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审视和建构 鲁迅与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视角》
作者 | 许怀中著 编者 |
---|---|
出版 |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0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2401513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6354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论1
第一篇为“立人”——向“摩罗派”汲取,建构以“立人”为中心的思维1
一 民族传统的文化与反传统精神的孕育1
二“立人”的思想准备——“进化论”7
三 科学和文学的渗透——“导中国人群”16
四 民族群体意识的觉醒——“斯巴达之魂”22
五 文艺“新生”运动与“摩罗派”:“立人”思想的体现——“重个人”的提出30
六“异域文术新宗”的引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57
第二篇为“救人”——以俄国“为人生派”为借鉴,“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64
一 从为“立人”到为“救人”64
二 挖掘人的灵魂之深:从《呐喊》到《彷徨》——引起“疗救”的注意120
三《苦闷的象征》和《野草》及其“象征性”——深层意识的剖析156
四 杂文中的民族共同反思和自我意识的觉醒171
第三篇为“新人”——广泛“拿来”;没有“拿来”就没有“新人”、“新文艺”197
一 打通“运输精神的粮食的航道”;广泛“拿来”——为培育“新人”引进世界文化思想资料和信息197
二 实现从为“立人”、“救人”到为“新人”的历史性伟大转变221
三 视线新转移,视野更开阔227
四 开拓思维空间,提高民族意识,创造民族新文化283
结语:引进外国文学和发展民族文学的双向对流——“新人”建构工程的集体效应309
后记327
附记329
1991《关于“人”的审视和建构 鲁迅与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视角》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许怀中著 199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
- 195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代价论: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
- 1995
-
- 一个人的鲁迅系列 一个人的爱与死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 人生世界的透视
- 1989 北京:知识出版社
-
- 鲁迅的艺术世界
- 1992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
- 鲁迅关于《水浒》的论述
- 197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鲁迅关于历史的论述
- 1977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关于鲁迅的生活
- 195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代价论 一个社会学的新视角
- 199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时局 以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
- 1999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关于鲁迅的论考与回想
- 198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鲁迅与世界
- 1982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