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求取 ⇩

大陆版序1

明初道衍的反排佛论及其净土思想1

前言3

一、生平3

(一)出家前的道衍禅师3

(二)出家后的道衍禅师6

二、《道余录》的反排佛论思想12

(一)《道余录》的出版疑点12

(二)荒木见悟的解说13

(三)《道余录》的内容分析14

(四)《道余录》对明代排佛思想的冲击23

三、道衍禅师的净土思想27

(一)《净土简要录》的编辑目的和序中疑问27

(二)《净土简要录》的思想倾向29

(三)《诸上善人咏》的著作动机30

(四)《诸上善人咏》的内容特色及其意义32

(五)道衍禅师净土著作在日本回响37

结论38

晚明佛教丛林衰微原因析记41

一、研究视角:世俗化的诠释取向42

二、《慨古录》所见的晚明丛林诸问题48

三、晚明丛林问题恶化的背景解析之一—政经交互逆转的积累病源—57

(一)宗教政策的性格转变与度牒泛滥58

(二)寺田获益条件的削弱与丛林衰微68

四、晚明丛林问题恶化的背景解析之二—社会变迁与异教竞争并至—75

(一)社会风气转型与伦常混乱75

(二)罗教的兴起与教徒争夺78

(三)天主教的传播与教理冲突86

五、晚明丛林问题恶化的背景解析之三—禅学的形式主义化及其影响—89

(一)关于明代禅学衰微的两种评价89

(二)从“公案禅”到“看话禅”的变革91

六、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取向98

(一)改革的必要性98

(二)新资源的获取99

(三)旧资源的恢复99

(四)实证性和普及性的增强99

晚明《物不迁论》的争辩(上篇)—异议者镇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01

一、德清与镇澄和《物不迁论》争辩的关联性102

(一)德清与《物不迁论》争辩的关联性102

(二)镇澄与《物不迁论》争辩的关联性105

二、异议者镇澄的观点分析108

(一)镇澄产生疑惑的原因108

(二)镇澄对“宗似”与“因非”的批评110

(三)镇澄对“性空”与“不迁”的考察112

(四)镇澄对“性住”非“不迁”的质疑与自辩116

(五)镇澄对“佛性”与“性空”的层别118

(六)澄观与镇澄的思想异同之分析122

(七)镇澄对《法华经》之“法住”思想的诠释129

三、结论—镇澄异议观点的思想特质133

(一)重视经典“圣言”的高度取向134

(二)以“如来藏”思想为诠释的核心134

(三)问题的解析奠基于文献学的考察135

(四)使用“因明”为思辨工具136

晚明《物不迁论》的争辩(下篇)—诸家的意见与空印镇澄的答辩137

前言137

一、前期反镇澄的诸家意见及其自辩的内容考察138

(一)镇澄与“近世异解师”的争辩138

(二)镇澄与无名尊者的争辩139

(三)密藏道开的质疑与镇澄的回应141

(四)海印大士(德清)的商榷与镇澄的答辩144

(五)一幻道人的转述意见与镇澄的反驳147

(六)云栖袾宏的辩正与镇澄的反对149

二、后期争论诸家意见的考察152

(一)道衡《物不迁正量论证》的探讨153

(二)龙池幻有与镇澄的长期争辩159

(三)真界《物不迁论辩解》探讨164

(四)紫柏真可对双方争论的批评168

(五)云栖袾宏的最后态度169

(六)德清的探讨171

结论—《物不迁论》争辩对晚明丛林改革的意义175

(一)根源性的追寻与经典原义的再确认175

(二)理智治学与直观洞识的认知冲突176

(三)传统佛学的最后光辉179

(四)世俗化发展应有的趋势180

李卓吾与晚明佛教思想以及其对“狂禅”的批评182

前言182

一、李卓吾早年生活与佛教的关系185

二、李卓吾的泰州渊源与佛教的关系195

三、李卓吾的佛学著作206

四、李卓吾的禅学思想—如来藏系?般若系?209

五、李卓吾的净土思想—自力解脱?他力解脱?219

六、关于李卓吾的“狂禅”问题及其招致批评的原因223

七、晚明佛教界对李卓吾的看法237

结论239

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241

一、明清以来传统佛教的衰微241

(一)禅宗的没落242

(二)宗教政策的不当243

(三)太平天国的摧残243

二、庙产兴学政策对佛教的影响245

三、杨仁山佛教事业的重大影响248

太虚大师建构僧伽改革理论的背景和思想内涵—以第二期改革的《整理僧伽制度论》为中心253

一、太虚大师到普陀山闭关前的困境分析254

(一)初期改革运动遗留的课题254

(二)太虚大师改革佛教组织的困境所在255

(三)新思想体系铸造的必要性258

二、闭关的生活与思想的融铸264

(一)闭关前的准备264

(二)闭关生活与思想的改造266

三、僧伽改革理论的建构269

(一)理论体系的复杂性269

(二)《整理僧伽制度论》的提出270

