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 奴隶社会形成发展时期(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7

第一节 夏启8

礼义典常与刑罚思想的萌芽10

代天行罚,刑罚施于族内13

第二节 盘庚14

借天命和祖先之命加强王权和刑罚14

大刑惩杀乱政贪货、诈偶奸宄16

刑罚必须公正严肃17

第三节 周公旦18

“以德配天”与“德政”20

“礼治”与“慎罚”23

刑罚要中正公道26

第四节 《吕刑》28

德威惟畏,德主刑辅29

“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31

“明于刑之中”33

第二章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的法律思想35

第一节 管仲38

修旧法,定四民之居39

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40

第二节 子产41

“民不可逞,度不可改”与“乡校议政”41

“宽猛相济”与为政“莫如猛”43

“铸刑书”,公布成文法43

第三节 老聃44

统治者的妄为是犯罪根源45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47

执而不用,杀一儆百48

第四节 孔丘48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49

“宽猛相济”与“小人犯刑”52

修身正己,以安百姓54

第三章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战国)的法律思想56

第一节 墨翟59

以“兼相爱”消灭犯罪61

统一天下之义,赏当贤,罚当暴62

“以天为法”65

第二节 李悝、申不害、慎到66

李悝与《法经》66

申不害的重“术”行法68

慎到的用“势”行法70

第三节 商鞅72

“礼法以时而定”73

“权制断于君”75

“贵法”与“明法”76

“刑无等级”78

重刑主义78

第四节 孟轲79

以“仁政”去邪化民81

建立封建特权和封建道德84

从“性善”求“四德”“五伦”86

第五节 《管子》87

君执本,相执要,大夫执法88

尊君富民与“行令”91

“法者,圣君之宝用”93

第六节 荀况96

“群”、“分”以生礼义法度96

主张“性恶论”,反对“性善论”98

“隆礼重法”99

“人治”“法治”结合102

第七节 韩非103

综合发展“法、术、势”104

严法而治是历史的必然106

君主“独断”108

第四章 封建社会巩固和发展时期(秦汉)的法律思想111

第一节 嬴政113

灭绝儒学,迷信韩学114

从唯意志论到“唯法论”117

唯权论与用法律维护绝对君权120

极端的法律功利主义思想122

第二节 刘邦124

刑事犯罪上的省刑思想125

对政治犯罪的重刑思想127

汉承秦制的法制建设方针129

第三节 刘恒131

除秦苛刑重法132

法与天下共守和有司执法135

第四节 贾谊138

“约法省刑”以安民138

礼法并用140

法律特权的理论和原则142

捍卫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145

第五节 董仲舒148

天命与王制149

人性与犯罪152

德主刑辅156

“君亲无将”与“原心论罪”159

“依法刑人”与“春秋决狱”162

第六节 桓谭164

“王霸”兼用,“威德更兴”164

法度明正,执法宜如丹青166

第七节 王充168

推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168

谷足食多,礼丰义重170

出于礼,入于刑,礼法统一172

第五章 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思想176

第一节 曹操178

虚封以赏,改革吏治179

拨乱之政,以刑为先180

赏功罚罪,以法治军181

第二节 诸葛亮183

进用贤良,退去贪懦184

厉行法治,科教严明186

赏罚分明,以法治军188

第三节 嵇康189

越名教而任自然190

不要违反人情的礼律191

治为天下,刑本惩暴191

任其自然,废礼去刑193

第四节 张湛193

唯弃礼乐之失,不弃礼乐之用194

第五节 刘颂195

害法在犯尤,举大而略小196

刑法划一,坚如金石197

恢复肉刑,以刑制罪199

第六节 张斐200

礼乐崇于上,刑法闲于下200

法典篇章体例规范化201

确定犯罪概念和罪名定义202

理直刑正与临时观衅随时取法203

特殊案件按“无常之格”处理204

第七节 葛洪、鲍敬言205

贼杀起于自然206

严刑峻法,恢复肉刑208

法律划一,明刑不滥210

诛贵立威,严惩不廉212

第六章 封建社会鼎盛时期(隋唐)的法律思想215

第一节 杨坚217

改革国家政体和体制218

以轻代重,尽除苛惨之法219

以公执律,慎狱恤刑221

安人宁国,以仁义为治221

喜怒不恒,持法益峻222

第二节 李世民223

删削繁苛,用法宽简225

据律论罪,恤刑慎杀227

明正赏罚,“事须画一”228

第三节 魏征229

拨乱之政,亦须德化230

法贵宽平,赏罚分明232

“公之于法”,“依法科罪”234

事求其实,反对严刑逼供236

第四节 韩愈237

封建“道统论”238

“君权神授”与“圣人创造国家说”240

“上者可教,下者可制”的“性三品”241

圣人制律与“天刑”说242

欲根绝犯罪,必先正其心244

第五节 柳宗元245

有叛国无叛郡,郡县之制不可变246

国家和法都产生于“势”247

法律的作用是“彰善瘅恶”249

赏罚务速,反对时令说250

“原本定罪,穷理辩刑”251

第六节 白居易252

衣食是礼教的基础,贫穷是犯罪的根源253

刑、礼、道,参伍并用254

理大罪,赦小过,法网疏简256

准法科罪,狱贵察情,明慎钦恤258

悬法学为上科,升法直为清列259

第七章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宋金元)的法律思想260

第一节 包拯262

“恤民为本”,立法不得害民263

慎法守信,法存画一264

执法公平,赏罚分明265

不畏权贵,执法如山266

选清官,止冤狱,改诉讼267

第二节 王安石269

“法其意”,“三不足”271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273

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自行275

第三节 司马光276

明其道,循其法,祖宗之法不可变277

国家之治乱本于礼278

致治之道,任官,信赏、必罚280

法为治本,有过则诛280

第四节 朱熹283

国家和法是理的体现284

三纲五常是天理流行285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85

存天理,灭人欲287

