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求取 ⇩

第一部分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1

1 引言3

1.0 引言指南3

1.1 调查设计和样本设计4

1.2 调查单位的分类及其概念7

1.3 总体值和统计量9

1.4 调查中的统计推断15

1.5 选样方法的分类19

1.6 样本设计的准则25

1.7 机械抽选、随机化和抽样框29

2 抽样的基本概念38

2.0 一些基本符号38

2.1 简单随机抽样(srs)的步骤39

2.2 简单随机抽样的均值和方差44

2.3 有限总体的修正(fpc);无放回抽样48

2.4 比例;二项式的均值49

2.5 相对误差52

2.6 经济的样本设计54

2.7 抽样框的问题58

2.8 基本公式及其推导66

2.8A 一些基本原理66

2.8B 无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差69

2.8C 一些重要类型样本的期望值71

2.8D 线性组合的方差77

3 分层抽样83

3.1 定义和目的83

3.2 加权平均数及其方差86

3.3 分层元素抽样的均值和方差89

3.4 元素的按比例抽样91

3.4A 按比例抽选样本的均值和方差91

3.4B 按比例样本的设计95

3.4C 事后分层或选样后分层99

3.5 不按比例抽样或最优分配101

3.6 层的形成108

3.6A 将样本单位分类108

3.6B 按随机“定额”分层108

3.6C 分类的误差109

3.6D 清单相互重叠109

3.6E 没有必要考虑客观性和规则性109

3.6F 层内的同质性110

3.6G 利用已有的变量110

3.6H 没有必要进行复杂的控制111

3.6I 层的数目111

3.6J 增加层数所产生的效应112

3.6K 等量分配112

3.6L 最优分层114

4等距抽样;分层技术123

4.1 等距选样的步骤和用途123

4.1A 等距样本的用途123

4.1B 有关间隔的问题125

4.1C 等距样本的方差128

4.2 等距选样的问题131

4.3 配对选样135

4.4 重复(replicated)抽样140

4.5 分层样本中次级组的平均数、合计与比较146

4.5A 次级组的平均数、合计及它们的方差146

4.5B 分层次级组方差的推导150

4.5C 次级组的最优分配153

4.6 按比例样本和不按比例样本的精确度154

4.6A 按比例样本的精确度154

4.6B 最优分配的精确度157

5 整群抽样和次级抽样163

5.1 群的性质163

5.2 群的随机选择166

5.3 次级抽样或多阶段抽样170

5.3A 次级抽样的目的170

5.3B 简单重复的次级抽样的特点172

5.4 整群抽样的影响;组内相关(ROH)(■)178

5.5 分层的整群抽样182

5.6 方差的分量184

5.6A 两个阶段随机抽样的分量184

5.6B 组内相关188

5.6C 方差分析表191

6 不等群(容量不等的群体)200

6.1 不等群的问题200

6.2 不等群的随机抽选,按等概率抽选方法抽子样202

6.3 随机不等群的方差206

6.4 不等群的分层抽样210

6.4A 任何数目(a)的群210

6.4B 群体的成对抽选213

6.5 分层不等群的统计量216

6.5A 两个比率均值之差216

6.5B 复杂样本的简单方差219

6.5C 等距初级抽选方差224

6.5D 比率估计值的扩展226

6.5E 分别的比率估计值228

6.6 比率均值229

6.6A 比率均值之方差229

6.6B 比率均值的偏差231

6.6C 两个比率均值之差233

6.6D yX的乘积和相对方差235

7 按照与规模度量成正比的概率抽样(PPS)242

7.1 样本量的控制242

7.2 次级样本大小用PPS控制246

7.3 对初级单位的成对抽选249

7.4 无放回抽取初级单位253

7.4A 从随机的半层中抽取单个样本253

7.4B 元放回地抽两个初级单位255

7.4C 按PPS的初级单位等距抽样256

7.4D 从每层中单个地抽选257

7.4E 每层三个或更多的初级抽选258

7.5 与规模成正比的概率:问题和方法260

7.5A 以PPS的度量抽样260

7.5B 初级单位内的次级抽样265

7.5C 实际次级样本容量的差异266

7.5D 抽样比、层和计量的调整268

7.5E 过小和过大的群271

7.5F 分数的等距抽样间隔274

8 调查的经济设计283

8.1 基于单位方差的计划精确度283

8.2 单位方差的估计值;设计效果286

8.3 费用函数模型293

8.3A 费用因子的一般模型293

8.3B 整群样本的具体费用函数299

