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求取 ⇩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礼与刑和奴隶主阶级的法律思想1

第一节礼与刑的产生、发展及其特质4

一、礼的产生和发展4

二、刑的产生和运用8

三、礼是法和道德的统一体12

第二节“受命于天”和“恭行天罚”的神权法思想14

一、王权神授,礼自天出14

二、“恭行天罚”或“代天行罚”17

第三节周公旦的“礼治”思想和“明德慎罚”20

一、“以礼治国”与制礼作乐20

二、“以德配天”与“敬天保民”24

三、“义刑义杀”与“慎罚”、“中罚”29

第二章春秋时期礼治的崩溃和地主阶级新法律思想的出现33

第一节礼治思想的破产和法的分立34

一、 “礼崩乐溃”和礼治思想的破产34

二、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和“铸刑于鼎”36

三、法的分立是礼治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38

第二节社会改革派法家先驱者法治思想的萌芽40

一、宣传“天道”与“人道”不相及,否定神权法和“天命论”41

二、“不是礼义”德教的作用,相信威刑可以治民44

三、“同罪同罚”、“废不可改”和“刑不颇类”,开创并坚持成文法的传统46

第三节孔子对礼治思想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及儒家法律思想的创立49

一、以礼维护等级制、君主专制制和中央集权制49

二、以德为主,宽猛相济53

三、修身正己 以安百姓57

第四节《老子》一书的自然法的法律观及其对礼治、法治的批判60

一、维护自然经济的自然法的法律观60

二、对礼治的批判64

三、对法治的批判66

第三章战国和秦统治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法治理论与实践及各派法律思想的斗争和综合69

第一节变法运动的发展和法家学派的成熟70

一、李悝、申不害和慎到对法家法律思想的贡献72

二、商鞅变法和法家思想的成熟76

三、齐法家法律思想的特点82

第二节地主阶级在野派的法律思想89

一、孟轲的“君轻、民重”和“德教”、“人治”的法律思想90

二、墨家“兼爱”、“尚同”和“罚当罪”的法律思想91

三、庄周虚无主义的法律思想96

四、邹衍“五德终始”和“德刑时令”说的法律思想99

第三节全国统一前夕各派法律思想的初步合流101

一、荀况以儒家为主体,对法家法律思想的批判吸收102

二、《吕氏春秋》以法家为主体,对儒家法律思想的批判吸收106

三、《荀子》和《吕氏春秋》对道家思想的批判和吸收109

四、对阴阳家法律思想的合流和批判111

第四节从秦始皇的统一到秦二世灭亡和韩非的法律思想112

一、韩非对法家法律思想的综合和极端的发展113

二、李斯在实践中对韩非法律思想的运用和恶性发展117

三、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120

第四章两汉法律思想的演变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兴起124

第一节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特征与儒家法律思想复起125

一、以秦为鉴,“镇以无为”125

二、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特征126

三、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弊端与儒家法律思想的复起131

第二节董仲舒新儒学法律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134

一、“人君法天”与“王制”135

二、 “德主刑、辅”与“度制”136

三、“春秋决狱”与封建司法139

第三节东汉“名法”思潮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批判和修正142

一、抨击谶纬迷信以“明法”143

二、德刑迭用与“正法严刑”145

三、 “法变明正”司法与肉刑复废、复仇之议148

第五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153

第一节魏、蜀、吴三国法律思想的特点154

一、“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和“威之以法”155

二、重法慎刑,赏罚必信158

三、“任人唯贤”,以法治吏161

第二节儒者法律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规范化162

一、“礼乐抚于中”的立法理论163

二、法典篇章体例和法律概念的规范化164

三、 “理直刑、正”与“随事轻重取法”的司法思想166

第三节刘颂罪刑法定主义司法思想与恢复肉刑的主张169

一、振大纲,疏小过的执法思想169

二、“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司法思想171

三、“除恶塞源”请复肉刑,175

第四节民族大融合各族政权法律思想封建正统化176

一、礼法并用“法制同于上国”177

二、 “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180

三、以礼统刑,礼入于律182

第六章隋唐之际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法典化及唐中后期法律思想的分歧187

第一节李世民统治集团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与实践188

一、“安人宁国,先存百姓”189

二、删削繁苛,法贵宽平192

三、守文奉法,恤刑慎杀”194

第二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法典化197

一、“一准乎礼,以为出入”197

二、“君为臣纲”,严刑维护君权200

三、“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宗法伦理法律体系203

四、贵贱尊卑等级特权的法典化204

第三节唐中后期法律思想的分歧207

一、国家与法的起源论之辩207

二、德刑关系说的差异210

三、法律运用与司法的分歧214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僵化与陈亮法律思想的功利主义特色220

第一节北宋熙宁年间变法派与守旧派法律思想争辩222

一、 “变风俗,立法度”与“祖宗之法不可变223

二、“有司议罪,惟当守法”与“振举纪纲”,“一遵正法”226

三、“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与致治之道“任官、信赏、必罚”229

第二节程朱理学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宗天哲理化”及其本质231

一、“天理君权”国家与法起源论232

二、德礼政刑“相为终始”,三、 “存天理,灭人欲234

四、崇尚“心术”与“尊王贱霸”237

第三节陈亮法律思想的功利主义特色239

一、君相“皆天下人推之”240

二、 “义利双、行,王霸并用”241

三、正纪纲修法度与“法深无善治”243

第四节辽、金、元统治者法律思想的特点246

一、确立法制,慎刑恤民246

二、消除民族畛域,贵贱“准法同科”250

三、严肃吏治,信赏必罚252

第八章明清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反动及启蒙思想家的批判255

第一节加强君主专制主义,强化封建法制256

一、君主集权,强化法制257

二、严法酷刑,注重惩霸治官259

三、礼法并用,简当严明261

第二节重振封建纪纲,整饬封建礼义法度264

一、天理、良知、隆礼、正伦265

二、重振纪纲,以法绳天下268

三、建立行政法规,整饰吏治271

第三节黄宗羲等三大思想家的启蒙法律思想273

一、改变国家政体,实行君臣共治274

二、士大夫议政,开拓民权277

三、去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278

四、疏法宽刑,严于治吏280

五、地方分治284

第四节清初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运用285

一、有人治始有法治286

二、便民行法,矢公得中289

三、去刻尚宽,谳法克当290

四、兴文字狱,强化思想统治292

第九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295

第一节鸦片战争期间产生的变法图强的法律思想296

一、更法改图,因势变法297

二、“共治”、“众议”,“以势、利、名公天下”299

三、律本人情,顺势有节300

四、治法在人,师儒治狱303

五、改革吏治,请理仕途304

第二节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中的法律思想306

一、平等观念的法律思想基础306

二、农民专政与君主政体308

三、斩邪留正,逆者议罪309

四、重刑惩罚主义和诉讼平等310

五、自由婚姻和新的道德观念312

六、建立法制,发展经济313

第三节戊戌变法和改良派的法律思想314

一、自然人性和民权平等314

二、君民共议国政与君主立宪319

三、顺天之故,改革法律322

四、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324

第四节近代法学家沈家本的法律思想327

一、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328

二、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修订法律330

三、去重刑,改革罪名刑种331

四、法律统一,执法持平,依法断罪336

五、情法两尽,加强道德教化336

第五节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338

一、共和政体与直接民权339

二、五权分立与对代议制的批判340

三、平衡民主与“专制”协调民权与治权344

四、革新罪名,荡涤烦苛,取消刑讯346

五、以法为治,司法独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49

1985《中国法律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国斌主编 198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