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作者 | 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编 编者 |
---|---|
出版 | 吉林师范大学 |
参考页数 | 423 |
出版时间 | 197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876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五章左翼十年的鲁迅1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和思想(下)1
共产主义者的鲁迅1
在白色恐怖下“独立支持”的英勇斗争6
对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理论的介绍和建树8
党和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评价14
第二节鲁迅后期的杂文15
关于鲁迅后期的杂文创作15
对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卖国政策的揭露16
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屠杀革命人民罪行的揭露和控诉24
对帝国主义侵略本性的揭露27
对党的爱戴、信赖和对革命胜利的确信32
鲁迅杂文的主要特征36
第三节《故事新编》49
关于《故事新编》的创作49
《铸剑》51
《理水》52
出关57
《故事新编》的意义61
第四节鲁迅的诗歌创作64
鲁迅诗作概述64
鲁迅早期诗歌表现的高尚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66
鲁迅诗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对军阀统治的痛恨68
鲁迅诗抒发自己在五四前后思想变迁、追求光明、反抗黑暗的激情70
鲁迅诗对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统治和反革命屠杀罪行的揭露和控诉75
鲁迅诗所体现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79
鲁迅诗体现的中日友谊和国际主义精神84
鲁迅诗歌的艺术特点87
第六章茅 盾91
第一节早期的文学活动93
童年和学生时代的生活93
文学理论的建树和翻译工作94
文学与革命活动102
《蚀》的意义103
早期的抒情散文110
从《蚀》到《虹》117
第二节左联时期的创作119
左翼的革命文学战士茅盾119
茅盾与鲁迅的战斗友谊121
长篇小说《子夜》127
长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129
长篇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132
吴荪甫的形象135
赵伯韬的形象138
屠维嶽的形象140
地主阶级的形象141
其他形象的描绘144
艺术特点148
长篇的成就和意义154
短篇小说的创作158
《林家铺子》160
《春蚕》、《秋收》和《残冬》164
第三节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创作168
为民族和人民大众解放事业而奋斗168
优美的革命赞歌173
《腐蚀》182
赵惠明的形象186
《腐蚀》的艺术特点188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和社会活动190
第七章抗战前期的文学192
第一节抗战前期的文学运动192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其实现19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文学界的影响194
毛泽东同志《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195
关于“大众化”、“民族形式”问题的进一步讨论199
胡风在“民族形式”问题讨论中的反动理论203
对“与抗战无关论”、“战国策派”及其他各种谬论的斗争205
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210
苏区的文艺运动210
解放区的文艺运动216
第三节抗战前期的文艺创作221
抗战的诗歌221
艾青的诗222
田间的诗226
柯仲平的叙事诗230
报告文学的发展233
抗战初期的小说236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236
沙汀的小说237
戏剧运动与创作240
夏衍的《心防》245
第八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248
第一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前的形势248
第二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基本内容及其伟大意义253
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253
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发展原则256
文艺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260
文艺批评标准问题261
第三节文艺界整风运动的深入和对王实味等人的批判斗争263
对托派分子王实味的斗争263
对肖军反动思想的批判266
第九章新的人民的文艺271
工农兵群众的文艺活动272
“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形式”275
第一节戏剧的发展278
《白毛女》283
喜儿的形象285
杨白劳和赵老汉289
艺术特点292
歌剧《白毛女》的意义295
第二节小说和散文的成就297
柳青的《种谷记》298
丁玲的《太阳照在?乾河上》309
长篇中的主要形象313
艺术特色317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319
草明的《原动力》324
刘白羽的小说326
第三节诗歌的收获332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334
长诗的思想内容334
王贵与李香香的形象337
长诗的艺术特点339
第十章赵树理344
第一节 生活与创作的道路344
第二节 婚姻自主与妇女解放的题材346
第三节《李有才板话》及其他350
农民的形象351
地主阶级的描写354
两种干部的工作作风355
中篇的艺术特点357
《李家庄的变迁》360
赵树理的创作结语364
第十一章在国统区斗争发展的革命文学366
第一节国统区的文艺运动36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国统区文艺工作的指导意义367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对革命文艺运动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370
文学中的阶级斗争372
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主观论”的斗争374
第二节暴露和讽刺的文学381
戏剧创作381
夏衍的《法西斯细菌》382
陈白尘的《陛官图》387
诗歌创作(390)小说创作392
第三节郭沫若的文学创作397
郭沫若后期生活道路397
诗歌创作404
戏剧创作412
《屈原》417
《屈原》的时代意义417
屈原的形象419
《屈原》中的统治集团421
《屈原》中的人民群众422
1978《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编 1978 吉林师范大学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下
- 1979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册
- 1980
-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
- 1984年08月第1版 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初稿 下
- 1984
-
-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下
- 1961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 1979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 下
- 1984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 1980.05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 197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 198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 下
- 1986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 下
- 1989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 198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 1980.05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