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 第2版》求取 ⇩

目录1

绪言1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三、《地质学基础》课程的任务2

第一篇 地质学导论3

第一章 地球3

第一节 地球的表面特征3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

三、陆地表面的形态4

二、固体地球表面的一般特征4

四、海底地面的形态5

第二节 固体地球的物理性质7

一、密度和压力7

二、重力8

三、地磁8

四、地电11

五、放射性11

六、地热12

七、弹性13

一、地球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14

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14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16

第二章 地壳20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20

一、地壳的化学成分20

二、矿物20

三、岩石21

第二节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21

一、洋壳21

二、陆壳22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23

第三节 促进地壳演变的地质作用23

一、外动力地质作用23

第四节 地质时代的概念24

第三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27

第一节 风化作用27

一、机械(物理)风化作用27

二、化学风化作用28

三、生物风化作用30

四、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0

五、风化壳及其研究意义32

第二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33

一、河流的剥蚀作用34

二、河流的搬运作用38

三、河流的沉积作用39

四、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41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42

一、地下水的运动42

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45

第四节 海洋的地质作用49

一、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洋地质作用的因素49

二、海洋的地质作用52

第五节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60

一、湖泊与沼泽的形成60

二、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61

第六节 冰川的地质作用63

一、冰川的形成与运动63

二、冰川的地质作用64

第七节 风的地质作用67

一、风的剥蚀作用68

二、风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69

一、构造运动的证据73

第四章 内动力地质作用73

第一节 构造运动73

二、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76

三、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规德76

第二节 岩浆作用78

一、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78

二、火山作用78

三、侵入作用83

第三节 变质作用88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88

三、变质作用的因素89

二、变质作用的方式89

四、变质作用类型90

第二篇 矿物92

第一章 矿物通论92

第一节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92

一、矿物的概念92

二、晶体的基本概念93

三、非晶质体的基本概念95

第二节 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结晶结构95

一、元素的离子类型96

二、矿物中的化学键与晶格类型97

三、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99

四、矿物中的水100

五、矿物的化学式101

第三节 矿物的形态特征101

一、矿物的单体形态102

二、矿物集合体形态105

第四节 矿物的物理性质108

一、矿物的光学性质108

二、矿物的力学性质111

三、矿物的磁性113

四、矿物的电学性质114

五、矿物的其它物理性质115

第二章 矿物各论117

第一节 矿物的分类117

第二节 自然元素大类118

一、概述118

二、分述118

第三节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大类119

一、概述119

二、分述120

一、概述126

第四节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126

二、分述127

第五节 含氧盐大类133

一、硅酸盐类133

二、其它含氧盐149

第六节 卤化物大类156

第三篇 岩石158

第一章 岩浆岩158

一、岩浆岩的化学成分159

第一节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159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160

