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鉴 第1部》求取 ⇩

第一篇 清正廉洁 崇俭奉公3

第一章 正本清源 廉洁自律3

一、志明则清 至清则正3

“四知”——杨震清廉的心得3

忽必烈誉为“白衣行炭穴”的人4

羊裘“豆腐汤”5

“咬菜根”论从政6

孙谦澹然明志6

不只为文豪 也堪为廉吏7

不贪污不纳妾——“禁烟英雄”的另一面8

贪墨官场求清白——一代帝师的立身之道9

林伯渠不走“捷径”10

“无极之路”从何而来10

二、廉政立行 首重唯清11

毛玠选官的标准11

“父子清官”堪当重任12

典当业的第一笔——司空当物助衣食13

着破衣居陋屋 王九皋保清白14

漕运大臣“青菜刘”15

清廉自洁 官至尚书15

近寒士远贪吏——“乐和李公”美名的由来16

官不要钱 鬼惧王勋17

谭政发怒显本色18

舍小利 取大义——现代“清官”顾金池18

真纳以文养廉19

三、以身作则 清廉自持20

萧何清素 刘邦奈何20

四年如一日 粗茶与淡饭21

茶果待客矫奢俗21

为官郡守 自带米粮22

孑然一身离任去23

农民起义何以不斩张玄素24

一口薄棺留清白24

宰相宅第 仅容一马25

半世为官一生贫25

共和国主席与十五元补助款26

民父母 为公仆26

“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要辜负人民的希望”27

“不能只看到小天地”28

胡耀邦只用“红旗”车28

谁穿旧工装29

泰国王宫设农场29

桑卡拉的全部家产30

最受欢迎的女王30

四、两袖清风 美名传颂30

“廉石”的来历31

“台阁之风”何以常在31

“全德元老”立碑留史32

“忠精粹德”司马光33

“两京十二都,独有一王恕”33

李森先“天下公论第一”34

“硬黄”无私为百姓35

朱裳清如水,千古“无愧亭”36

“清宪先生”为民拉纤36

“苦行老僧”康熙赞37

“卓然一代完人”38

清梅素竹——郑板桥的自身写照39

第二章 反腐倡廉 清操不渝41

一、贪图私欲 腐败之源41

“悬钱”夺产41

一代王朝的衰亡42

史官污史 史留骂名43

祸国殃民杨国忠43

严嵩家财与国比富44

旧中国第一“官倒”45

新中国反贪第一案46

挪用公款为私欲17

菲律宾“蛀虫”马科斯48

二、以权谋私 难逃罪责49

伍子胥死不瞑目 伯嚭受贿而亡吴50

十常侍之害50

侯览之死51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52

煤气公司的贪污之道53

走私偷税 违法入狱54

税务处长自身难保55

美国军界大贪案56

“美国佬似的机灵”误前程57

“朝鲜门丑闻”中的贪官群像58

官商不分也丢官59

日本战后最大的贪污案——“里库路特丑闻”59

三、惜名拒赂 洁身自好61

爱鱼拒收鱼61

拒贿金受赏赐62

拒权为保全62

悬瓜辞礼治清河63

不受蕃人之贿64

拒美妓振军心65

出使无索求 新罗人赞叹65

却宝镜 正官箴66

饿死不受金环66

黄金难换腐儒贫67

但饮湘江一杯水67

盐政使不“吃”盐69

四、去浊存清 反腐倡廉69

薛宣一纸公文 贪官面目昭然70

贪枉之风不可长——魏孝文帝的反贪措施70

惩贪与纵贪的反差——宋王朝兴衰的警鉴71

林起龙的两道奏疏72

“三反”运动抗腐蚀73

道德防线——伊朗的反腐之道74

穆塞韦尼根治乌干达“不治之症”74

青瓦台的“廉政风暴”75

甘地身体力行反腐败75

“铁腕”李光耀76

第三章 无私无畏 持正奉公77

一、克己奉公 躬行不殆77

羌人拥戴的汉官77

“抱公洁己”《汉书》表78

“独立君”裴侠78

不贿宰相 不近歌妓 王琨丢官留青史79

“三朝宰相”的特殊政绩80

清廉御史 居官无愧81

一尘不染“余君子”82

吊马张一毫不多取82

最后一张存款单83

“普通党员”聂荣臻84

“人民的勤务员”徐向前85

二、事无偏袒 不避亲私85

荐贤让贤不谋私86

不要子孙承袭爵位86