“权时以用,严刑以威”289

明谨用刑,义理决狱291

第五节 陈亮292

立政为实,赏罚也是为了功利293

“为公”“利民”制天下295

正纪纲,修法度,以格律守天下296

宽简胜于微密,温厚胜于严厉298

第六节 完颜雍299

严肃吏治,并察善恶300

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303

以律文为准,以实情求之304

第七节 耶律楚材305

去暴立法,慎刑恤民305

用儒臣,兴文治307

秉公执法,不徇私情308

第八章 封建社会进一步衰落时期(明清)的法律思想310

第一节 朱元璋311

重视法律,强化封建法制312

治民、惩霸、刑官、用法刻峻315

简当严明,礼法并用319

第二节 邱浚323

行天讨之公,因情而求法323

隆礼义,正伦理,法应经合义326

保民以教化为先328

法律坚如金石,信如四时330

嫁娶得时,不禁民利331

第三节 王守仁333

借“天理”良知“以维护封建礼制”333

建立“保甲”“乡约”以强化封建法制337

第四节 海瑞340

维护礼义忠信的封建伦理道德340

官僚涂毒百姓是造成犯罪的主要原因341

惩贪抑霸是司法官吏的主要任务342

建立行政条例以整饬吏治344

反对兴讼诬告,主张听狱公断346

第五节 张居正347

法制无常,惟其时宜民安349

重振纪纲,以法绳天下350

重诏令,事权归一352

综核名实,整饬吏治353

轻徭赋,省法令,改革税法354

第六节 黄宗羲355

改变国家政体,实行君臣共治356

士大夫议政,开拓民权358

去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以法治国359

地方分治360

第七节 王夫之361

求天理于人欲之中361

疏法宽刑363

尽理原情的司法原则366

任人与任法并重370

第八节 顾炎武371

许庶人议政371

反对专制主义的法治372

百官分治,以礼防民373

严吏治,刻贪赃376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377

第九节 爱新觉罗·玄烨378

有治人始有治法378

吏治好坏关系民生休戚380

“便民行法,矢公得中”383

去刻尚宽,审鞫精详,谳决平允385

兴文字狱,强化思想统治388

第九章 近代社会的法律思想390

第一节 龚自珍391

君臣共治,天下至公391

礼也者,一代之律令393

兴化善俗,制治之本395

改革吏治396

第二节 魏源398

“以势、利、名公天下”398

整肃官吏,清理仕途399

因势立法,才能以刑去刑400

法是工具,治法在人402

第三节 洪秀全、洪仁?403

平均主义和平等观念403

君主专制主义和原始民主主义405

自由婚姻和新的道德观念407

重刑惩罚主义和诉讼平等409

第四节 沈家本411

实行资产阶级的法治主义412

会通中外,修订法律414

去重刑,实行新的罪名刑名416

法律统一,执法持平,依法断罪418

情法两尽和道德教化421

第五节 康有为423

以德礼为先,辅之以刑政423

自然人性、博爱和民权平等424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427

君主立宪和“公政府”空想429

法律要顺天之故合乎人情431

第六节 谭嗣同434

仁,平等,自由435

废除君主制,建立民主制436

改革法律必须去名教439

第七节 梁启超441

伸民权,保国权441

君主立宪最适国情443

自由就是服从法律445

必须实行法治主义446

第八节 章太炎449

批判代议制,提出新的共和政体方案450

专以法律为治和司法独立453

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新的定罪标准454

第九节 孙中山455

共和政体与直接民权456

法律必须荡涤烦苛,称情以施458

五权分立和普通选举制460

天生的不平等和政治法律上的平等462

平衡民主与专制,协调民权与治权463

严于吏治638

1983《中国法律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栗劲等编著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1991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
199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册)(1984年03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册)
1984年03月第1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册)(None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册)
None
法律思想史(1933 PDF版)
法律思想史
1933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册(民国25.11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册
民国25.11 商务印书馆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  下(1988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 下
1988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1999 PDF版)
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9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88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83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下(1987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下
1987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99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1984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
1984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法律思想史(1993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3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