三、岩浆岩的结构163

四、岩浆岩的构造164

五、岩浆岩相的概念166

第二节 岩浆岩的分类167

第三节 超基性岩(橄榄岩-苦橄岩)类169

第四节 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类171

第五节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及正长岩-粗面岩)类175

第六节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类178

第七节 其它岩类181

一、火山碎屑物质的一般特征185

第八节 火山碎屑岩185

二、火山碎屑岩的常见岩石类型186

三、火山碎屑岩的分布及其研究意义188

第九节 岩浆岩的成因188

一、原始岩浆的种类和起源188

二、岩浆的演化与各类岩浆岩的形成189

三、岩浆岩的共生组合概念192

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194

三、沉积岩的结构194

第一节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194

一、沉积岩的化学成分194

第二章 沉积岩194

四、沉积岩的构造196

五、沉积岩层理的基本类型197

第二节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分类199

一、沉积物的形成及其主要类型199

二、成岩和后生作用201

三、沉积岩的分类203

一、碎屑岩的一般特征204

第三节 碎屑岩类204

二、砾岩和角砾岩207

三、砂岩207

四、粉砂岩208

第四节 粘土岩(泥质岩)208

一、粘土岩的一般特征208

二、粘土岩的物理性质209

三、粘土岩的常见岩石类型210

第五节 硅质岩211

一、硅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211

二、硅质岩的成因、分布及用途212

第六节 碳酸盐岩213

一、碳酸盐岩的一般特征213

二、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216

三、碳酸盐岩的地质分布及实际意义217

第三章 变质岩218

第一节 变质岩的一般特征219

一、变质岩的化学成分219

二、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及变质级的概念220

三、变质岩的结构、构造221

第二节 区域变质作用与区域变质岩225

一、区域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225

三、区域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226

二、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226

第三节 混合岩化与混合岩229

一、混合岩的一般特征229

二、混合岩类的主要岩石类型230

三、混合岩中的矿产233

第四节 接触变质作用与接触变质岩233

一、热接触变质作用与热接触变质岩233

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与接触交代变质岩235

第五节 气-液变质作用与气-液变质岩236

一、蛇纹石化及蛇纹岩236

二、青盘岩化及青盘岩237

三、云英岩化及云英岩237

第六节 碎裂(动力)变质作用与碎裂(动力)变质岩238

一、构造角砾岩238

二、压碎岩238

五、次生石英岩化及次生石英岩238

四、千糜岩(千枚状糜棱岩)239

五、碎裂动力变质岩的研究意义239

三、糜棱岩239

第一节 岩层的产状240

第一章 层状岩石的产状及地层接触关系240

一、岩层的概念240

第四篇 构造地质240

二、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241

三、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的主要特征243

第二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249

一、整合和不整合249

二、不整合的类型250

三、不整合的观察和分析251

第二章 褶皱构造254

第一节 褶皱要素254

第二节 褶皱的形态分类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255

一、褶皱的形态分类255

二、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258

第三节 褶皱的组合260

一、褶皱的组合类型260

第四节 褶皱构造的成因概述263

一、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263

二、叠加褶皱的基本概念263

二、形成褶皱的力学方式264

第五节 褶皱构造的研究265

一、褶皱构造的研究意义265

二、褶皱形态的研究266

三、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268

第一节 节理269

一、节理的分类269

第三章 断裂构造269

二、节理与褶皱构造的关系271

三、节理的组合和分期271

第二节 断层272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272

二、断层分类274

三、断层的判别276

四、区域性大断裂282

五、生长断层(同沉积断层)283

六、韧性剪切带284

第一节 面理和线理286

一、劈理286

第四章 面理、线理和构造置换的基本概念286

二、线理287

第二节 构造置换作用的基本概念289

第一章 古生物291

第一节 化石291

第五篇 地球的历史291

第二节 古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92

第三节 重要古生物类别简介293

一、古无脊椎动物293

二、古脊椎动物298

三、古植物300

一、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306

第一节 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地质年代306

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306

第二章 地球历史的重塑306

一、沉积相和相分析310

第二节 古代沉积环境的恢复310

二、古代沉积环境的认别310

三、地质年代表310

第三节 地壳构造发展史的恢复312

一、概述312

三、古地理图312

二、经典地槽和地台学说简介313

三、板块构造316

第一节 太古宙323

一、太古宙的主要特征与重大事件323

第三章 前寒武纪323

二、中国太古宇发育概况325

第二节 元古宙326

四、黄铁长英岩化及黄铁细晶岩327

一、元古宙的主要特征与重大事件327

二、中国元古宇发育概况328

