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儒研究》求取 ⇩

激荡与变迁:战国秦汉之际政治史与儒学史的一页1

一、从三代早期国家到新型政治国家的嬗变1

二、思想史与儒学史的变迁6

1、思想史:从百家争鸣走向兼容相合6

2、孔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与战国后期儒学的嬗变7

3、汉初儒学的趋变与尊道12

陆贾:向非儒文化观挑战的汉儒第一人15

一、陆贾的生平与《新语》16

1、陆贾生平16

2、《新语》真伪辨析17

二、政刑暴力政治走向极端:陆贾思想产生的背景19

1、多元兼容:秦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19

2、秦在政治嬗变中逐渐走向政刑、暴力至上的险途23

三、陆贾对秦政的思考与批判27

1、“逆取而顺守”:陆贾对秦政得失的思考27

2、批判之一:秦政的走向政刑全能与暴力至上28

3、批判之二:时代政治误导下的绝对功利主义29

四、仁义:陆贾政治思维的轴心33

1、孔孟仁学的基本要义34

2、“天人合策”与文明史:陆贾论仁的角度与特征37

五、陆贾仁义思想的基本要义41

1、怀德、无为42

2、笃于义而薄于利45

3、辨惑、求贤51

4、修于闺门之内、行于纤微之事56

六、陆贾思想的儒家、孟学特征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60

1、陆贾思想的儒家特征辨析60

2、陆贾与汉代经学和孟学63

3、陆贾的灾异思想69

4、陆贾在思想史上的地位70

贾谊:对帝国政治文化进行全新构想的儒家思想家71

一、贾谊的生平与《新书》72

1、贾谊生平72

2、《新书》真伪辨析73

二、汉因秦政:贾谊思想产生的背景77

1、政刑本位:汉初政治的基本现实77

2、汉初“无为”政治辨析79

三、“取与守不同术”:贾谊对秦与汉初政治的双重批判84

1、“过秦”之一:“仁义不施”84

2、“过秦”之二:“违礼义,弃伦理”86

3、对汉初因循“无为”之政的批判88

4、贾谊政治批判思想辨析89

四、礼治主义:从先儒到贾谊的社会政治思维91

1、礼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嬗变91

2、先儒孔、荀的“复礼”、“隆礼”思想94

3、历史:贾谊论礼的角度与特征102

五、贾谊礼治思想的基本要义105

1、尊君之势105

2、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109

3、使车舆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113

4、张四维116

六、法刑与仁义:贾谊礼治秩序论的构成要素121

1、“以权势法制进”:礼治思想侧面之一121

2、“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礼治思想侧面之二123

七、教化:构建礼治新秩序的必要环节126

1、“不知大体”:对汉初“俗吏”吏风的批判126

2、“心未滥而先谕教”:教化之要旨128

3、“定制度”:告别秦政的重要标志130

八、贾谊思想的儒家、荀学特征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131

1、“百投而百不合”:贾谊命途多舛的根本原因131

2、贾谊思想的儒家、荀学特征辨析134

3、贾谊与汉初《左传》学136

4、贾谊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137

董学:宗教神秘思维与文化沟通139

一、董仲舒的生平与《春秋繁露》140

1、董仲舒生平140

2、《春秋繁露》真伪辨析142

二、战国秦汉之际的宗教神秘文化与董仲舒的神学思维144

1、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说的流布及其广泛的文化渗透144

2、君主统治者与阴阳五行说和宗教神秘文化146

3、宗教神秘思维:董仲舒藉以与统治者沟通文化心理的途径151

三、董仲舒对《春秋》和孔子的神化154

1、五经元典文化与现实社会政治的疏离154

2、神化《春秋》与孔子:与统治者沟通文化心理的又一途径156

董仲舒:对帝国政治文化新构想进行系统论证的儒家思想家160

一、景武之际的社会政治情势:董仲舒思想产生的背景160

1、景武之际的政治发展160

2、“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社会经济生活的新现实161

3、国家暴力政治的再度出现163

二、“究天人之际”:以天道推衍人道165

1、先儒天人合一思想的演进165

2、董仲舒论“天”的品格167

3、董仲舒论“天道”、“天志”172

4、董仲舒论人道、政道、治道175

5、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在思想史上的地位195

三、倡天人感应,以灾异否斥恶政,肯定仁政196

1、先秦墨家关于“天”的意识196

2、董仲舒论天人感应198

3、董仲舒论天人意志的双向沟通200

4、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政治学价值205

四、以《春秋》为法,正古今之是非207

1、孟子对《春秋》文化价值的推重207

2、董仲舒论《春秋》209

3、董仲舒论《春秋》的价值取向214

4、董仲舒《春秋》学的政治学功能250

“三统”与“改制质文”: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与人格修养思想的独特表述方式253

一、贾谊、董仲舒对法家历史思维的反思253

二、“三统”说: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一254

1、“五百年王者兴”与“五德终始”254

2、董仲舒“三统”说的基本要义257

三、“改制四法”: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二259

1、“质”“文”的语义演变259

2、董仲舒“改制四法”的基本要义261

四、质文“救弊”论: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三265

1、汉代质文“救弊”说的缘起265

2、董仲舒的三代政治“救弊”论265

3、董仲舒质文“救弊”论对后人的影响275

五、“质”与“文”:先儒与董仲舒人格修养思想的重要范畴278

1、《论语》的质文修养论278

2、荀子的质文修养论281

3、董仲舒的质文人性论与人格修养论283

4、“以质救文”:董仲舒给予时代的一剂总药方293

六、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295

1、董仲舒思想的特征295

2、董仲舒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297

余论汉初三儒思想嬗变演进的特点303

重要参考书目308

后记311

1996《汉初三儒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育良著 1996 合肥:黄山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汉赋研究(1990 PDF版)
汉赋研究
1990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汉学研究( PDF版)
汉学研究
史汉研究( PDF版)
史汉研究
商务印书馆
儒教の研究 2(1965.02 PDF版)
儒教の研究 2
1965.02 岩波書店
儒教の研究 3(1965.03 PDF版)
儒教の研究 3
1965.03 岩波書店
儒教の研究 1(1965.01 PDF版)
儒教の研究 1
1965.01 岩波書店
儒家经典研究( PDF版)
儒家经典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枣庄统计年鉴  1993(1993 PDF版)
枣庄统计年鉴 1993
1993
儒家学派研究( PDF版)
儒家学派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汉碑研究(1990 PDF版)
汉碑研究
1990 济南:齐鲁书社
两汉汉语研究(1992 PDF版)
两汉汉语研究
1992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新儒家研究(1991 PDF版)
现代新儒家研究
1991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儒家辩证法研究(1984 PDF版)
儒家辩证法研究
1984 北京:中华书局
李英儒研究专集(1984 PDF版)
李英儒研究专集
1984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汉赋研究(1986 PDF版)
汉赋研究
1986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