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理论 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报告》求取 ⇩

上篇管理审计总论1

第1章 萌芽时期的管理审计3

1.1 管理审计的起点和影响其发展的四支力量3

1.11 推动管理审计发展的基本力量3

1.12 管理审计源起5

1.2 30~40年代的管理审计7

1.21 公司受托责任的发展使内部审计趋向审查业务活动7

1.22 罗斯和世界上第一部《管理审计》著作9

1.23 詹姆斯·麦金西:30年代管理审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0

1.3 40~50年代:各领域均指向管理审计12

1.31 管理职业界在继续发展访谈式管理审计12

1.32 “附录”阶段:内部业务审计附属于内部财务审计13

1.33 GA0初试综合审计15

1.4 50年代前半期:以管理职业界为主体的管理审计17

1.41 管理专家们撰写的管理审计文献18

1.42 马丁德尔和《对管理的科学评价》20

1.5 50年代后半期:管理审计的主战场转向内部审计22

1.51 并驾齐驱阶段:内部业务审计和内部财务审计获得同等地位22

1.52 理论界和职业界对1957 SRIA的全面响应24

1.6 50年代的民间管理审计和政府管理审计25

1.61 民间审计由鉴证财务报表向提供“管理服务”发展25

1.62 “管理服务”整合进公证会计,使CPA有了传统和现代之分28

1.63 “管理服务”是公证会计师职业的“第三维会计”31

1.64 CPA使政府综合审计趋向“2E审计”34

1.7 结语:萌芽时期管理审计发生、发展的基本结论37

第2章 管理审计自60年代以来的发展45

2.1 管理职业界的重点移向公用事业管理审计45

2.11 60年代后公用事业管理审计的兴起45

2.12 公用事业强制性管理审计的实践情况47

2.13 管制公用事业的公共服务委员会51

2.14 公用事业管理审计的有益经验53

2.16 管理职业对60年代后管理审计的贡献58

2.15 管理专家们撰写的部分管理审计文献58

2.2 内部审计全面进入管理审计时代61

2.21 ILA和工业委员会报告:60年代内部审计师大量从事业务审计61

2.22 ILA调查报告:60年代业务审计在EDP方面的发展63

2.23 1964:卡德默斯的业务审计理论66

2.24 1971:IIA单方面发布业务审计的“独立宣言”69

2.25 70年代后业务审计方法程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72

2.26 现代管理审计:审查管理信息系统77

2.3 管理审计在政府审计领域的辉煌81

2.31 60年代美国政府审计率先审查“3E”81

2.32 70年代美国的业绩审计走向准则化和法定化85

2.33 80年代后美国政府“3E审计”准则更趋完善87

2.34 加拿大政府把业绩审计从“3E”推向“5E”89

2.35 英联邦国家推行“VFM审计”和“SE审计”92

2.36 政府审计师撰写的部分管理审计文献95

2.4 公证会计职业由管理咨询服务走向管理审计95

2.41 60年代关于MAS会否影响CPA独立性的两种意见96

2.42 关于MAS会否影响CPA独立性的实证调查报告99

2.43 AICPA认为:MAS并不削弱CPA的独立性104

2.44 70年代管理咨询服务走向准则化和法定化107

2.45 80年代后CPA由履行MAS走向执行管理审计110

2.5 公证会计职业倡导和推行外向型管理审计116

2.51 60年代外向型管理审计概念的提出117

2.52 70年代后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全面发展122

2.53 外向型管理审计方兴未艾124

2.6 结语:管理审计历史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问题125

第3章 管理审计发展的动因140

3.1 受托责任与审计动因140

3.11 审计与受托责任的关系140

3.12 保管责任、托管责任和受托责任145

3.13 学界专家对受托责任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的认识149

3.14 我们对受托责任概念的意见156

3.2 受托责任的发展与管理审计动因161

3.21 罗西塔·切的受托责任发展理论161

3.22 伯恩伯格的受托责任发展理论167

3.23 受托财务责任与受托管理责任168

3.3 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动因是内部受托责任的多极化174

3.31 专家们的管理审计动因论174

3.32 内部受托责任、控制与管理审计177

3.33 受托责任的发展与CPA对内向型管理审计的介入183

3.34 内部受托责任的多极化是对外部受托责任的分解185

3.4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动因是外部受托管理责任的发生186

3.41 外向型管理审计是受托财务责任向受托管理责任发展的必然结果186

3.42 从受托方看管理审计的动因190

3.43 从委托方看管理审计的动因192

3.44 从受托方和委托方的信息供求矛盾看管理审计的动因194

3.5 促进内外部受托责任一体化的审计委员会使管理审计由内向型演进为外向型197

3.51 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兴起198

