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通史 第8卷 明史》求取 ⇩

明朝三百年历史要略总述1

附:明朝疆域区划简表13

北方九边表16

明朝大事年表17

明帝系表39

第一章明初盛世41

第一节 明太祖的建国43

一、统一全国43

二、抚定四边46

(一)北方对于蒙古的镇抚46

(二)东北对于辽东与朝鲜的抚绥48

(三)西方对于西域与吐蕃的镇抚48

(四)西南对于诸少数民族与安南缅甸的抚绥49

三、开国规模52

(一)收揽民心重视吏治52

(二)文武臣将一时之选55

(三)军政建设励精图治62

(1)整理户籍以定赋役62

(2)奖励农桑兴修水利62

(3)改革兵制建立卫所63

(4)兴学校开选举64

(5)大建皇都66

四、极权统治66

(一)专制独裁66

(二)严刑峻法67

(甲)文字之狱69

(乙)杀戮功臣与四大狱70

五、大封群王73

附:群王分封表74

第二节靖难之变75

一、靖难之变的起因75

二十四王分封形势略图76

二、靖难之变的经过77

三、靖难之变后明成祖的恐怖镇压84

第三节明成祖的雄略88

一、内政措施88

(一)建都北平88

(二)更定地方官制90

(三)宦官与厂卫91

(四)疏浚河漕兴修水利92

(五)扩建太学与编撰群书93

二、对外经略94

(一)讨安南95

(二)征蒙古98

(三)经略云贵101

(四)郑和下西洋103

(甲)郑和出使经过概况104

(乙)郑和的庞大舰队组织与其航线107

(丙)郑和的副使与侯显之使乌思藏110

(丁)郑和下西洋的收获与影响111

附注释112

附录:关于郑和的研究与其出使时次的考证113

第四节仁宣之治118

一、仁宗之立118

二、宣宗继位与汉王高煦之变120

三、仁宣政绩121

(一)任用儒臣,重视吏治121

(二)和抚安南,睦邻安边122

(三)三杨辅政,提高相权123

(四)设内书堂,教育宦官124

第五节英景两朝的外患与政变125

一、英宗初立与张太皇太后的当政125

二、王振的乱政127

三、西南麓川之役128

四、瓦刺之强与土木之变130

五、夺门之变134

六、曹石之变137

第二章明代中叶的由盛而衰141

第一节 宪孝两朝政局143

一、宪宗成化之政143

(一)内政143

(甲)夺门公案的结束与庄田之始143

(乙)万贵妃的承宠144

(丙)宦官汪直的用事145

(丁)迷信神道与梁芳、韦兴等之乱政147

(二)军事148

(甲)平定荆襄148

(乙)平西南徭150

(丙)抵御鞑靼152

(丁)经略哈密155

(戊)平固原之乱157

二、孝宗弘治之政158

(一)内政159

(甲)诛斥前朝佞幸159

(乙)纳谏诤开经筵159

(丙)省刑节用160

(丁)宦官李广蒋琮等之用事161

(二)军事162

(甲)抵御鞑靼162

(乙)经略哈密164

第二节武宗一朝的荒乱167

一、武宗的继位与宦官刘瑾的用事167

(一)刘瑾的弄权乱政167

(二)安化王寘璠之变170

(三)刘瑾的伏诛172

二、武宗一朝的民变174

三、武宗的荒淫175

四、宁王宸濠之变176

第三节世宗一朝的内政与边患180

一、杨廷和的摄政180

二、大礼议181

三、制礼建祀与崇信道教186

(一)制礼建祀186

(二)迷信道士187

四、严嵩父子的弄权191

(一)严嵩父子媚主弄权的经过191

(二)沈錬与杨继盛193

(三)严嵩父子的结局195

五、嘉靖一朝地方上的变乱196

(一)田州土司之乱与断藤峡徭变197

(二)大同边兵之乱199

六、倭寇202

七、鞑靼之患与俺答的入寇210

(一)达延汗的统一蒙古与其后裔之分布210

附:达延汗后之世系与明末清初蒙古诸部之形成略表211

(二)俺答的入寇212

八、海瑞上书216

第三章明代的晚叶219

第一节 穆宗的过渡时期221

一、隆庆六年的内政221

二、隆庆时的外交225

第二节 张居正的相业228

一、张居正专政的经过228

二、张居正的治绩230

(一)辅导幼主,恢复经筵230

(二)严伸法纪,整伤吏治231

(三)任用人材,治河御寇232

(四)增筑边城,巩固国防233

(五)整理财赋,宏裕民生234

三、张居正的政治思想235

四、张居正之殁237

第三节 神宗亲政后四十年间的内忧外患239

一、内政239

(一)政争与建储239

(二)神宗的荒怠与矿税之扰244

(三)东林党议248

