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文化》求取 ⇩

1

导言1

天人合一——哲学与诗9

以人为贵——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自觉能力11

池塘春草——钟情自然的人生体验17

魏武挥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23

悲风遗响——人生如寄的悲怆感28

神与物游——主客相融的审美态度35

善善恶恶——道德与诗39

广厦万间——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40

留取丹心——舍生取义的生死观46

谑浪赤墀——蔑弃世俗礼法53

饮露餐菊——注重品德修养62

宜其室家——尽善尽美的审美追求69

经世致用——政治与诗75

山雨欲来——诗歌是时代的晴雨表76

采诗听歌——诗歌的讽刺功能82

怆然涕下——有志难骋的悲怀88

挑灯看剑————民族斗争中的爱国情思95

华实相辅——形式与内容的统一101

重本抑末——经济与诗107

剜肉补疮——田家生活的写照109

重利轻离——商人生活的剪影115

写就青山——诗人中的商海弄潮儿120

举头望月——思乡诗和怀人诗127

温柔敦厚——诗教原则133

甲光向日——战争与诗140

萧萧马鸣——征战者的豪迈之歌141

羌管悠悠——征人思妇的悲吟149

铸甲为犁——非战呼声156

万树梨花——战地风光161

长城雄风——长城意象的文化反思166

听言观乐——风俗与诗172

倾倒风人——诗人笔下的民俗类型173

寒食东风——托民俗以讽183

爆竹声中——借民俗言志189

火树银花——风俗的地域性194

移风易俗——风俗的时代特征199

仁山智水——自然与诗205

俯仰宇宙——安顿生命206

春在枝头——爱恋生活212

山程水驿——忧患情结217

江山多娇——祖国山河的多彩面貌223

诗中有画——诗画融合的美学特征229

春秋代序——岁时与诗236

浓吐杂芳——喜春与伤春237

草木摇落——悲秋与咏秋244

署雨祁寒——冬夏景物与民生多艰253

夕阳夜月——晨昏意象与文人心态260

装点关山——不同气候下的自然景观273

归去来兮——隐逸与诗279

独钓寒江——渔父的避世之隐280

拂衣归里——无为有国者所羁的非世之隐288

心存魏阙——欲仕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隐296

终南捷径——养志待时之隐304

金马门中——混迹官场的以仕为隐311

琼楼玉宇——道教与诗320

羽化登仙——神仙之说与游仙诗321

仙道贵生——度世济人的道人诗333

别有洞夭——具有仙风道蕴的文人诗342

玉山阆风——道教意象与诗歌意象的契合354

以道化儒——道家、道教对诗歌理论的影响364

菩提明镜——佛教与诗371

云水自在————清雅诗僧的林下之咏372

世事悠悠——化俗诗僧的难解俗缘382

居士情结——奉佛士人的精神解脱392

以禅入诗——禅之于诗歌创作401

以禅喻诗——禅之于诗歌理论411

对酒当歌——酒与诗421

把酒问春——爱情·青春·生命意识424

醉乡忘优——理想·人格·政治责任435

曲水流觞——酒的快乐功能之一:生活情趣的快乐451

百虑齐息——酒的快乐功能之二:精神解脱的快乐463

酒沃诗肠——酒与创作灵感476

真耶幻耶——梦与诗488

笔头生花——梦感神生模式491

寤寐思服——相思梦模式503

铁马冰河——理想梦模式523

一枕黄粱——南柯梦模式532

恍兮惚兮——白日梦模式544

情耶欲耶——性与诗553

子惠思我——青春恋歌558

琴瑟友之——夫妇唱和574

唱罢秋坟——悼亡诗584

红颜暮花——怨女诗597

寒风摧木——爱情悲剧615

后记629

1999《中国诗歌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善奎著 1999 济南:齐鲁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