8.4 实用性304

8.4A 简单设计304

8.4B 实际现场指导306

8.4C 现场调查的随机数308

8.4D 样本含量的序贯控制310

8.5 最优设计311

8.6 计算方差的技术316

8.6A 重复的次级抽样316

8.6B 折迭层318

8.6C 方差计算的特别技术321

8.6D 方差估计的精度324

8.6E 方差的各分量327

第二部分特殊问题与技术335

9 区域抽样337

9.1 寓所的区域抽样框337

9.2 预备地图340

9.3 街区和寓所的抽样比345

9.4 抽样方法351

9.4A 紧密区段与寓所目录抽样351

9.4B 关于街区容量问题353

9.4C 对于新的、遗漏的和异常的单位的弥补354

9.4D 从一个目录的重复抽选356

9.4E 修改成三阶段或更多阶段的抽样357

9.4F 地图、照片和类似的材料359

9.5 紧密区段360

9.5A 紧密区段抽样方法360

9.5B 划分区段的说明363

9.5C 区段中调查说明368

9.5D 区段编目370

6.6 寓所编目373

9.6A 寓所编目的说明373

9.6B 对已编目寓所进行抽样378

9.6C 在样本地址识别寓所379

9.7 从已编目的建筑中划分区段382

9.7A 特征382

9.7C 建筑物编目说明384

9.7B 抽选街区384

9.7D 对街区划分段并对之抽样388

9.7E 对区段进行抽样的说明389

9.8 对城市名录住址簿进行抽样392

9.8A 城市名录住址簿作为寓所的抽样框392

9.8B 从名录住址簿抽选行394

9.8C 在被抽选的地址对样本寓所的说明396

9.8D 对遗漏寓所作街区补充的说明397

10 多阶段抽样401

10.1 三阶段区域样本401

10.2 一个初级区域(县)的全国性样本406

10.3 抽选一个县414

10.3A 主要层的度量414

10.3B 所有各层的统一的设计416

10.3C 各个层采取不同的方法418

10.3D 县作为全国性样本的一部分419

10.4 一个全国性的寓所样本422

11 从不完备抽样框中抽样431

11.1 空目录和异类元素、可变的抽样框密度431

11.2 双重目录单位、重选抽样框436

11.2A 怎样避免这问题436

11.2B 构造唯一目录单位437

11.2C 以1/pi对抽选加权439

11.2D 重迭目录的拼配442

11.3 从寓所中抽选人;小的不等的群体445

11.3A 从寓所作为人的群体445

11.3B 从住户中抽选一个成年人447

11.3C 人的等概率抽选451

11.4 稀有元素,高度偏斜454

11.4A 对稀有元素的抽选技术454

11.4B 高度偏斜总体460

11.4C 现场筛选审查463

11.5 不完备抽样框的补充466

11.6 大小差异的观察单位469

11.7 加权问题477

11.7A 加权的目的和方法477

11.7B 从随机复制和删除中的损失480

11.7C 过多抽样层的损失481

11.8 估计总量486

11.8A Ny比 Fy的优点486

11.8B 简单随机抽样的子类的总量487

11.8C 总和的乘积估计■489

12 特殊的抽选方法494

12.1 在一般和分层情形下的两相抽样494

12.1A 两相抽样的经济性494

12.1B 两相抽样中的分层497

12.1C 复杂的两相抽选499

12.2 两相比率和回归均值501

12.2A 两相比率均值501

12.2B 两相回归估计502

12.2C 两相抽样中回归、比率和分层均值之比较505

12.3 回归均值及其与比率、差均值的比较506

12.3A 回归均值506

12.3B 比率均值与差均值的比较509

12.3C 分层回归均值511

12.4 重复调查中交叉重叠的相关513

12.4A 两个交叉重叠样本之差的方差513

12.4B 在计量变化中从重叠样本中的得益519

12.4C 重叠样本的和以及现期估计524

12.5 计量变化的固定样本研究及设计527

12.5A 固定样本与新样本527

12.5B 轮换设计中的部分重叠529

12.5C 重叠单位的选择530

12.5D 分割一个大调查成重复的样本;按时间抽样532

12.6 连续抽样的操作535

12.6A 主抽样框536

12.6B 积累信息的方法538

12.6C 一个“异常”的层539

12.6D 连续操作的惯性541

12.7 变换抽选概率541

12.7A 一种抽选的最小变换方法541

12.7B 方法的修正543

12.7C 设置单位的一个简单方法544

12.7D 层间的转移单位545

12.8 多重分层、格子抽样及有控制的抽选546

12.9 中位数和分位数的标准差554

12.10 三项式和匹配的二项式556

12.11 比率均值组合的标准差561

12.11A 比率均值的线性组合561

12.11B 双重比率;比较;指数563

