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县土壤》求取 ⇩

第一章 自然条件和成土因素1

一、气候2

(一)气温和土温2

(二)降水和蒸发3

(三)相对湿度4

(四)风4

二、地貌5

(一)洪积冲积扇平原5

(二)冲积平原5

(三)洼地6

(四)沙丘6

三、成土母质6

四、河系特征7

(三)风积物7

(二)冲积物7

(一)洪积冲积物7

第二章 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10

一、土地利用现状10

二、农业生产活动与土壤11

(一)排灌11

(二)平整土地12

(三)耕作12

(四)施肥12

(五)植树造林13

第三章 土壤分类和分布15

一、土壤的形成与演变简述15

(一)褐土的形成与演变15

(二)潮土的形成与演变16

(三)沼泽土的形成特点17

二、土壤分类18

(一)土壤分类的原则与依据18

(四)风沙土的形成特点18

(二)土种划分的标准20

(三)土壤命名21

(四)通县土壤分类系统23

三、土壤分布24

(一)土壤分布概况24

(二)土壤的地域性分布状况25

第四章 土壤类型概述30

一、褐土的性态特征30

(一)褐土30

(二)潮褐土31

(三)褐土性土33

二、潮土的性态特征33

(一)潮土沉积物的性态特征34

(二)潮土36

(三)褐潮土46

(四)盐潮土48

(五)湿潮土50

三、沼泽土的性态特征53

四、风沙土的性态特征54

第五章 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56

一、土壤养分状况56

(一)土壤养分含量概况56

(二)土壤养分与母质类型58

(三)土壤养分与土壤类型58

(四)土壤养分与管理水平59

二、土壤供肥类型61

三、土壤培肥62

(一)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63

(二)因土施磷肥63

(三)因土施氮肥64

(一)县级土壤养分图编制的原则65

四、土壤养分图的编制65

(五)合理施肥,均衡增产65

(四)因土施钾肥65

(二)土壤养分图分级的原则与标准66

(三)土壤养分图编制的方法与步骤67

第六章 土壤资源评价68

一、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对象68

二、土壤资源评价的原则和依据68

三、土壤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69

(一)评价项目的选择与鉴定70

(二)确定项目分级指标70

(三)评定土壤质量等级71

四、土壤资源图与土壤资源数量统计73

五、通县土壤资源的肥力特性及其改良利用途径74

(一)科学性77

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要求77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与依据77

第七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77

(二)生产性78

(三)群众性78

(四)综合性78

(五)预见性78

三、通县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案78

四、分区概述79

(一)西部潮黄土区79

(二)东部潮砂土、两合土区80

(三)潮运河间两合土区82

(四)中部漏风黑粘土区82

(五)西部水稻黑粘土区83

(六)西南部两合土区84

(七)东南部盐潮土区85

(二)气候条件的影响87

(一)水文地质和地貌条件的影响87

一、永乐店农场土壤盐渍化形成的条件87

第八章 永乐店农场盐潮土的改良利用87

(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88

二、盐渍化土壤的类型和特征88

(一)氯化物一硫酸盐盐潮土88

(二)硫酸盐一氯化物盐潮土88

(三)碳酸盐一重碳酸盐为主的碱化潮土89

(四)苏打碱化潮土90

三、盐潮土的改良效果90

(一)盐渍化土壤面积减少,盐化程度减轻90

(二)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及其矿化度下降91

四、改良利用盐潮土的经验92

(一)挖沟排水92

(五)种植绿肥93

(四)增施肥料93

(三)平整土地93

(二)井灌井排93

(六)植树造林94

(七)化学改良95

五、进一步改良利用盐潮土的方向95

第九章 土壤普查成果的应用97

一、应用土壤普查成果制定农业区划和生产规划97

三、应用土壤普查成果指导科学种田98

二、应用土壤普查成果落实“综合”样板98

(一)应用土壤普查资料开展以地块为基础的详查99

(二)建立全县肥料试验网99

四、加强肥料建设100

附录101

土壤普查中土壤工作分类的制定101

土壤普查中航片技术的应用107

野外土壤普查的程序和方法112

怎样搞好一个县的土壤普查115

1981《通县土壤》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市通县土壤普查试点技术组编 1981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