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新论》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儿童观1

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历史1

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2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5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6

四、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8

五、“教育心理学”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10

六、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已成为可能12

七、“儿童的世纪”: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权益的发现、承认和尊重14

第二节 儿童观演变的原因16

一、人类主体的发育水平对儿童观演变过程的制约作用18

二、时代精神对儿童观演进的影响20

第三节 儿童福利与权益的发展36

第四节 儿童崇拜38

一、中国的儿童崇拜39

二、西方的儿童崇拜42

第五节 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及其现代化问题47

一、中国传统文比中的儿童观48

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52

三、中国当代的儿童观58

四、儿童观的现代化途径63

第二章 教育观65

第一节 “教育”一词的初始意义为儿童教育65

第二节 教育发生(或起源)的原因65

一、人与一般动物在基因编码系统开放程度上的差异67

二、儿童期的存在对于游戏和教育发生的意义71

第三节 儿童教育的本质74

第四节 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决定、相互制约的80

第五节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质及其对教育的规定83

一、儿童心理发展存在阶段性83

二、阶段的连续性是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的结果85

三、外部条件不能影响发展阶段连续的次序、时间或速率86

四、教育不能够超前,亦不可以滞后,它应着眼于当前发展的关键期(兼论什么年龄入学最适宜)88

第六节 教育应当“无为”89

一、“园丁说”89

二、否定教育论93

三、“无为”的教育“无不为”96

第七节 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100

第八节 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102

一、历史上的观点及批判的把握103

二、如何把握实践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具体关系105

第九节 教育者的人格:一种巨大的教育影响源106

第十节 论教师职业及其幸福108

一、儿童身体的由来——人类胚胎的发育是对人类产生以前的全部生命史的复演112

第一节 儿童的身体112

第三章 儿童的身体与儿童体育112

二、儿童身体的发育需要文化因素的参与114

三、儿童身体的发育是在全面的文化生活中实现的116

四、在所有的文化影响中,身体教育(体育)对儿童身体的发育具有更特殊的意义118

第二节 儿童体育的目的和功能120

第三节 怎样进行儿童体育121

一、儿童保健121

二、儿童身体锻炼126

一、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132

第一节 儿童的哲学132

第四章 儿童的哲学与儿童哲学教育132

二、什么是儿童的哲学135

三、儿童的哲学与成人的哲学有什么不同139

四、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140

五、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哲学141

第二节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144

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144

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培养世界观以及提升精神境界的功能146

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146

四、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147

五、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148

六、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148

第三节 怎样向儿童进行哲学教育150

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151

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153

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161

第五章 儿童的科学与儿童科学教育164

第一节 儿童的科学164

一、科学的功能167

第二节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167

二、一些思想家对儿童科学教育必要性的认识168

三、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70

第三节 怎样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173

一、科学方法174

二、科学精神179

第四节 儿童科学教育的误区:消灭童话世界182

第五节 我们能否贡献一个爱因斯坦185

第一节 儿童有其自己的伦理学188

第六章 儿童的伦理学与儿童道德教育188

第二节 儿童的伦理学:儿童对外部规则的构建191

一、儿童的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之行为规则的构建192

二、角色承担与道德认识的来源197

三、观察学习与道德认识的来源201

四、儿童的伦理学演进的动力203

第三节 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道德困惑与道德认识204

一、儿童的道德困惑204

二、儿童的道德认识206

一、什么是道德范畴209

第四节 儿童的伦理学是儿童的道德范畴编织的网络209

二、儿童的道德范畴是逻辑的系统的展开的211

三、儿童的道德范畴系统是怎样的213

第五节 儿童的伦理学的性质216

第六节 儿童的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218

一、系统方法218

二、逻辑的与历史的一致219

第七节 研究儿童的伦理学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220

一、儿童的伦理学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220

二、儿童道德教育应注意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统一221

三、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222

四、发展儿童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225

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226

六、利用交往、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227

七、帮助儿童构建其道德范畴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229

八、与儿童开展对话229

九、建立健康的道德生态环境230

第一节 儿童的审美231

一、审美是儿童的天性231

第七章 儿童的艺术与儿童艺术教育231

二、主客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234

三、儿童的审美是与认识平行发展的237

四、审美和艺术具有怎样的关系238

第二节 儿童的艺术239

一、儿童都是艺术家239

二、儿童艺术的性质240

三、怎样理解儿童的艺术241

四、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242

一、艺术教育在促进儿童主体发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243

第三节 为什么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243

二、审美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教育可以进一步发展这种方式245

第四节 怎样进行儿童艺术教育247

一、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247

二、儿童审美教育248

三、儿童艺术创造教育252

第八章 儿童的语言与儿童语言教育256

第一节 儿童的语言256

一、儿童具有先天的语言潜能257

二、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259

三、儿童语言习得的阶段262

四、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263

五、儿童的言语演生的逻辑路径265

第二节 儿童语言教育268

一、儿童先天的语言潜能是在认识和交际过程中表达出来的268

二、在对人类已有思想的理解中学习语言271

三、对于儿童应当进行适度的专门的语言培养272

第三节 语言教育的误区:超前识字273

一、超前识字观念的文化根源273

二、超前识字的局限性和危害性275

第九章 儿童教育的整体构型279

第一节 真善美的统一与教育的整体构型279

一、真善美是辩证统一的279

二、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与教育的整体构型284

第二节 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的一致性与教育的整体构型288

一、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过程是一致的288

二、精神发生的坐标模型291

三、现代精神个体的发生是教育发生294

四、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的一致性与课程设计297

1998《儿童教育新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晓东著 1998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初期儿童教育(1933 PDF版)
初期儿童教育
1933 上海中华书局
论苏联儿童教育(民国38.09 PDF版)
论苏联儿童教育
民国38.09 旅大中苏友好协会
儿童教育( PDF版)
儿童教育
鲁迅论儿童教育(1985 PDF版)
鲁迅论儿童教育
1985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教育(1995 PDF版)
儿童教育
1995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儿童教育研究(1983 PDF版)
儿童教育研究
1983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儿童教育新法(1978 PDF版)
儿童教育新法
1978 世界文物出版社
儿童教育研究(1983 PDF版)
儿童教育研究
1983 光启出版社
试论儿童诗教育(1986 PDF版)
试论儿童诗教育
1986 台湾省政府教育厅
儿童教育  下(1936 PDF版)
儿童教育 下
1936 商务印书馆
儿童教育  中(1936 PDF版)
儿童教育 中
1936 商务印书馆
儿童教育  上(1936 PDF版)
儿童教育 上
1936 商务印书馆
特殊儿童教育(1973 PDF版)
特殊儿童教育
1973 台湾书店
儿童社会教育(1960 PDF版)
儿童社会教育
196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特殊儿童教育总论(1978 PDF版)
特殊儿童教育总论
1978 台湾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