平心率下 不私亲朋87

唐太宗不封亲叔父88

素食尸位不可取88

上拒皇子 下诫胞弟88

兄长不能当总督90

“工作要高标准,待遇要低要求”90

刘伯承子女不当“八旗子弟”91

只要最便宜的表92

李贞不说情93

两袖清风离任去 一身正气留三秦93

三、反贪除暴 不畏权贵94

“神君”立斩“害群之马”94

“党锢之祸” 殃及李膺95

刘秀信任“刺奸将军”96

郅都行法 不避贵戚96

刘毅面责晋武帝97

“第一流的将相”98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98

王义方正直敢言99

皇帝纳贡畏臣子100

“冷面寒铁”千古奇冤101

丁宝桢计除安德海101

薛允升抗命杀太监102

“同治中兴”一名臣103

“虎吏”徐次舟103

四、高风亮节 清正不阿104

朝野中砥 清正一生104

铁面无私 不贪不占105

私财一无所取106

唐世贤相 他人莫比107

清廉刚直狄仁杰108

李朝隐“不畏强御”109

“清慎太过”仅此一人110

工于谋国 拙于谋身111

青史留名“真御史”111

正气凛然“包青天”113

“第一宣力”力革腐败之风113

在官七月得民心114

王应辰因廉遭陷害116

第四章 崇俭去奢 以俭养廉117

一、奢至靡废 越纲乱纪117

巧取豪夺三十亿117

权倾“万金堂”118

一代贪官淳于长119

“王子坊”豪首——元琛120

石崇斗富121

“生辰纲”乱纲纪121

贾似道众怒难犯123

万世唾骂的千古罪人123

全斗焕家族面对“世纪审判”124

从“驸马爷”到阶下囚126

二、廉俭如一 俭而不贪127

王罴家徒四壁128

“贪夫不取,懦夫有立”128

平民宰相129

“一代之宝”张俭130

工部尚书竹篮为楼130

海瑞铮铮一汉子131

耻于与贪官为伍132

“安贫厉节”李用清132

曾国藩不堕家风133

最后一次党费133

“正义者”阿里斯134

“平民化”——坦桑尼亚“国父”的政治形象134

三、居安思危 节奢以俭135

刘裕称帝 农家本色135

唐太宗率身崇俭136

“十思”——魏徵的劝谏137

“开元之治”返朴还淳138

节俭可比唐太宗139

康熙为“盛世”铸根基140

“太贵重,我用不动”——毛泽东坚持俭约习惯141

周恩来的“特殊”穿着142

四、勤俭有度 奋发图强143

汉文帝去奢防“速朽”143

不重虚名重实绩144

诸葛亮的精神财富145

下诏戒厚葬145

隋文帝倡俭忧天下146

贞观名臣多清廉146

金世宗崇俭有三法147

宫廷移种“思俭草”148

开国之君 布衣为本149

保“大器”慎小节150

一国之君 躬行节俭151

晚清廉吏阎敬铭152

“经营怪杰”节俭出名153

官箴政训154

官箴〔南宋〕吕本中154

政训〔南宋〕朱熹157

州县提纲〔北宋〕陈襄167

政学新论171

了解权力的本质171

从政第一天起就要牢记——“为官四要”172

廉洁就是力量174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178

是“救星”,还是“仆人”——如何强化公仆意识180

榜样的力量——将军从这里起步183

舆论氛围防“毒瘤”185

“反贪利剑”——各国反贪机构一瞥187

如何建立一个“干净的组织”191

居官警语195

廉为政本195

公则生明201

俭以养廉209

反腐倡廉219

崇俭去奢229

两袖清风232

第二篇 谨言情行 情始敬终237

第一章 审慎不懈 防患未然237

一、安不忘危 治而防乱237

不以一身论天下237

防患于未然237

选人慎而用必信238

反对逼供信239

唐太宗的警告239

谄谀之人不可交240

惩治小人不宜过分240

恪守前人的好制度240

委曲求全为国事241

处罚小人不宜急242

揭帖不可用242

二、功成谨慎 防微杜渐243

天下皆醉难独醒243

孙叔敖谨慎诫子243

萧何功成愈谨慎243

“文景之治”功臣张释之244

卫青、程信贵不弄权244