3.52 审计委员会与受托责任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关系200

3.53 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审计发展的影响204

3.54 监事审计的本质是管理审计205

3.55 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监事审计的比较208

3.6 结语:管理审计的动因在于受托责任观念和意识208

第4章 受托责任与管理审计概念220

4.1 从受托责任出发规范管理审计概念221

4.11 学术界对管理审计概念的若干认识221

4.12 管理审计的根本在于受托管理责任223

4.2 内向型管理审计:协助受托人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224

4.21 观点1:以审查各职能部门管理控制制度的履行情况为重点的管理审计225

4.22 观点2:以审查组织业务活动的恰当性和有效性为重点的管理审计228

4.23 观点3:以审查各职能部门和业务活动的恰当性及有效性为重点的管理审计230

4.24 对三种观点的评价及结论233

4.25 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定义234

4.3 外向型管理审计:就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鉴证235

4.31 观点1:对公司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活动发表意见的管理审计236

4.32 观点2:对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陈述发表意见的管理审计239

4.33 对两大观点的评价及结论240

4.34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定义241

4.4 内向型管理审计与外向型管理审计的比较242

4.41 审计目的的比较242

4.42 审计的具体对象和评价标准的比较243

4.43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的比较244

4.44 审计的主体及其独立程度的比较245

4.45 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的比较246

4.5 公共受托责任与公共管理审计246

4.51 形式多样的公共管理审计246

4.52 公共管理审计的不同观点247

4.53 以公共受托责任为基础规范公共管理审计概念255

4.6 结语:理解受托管理责任才能理解现代管理审计261

第5章 内向型管理审计概说268

5.1 内向型管理审计和业务审计关系的不同观点及其评价268

5.11 观点1:内向型管理审计和业务审计都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269

5.12 观点2:内向型管理审计与业务审计名异实同269

5.13 观点3:内向型管理审计是业务审计的发展形态273

5.14 对三种观点的评价及结论280

5.2 将业务审计归入管理审计范畴282

5.21 从各家给出的业务审计定义,看业务审计与内向型管理审计的统一性283

5.22 用内向型管理审计概括业务审计概念的合理性289

5.3 内向型管理审计与法定财务审计的比较292

5.31 巴克利的比较分析292

5.32 桑托基的比较分析293

5.33 文滕的比较分析294

5.34 两类审计差别的根本在于受托责任295

5.4 内向型管理审计从理论到实践297

5.41 内向型管理审计的需求和现实运用之间的差距日趋缩小297

5.42 英国公司对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实践298

5.43 内向型管理审计的范围301

5.5 实证调查:制约内向型管理审计开展的若干因素303

5.51 桑托基的调查结果303

5.52 对制约因素的具体分析304

5.6 内向型管理审计是会计职业的“牛奶和蜂蜜”307

5.7 结语:关于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十点结论310

第6章 管理审计的主体317

6.1 独立管理咨询师317

6.11 独立管理咨询师对管理审计理论的历史贡献317

6.12 独立管理咨询师对管理审计实务的历史贡献321

6.13 独立管理咨询师的优势326

6.14 60年代后管理咨询师业务量减少的原因328

6.15 英美管理协会对管理审计的贡献331

6.2 注册内部审计师333

6.21 现代内部审计师的形象——对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查333

6.22 内部审计师自60年代后成为管理审计的主导力量334

6.23 管理审计主体以内部审计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因337

6.31 政府审计师由“2E审计师”到“3E审计师”346

6.3 注册政府审计师346

6.32 冠以“VFM审计师”的政府管理审计师348

6.33 政府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并驾齐驱领导世界管理审计潮流的原因350

6.34 未来的政府管理审计师将走向注册351

6.4 注册会计师357

6.41 CPA充任内向型管理审计主体的合理性358

