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互动 防城港的族群关系》
作者 | 李远龙著 编者 |
---|---|
出版 |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91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633685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2284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绪论1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
二、学术史回顾4
三、理论观照与方法论8
第二章 族群构成与分布15
一、族群构成15
二、族群分布及人口17
第三章 族群接触与地位变迁23
一、族群接触24
二、族群的地位变迁27
(一)惟一的主人——外族迁入之前原住族群的地位28
(二)先入为主——外族初始定居时期各族群的地位29
(三)友好往来与矛盾冲突——外族扎根边疆后至解放前各族群的地位31
(四)冲突后的和谐——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族群地位的变迁37
(五)共同的主人——改革开放后族群地位的变迁40
第四章 族群认同43
一、各族群的自我认同50
(一)共同的起源50
(二)共同的语言53
(三)共同的宗教55
(四)共同的生活习俗59
(五)共同的性格特征61
二、族群间的文化认同63
(一)语言文字的认同64
(二)节庆礼仪、生产习俗的认同68
(三)服饰、饮食的认同74
(四)宗教信仰的认同77
三、污名认同80
(一)污名与污名感80
(二)族群污名的负面认同83
(三)族群污名的不认同85
四、其他认同87
(一)中华民族认同87
(二)国家认同89
(三)政治政策认同92
(四)地域认同98
第五章 族群刻板印象与互动101
一、族群间的刻板印象101
(一)正面印象103
(二)负面印象105
二、族群互动106
(一)经济互动107
(二)婚姻关系110
(三)社交往来112
(四)文化涵化115
(五)心理认可116
第六章 结语119
参考文献121
附录132
附一 族群关系调查问答卷(数据库)132
附二 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评阅书176
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决议书180
跋182
1999《认同与互动 防城港的族群关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远龙著 1999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群钻的实践与认识
- 196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香港的劳资关系与法律
- 1984年12月第1版
-
- 人群关系
- 1977
-
- 公民意识与民族认同 后过渡期香港人的经验
- 香港亚太研究所
-
- 中国人地区的经济协作-华南与台、港、澳产业互动关系
- 1995 香港:广宇出版社
-
- 香港的劳资关系与法律
- 1984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
- 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
- 1993 业强出版社
-
- 台湾平埔族的历史与互动
- 1997 常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人群关系与管理
- 1979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 华夏边缘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 1997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