不张恶人丑行245

只做普通的大臣245

关羽过五关246

诸葛亮不掩己过246

话不多说246

不许拿公家的东西246

明臣不惑主247

一棵“温树”表心迹247

细致入微的调查248

巧计断案水落石出249

三、贞观政要 劝谨行慎249

法令惟须简约249

诸葛亮理蜀,十年不赦250

有始有卒 天下永赖250

近习之间 又宜深慎250

大东小东 杼轴其空251

君有违失 臣须极言251

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252

上之所好 下必有甚255

常无懈怠 各保其终255

战胜易 守胜难255

常自制以保克终之美255

第二章 懈怠忘形 引祸致乱256

一、偏执得意 骄纵而败256

致命的错误256

骄纵轻敌 全军覆没257

秦始皇的隐患257

闯王之败258

雍正为何不容年羹尧258

兵败宁夏城259

“汽车大王”的危机260

“铁娘子”泪别首相府260

风头人物罢了官261

灾难性的措施261

盖莱克下台了262

日本市场遭惨败263

IBM的衰落263

米勒德富而暴跌264

盲目垦荒留恶果265

野心勃勃终害己265

二、疏忽大意 祸起萧墙266

陷入包围线266

“皖南事变”项英上当267

口风不严泄露军机267

斯大林的错误268

“沙漠之狐”掉入陷阱268

官箴政训269

遗嘱〔清〕曾国藩269

臣轨〔唐〕武则天272

官念珠〔清〕石成金280

铭心纪要〔清〕石成金287

谨身要法〔清〕石成金290

政学新论293

韬光养晦——应变中的真英雄293

绵里藏针——养精蓄锐立于不败之地294

避招风雨——处世安身的保全之策295

记住人后有人296

发号施令的秘诀297

居官警语298

居官必慎298

君子慎独302

慎己后彼305

慎始无忧309

谨言慎行311

第三篇 勤政躬行 竭节忠职323

第一章 励精图治 规摹弘远323

一、不畏艰辛 立志创业323

逼出来的“不遑暇食”323

创业之主——刘邦324

英雄与奸雄326

诛尽“太平”方太平328

文治武功皆豪杰329

“鼎新革故,务一万方”331

“黄袍加身”的开国皇帝333

勤政的标志——早朝335

“夙夜忧勤”的皇太极336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338

明成祖勤政不息339

运筹帷幄定乾坤341

“未来的总统——金泳三”341

拉美独立运动之父——圣马丁346

二、励精图治 鞠躬尽瘁347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347

“文景之治,太平盛世”348

贞观君臣论守成350

对策隆中 出使江东352

萧曹同心安海内353

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马援354

一代英王——魏孝文帝362

“拓天下,致太平”的周世宗364

廉颇雄心犹存365

经筵与日讲366

五征漠北367

孜孜求治的康熙大帝369

清名永传《石灰吟》371

汉文帝与秘祝制度372

重本厚黎民372

戴高乐——一种精神374

外柔内刚——尼米兹375

尽心竭力报国家376

矢志不渝 辗转救国377

三、坚刚耐苦 勤劳自励378

房玄龄孜孜奉国378

张居正死而后已379

“伴食宰相”的由来380

夫差卧薪勾践尝胆381

乾隆朝第一贤383

“冷公堤”与“冷公树”——生前身后留美名384

清廉慈惠 闻于天下385

“所修举似若琐细,然皆当官之急务”386

皇帝考核成绩最佳的人——冯元淑388

明代文人创作传奇鼻祖丘浚388

汤斌勤于职事390

刘崧勤职391

四、国事为先 忧劳天下392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39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04