(四)梃击之案251

二、变乱253

(一)播州杨应龙之变253

(二)宁夏哱拜之乱256

三、外患257

(一)西南缅甸之役257

(二)西北河套鞑靼之扰260

(三)东北三卫与土蛮261

附:李成梁战功表263

(四)朝鲜之役265

第四节东北满洲的崛起270

一、满洲的来历270

二、努尔哈赤的崛起273

三、七大恨告天与萨尔浒之役276

四、明熊廷弼的守御278

附注释278

第五节光熹两朝政局280

一、红丸与移宫两案280

二、魏忠贤的乱政与党狱284

三、辽东的陷落290

(一)辽沈的陷落290

(二)熊廷弼的冤死291

(三)孙承宗与袁崇焕之守宁远292

第六节明朝的覆亡295

一、思宗即位与客魏之亡295

二、东北战事与满清建国297

(一)袁崇焕之死297

(二)耿孔之叛300

(三)满清之建国301

三、农民起义304

(一)农民起义的初起305

(二)农民起义军的扩大307

附:十三家农民起义军表307

(三)李自成的入陕与张献忠的入川313

(四)甲申之变315

(甲)洪承畴的投降满清315

(乙)李自成的攻陷北京与思宗之自杀316

四、清兵入关与南明的颠沛318

(一)清兵的入关318

(二)李自成与张献忠的失败320

(三)南明三王的残局321

(甲)弘光帝321

(乙)隆武帝325

(丙)永历帝328

(丁)鲁王以海333

(戊)郑成功与张煌言的奋斗335

附注释339

第四章明代的政治制度341

第一节 官制343

一、中央官制(中央行政制度)343

附:中央官制简表343

明代中央行政系统简表349

(一)明代中央官制的特征暨诸官职掌350

(甲)南北两京双轨制的中央政府350

(乙)内阁350

(丙)三公351

(丁)六部351

(戊)诸寺监351

(己)宗人府352

(庚)都察院与总督巡抚352

附:明代所置之重要总督巡抚表353

(辛)六科给事中355

(壬)诸司356

(癸)内侍省356

(二)文武散官与勋官357

(甲)文散官四十四阶表357

(乙)武散官二十六阶表358

(丙)文勋官十阶表358

(丁)武勋官十二阶表359

(三)封爵359

(甲)亲王与郡王359

(乙)功臣与外戚封爵360

(四)考核、序迁、封诰与荫赠360

(甲)考核360

(乙)序迁361

(丙)封诘与荫赠361

(五)俸禄362

(甲)亲王与勋戚362

(乙)百官俸禄362

二、地方官制(地方行政制度)363

明代地方行政区划系统简表363

明代地方行政性质系统简表364

(一)省府县三级制364

(二)南北两直线364

(三)十三布政使司(省)365

(四)府、州、县366

(五)土司367

附:明代地方官制简表368

第二节兵制370

一、编制370

(一)基层编制——卫所370

(二)编制类别371

(三)京师驻军372

(甲)北京上直卫亲军372

(1)洪武时所置十二卫372

(2)永乐时所增十卫373

(3)宣德时所增四卫373

(乙)南京上直卫亲军373

(丙)北京留守诸卫374

(丁)南京留守诸卫374

(戊)京营375

(四)地方卫所377

(甲)腹内卫所兵377

(1)隶于京师左军都督府者377

(2)隶于京师右军都督府者378

(3)隶于京师中军都督府者378

(4)隶于京师前军都督府者379

(5)隶于京师后军都督府者380

(乙)边疆羁縻卫380

(五)海防与江防军381

(甲)海防军381

(乙)江防军382

(六)民壮乡兵与土兵382

二、役政383

(一)三种兵役与军民分籍383

(二)诸级军官之统辖与职司384

(甲)卫指挥使384

(乙)都指挥使384

(丙)中央五军都督府385

三、作战与镇守385

(一)统兵官385

(二)军队的调发386

(三)更戍386

四、教练功赏与武备387

(一)教练387

(二)功赏387

(三)武备388

第三节法制389

一、法典389

(一)最初的大明律令389

(二)洪武七年颁布的大明律389

(三)洪武九年修订的大明律390

(四)明太祖的大诘390

(五)大明律定本391

(六)大明律诘392

(七)最后明律的定案392

二、刑法392

(一)五刑392

(二)充军与凌迟393

(三)十恶393

(四)赃罪393

(五)赎刑393

(六)廷杖与厂卫中之非刑394

三、法官394

(一)中央司法机构394

(甲)三法司394

(1)刑部395

(2)大理寺395