四、结论278

胡适禅学研究的开展与争辩—第一阶段(一九二五—一九三五)的分析279

前言279

一、胡适第一阶段的禅学研究与忽滑谷快天281

二、胡适禅学研究第一阶段在中国学者间的回应状况—以汤用彤和陈寅恪的两个个案为例292

(一)汤用彤的回应292

(二)陈寅格的回应297

三、胡适禅学研究第一阶段问题点的再检讨301

结论309

吕澂与熊十力论学函稿评议311

一、从蓝吉富先生的悼念吕澂之死谈起311

二、研究史概述312

三、争辩背景的考察314

(一)争辩的导火线314

(二)熊对欧阳积存已久的不满因素315

(三)吕澂维护师门的心理因素317

(四)双方思想葛藤的渊源318

四、争辩的内容326

(一)吕澂对熊致梁信稿的质疑326

(二)熊十力的初次答辩327

(三)吕澂的反驳335

(四)熊十力的再次答辩338

(五)吕澂对前信的补充说明342

(六)熊十力对吕澂补充说明的酬答344

(七)吕澂对熊氏近两次答辩的再澄清345

(八)熊十力对吕澂澄清信稿的异议346

(九)吕澂驳熊氏视本体与法性为一的看法347

(十)熊十力回信谈辩论书信的处理问题349

(十一)吕澂不同意熊十力的作法350

(十二)熊十力对吕澂指责意见的申辩350

(十三)吕澂最后的批评352

(十四)熊十力最后的答辨356

五、争辩的时代意义357

六、结论361

编后记韩秉方363

1996《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江灿腾著 1996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晚明思想史论(1996 PDF版)
晚明思想史论
1996 北京:东方出版社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1973.04 PDF版)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1973.04 人民出版社
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  1(1990 PDF版)
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 1
1990 新文丰出版公司
中印佛教思想史(1987 PDF版)
中印佛教思想史
1987 华宇出版社
明清佛教史研究序说(1979 PDF版)
明清佛教史研究序说
1979 新文丰出版公司
明清思想家论集(1981 PDF版)
明清思想家论集
1981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4卷  明清(1994 PDF版)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4卷 明清
1994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1963 PDF版)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1963 北京:人民出版社
汉一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1963 PDF版)
汉一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清代思想史(1994 PDF版)
中国清代思想史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佛教思想史  中  隋唐佛教思想(1994 PDF版)
中国佛教思想史 中 隋唐佛教思想
199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佛教思想史  上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思想(1994 PDF版)
中国佛教思想史 上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思想
199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佛教思想史  下  宋元明清佛教思想(1995 PDF版)
中国佛教思想史 下 宋元明清佛教思想
199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明清佛教(1982 PDF版)
明清佛教
1982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藏传佛教思想史纲(1992 PDF版)
藏传佛教思想史纲
1992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