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的防空导弹总体设计》求取 ⇩

第一章概论张望根、郭长栋1

1.1 寻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1

1.2 寻的防空导弹的类型与特点3

1.3 寻的防空导弹的组成和功用5

1.4寻的防空导弹发展方向8

1.4.1 突防方式与防空导弹的发展8

1.4.2 导弹设计技术的发展9

第二章导弹设计张望根、郁坤宝11

2.1 概述11

2.2导弹外形设计14

2.2.1 纵向控制形式和气动布局类型选择15

2.2.2 “+”字形翼布局导弹的滚动控制21

2.2.3 气动稳定边界25

2.2.4 弹身外形及参数选择28

2.2.5 弹翼外形及参数选择36

2.2.6 气动操纵面外形及参数选择41

2.2.7 燃气舵外形设计42

2.2.8 前翼的调节和前翼参数选择45

2.3导弹性能参数计算46

2.3.1 导弹速度46

2.3.2 最小近界斜距50

2.3.3 最大远界斜距51

2.3.4 机动性53

2.4质心定位和部位安排56

2.4.1 质心定位57

2.4.2 质量、质心、转动惯量计算60

2.4.3 部位安排61

2.5放宽稳定度设计对导弹总体设计的影响65

2.5.1 弹体特性67

2.5.2 人工稳定原理与稳定条件70

2.5.3 静不稳定导弹的飞行特点73

2.5.4 放宽稳定度设计对气动外形设计的影响75

2.5.5 放宽稳定度设计对小回路系统设计的影响79

2.6导弹设计集成82

2.6.1 导弹设计程序流分析82

2.6.2 导弹设计数据流分析83

2.6.3 集成系统方案84

2.7天线罩设计86

2.7.1 导弹总体设计对天线罩性能的要求86

2.7.2 天线罩的瞄准线误差88

参考文献91

第三章空气动力特性计算和试验陆显92

3.1空气动力特性计算92

3.1.1 全弹及其部件法向力系数和压力中心计算92

3.1.2 全弹及其部件零升阻力系数和轴向力系数计算123

3.1.3 全弹及其部件诱导阻力系数计算138

3.1.4 操纵面铰链力矩系数计算142

3.1.5 纵、侧向操纵效率计算144

3.1.6 滚转操纵效率计算145

3.1.7 俯仰、偏航阻尼及洗流时差导数计算148

3.1.8 滚转阻尼系数计算153

3.2风洞试验及数据处理和分析155

3.2.1 风洞试验的目的155

3.2.2 风洞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156

3.3 寻的防空导弹空气动力的发展162

参考文献163

第四章弹道设计沈洁等166

4.1弹道设计中常用的坐标系及坐标变换166

4.1.1 坐标系166

4.1.2 坐标变换168

4.2四元数的基本概念与坐标变换171

4.2.1 四元数的基本概念172

4.2.2 四元数代数运算173

4.2.3 四元数坐标变换175

4.2.4 四元数坐标连续变换175

4.2.5 动坐标四元数变换与修正176

4.3导引方法178

4.3.1 比例导引的弹道特性178

4.3.2 修正比例导引186

4.3.3 有效导航比190

4.4发射架跟踪规律192

4.4.1 跟踪规律的设计原则192

4.4.2 跟踪规律设计194

4.5理论杀伤区199

4.5.1 理论杀伤区表示方法199

4.5.2 理论杀伤区边界的确定203

4.6初始段散布211

4.6.1 散布指标的确定212

4.6.2 产生初始散布的主要干扰因素214

4.6.3 减小初始散布的方法216

4.7垂直发射方案弹道设计217

4.7.1 地(舰)空导弹垂直发射初制导弹道设计218

4.7.2 导引头天线装定规律设计224

4.7.3 采用四元数变换法建立垂直发射方案制导模型225

4.7.4 垂直发射方案的数字仿真与分析233

参考文献237

第五章导弹载荷和气动加热计算施思成238

5.1导弹设计情况选择238

5.1.1 导弹飞行设计情况选择239

5.1.2 导弹地面设计情况选择244

5.1.3 导弹舰上设计情况选择246

5.2导弹载荷计算247

5.2.1 导弹的过载247

5.2.2 导弹质量分布248

5.2.3 导弹的气动力分布249

5.2.4 轴向载荷计算252

5.2.5 法向载荷计算253

5.2.6 弹翼和尾翼分布载荷计算255

5.2.7 舵面铰链力矩计算260

5.3导弹气动加热计算262

5.3.1 热传导方程262

5.3.2 热传导方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263

5.3.3 导弹表面温度和热流计算264

5.3.4 差分法简化计算269

5.3.5 静载和热载联合设计情况270

5.3.6 温度理论计算和飞行试验结果比较270

5.3.7 飞行攻角对热流计算的影响271

5.4安全系数271

