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企业整体积极性》
作者 | 吴伯民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2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80911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7067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言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积极性的概念2
一 积极性是心理学范畴2
二积极性的范畴系列3
第二节 人在历史活动中的积极性4
一 人在社会中的位置4
二人的积极性的表现5
第三节 积极性的功能和作用7
一 积极性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地位7
二 积极性对人能力发挥的功能9
三调动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紧迫的课题10
第四节 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及研究方法12
一 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12
二 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15
三 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17
四系统综合分析研究的方法18
第二章 积极性的内容、结构及运动规律21
第一节 积极性的基本内容21
一 兴趣的专注21
二 情欲的兴奋22
三 干劲的发挥23
四 意志的努力24
一需要与积极性25
第二节 积极性的心理结构25
二 认识与积极性27
三 注意与积极性27
四 情感与积极性28
五 兴趣与积极性29
六 意志与积极性30
七动机与积极性30
第三节 积极性的运动规律31
一 自身需要的动力作用31
二 主观认识的调节作用32
三 客观环境的制约作用34
四 积极性的一般规律36
一需要理论37
第三章 调动积极性的理论和原则37
第一节 调动积极性的理论37
二 激励理论42
三 期望理论45
四公平理论48
第二节 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原则51
一 目标认同原则51
二 主动参与原则52
三 公平原则53
四 激励与维持工作动机的原则53
五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54
第三节 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54
二 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源泉55
一 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概念55
三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主要表现58
第四章 发挥积极性的动力系统60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60
一 社会需要的作用61
二 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3
三 完善生产关系的作用64
四 完善上层建筑的作用65
五 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作用66
六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68
七社会革命或改革的作用70
第二节 现代管理的动力71
一 物质动力72
二 精神动力73
三信息动力74
第三节 个体内在的动力76
一 个体内在的动力因素76
二 提高目标引力78
三 增强外界压力79
四加大内部动力79
第五章 改革经济体制,调动企业积极性81
第一节 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调动人的积极性82
一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2
二 妨碍积极性发展的管理体制83
三调动积极性是改革的根本任务85
第二节 企业积极性与企业家的动力86
一 企业家内在动力所包含的内容87
二 企业家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89
三 建立“三加强”的领导体制91
四建立企业家动力机制93
第三节 企业积极性与扩大自主权94
一 建立企业间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关系95
二 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99
三 全民所有制企业应有的自主权102
四必须实行政企职责分开104
第四节 企业积极性与强化企业内部动力机制105
一 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经济利益105
二 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是企业动力的物质载体107
三 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地结合起来108
四企业破除“一大三铁”的改革目标110
第五节 企业积极性与引入竞争机制113
一 竞争对增强企业积极性的重大作用114
二 为企业竞争创造相对平等的环境116
三 利用竞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119
四注意纠正竞争中的错误倾向121
第一节 必须发挥劳动者的政治积极性124
第六章 尊重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125
一 政治积极性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125
二 社会主义民主意识转化为民主权力126
三 调动政治积极性的重要途径128
一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翁129
第二节 提高劳动者当家作主的责任感129
二 职工主人翁精神的时代特点132
三 形成主人翁责任感的基本因素134
四培养主人翁意识的感受环境137
第三节 建立企业和职工利益共同体142
一 参政议政的主人地位142
二 民主管理的主人权力144
三 关心主人的生活利益148
四企业意识的主人思想151
第七章 合理分配社会主义物质利益154
一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155
第一节 认真解决分配领域中的问题155
二 正确认识分配不公的两种表现158
三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160
第二节 工资合理分配的根本性问题162
一 做好“劳”的量化工作162
二 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体系165
三理顺收入分配结构167
第二节 脑体“倒挂”及其解决的出路169
一、脑体收入“倒挂”是极不合理现象169
二 提高对脑体收入“倒挂”的认识171
三 解决脑体收入“倒挂”的出路173
一全面关心职工生活176
第四节 积极兴办集体福利事业176
二 大力发展集体福利事业177
三把农工商统一管理起来182
第八章 培养共产主义人生观183
第一节 人生观及其心理分析184
一 世界观的基本含义及其结构184
二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186
三人生观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187
第二节 坚定马列主义的信仰189
一 马列主义永远不“过时”189
二 马列主义是革命和建设的保证191
三讲理是打开心灵的钥匙195
第三节 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198
一 要认识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199
二 客观公正评价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状况200
三新型社会制度建立是长期而曲折的201
第四节 坚定对共产党的信赖204
一 坚持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204
二 共产党员要自觉维护党的形象207
三 把住人生观这个“总开关”209
二 共同理想是动员人民的旗帜211
四对广大群众进行热爱党的教育212
第五节 坚定共同理想的信心216
一 共同理想是巨大的精神支柱217
二 坚定相信和依靠群众220
三把共同理想与具体奋斗目标结合起来220
第九章 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关系223
第一节 要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224
一 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24
三 忠实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228
四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229
第二节 勤政、廉政、简政、亲政230
一 抓勤政,稳民心231
二 抓廉政,赢民心233
三 抓简政,顺民心235
四 抓亲政,得民心236
一领导者影响力的形成239
第三节 发挥领导者的人格影响大239
二 领导行为示范是最佳影响力241
三 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原则243
四提高领导人格影响力的基本因素246
第十章 塑造积极性的综合启动机制250
第一节 “能源”启动机制251
一 要尊重职工的自尊心251
二 培养革命需要的兴趣和志向254
三发现和发挥人们的优点和长处255
第二节 用人启动机制256
一 发掘、培养和造就人才258
二 合理使用企业人才261
三 与下属相处的方法和艺术263
四 调动下属的积极性267
一目标激励269
第三节 激励启动机制269
二 强化激励271
三 竞赛激励272
四 样板激励274
五 环境激励274
六公平激励276
第四节 友爱启动机制277
一 施放友爱的“暖流”277
二 防止情感的“断流”279
三 千群情感的“合流”280
四自我认识的“交流”282
第十一章 调动积极性的效果评估285
第一节 从综合因素认识积极性285
一 从性质上看积极性286
二 从时间上看积极性287
三 从表现过程看积极性288
四 从认识上看积极性289
五 从激发因素看积极协291
六从主体上看积极性292
第二节 用社会实践评价积极性293
一 从劳动行为评价积极性293
二从定量分析考核积极性295
第三节 实现积极性良性循环的程序297
一 科学的考察分析298
二 抓好教育培训298
三 实行目标管理299
四 合理组织和引导300
五 定期考评,严格奖惩301
1992《调动企业整体积极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伯民著 1992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 197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积极参与 主动服务
-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积极开展厂矿企业中的体育运动
- 1954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 企业电气调整手册
- 1997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
-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 1987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 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 1976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 企业整体营销
- 199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企业资产整体评估
- 1997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
-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1998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个性积极性问题
- 1958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集体企业个案调查
- 199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自动调整的线性理论基础
- 1957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
- 创造性开发与事业成功 调动积极性的自发经营之路
-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 保护调动农民积极性问题研究
- 1998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