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2版》求取 ⇩

绪论1

一、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三、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的关系2

第一章 地球及其表层3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

第二节 地球的构造4

一、地球的外部构造4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5

第三节 地球的密度、压力和温度10

第二章 地质作用13

第一节 地质作用概述13

第二节 内力地质作用14

一、地壳运动14

二、地震15

第三节 外力地质作用16

一、风化作用17

二、剥蚀作用21

三、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30

四、成岩作用41

第三章 造岩矿物44

第一节 矿物的概念及主要物理性质44

一、矿物的一般概念44

二、矿物的形态和主要物理性质44

第二节 矿物的分类48

一、自然元素48

二、硫化物及其它类似化合物48

第三节 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49

二、长石49

一、石英(SiO2)49

三、氧化物及氢氧化物49

五、含氧酸盐49

四、卤族化物49

三、方解石(CaCO3)50

四、白云石(CaMg(CO3)2)50

五、白云母(KAl2(AlSi3O10)(OH)2)50

十、蒙脱石((Al2Mg3)(Si4O10)(OH)2·nH2O)51

九、高岭石(Al4(Si4O10)(OH)8)51

六、黑云母(K(Mg,Fe)3(Si3AlO10)(OH)2)51

八、海绿石(K<1(Fe(3+),Fe(2+),Mg,A1)2~3〔Si2(Si,Al)O10)(OH)2·nH2O)51

七、绿泥石((Mg,Fe,Al)6〔(Si,Al)4O10〕(OH)8)51

十一、黄铁矿(FeS2)52

十二、赤铁矿(Fe2O3)52

十三、磁铁矿(Fe3O4)52

十四、褐铁矿(Fe2O3·nH2O)52

十八、普通角闪石(Ca2Na(Mg,Fe)4(Al,Fe)〔(Si,Al)4O11)(OH)2)53

十七、重晶石(BaSO4)53

十六、石膏(CaSO4·2H2O)53

十五、石盐((NaCl)53

十九、普通辉石((Ca,Na)(Mg,Fe(2+),Al)〔(Si,Al)2O6〕)54

二十、橄榄石((Mg,Fe)2(SiO4))54

第四章 岩浆岩及变质岩55

第一节 岩浆活动与岩浆岩55

一、岩浆活动55

二、岩浆岩56

一、变质作用64

第二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64

二、变质岩68

第五章 沉积岩70

第一节 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及大类划分70

第二节 沉积岩的颜色71

第三节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韵律71

一、沉积岩的结构71

二、沉积岩的构造73

三、沉积岩的韵律76

第四节 碎屑岩78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78

二、碎屑岩的胶结类型79

三、碎屑的分选程度79

四、储油物性与碎屑岩结构的关系80

五、碎屑岩的分类80

六、砾岩81

七、砂岩83

八、粉砂岩85

九、粘土岩86

第五节 碳酸盐岩87

一、碳酸盐岩的成分88

二、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88

三、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90

四、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92

五、主要的石灰岩类型93

六、白云岩简介94

一、煤96

第六节 生物岩96

二、油页岩97

第六章 古生物基础99

第一节 古生物学基本知识99

一、化石的概念99

二、古生物的分类和命名99

三、生物与环境100

四、生物演化与地质年代表102

一、古动物学106

第二节 重要古生物门类简介106

二、古植物学116

第七章 地层126

第一节 地层学的基本理论126

一、地层的概念126

二、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意义126

第二节 地层系统和地层单位128

一、岩石地层单位128

三、年代地层单位129

二、生物地层单位129

四、含油、气地层的分级和命名131

第三节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132

一、地层的划分132

二、地层对比133

第八章 构造地质141

第一节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141

第二节 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142

三、褶曲的分类145

二、褶曲要素145

一、褶曲及其基本形态145

第三节 褶皱构造145

四、褶曲的组合形态147

第四节 断裂构造148

一、裂缝148

二、断层150

第五节 不整合155

一、整合与不整合155

二、不整合的识别156

一、与沉积有关的褶曲158

第六节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构造变动158

二、同生断层160

第七节 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161

一、地槽和地台说161

二、板块构造说164

第八节 含油、气盆地内的地质构造单元174

一、构造单元的划分174

二、各级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174

二、沉积相的分类178

一、沉积相的概念178

第九章 沉积相178

第一节 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178

第二节 山麓——洪积相179

一、洪积扇的形态及形成条件179

二、洪积扇的特点179

第三节 河流相180

一、概述180

二、河流相沉积的一般特征181

三、河流的亚相类型及特征182

四、河流沉积相组合185

五、研究河流相的意义185

第四节 湖泊相187

一、概述187

二、碎屑湖泊相沉积的一般特征187

三、碎屑湖泊相的亚相及特征188

四、碎屑湖泊相组合及砂岩体190

一、概述192

五、碎屑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192

第五节 海相组192

二、海相组沉积的一般特点193

三、滨岸相194

四、浅海陆棚相195

五、半深海相196

六、深海相197

七、海相组沉积与油、气的关系198

第六节 三角洲相198

一、概述198

二、三角洲的主要类型201

三、三角洲相沉积的一般特点203

四、三角洲相的亚相类型及特征204

五、三角洲沉积相组合207

六、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207

第七节 泻湖、障壁岛、潮坪相208

一、概述208

二、泻湖相209

三、障壁岛相210

五、河口湾相211

四、潮坪相211

第八节 沉积地球化学相212

一、判断沉积介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志212

六、泻湖、障壁岛、潮坪沉积相组合及其与油、气的关系212

二、沉积地球化学相与油、气的关系214

第九节 碳酸盐岩沉积相214

一、碳酸盐岩的沉积相模式214

二、威尔逊的模式各相带的基本特征215

三、贵州中泥盆统独山组鸡泡段碳酸盐沉积模式218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221

第十章 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221

第一节 石油221

二、石油的物理性质226

第二节 天然气228

一、天然气的化学组成228

二、天然气的物理性质229

三、天然气的分类231

一、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和矿化度232

第三节 油田水232

二、油田水的分类234

三、油田水的物理性质234

第十一章 油、气的生成和生油层236

第一节 油、气的生成236

一、有关油、气成因的研究概况236

二、油、气有机成因的基本原理237

第二节 生油层241

一、生油层的岩性、岩相特征241

二、生油层的地球化学指标242

第十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245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245