5.4.1 安全系数、使用载荷和设计载荷271

5.4.2 各种设计情况的安全系数272

参考文献273

第六章导弹数学模型郭长栋 张望根274

6.1刚性弹体的导弹数学模型274

6.1.1 线性系统、刚性弹体的导弹数学模型274

6.1.2 非线性系统、刚性弹体的导弹数学模型276

6.2弹性弹体导弹数学模型278

6.2.1 弹性弹体数学模型建立278

6.2.2 弹性弹体扰动运动方程和动力系数290

6.2.3 弹性弹体扰动运动方程组的简化293

6.3导弹自振频率和振型计算294

6.3.1 自由-自由状态导弹的梁式分站计算方法295

6.3.2 双梁结构导弹的梁式分站计算法302

6.3.3 有突变截面导弹的梁式分站计算法309

6.3.4 舱体分离面存在间隙和变形的梁式分站计算方法310

参考文献313

第七章动力装置初步设计郑云龙314

7.1 概述314

7.2动力装置类型选择317

7.2.1 固体火箭发动机317

7.2.2 液体火箭发动机318

7.2.3 冲压发动机319

7.3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与药型的选择319

7.3.1 推进剂选择319

7.3.2 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形式和药型的选择323

7.4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与性能波动分析326

7.4.1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计算326

7.4.2 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波动分析331

7.5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参数选择337

7.5.1 单推力发动机总体参数选择337

7.5.2 双推力发动机总体参数选择339

7.6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安全防护342

7.6.1 静电、雷电、射频对发动机的危害342

7.6.2 点火器的主要防护措施343

7.7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流344

7.7.1 燃气流中的粒子和异物345

7.7.2 燃气流中的烟雾346

7.7.3 火焰衰减347

参考文献349

第八章战斗部设计凌吴彬350

8.1 概述350

8.2防空导弹战斗部类型选择352

8.2.1 破片式战斗部352

8.2.2 连续杆式战斗部354

8.2.3 其他类型战斗部354

8.3破片式战斗部初步设计356

8.3.1 破片式战斗部参数选择356

8.3.2 破片式战斗部结构型式选择362

8.3.3 破片式战斗部坐标杀伤概率362

8.4连续杆式战斗部参数选择和设计365

8.4.1 连续杆式战斗部作用原理365

8.4.2 连续杆式战斗部设计367

8.4.3 连续杆式战斗部的参数指标确定370

8.4.4 连续杆式战斗部的杀伤概率373

参考文献375

第九章飞行试验结果分析方法张望根376

9.1 概述376

9.2 发动机推力378

9.3空气动力特性379

9.3.1 全弹零升阻力系数379

9.3.2 全弹升力系数斜率和舵面升力系数斜率382

9.3.3 全弹压力中心和导弹静稳定度384

9.4动压头386

9.4.1 光测数据计算法386

9.4.2 遥测数据计算法386

9.5导弹速度387

9.5.1 直接取值法388

9.5.2 气动系数法390

9.5.3 综合分析法390

9.5.4 三种方法比较392

9.6导弹斜距393

9.6.1 近界斜距393

9.6.2 远界斜距395

9.7导弹机动性399

9.7.1 弹体放大系数法399

9.7.2 升力系数法403

9.8弹体数学模型404

9.8.1 刚性弹体数学模型404

9.8.2 弹性弹体数学模型408

第十章导弹环境条件张柏仁410

10.1 概述410

10.2确定导弹环境条件的原则411

10.2.1 确定自然环境条件的原则411

10.2.2 机械环境条件设计原则414

10.2.3 电磁兼容性要求420

10.3振动、冲击环境数据处理方法426

10.3.1 振动、冲击环境数据采集方法426

10.3.2 振动数据处理方法426

10.3.3 冲击数据处理方法431

10.3.4 振动、冲击数据统计方法434

参考文献437

1994《寻的防空导弹总体设计》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望根主编 1994 北京:宇航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