6.42 CPA充任外向型管理审计主体的合理性362

6.43 CPA充任外向型管理审计主体的实证分析367

下篇外向型管理审计专论381

第7章 从财务鉴证到管理鉴证383

7.1 传统意义上的鉴证审计384

7.11 何谓“鉴证”和“审计鉴证”384

7.12 职业组织关于“审计”和“鉴证”的定义385

7.14 传统鉴证审计模式的基本点389

7.2 西方学者对管理审计鉴证的争论392

7.21 观点1:管理业绩鉴证可行论392

7.22 观点2:管理业绩鉴证不可行论402

7.3 管理审计鉴证的历史必然性408

7.31 鉴证职能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与充实的408

7.32 从财务鉴证到管理鉴证的必然性源于委托人信息需求的扩大化410

7.33 反对CPA鉴证管理业绩的理由是不充分的414

7.34 从供求均衡看现代综合审计鉴证416

7.4 管理审计鉴证的现实可能性418

7.41 现行《公认审计准则》和《鉴证准则》已将审计鉴证推向非基本财务报表信息领域418

7.42 “3E”审计为管理审计鉴证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场427

7.43 会计公司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管理审计案例428

7.44 社会审计是管理审计在鉴证受托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反映432

7.45 批判性社会审计实践证明了管理审计鉴证的现实可能性440

7.5 管理审计鉴证如何展开444

7.51 ARSC的《会计与复核服务准则说明书》444

7.52 ASB的《鉴证准则说明书》446

7.53 ASB对预计财务报表的鉴证449

7.54 CSEC的《咨询服务准则说明书》和FTEC的《纳税实务责任说明书》453

7.55 PFPEC的《私人财务报表指南》456

7.56 以“管理陈述”为扩大鉴证职能的突破口和鉴证对象457

7.57 以“管理业绩和管理活动”为扩大鉴证职能的突破口和鉴证对象458

7.6 管理审计鉴证势在必行459

第8章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概念框架466

8.1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问题466

8.11 西科伊的八问题说467

8.12 伯顿的四问题说467

8.13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问题468

8.2 外向型管理审计基本理论对已有财务审计理论成果的借鉴470

8.3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472

8.31 兰、罗二氏的管理审计理论结构472

8.32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概念474

8.33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假设477

8.34 对兰、罗二氏“理论结构”的评价以及我们的意见480

8.4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评价标准486

8.41 没有合理评价受托管理责任的标准,就没有科学的外向型管理审计487

8.42 管理审计的“合理管理标准”对财务审计的GAAP的借鉴489

8.43 相关职业组织所倡导的管理审计评价标准491

8.44 会计学家对“合理管理标准”的研究497

8.45 管理学界对分层次组织效果标准的研究504

8.46 建立复合性管理审计评价标准511

8.5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审计准则516

8.6 外向型管理审计报告517

8.61 罗伯逊的外向型管理审计报告518

8.62 伯顿的外向型管理审计报告518

8.63 西科伊的外向型管理审计报告519

8.64 英纳斯和莱昂的外向型管理审计报告520

8.65 评价与结论520

第9章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对象532

9.1 外向型管理审计对象的两种观点532

9.11 友杉芳正的四对象观533

9.12 史密斯等人的三对象观533

9.13 谢勒和肯特的二对象观534

9.14 评价与结论:审计对象的两种观点535

9.2 观点1:外向型管理审计以鉴证管理陈述的可信性为对象535

9.21 “管理陈述审计”的必要性及其意义536

9.22 “管理陈述”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容536

9.23 管理陈述的可验证性542

9.24 管理陈述审计的理论框架545

9.25 管理陈述审计是通向综合管理审计的第一步545

9.3 观点2:外向型管理审计以鉴证管理业绩和管理活动的恰当性为对象546

9.31 彼得·伯德:以鉴证管理系统为对象547

9.32 伊尻雄治:以鉴证预算过程为对象547

9.33 尼尔·邱吉尔:以鉴证履行管理职能的方法为对象548

9.34 查尔斯·史密斯:以鉴证管理业绩和管理方法为对象550

9.35 约翰·伯顿:以鉴证管理过程和管理业绩为对象551

9.36 谢勒和肯特:以鉴证组织的综合业绩为对象553

9.4 由审计对象的两种观点而引发的一场关于管理审计鉴证的论战558