一、孔隙度(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45

二、渗透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46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247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248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储集性质的影响因素248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250

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类型和特征253

三、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253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253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其特征258

第四节 其它岩类储集层258

一、火山岩储集层258

二、结晶岩储集层259

三、泥质岩储集层259

第五节 盖层259

一、油、气运移的概念261

二、油、气运移的方式261

第一节 油、气运移的概念及方式261

第十三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261

第二节 油、气运移的动力262

一、地静压力262

二、水动力263

三、浮力263

四、毛细管力264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265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状态265

五、热力265

第三节 油、气的初次运移265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266

第四节 油、气的二次运移267

一、油、气二次运移的状态及动力267

二、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267

三、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距离和方向267

第十四章 油、气藏的形成和油、气藏类型270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270

一、圈闭270

二、油、气藏271

第二节 油、气藏的形成273

一、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273

二、油、气藏形成的过程273

三、油、气藏的破坏与再形成275

第三节 油、气藏的类型275

一、构造油、气藏276

二、地层油、气藏281

三、岩性油、气藏283

四、特殊油、气藏286

第十五章 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288

第一节 油、气层的压力288

一、地层压力的概念及其来源288

二、原始油层压力290

三、原始油层异常压力293

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295

一、地下温度及其来源297

第二节 油、气层的温度297

二、地下温度的测定299

三、油、气田分布与地温的关系300

第十六章 油、气田勘探概论303

第一节 地壳中油、气聚集单元303

一、油、气聚集单元的概念303

二、油、气聚集单元与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304

三、盆地内油、气的分布规律305

一、油、气田勘探的方法306

第二节 油、气田勘探简介306

二、油、气田勘探工作的任务和阶段划分308

第三节 油、气田勘探实例——松辽盆地勘探历程及大庆油田的发现309

一、松辽盆地地质简况309

二、松辽盆地勘探历程310

三、发现大庆油田的基本经验311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意义313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313

第十七章 油、气田地质研究313

一、钻井地质资料314

二、矿场地球物理测井资料322

三、录井资料综合解释及完井综合柱状图的编制342

四、试油(气)地质资料344

第三节 油层对比345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345

二、碎屑岩油层对比方法346

三、碎屑岩油层非均质性及其研究方法355

四、碳酸盐岩油层对比方法362

一、油、气田构造剖面图的编制366

第四节 构造剖面图和构造图的编制366

二、构造图的编制370

第十八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375

第一节 油、气储量的分类与分级376

一、探明储量377

三、预测储量(相当其它矿种的D—E级)378

四、远景资源量378

二、控制储量(相当其它矿种的C—D级)378

第二节 石油储量计算379

一、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379

二、物质平衡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394

三、石油可采储量计算401

第三节 天然气储量计算402

一、计算方法402

二、储量计算单元406

三、储量参数确定406

参考文献408

1993《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2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黎文清,李世安主编 1993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石油开发地质学  第2版(1984 PDF版)
石油开发地质学 第2版
1984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三版)(1999 PDF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第三版)
1999
油气田数学地质(1989.11 PDF版)
油气田数学地质
1989.11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油气田地质学(1985年08月第1版 PDF版)
油气田地质学
1985年08月第1版 地质出版社
中国油田地质学与油田开发(1988 PDF版)
中国油田地质学与油田开发
1988
油田开发工艺决策的地质基础(1992 PDF版)
油田开发工艺决策的地质基础
199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  续篇(1991 PDF版)
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 续篇
199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田开发(1992 PDF版)
油田开发
199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1980 PDF版)
油田开发地质基础
1980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田地质开发情报  1980年第1期(1980 PDF版)
油田地质开发情报 1980年第1期
1980 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国油气田开发进展  2  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1988 PDF版)
中国油气田开发进展 2 碳酸盐岩油气田开发
1988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气田开发地质(1997 PDF版)
气田开发地质
1997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1983 PDF版)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1983 北京:地质出版社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1981 PDF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198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气田地质学(1985 PDF版)
油气田地质学
1985 北京: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