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县土壤志》求取 ⇩

第一章全县概况及土壤形成条件1

第一节 全县概貌1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1

第三节自然条件对成土过程的影响2

一、气候特征2

二、地形与母质3

三、植被4

四、水分条件4

第二章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特点10

第一节 风化和搬运作用10

第二节淋溶和淀积作用10

一、垂直方向的淋溶和淀积11

二、漂洗淋溶和淀积12

三、侧向淋溶过程12

第三节 沉积作用13

第四节 生物和物质的循环作用16

第五节 季节性干湿交替作用16

第六节 长期耕作熟化17

第七节 水稻土壤中铁的分布特点18

第三章土壤分类和命名21

第一节农民识别土壤的经验21

一、土壤的颜色21

二、土壤的质地21

三、土壤的结构21

四、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22

五、土壤的耕性23

六、土壤的新生体和侵入体23

等二节 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工作分类的原则和依据24

第三节 土壤的命名26

第四节 土壤工作分类系统27

第四章土壤的分布规律39

第一节 土壤微区分布规律39

第二节 土壤“同心圆性”分布规律40

第三节 全县土壤分布规律40

第五章土壤的种类和主要特征特性50

第一节潴育型水稻土50

一、黄泥土50

二、薄层黄泥土56

三、灰黄泥土59

四、竖头黄泥土60

第二节漂洗型水稻土61

一、上位白土62

二、中位白土63

三、下位白土70

四、黄泥白土72

五、黄白土72

第三节脱潜型水稻土80

一、乌山土80

二、竖门乌山土81

三、乌黄土89

第四节渗育型水稻土91

一、沙土91

二、赤沙土92

三、淀板沙土96

四、淀板沙姜土97

五、粉沙土98

六、粉沙沙姜土100

七、乌泥心粉沙土101

八、粉沙壤土106

九、粉沙壤沙姜土107

第五节灰潮土109

一、沙夹黄土109

二、黄夹沙土113

三、菜园土114

四、桑园土115

五、旱地土115

第六节粗骨黄棕壤115

一、薄层粗骨土116

二、中层粗骨土116

三、砂性厚层黄土117

第七节普通黄棕壤118

山黄泥119

第六章土壤肥力状况120

第一节全县土壤肥力状况120

一、土壤肥力的概念120

二、土壤肥力的类型120

三、不同土壤肥力的状况121

第二节 土壤水分121

第三节土壤养分126

一、土壤有机质126

二、土壤全氮和碱介氮126

三、土壤全磷和速效磷128

四、土壤速效钾129

第四节土壤物理性质133

一、土壤质地133

二、土壤容重和孔隙度134

第五节 土壤的代换量134

第六节 土壤的酸碱度135

第七节 各公社的养分状况135

第八节不同土壤的养分状况161

一、不同的土壤有机质161

二、不同土壤的全氮和碱介氮162

三、土壤全磷和速效磷162

四、土壤速效钾162

第九节 土壤养分的演变163

第七章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土壤与肥料问题166

一、耕作层明显变浅 犁底层抬高增厚166

二、土壤板结 通透性差166

三、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失调169

四、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比例失调,氮、磷、钾肥不配套169

五、有机肥料的数量和质量下降171

六、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水气矛盾突出174

七、还有四分之一的低产土壤174

第八章土壤资源及其评价181

第一节 土壤资源概况181

第二节土地资源及其评价181

一、土壤资源的数量统计181

二、土壤资源的质量评价183

第九章高产水稻土壤的肥力指标192

第一节高产水稻土壤的土体构型和肥力特征192

一、高产水稻土壤的土体结构192

二、高产水稻土壤的肥力特征193

第二节 高产水稻土壤的养分状况193

第三节 高产水稻土壤的物理性状194

第四节高产水稻土壤的主要培育措施195

一、治水改土196

二、增肥改土196

三、耕作改土196

四、轮作改土196

第十章低产土壤的改良198

第一节粘重、发僵土壤的改良198

一、低产原因198

二、改良措施199

第二节漏水漏肥土壤的改良202

一、低产原因202

二、改良措施203

第三节淀浆板结土壤的改良203

一、低产原因203

二、改良措施204

第四节囊水发青土壤的改良205

一、低产原因205

二、改良措施206

第五节过碱及沙姜土壤的改良207

一、低产原因207

二、改良措施207

第十一章土壤的分区改良利用209

第一节 分区的原则和依据209

第二节分区论述209

一、沿江沙性土壤增肥轮作改土区209

二、平原黄泥土、黄白土高产培肥区210

三、乌山土治水改土区211

四、丘陵黄棕壤——水稻土综合改良利用区212

第十二章土壤普查成果应用225

第一节 因地种植,合理利用土壤资源225

第二节 合理施用氮素化肥,提高经济效益226

第三节 因土因作物施用磷钾肥230

第四节 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37

第五节 深耕晒垡,试验推广少耕免耕技术238

第六节 继续抓好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改善土壤水气矛盾240

附录244

一、江阴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总结244

二、江阴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化验工作汇报249

三、江阴土、肥农谚253

四、图件资料使用代号名称说明256

五、土壤化验采用的测试方法说明258

六、江阴县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257

七、江阴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图件259

(一)土壤志附图259

(二)存档图件259

八、参加江阴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的领导和主要工作人员名单260

(一)县土壤普查领导及工作人员260

(二)公社级主要技术骨干261

九、参加江阴县第二次土壤普查验收鉴定人员名单262

1984《江阴县土壤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江阴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1984 江阴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