9.41 卡迈克尔对管理审计鉴证的十大疑问558

9.42 罗伯逊对卡迈克尔十大疑问的答复560

9.43 对论战双方的评价:意见分歧的根本在于对审计对象认识的不一致562

9.5 外向型管理审计本质上应以鉴证受托管理责任的完成情况及其原因为对象564

9.6 再论作为外向型管理审计对象的受托管理责任566

9.61 有关外向型管理审计对象的数据标准566

9.62 鉴证未来性受托管理责任信息568

9.63 鉴证非数量性受托管理责任信息569

9.64 鉴证委托人需求的综合受托管理责任信息571

第10章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准则580

10.11 伯顿的三前提说581

10.12 对伯顿三项前提的分析和评价581

10.1 建设外向型管理审计准则的基本前提581

10.13 外向型管理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的关系583

10.14 公认审计准则是相对的、发展的586

10.2 GA0、AICPA和IIA准则对建设外向型管理审计准则的影响590

10.21 公认政府审计准则的合理内核及其影响591

10.22 客户导向咨询服务准则及其影响599

10.23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外部化”及其影响603

10.24 鉴证准则是管理审计准则的一个样本607

10.3 学界专家和职业组织提出的未来信息审计准则611

10.31 盖伊的预测财务报表审计准则612

10.32 伊尻雄治的预算审计准则615

10.33 AICPA的预计报表审计准则617

10.4 外向型管理审计准则借鉴公认审计准则的理论和实证分析618

10.41 对借鉴公认审计准则的理论分析619

10.42 对借鉴公认审计准则的实证分析620

10.43 外向型管理审计准则应以公认财务审计准则为基础621

10.5 从GA0、AICPA和IIA准则建设看外向型管理审计准则借鉴公认审计准则的可行性622

10.51 公认政府审计准则对GAAS的成功借鉴622

10.52 咨询服务准则中的“基础准则”源于GAAS627

10.53 没有GAAS,就没有IIA的基本准则628

10.6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基本准则634

10.61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一般准则634

10.62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现场工作准则641

10.63 外向型管理审计的报告准则646

附录一:管理专家们撰写的部分管理审计文献657

附录二:政府审计师们撰写的部分管理审计文献662

附录三:关于扩展CPA鉴证职能的部分参考文献669

7.13 贝维斯的有效履行鉴证职能的标准388

1996《管理审计理论 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报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光远著 1996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济管理研究(1993 PDF版)
经济管理研究
1993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管理审计理论( PDF版)
管理审计理论
科学研究的经济管理( PDF版)
科学研究的经济管理
理论物理所实行“博士后”一年( PDF版)
理论物理所实行“博士后”一年
博士后管理工作培训教材( PDF版)
博士后管理工作培训教材
乡镇经济管理研究(1993 PDF版)
乡镇经济管理研究
1993 南京:南京出版社
劳动经济理论研究(1998 PDF版)
劳动经济理论研究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金融论  体制·政策·市场·风险(1999 PDF版)
中国金融论 体制·政策·市场·风险
1999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经济管理学概论(1987 PDF版)
经济管理学概论
1987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经济管理与教学研究(1989 PDF版)
经济管理与教学研究
1989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经济与管理研究(1991 PDF版)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91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管理会计研究(1994 PDF版)
管理会计研究
1994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农村经济管理研究(1992 PDF版)
农村经济管理研究
1992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现代经济管理研究(1995 PDF版)
现代经济管理研究
1995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国家税收理论与实务(1995 PDF版)
国家税收理论与实务
1995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