历代重臣楷模——郭子仪406

武则天“不敢爱身”408

杖责而死的御史官蒋钦409

康熙大帝六下江南410

督抚之楷模——李卫412

“京张铁路”是怎样建成的413

三过家门而不入415

以御史之职行丞相之权的张汤415

刘向上书416

东汉反对阉党的领袖417

朱轼抢修海塘418

雍正帝:勤政之典范419

英名处处留——伏龙芝421

公而忘私为国家421

秉性耿直,忧国忧民的宗泽422

站在斯大林身边的元帅423

第二章 立志方直 竭节尽忠424

一、不辞劳瘁 事必躬亲424

隋文帝“忧勤亲躬”424

唐太宗治吏425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426

“亲览万机、焦劳庶政”427

宣宗秉耒429

政绩如何,关键在于态度430

“莽知县”汪辉祖430

林则徐身体力行432

河塞宣房万福来433

去副封以防壅蔽435

巾帼不让须眉的萧太后435

汤绍恩治水437

三十年如一日的“劳瘁巡抚”438

周恩来一丝不苟439

二、不遗余力 恭勤致治439

“三勤”方针439

田文镜不敢一事苟且441

名传后世,岂必位高长年443

殚心治水患的张鹏翮445

尽心民事的桂超万446

家犬吠徐勉447

社稷之臣——韩琦447

勤勉有为的懿文太子448

靖难名臣姚广孝449

伊桑阿“勤劳岁久”451

“万民留葬”的于宗尧452

三、尽忠职守 罄心奉国453

陆贾不辱使命453

晁错为国远虑454

贤相姚崇455

“竭节至公”的李大亮457

忠职敢谏的魏裔介458

“雍正朝第一良臣”鄂尔泰460

“官不勤则事废”462

“元和治民第一”的韦丹463

为政不可有一时之怠464

在其位,明其政的陈平465

“丝绸之路”的开通者466

水利专家王景467

李固守节致祸468

刘穆之决断如流469

有“慈母”美誉的辛公义469

薛大鼎沧州治水470

拜住忧国忘家471

史诚祖获旌472

理财有方的夏原吉472

李信圭久任473

“包拯再世”——张淳475

四、居官奉职 实心任事475

周公劳身疲国475

李时勉以天下为己任478

陶侃“日运百甓”479

任官不家居的张养浩479

“儒吏”美名扬480

人称两贤的周经480

“利民之政,知无不为”481

靳辅治河建奇功482

鞠躬尽瘁的河道官484

北齐政权的奠基者——高澄485

明末名臣 血洒疆场486

清初第一谋臣范文程487

市长不徇私情493

第三章 倦勤致乱 荒政怠国494

一、骄奢淫逸 误国误民494

夏桀骄奢失天下494

商纣亡于“淫虐”495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496

千金一笑灭西周497

“无愁天子”游戏国事498

乾隆帝晚年骄而怠政500

明武宗建“豹房”502

元顺帝荒淫无道503

卫懿公好鹤亡国506

唐敬宗游戏无度506

亡国之君宋钦宗507

陈灵公“宣淫”自灭508

汉成帝纵情声色509

二、愚痴昏聩 怠于理政511

昏庸不明的楚怀王511

扶不起来的阿斗512

北齐文宣帝癫狂若傻513

荒唐昏聩的唐穆宗514

绰号“睡王”的辽穆宗515

明武宗杖笞百官515

明世宗与江湖方士516

天子不理政 爱好漆木工517

“傻皇帝”司马衷518

晋元帝以糊涂求安静519

宋理宗讲经误国520

三、贪图高位 苟且偷生521

贪恋富贵的李斯521

甘于庸禄的“车丞相”522

“持禄取容,被阿谀之讥”523

耽于利禄 锐于保身524

王衍谈玄自保526

妻子受辱换宰位527

“政治不倒翁”杨再思527

娄师德“唾面自干”528

“无才无德 疾顽老子”528

四、身在其位 不谋其政530

“签名宰相”陈希烈530

“纸糊阁老”万安531

“模棱手”苏味道532

申时行“务承帝指”532

方从哲“独相七年”533

弘光帝偏安享乐535

何曾父子奢豪无度535

官箴政训537

康熙政要〔清〕章梫537

佐治药言〔清〕汪辉祖549

学治臆说〔清〕汪辉祖557

学治续说〔清〕汪辉祖575

政学新论583

忙中也能偷闲583

“一分钟经理”成功揭秘585

“不要瞎忙,问题只有三个”588

小心技术陷阱592

“精明”与“糊涂”594

走动式领导和委托式领导599

谁来约束领导者?604

勿忘传家宝606

贵在勤奋606

“四勤”:手勤、脑勤、嘴勤、腿勤608

居官警语610

唯勤勿怠610

表率躬行619

秉公尽职622

国事为重629

第四篇 修身以德 学政习治635

第一章 光明磊落 忠贞大义635

一、赤胆忠心 矢志不渝635

二十年磨一剑 勾践苦心复国635

水利兴邦解灾情——李冰与都江堰636

马革裹尸还637

著策扶汉室638

去时四十壮年郎 归来须发皆斑白639

赵苞舍孝全忠641

忠勇平叛乱642

虞悝举家为国尽忠643