第三部分有关的概念569

13 偏差和非抽样误差571

13.1 偏差与变量误差的关系571

13.2A 偏差与变量误差577

13.2 调查误差的来源577

13.2B 各种误差的描述582

13.2C 误差的某些影响588

13.3 覆盖不全(遗漏),不完整抽样框,缺失单位592

13.4 无回答597

13.4A 无回答的来源597

13.4B 无回答的影响601

13.4C 一些无回答的结果和再次访问数据602

13.5 无回答的控制615

13.5A 控制的目标和方法615

13.5B 多次访问618

13.5C 对无回答进行子抽样624

13.6 对无回答四种推荐的补救方法625

13.6A 影响的估计625

13.6B 无回答的替代626

13.6C 波利兹设计627

13.6D 一种替换方法629

13.7 定额抽样631

13.8 偏差对概率陈述的影响635

14 调查数据推断的一些问题644

14.1 抽样误差的计算和表示644

14.2 复杂样本的分析统计量655

14.3 关于统计推论的一些评论661

14.4 试验和调查667

14.5 多个目标;多目的调查672

附录A 符号与公式的概要679

附录B 统计公式的单位分析688

附录C 计算的注释691

附录D 随机数表696

附录E698

参考文献701

部分习题答案716

索引719

1997《抽样调查》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L.基什)Leslie Kish著;倪加勋主译;孙山 1997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抽样调查理论基础(1984 PDF版)
抽样调查理论基础
198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抽样调查学习指导书(1984 PDF版)
抽样调查学习指导书
1984
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1997年12月第1版 PDF版)
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
1997年12月第1版 中国统计出版社
抽样调查案例学习指导( PDF版)
抽样调查案例学习指导
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1994 PDF版)
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方法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抽样调查技术(1995 PDF版)
抽样调查技术
1995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抽样调查基本知识(1983 PDF版)
抽样调查基本知识
1983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抽样调查学习指导书(1984 PDF版)
抽样调查学习指导书
1984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抽样调查原理(1984 PDF版)
抽样调查原理
1984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1992 PDF版)
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
199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邮电通信抽样调查(1989 PDF版)
邮电通信抽样调查
1989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1998 PDF版)
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
1998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1997 PDF版)
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
1997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抽样调查与推断(1996 PDF版)
抽样调查与推断
1996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抽样调查设计原理(1997 PDF版)
抽样调查设计原理
1997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