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下》求取 ⇩

上册1

绪论1

第一编 “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19--1927)20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20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20

第二节 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复古派的斗争3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文学运动的发展42

第一节 党成立后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和文学社团的兴起42

第二节 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学主张49

第三节 对“学衡”派、“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斗争58

第三章 创作概述64

第一节 本时期的小说65

第二节 本时期的诗与散文69

第三节 本时期的戏剧74

第四章 鲁迅(上)78

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发展78

第二节 《呐喊》和《彷徨》96

第三节 《阿Q正传》109

第四节 前期杂文123

第五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133

第五章 郭沫若151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151

第二节 《女神》159

第三节 《前茅》和《恢复》169

第四节 早期历史剧176

第一节 叶圣陶的创作180

第六章 其他作家作品180

第二节 郁达夫的小说187

第三节 闻一多的诗歌和朱自清的散文196

第二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7--1937)206

第一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06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深入及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206

第二节 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215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的讨论222

第四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及有关“两个口号”的论争229

第二章 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和对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批判237

第一节 对国民党法西斯文化专制的斗争237

第二节 对“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243

第三节 对“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的斗争250

第三章 创作概述255

第一节 诗歌创作257

第二节 小说创作261

第三节 戏剧创作267

第四节 散文创作269

第四章 鲁迅(下)272

第一节 后期杂文272

第二节 《故事新编》291

第三节 诗歌创作305

第四节 文艺理论317

第五章 茅盾328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328

第二节 《子夜》333

第三节 《春蚕》及其他短篇小说345

第四节 散文和文学评论353

第六章 其他作家作品(上)362

第一节 蒋光慈的创作362

第二节 叶紫的小说371

第三节 殷夫的诗歌和柔石的小说376

第七章 其他作家作品(下)385

第一节 巴金和他的《家》385

第二节 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396

第三节 曹禺和他的《雷雨》、《日出》404

第四节 田汉及其剧作414

第五节 洪深和他的《农村三部曲》424

第八章 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创作431

第一节 文艺运动431

第二节 红色歌谣434

第三节 方志敏及其他革命烈士的诗文442

下册449

第三编 抗战前期的文学(1937--1942)449

第一章 抗战前期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449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新形势与文艺运动的新发展449

第二节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458

第三节 抗战前期的文艺思想斗争467

第二章 抗战前期的文艺创作476

第一节 创作概述476

第二节 郭沫若的《屈原》487

第三节 茅盾的《腐蚀》495

第四节 夏衍和他的《法西斯细菌》等剧作503

第五节 张天翼、沙汀、艾芜的小说513

第六节 田间、艾青、臧克家的诗歌523

第四编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1942--1949)532

第一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阶段532

第一节 全党的整风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532

第二节 毛泽东同志《讲话》的基本内容及其伟大意义539

第二章 整风前后文艺界的思想斗争548

第一节 对王实味反动思想的斗争548

第二节 对其他错误思想的批判553

第三章 创作概述565

第四章 解放区的诗歌581

第一节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581

第二节 阮章竞的《漳河水》及其他诗人的作品588

第一节 赵树理的小说593

第五章 解放区的小说593

第二节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602

第三节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610

第四节 刘白羽、孙犁、康濯的短篇小说618

第五节 柳青、欧阳山、草明的长篇小说629

第六章 解放区的戏剧636

第一节 《逼上梁山》636

第二节 贺敬之等的《白毛女》642

第三节 《兄妹开荒》和《同志,你走错了路》648

第七章 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656

第一节 文艺运动656

第二节 对胡风等人“主观论”的批判及对民主个人主义者的斗争662

第三节 文学创作673

结束语691

1979《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南七院校编著 1979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1980.05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1980.05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1984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1984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82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82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1979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1979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1980.05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1980.05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1979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197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1980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198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57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57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93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1993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84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84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85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8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1985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
1985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留矿采矿法(1977 PDF版)
留矿采矿法
1977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1988 PDF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