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土壤志》求取 ⇩

前言1

概况3

第一章土壤形成的条件5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5

(一)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5

(二)植被对土壤形成的影响8

(三)地形、地貌对土壤形成的影响8

(四)母岩、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0

(五)水文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1

二、土壤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13

(一)兴修水利14

(二)改革耕作制度14

(三)增施肥料15

(四)改土养地15

第二章土壤的形成过程17

一、有机质聚积过程17

二、粘化过程18

三、脱钙和积钙过程19

四、耕种熟化过程20

五、潴育过程21

六、次生潜育过程21

七、白土化过程22

第三章土壤分类和分布23

一、土壤分类的原则和依据23

(一)土类23

(二)亚类23

(三)土属23

(四)土种24

二、土壤命名25

三、土壤分布特点54

(一)土壤的区域性分布54

(二)土壤组合与微地形分布54

第四章各类土壤的主要特征特性57

一、水稻土57

(一)淹育型水稻土57

(二)潴育型水稻土69

(三)侧渗型水稻土89

(四)潜育型水稻土91

(五)沼泽型水稻土93

二、潮土94

(一)潮土94

(二)灰潮土96

三、黄棕壤102

四、石灰(岩)土112

(一)黑色石灰土112

(二)棕色石灰土115

五、紫色土119

(一)酸性紫色土119

(二)中性紫色土120

(三)灰紫色土121

第五章土壤肥力状况122

一、土壤水分与土体构型122

二、土壤的物理性质124

(一)土壤质地124

(二)土壤容重与孔隙度127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129

(一)PH值和石灰反应129

(二)土壤代换量132

(三)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134

(四)土壤全磷和速效磷149

(五)土壤全钾和速效钾153

(六)土壤微量元素159

四、各种土壤类型的基本农化性状165

五、各公社土壤的养分状况168

第六章土壤资源的评价及利用171

一、土地资源171

(一)土地资源概况171

(二)土地利用构成172

(三)土地资源特点174

二、土壤资源及评价174

(一)土壤资源面积174

(二)土壤资源评价179

三、当前土壤利用和肥料施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186

(一)土壤缺素严重,氮、磷、钾养分失调186

(二)重氮轻磷,施肥结构不合理186

(三)耕作制度单一,用养矛盾突出187

(四)森林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187

(五)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多种经济发展慢188

(六)部分地方水利未过关,常受干旱威胁188

(七)低产田要加速改良188

第七章高产水稻土的培肥及低产土壤的改良189

一、高产水稻土的肥力特征及培肥措施189

(一)高产水稻土的肥力特征189

(二)高产水稻土的培肥191

二、低产土壤的改良191

(一)质地粘重土壤的改良与利用193

(二)冷浸田的改良与利用195

(三)过酸过碱土壤的改良与利用198

(四)土壤次生潜育化的改良201

第八章土壤改良利用分区206

一、西北低山林地黄棕壤—石灰(岩)土营林保土区206

二、中部丘陵水稻土—黄棕壤—石灰(岩)土林粮兼作治水改土区207

三、北部丘陵水稻土—紫色土粮、棉、经济作物合理用土区208

四、东南岗地水稻土高产培肥区209

五、南部平原灰潮土棉麦(豆)轮作培肥区210

第九章土壤普查成果应用213

一、进行作物适应性分类,调整农作物布局213

二、根据化验结果,实行配方施肥215

三、改造低产田,初见成效220

四、根据土壤反应,合理施用石灰221

附件一、京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总结222

附件二、京山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人员名单230

1983《京山县土壤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京山县土壤普查办公室编 1983 京山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