二、原始大西洋闭合与劳俄大陆形成334

四、浅海广布、气候温暖334

三、大陆边缘的扩展334

一、冈瓦纳大陆与众多大小陆块的对峙334

第一节 早古生代的主要特征与重大事件334

第四章 早古生代334

五、晚奥陶世—志留纪初期冈瓦纳大陆的冰川活动335

六、稳定型与活动型沉积的鲜明对照337

七、海生无脊椎动物高度繁盛,原始脊椎动物与陆生植物相继出现337

第二节 中国的下古生界337

一、华北地台区(华北—东北南部区)的下古生界337

二、扬子地台区的下古生界339

三、东南地槽区的下古生界341

四、祁连地槽区的下古生界341

五、其它地区的下古生界342

一、联合古陆基本形成,大陆面积迅速扩展343

第五章 晚古生代343

第一节 晚古生代的主要特征与重大事件343

二、陆生生物蓬勃发展344

三、海生无脊椎动物继续繁盛,二叠纪末期大规模绝灭344

四、陆相沉积发育、气候分异明显346

五、冈瓦纳大陆广泛的冰川活动346

六、重要的成矿时期346

第二节 中国的上古生界347

一、华北—东北南部区的上古生界347

二、华南区的上古生界350

三、其它地区的上古生界351

第六章 中生代353

第一节 中生代的主要特征与重大事件353

一、联合古陆解体353

二、侏罗—白垩纪环太平洋地带强烈的构造变动与岩浆活动355

三、特提斯洋盆由扩张到消减355

四、三叠纪的海退与晚白垩世的广泛海侵355

五、普遍温暖的气候355

六、油气、煤、盐类和内生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期355

七、裸子植物、爬行动物与菊石的时代,陆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357

一、中国的三叠系358

第二节 中国的中生界358

八、白垩纪末期生物的大规模绝灭358

二、中国的侏罗系、白垩系361

三、中国中生代的构造运动364

第七章 新生代366

第一节 新生代的主要特征与重大事件366

一、洋底扩张、大陆漂移与现代海陆轮廓的形成366

二、阿尔卑斯山系与喜马拉雅山系的崛起367

三、环太平洋新生代褶皱带形成,两类活动大陆边缘出现367

四、早期温暖,逐渐转冷,更新世进入冰期368

五、油气、煤和内生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期368

六、生物界面貌接近现代369

第二节 中国的新生界370

一、中国东部的新生界370

二、中国西部的新生界372

实习指导书373

实习一 矿物的形态373

实习二 矿物的光学性质373

实习三 矿物的力学性质和其它性质376

实习四 自然元素和硫化物大类矿物378

实习五 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卤化物大类矿物378

实习八 碳酸盐、硫酸盐及其它含氧盐类矿物379

实习七 含氧盐大类硅酸盐亚类矿物Ⅱ379

实习六 含氧盐大类硅酸盐亚类矿物Ⅰ379

实习九—十二 岩浆岩380

实习十三 火山碎屑岩382

实习十四 碎屑岩383

实习十五 泥质岩、碳酸盐岩384

实习十六 区域变质岩386

实习十七 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混合岩387

实习十八 三大岩类总结实习388

实习十九 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地区地质图388

实习二十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390

实习二十一 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392

实习二十二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394

实习二十三 编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396

实习二十四 编制构造等高线图397

实习二十五 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401

实习二十六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地层断距403

实习二十七—二十九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406

附录Ⅰ 相似矿物对比表408

附录Ⅱ 岩石手标本的描述内容和描述实例410

附图1—9413

主要参考文献429

1994《地质学基础 第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亚美等编 1994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地质学基础(1997 PDF版)
地质学基础
1997 济南:黄河出版社
基础地质学(1987 PDF版)
基础地质学
198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基与基础  第2版(1995 PDF版)
地基与基础 第2版
1995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地质学基础(1984 PDF版)
地质学基础
1984 北京:地质出版社
地质学基础(1980 PDF版)
地质学基础
1980 北京:农业出版社
地质学基础(1978 PDF版)
地质学基础
1978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地震地质学基础(1982 PDF版)
地震地质学基础
1982 北京:地震出版社
地质学基础(1979 PDF版)
地质学基础
197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房屋地基基础  第2版(1982 PDF版)
房屋地基基础 第2版
198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2版(1993 PDF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2版
1993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基础  第2版(1994 PDF版)
石油地质学基础 第2版
1994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地质学基础(1995 PDF版)
地质学基础
1995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地质学基础  第2版(1994 PDF版)
地质学基础 第2版
1994 北京:地质出版社
土力学地基基础  第2版(1989 PDF版)
土力学地基基础 第2版
198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地基与基础  第2版(1993 PDF版)
地基与基础 第2版
199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