(3)都察院395

(乙)厂卫396

(二)地方司法机构396

(甲)省级之提刑按察使司396

(乙)京畿司法官396

(丙)一般府州县司法官397

(丁)乡村司法397

(三)一般诉讼程序397

附:明代司法机构系统简表398

附注释399

第四节教育400

一、中央学校400

(一)国子监400

(甲)南北两监400

(乙)国子监的组织400

(丙)国子监的教学400

(丁)国子监生所受之待遇401

(戊)六堂三等401

(己)明太祖之重视国子学401

(庚)入学资格402

(辛)国子监学的盛衰403

(二)武学403

二、地方学校404

(一)府州县卫学404

(甲)学校一般规制404

(乙)学生待遇404

(丙)生员类别404

(丁)教学课程405

(戊)考试405

(己)生员出路405

(庚)学风405

(二)宗学406

(三)社学406

(四)书院406

第五节选举408

一、学校408

二、荐举409

三、吏员410

四、科举411

(一)文举411

(二)武举413

第六节赋税与币制414

一、赋役414

(一)明初的赋役制度414

(甲)官田与民田414

(乙)黄册与鱼鳞册416

(丙)田赋420

(1)夏税与秋粮420

(2)征收率421

(丁)役法421

(二)明代中叶后的一条鞭法422

(三)明代晚叶的递增田赋423

二、官卖制度423

(一)盐的官卖423

(二)茶的官卖426

(三)矿冶427

三、一般税捐428

(一)商税428

(二)关税429

(三)市舶税429

四、币制430

(一)明朝所铸铜钱430

(二)纸币的发行与其贬值430

(三)银两的通用431

第五章明代的学术思想与文艺433

第一节 书籍的收集、撰辑与版刻435

一、藏书与著书之多435

(一)书籍的收集与整理435

(甲)国家藏书之富435

(乙)民间藏书之富436

(二)公私著述之多436

二、版刻与书肆437

附:永乐内府版《古今列女传》437

(一)南北监本438

(二)四大坊刻438

(三)四大都肆438

三、大部书籍的编纂438

(一)永乐大典的编纂438

(二)其他大部书的编纂440

(1)三大全440

(2)明会典440

(3)集礼441

(4)寰宇通志与大明一统志441

(5)历代名臣奏议441

(6)皇明经世文编441

附注释442

第二节明代的经学与理学443

一、经学443

二、理学444

(一)方正学445

(二)薛瑄447

(三)吴与弼447

(四)陈献章448

(五)王守仁449

(六)阳明后学451

(七)吕坤457

(八)高攀龙与顾宪成458

(九)刘宗周459

第三节明代的史学与舆地学460

一、明代的史官与实录国史的修撰460

二、早代官修之元史462

三、明代一般之史地著述463

(一)史学463

(二)舆地469

第四节明代的文学473

一、古文与诗词473

二、八股文——制艺493

三、戏曲496

(一)散曲497

(二)剧曲499

四、通俗小说503

(一)历史小说503

(二)侠义小说504

(三)言情小说504

(四)神怪小说505

(五)短篇通俗小说506

(六)弹词507

第五节明代的科学508

一、宋应星的天工开物508

二、方以智的物理小识509

三、王履与李时珍的医学510

第六节明代的艺术512

一、书画512

(一)书法512

(二)绘画514

(甲)画院中的画家514

(乙)非画院的画家515

二、工艺520

(一)磁器520

(二)景泰蓝521

(三)铜器521

(四)漆器522

(五)织绣522

(六)雕刻522

三、建筑与石刻523

附注释524

第六章明代的民生社会525

第一节 民生概况527

一、人口与户籍527

二、民生经济530

(一)明代三百年间国计民生的隆替530

(二)明代的农民与商人531

(三)明代的官吏532

附注释534

第二节 社会风气与生活习惯536

一、宗教信仰536

(一)佛教(附喇嘛教)536

(二)道教540

(三)基督教541

二、社会阶级542

(一)士庶、户别与贱民542

(甲)士庶542

(乙)户别542

(丙)贱民543

(二)豪门与奴隶543

三、士人风气544

四、婚丧礼仪546

(一)婚礼546

(二)丧礼548

五、生活习惯与节令游戏550

(一)生活习惯550

(甲)服饰550

(乙)饮食551

