韩愈以儒排佛的“道统”论和“性三品”311

二、以儒排佛的“道统”论313

三、性情论和“性三品”说316

第七节 李翱的“性善情恶”论和“复性”318

成圣之道318

一、“性善情恶”的人性论319

二、“灭情复性”——超凡入圣之道321

第六章 宋至明中叶时期的伦理思想324

第一节 “理学”的兴起与宋明(中叶)时期伦理324

思想的特点324

第二节 宋代功利主义思潮的始倡331

——李观的伦理思想331

一、人性论及其内在矛盾332

二、《礼论》中的道德观334

三、“利欲可言”、“循公不私”的功利主义思想337

第三节 理学伦理思想的开创339

——周敦颐的“诚本”论和“主静”说339

一、“以诚为本”的道德本体论340

二、以“中正仁义”为“人极”的道德标准342

三、“无欲”、“主静”的道德修养论343

第四节 王安石的人性论及其伦理思想345

一、“性情一”的人性伦和善恶由“习”的道德观346

二、以仁义为“道德”的功利主义新义349

三、教、学成材和“五事”成性的道德教育、353

道德修养论353

第五节 张载的人性“二重”说及其伦理思想356

一、“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重”说357

二、“民胞物与”的泛爱主义及其实质361

三、“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修养之道364

第六节 程颢、程颐的“天理”观及其伦理思想370

一、天人“一理”的道德本体论371

二、天命之性和气禀之性的人性论373

三、人欲与天理“难一”的理欲对立论375

四、“敬义夹持”、“格物致知”的修养论380

第七节 朱熹的“理学”伦理思想体系383

一、“理一分殊”的道德本原论384

二、“性同气异”的人性论和性命说388

三、严辨“义利、理欲”的道义论及其禁欲主义实质391

四、“居敬”与“穷理”互补的道德修养论397

第八节 朱陆异同与陆九渊的“心学”伦理思想405

一、“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论405

二、“自存本心”的道德修养“易简功夫”408

第九节 朱陈之争和陈亮的功利之学413

一、“人道”存于“人事”的道德观415

二、“功到成处,便是有德”的功利主义418

第十节 王守仁“致良知”说的伦理思想424

一、“良知”说和道德“心本”论425

二、“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430

三、“复其心体之同然”的道德教育方法435

思想的批判总结440

第一节 道德启蒙思想的兴起及其对理学伦理440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伦理思想440

第二节 李贽的“私心”说及其对“道学”、446

礼教的批判446

一、“人必有私”的人性论和“迩言为善”的价值现448

二、“致一之理”的平等观与“任物情”的个性自由说451

三、揭露“道学”之虚伪,反对以孔子为偶像457

第三节 黄宗义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批判461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462

二、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464

第四节 王夫之对宋明时期伦理思想的批判总结466

一、“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形成过程论467

二、天理“必寓于人欲以见”的理欲观473

三、“身成”与“性成”统一的“成人之道”477

第五节 颜元的人性“气质”无恶论和重483

“功利”、“习行”的道德观483

一、“气质”一元和“气质”无恶的人性论484

二、“正谊以谋利”的功利主义488

三、“实事”、“习行”的成人之道491

第六节 戴震“血气心知”的人性论及其对495

程朱理学的批判495

一、“血气心知”的人性“一本”论496

二、“理者存乎欲”的理欲统一观500

基本资料书目索引507

后记514

1989《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贻庭等著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1988 PDF版)
中国传统思想探索
198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上、下卷( PDF版)
中国伦理思想史 上、下卷
近代伦理思想小史(1930 PDF版)
近代伦理思想小史
1930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中国伦理思想史卷(1993.12 PDF版)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中国伦理思想史卷
1993.12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2  中国伦理思想史卷( PDF版)
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 2 中国伦理思想史卷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伦理思想史(1985 PDF版)
中国伦理思想史
1985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1993 PDF版)
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
1993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代伦理思想小史(1930 PDF版)
近代伦理思想小史
1930 商务印书馆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1993 PDF版)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
1993 北京:知识出版社
中国传统思想(1992 PDF版)
中国传统思想
1992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西方伦理思想史  上(1985 PDF版)
西方伦理思想史 上
1985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东方伦理思想简史(1998 PDF版)
东方伦理思想简史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伦理思想史(1984 PDF版)
西方伦理思想史
1984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1991 PDF版)
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
1991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1992 PDF版)
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
1992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