维护尊严 死不叛晋644

辛伯力不惧毒酒645

浴血沙场 满门殉国645

满门皆精忠647

“坚贞一志”颜真卿648

可歌可泣的睢阳保卫战649

九死一生 不辱使节651

拘留廿一载使燕不屈节652

抗辽先锋杨延昭653

纵火自焚求忠烈654

舍弃一身媚骨 留得满腔豪情655

一生力主复中原 一心只雪靖康耻656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657

与城共存亡659

视死如归史可法660

江阴反清之战661

旗帜鲜明 反对分裂662

法国人心中的英雄663

二、勇武刚烈 临危不屈664

孤胆英雄厮养卒664

华元只身入敌穴665

赵云一身是胆665

忠勇可嘉颜杲卿666

义胆云天李彦思667

死亦为鬼雄——李若水魂断辽营667

杨继业绝食全义668

士可杀不可降669

“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671

死不降敌 慷慨赴难672

孤军奋战守城池673

深入虎穴劝敌降673

一腔热血为国抛洒——陈化成死守吴淞口674

血洒国门三总兵675

吉鸿昌向死不惧678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叶挺壮志抒豪情678

马寅初不怕暗算679

法国大革命的第一次胜利679

军中先锋拿破仑680

波兰解放斗争的光辉一页680

最著名的英国海军将领681

哈桑二世临危不惧平冲突682

三、正气浩然 深明大义682

荆轲刺秦王683

宁饮毒酒,不做佞臣684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685

杜乔不媚权奸686

李固身死义存686

肖望之宁死不受辱687

一曲广陵散 切切表吾心688

不为五斗米折腰689

出师未捷身先死690

元景皓死不改姓692

羊侃舍子取义692

不顾身命的北齐忠臣693

屈突通舍私全义694

段秀实不计个人得失694

朱昭舍身战西夏696

为国流尽最后一滴血696

誓死斗阉党698

义绝父子情698

被恩格斯肯定的清朝将领700

戎兵救母701

任职辞职大义所为701

卡洛斯扭转大局702

霍梅尼的精神703

第二章 以诚待人 严守信誉704

一、诚实为本 秉诚守信704

交友当如荀巨伯704

生前身后 不负友托704

卓公行千里赴约705

只重一个字705

真正的经营者706

鲁宗道实话实说受重用706

明山宾卖牛无欺706

胡雪岩店悬匾不欺民707

信誉造就航运业之冠707

付出巨大的代价 赢得永久的利益708

“阿拉伯”的劳仑斯709

遥寄雪茄守信用709

罗卡尔敢讲真话不怕羞710

科拉松诚实赢大选710

二、饮水思源 不忘根本711

冒雨期猎711

廉范不忘知己恩712

一心许知己712

毛泽东不忘故交713

位高不忘旧师友713

第三章 自省修身 德涵深厚715

一、知贤礼让 谦恭自守715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715

周公仁德天下安716

知管仲者鲍叔牙716

以退为守 谦恭保身717

谦逊结至交717

力挽大局 处变不惊718

虚心改过 重新做人718

“伴食宰相”719

“一月一省吾身”720

平易近人的领导者721

“德行可以兴利”721

敦厚的“大兵将军”722

给富兰克林上了一课722

卡巴斯苏丹当“司机”723

提前辞职 总统让位723

谦恭是事业成功的关键723

二、谨厚仁爱 造福于民724

乐善好施三十年724

施人肥美 荒瘦留己——唐瑾的善行725

不戴枷锁的罪犯726

曹彬不失民心726

明宣宗体谅百姓727

爱民如子明仁宗727

微服私访探民情728

春风化雨 情义无价——毛泽东的同志之情728

张国安回馈社会729

居鲁士以德为本众心归730

林肯常洗“人民澡”731

南洋慈善家731

仁慈的领袖732

三、体恤大度 宽以待人732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732

楚庄王善解臣之过733

韩信不报“胯下之辱”733

以德报怨结好合734

感动叛逃者的人735

魏仁浦宽仁为长者735

华盛顿化敌为友735

于右任大度诙谐题招牌736

邵逸夫迷人的微笑737

丰臣秀吉体恤臣下737

毛泽东不计前嫌737

第四章 治学有道 经世励行739

一、实事求是 经世致用739

救世行医 悬壶济世——“医圣”弃仕途739

《通典》济世 “食货”居首740

《梦溪笔谈》包罗万象741

博采百家之长 法兵儒释并进——张居正开一代学风743

不爱江山爱治学744

从中国实用出发——徐光启治学之法746

中国的“狄修罗”74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与《日知录》751