(二)节令游戏552

第七章明代的域外交通与中西文化之交流557

第一节 明代的海外交通559

一、东瀛559

二、南洋562

三、印度洋上沿岸诸国568

第二节 明代陆上与中亚及西亚的交通574

一、中亚574

二、西亚577

第三节 欧人之发现新航路与东方殖民运动579

一、中西交通之中断579

二、新航路之开辟580

三、西方诸国向亚洲攫取殖民地582

(一)葡萄牙582

(二)西班牙583

(三)荷兰584

(四)英法的继起586

第四节西方传教士之东来587

一、欧洲的宗教革命与耶稣会587

二、利玛窦等人在中国的传教事业588

附:明末东来之欧西传教士人名略表592

三、明末中国人的信奉天主教595

(一)徐光启596

(二)李之藻597

(三)永历帝后598

第五节中西文化之交流600

一、西学的东传600

二、中学的西传611

附:几何原本之一页612

附:本卷主要参考书总目614

1996《中华通史 第8卷 明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台湾)陈致平著 1996 广州:花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华文学通史  第8卷  当代文学编(1997 PDF版)
中华文学通史 第8卷 当代文学编
1997 北京:华艺出版社
中华文明史  第八卷  明代(1994年06月第1版 PDF版)
中华文明史 第八卷 明代
1994年06月第1版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1989年10月第1版 PDF版)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989年10月第1版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华史画卷——明代卷(1996年06月第1版 PDF版)
中华史画卷——明代卷
1996年06月第1版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华文明史  第七卷  元代(1994年06月第1版 PDF版)
中华文明史 第七卷 元代
1994年06月第1版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通史  第8册(1994年10月第1版 PDF版)
中国通史 第8册
1994年10月第1版 人民出版社
明史  7  卷201-246( PDF版)
明史 7 卷201-246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明史  8  卷293-332( PDF版)
明史 8 卷293-332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绘图明史通俗演义  册8  卷8( PDF版)
绘图明史通俗演义 册8 卷8
上海会文堂书局
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指南(1991 PDF版)
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指南
1991 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华文明史  第7卷  元代(1994 PDF版)
中华文明史 第7卷 元代
1994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华文明史  第2卷  先秦(1994 PDF版)
中华文明史 第2卷 先秦
1994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华文明史  第3卷  秦汉(1994 PDF版)
中华文明史 第3卷 秦汉
1994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华史画卷  明代卷(1996 PDF版)
中华史画卷 明代卷
1996 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国法制通史  第8卷  清(1999 PDF版)
中国法制通史 第8卷 清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