情钟大自然753

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求大计755

倾心数理李善兰757

处乱世求安邦——左宗棠的经世治学759

反传统的《女学篇》761

“尝拟雄心胜丈夫”763

二、拓宽思路 开创新风764

“神灭论”求真知764

一场文学革新运动766

植根儒经创关学768

自立门户创“异端”770

唯求“赤子之心”771

抨理学之弊 倡“习行之学”——颜元推动实学思潮773

一代宗师扭转学风——黄宗羲与《明夷待访录》775

《潜书》破束缚777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778

《医林改错》反礼教781

“死水微澜”从此破——龚自珍治学救国782

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中国铁路与詹天佑784

三、师无常道 唯我所用786

孔子学无常师786

传世之学 老妇宣讲787

“遍游讲肆”成博士789

求天下名师 采百家所长789

韩愈与《师说》790

教不以常法 桃李满天下——古代教育奇人胡瑗792

好学皇帝师夷重科技793

一代才女胜翰林——骆绮兰破俗拜师796

四、从政治学 章法可依797

子产论“学而后从政”797

超乎常人的成就何以取得——孔子的学习方法798

稷下学宫——战国“百家争鸣”的缩影801

宁越成功的秘诀802

“亚圣”的警语802

一部《劝学》篇 堪为座右铭803

朱子读书法805

陈继儒推荐《读书十六观》807

不应作茧自缚 不守一师之说808

王夫之的“求治”精神810

倡读无字书 另辟一天地812

毛泽东的学习之道814

五、以史为镜 知古鉴今815

秦昭王是怎样被打动的815

甘夫人的“苦口良药”816

太子的特殊教材817

清世祖的临终遗诏818

官箴政训819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819

世范〔南宋〕袁采825

政学新论832

领导艺术的基本功——培养你的修养艺术832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领导者837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培养领导作风839

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842

树立言行一致的新形象846

还他一个公正的历史地位——不妨再读《曾国藩》849

从爱因斯坦的人生追求谈起852

善良人们行动起来——过时了吗?855

植根知识土壤 焕发智慧光彩857

最有价值的经理怎样学习858

争取“制高点”——做一个博学的领导者861

迎接现代科技的挑战866

领导者优化知识结构的途径887

居官警语891

修身以德891

处事以忍904

不骄不矜906

随遇而安910

学政习治915

通古鉴今925

从政警戒933

1998《官鉴 第1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金泽主编 1998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官鉴  上( PDF版)
官鉴 上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食品感官鉴评(1994年9月第1版 PDF版)
食品感官鉴评
1994年9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首相官邸 1(1966.05 PDF版)
首相官邸 1
1966.05 講談社
第1部( PDF版)
第1部
三个闲逛的人( PDF版)
三个闲逛的人
中华民国年鉴  全1部(1984 PDF版)
中华民国年鉴 全1部
1984
台湾官绅年鉴( PDF版)
台湾官绅年鉴
四部备要  史部  资治通鉴  1( PDF版)
四部备要 史部 资治通鉴 1
北京:中华书局
四部备要  史部  续资治通鉴  1( PDF版)
四部备要 史部 续资治通鉴 1
北京:中华书局
回部纲鉴  1( PDF版)
回部纲鉴 1
天官冢宰弟  1  周官经  1( PDF版)
天官冢宰弟 1 周官经 1
林公老长官钧鉴( PDF版)
林公老长官钧鉴
官场现形记  第1册(1934 PDF版)
官场现形记 第1册
1934 大达图书供应社
政鉴  第2、3部( PDF版)
政鉴 第2、3部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官鉴  下( PDF版)
官鉴 下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